走进河南—末篇

李艳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8日上午参观灵宝市的函谷关</p><p class="ql-block">首先游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p> <p class="ql-block">老子塑像:老子本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的东周时期周灵王元年,老子出生于楚(原为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附近。老子少年聪明灵慧,跟随精通殷商周礼乐的老师常枞学习许多知识。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在东周当时的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担任周王朝的守藏室史。据说后来连大圣人孔子都专门到洛邑向老子请教学习有关周礼的知识。大约在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老子八十多岁时,东周王朝无力掌控,国势日渐衰微,便决意离开洛邑西出函谷关去云游四方。</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千百年,老子就是一个誉满神州揚名世界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他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和始祖,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历史上西汉初期由于长期战乱后社会经济民生凋敝,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君主就是依靠推行了老子的“无为而治”学说,轻徭薄赋,与民修养,才使国家逐渐富强起来,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个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接受,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洒洒五千言的《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东来”,流传后世,表示吉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初圣宫:老子就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了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曾是一座道观。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桃符发现遗址。</p><p class="ql-block">《资治通鉴》中记载:当时陈王圭府有一个参军,叫田同秀。一日早朝时,说梦见太上老君在函谷关丹凤楼会见了他,说在著经的地方,埋有一个桃符,谁得到它,谁就能得天下。玄宗听后,马上命田同秀带人到函谷关老子著经的地方,果然应验,桃符上刻有一个古体“桑”,桑为农业象征,又解释为四十八,寓意如果重视农业可保佑玄宗坐拥四十八年天下。玄宗大喜,天赐之宝,随即改“开元”年号为“天宝”年号,立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改桃林县为灵宝县。</p> <p class="ql-block">位于函谷城楼东城门右侧城墙下端,为一直径0.9米竖井穴式兵器仓库,于1986年7月发现,是战国时守官吏储藏兵器的箭库。箭库象一口旱井,里面放着一捆捆箭族,约1立方米,箭头是铜质的,箭杆是铁质的,很轻,已经锈在一起,不能分开。此箭库为研究战国时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关楼</p><p class="ql-block">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惠文王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古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西面</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东面</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考证,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陕塬先民们已经掘地为穴而居,《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著名建筑学家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史的建筑》</p><p class="ql-block">一书中最早向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副航拍的陕州地坑院村落照片。</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别,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的建造分四个步骤,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下午参观“虢国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六峰北路,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1996年12月筹建,2000年10月,建成开放,截至2018年1月改造完成。该馆总占地148亩,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库房面积500平方米。按功能分为五个区:门景广场区、办公辅助区、文物展示区、遗址墓园区和发展过渡区。</p><p class="ql-block">这是虢国博物馆进门的前厅</p> <p class="ql-block">展厅—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分为五个陈列:《虢国春秋—虢国简史陈列》;《虢宝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陈列》;《梁姬风韵—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陈列》;《车辚马箫—虢国车马坑遗址陈列》;《虢君觅踪—虢季墓遗址陈列》。</p> <p class="ql-block">馆藏主要文物:铜方彝酒器—-出土于虢国贵族M2009号墓葬,编号为M2009:681,四坡式屋顶形盖,盖顶有握手,握手顶端有钮,握手四道棱脊上个饰一虎形,器盖两侧各有一道龙形扉棱。腹壁垂直,四面、四角各有一扉棱。浅方圈足,圈足的前后两边中各有一个横梯形豁口。盖中部饰一周波曲纹,腹壁四面中部有一扉棱,棱两边各饰一龙纹。盖缘、腹壁上部与圈足各饰一周S 形无目窃曲纹。此器物为盛酒器,或为调和酒、水之器。</p> <p class="ql-block">主要文物:“昶伯”匜是青铜水器,出土于虢国贵族M2011号墓葬,编号为:M2011:165,该器物直口,方唇,直腹,龙形鋬,窄槽流,底近平,下有四扁足。口下饰变形蝉纹,腹饰瓦垅纹,鋬上饰重环纹,扁足饰兽形纹。</p> <p class="ql-block">“龙纹白玉壁”:这是一件逆天级别的国宝级文物,另外一件更高级国宝文物“玉柄铁剑”也在此遗址出土,实物收藏在“河南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的50年代开始挖掘起,河南省考古工作者针对虢国墓地已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行动,共计挖出了200多座墓葬,出土文物便是不计其数。</p> <p class="ql-block">《车辚马箫》展厅约1344平方米,展出了虢国大型车马军阵遗址群列,该陈列原状展出了国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墓陪葬车马坑。该展厅按原地、原物、原状保护,并展出已清理的车马坑遗迹。</p> <p class="ql-block">3月29日上午游洛阳市牡丹花公园</p><p class="ql-block">本次游河南由于时节关系,没有安排观赏牡丹花行程,我们心里总觉得遗憾。可是踏上河南之境,喜从天降,国花牡丹提前绽放,特安排今天上午观赏洛阳牡丹。</p> <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p> <p class="ql-block">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p> <p class="ql-block">诗人的赞赏,绝美至级。眼前的华贵,贪婪拍照。</p> <p class="ql-block">总算过了花痴瘾,在导游再三提醒,恋恋不舍走出公园。</p> <p class="ql-block">3月29日下午来到登封市游中岳庙</p><p class="ql-block">中岳庙位于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建于秦(前221–前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之后的规制。中岳庙背倚皇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中岳庙素有“小故宫”之称,景区内到处都可见千年古树。</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很多人都很陌生吧,但它却是五岳之首。地点离少林寺不到20公里,总面积11万平方米。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时增建太室神祠,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绵延至今2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古神库旁矗立的铁人,创建于宋代,铁人面目威武霸气,栩栩如生,比起晋祠的铁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目前保存最大的铁人造像。铁人是中岳庙的稀世珍宝,现存四尊。据说当地人相信铁人有治病的功效,身上哪里有病痛,摸一下铁人身上相对应的部位就👌了。</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不但历史久远,而庙内文物极其丰富,还有分立两侧的东、南、西、北四岳大殿。古人称中岳庙为土神之宫,五行土为尊,所以中岳为五元之首,配之以四岳大点,表“五岳共存,五行具全”的宗教观念。</p> <p class="ql-block">在中岳庙内,古树极多。保留着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这些粗大的古树上都有铭牌,记录着该树的年龄,树龄超过3000年的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中岳庙里的民国建筑—御书楼。</p><p class="ql-block">这个最特别的殿宇,最初用于收藏道经,因为民国时期复建的,风格独特,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嵩高峻极坊,又名“迎神门”,因坊后即是岳神的中岳大殿而得名坊起三架,额题“嵩高峻极”四字,传为清康熙皇帝御笔。坊名源出《诗经.大雅.嵩高》“嵩高维岳,峻极于天”诗句,是全国现存清代木结构建筑的精品之一。</p><p class="ql-block">如此一座建筑规模远大于少林寺,内容之丰富是少林寺根本不能比的名胜古迹,而去少林寺的人99%却忽略了它。这是网上的评价,稀疏的游人,宁静的院落,我也有同感!我很喜欢漫步在古建筑群落之中,细细品味,听千年古树诉说春秋。在2010年,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岳庙和少林寺以及其他的共8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位于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p> <p class="ql-block">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皇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老银杏树,树龄1500年。</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各个殿宇及塔林,今天有点累,索性我们排排坐,听导游讲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3月30日早餐后乘车前往神垕古镇,其位于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的西南部,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神垕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宋代官府在阳翟钧台附近设官窑,实现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垕老街俗称“七里长街”,老街的故址是在肖河两岸的五个古老村庄,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使五个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形成初具规模的神垕镇,老街由东、南、西、北四座古寨构成,全长3.5公里,状如一只巨大的蝎子。老街到处渗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也是神垕经济自古繁荣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伯灵翁庙,也称“窑神庙”为镇区老街中心。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代,据现存碑文记载,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1496年),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庙内主要建筑有窑神庙,殿内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烧过炭,即是烧炭的祖师也是瓷业的窑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历史上的舜帝;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奉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今火圣母”,相传是一位跃火祭钧的民间女子。</p> <p class="ql-block">伯灵翁庙的临街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下午参观南阳社旗县赊店古镇</p><p class="ql-block">该镇位于社旗县城中心,有着悠久而特殊的历史,地势重要,古时水路交通极为发达。相传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这里赊帐并借店家印有“刘记”字样的店旗起义。刘秀称帝后,想起了社旗,于是就将当时他赊账的兴隆店改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小镇也改称赊旗镇,之后慢慢被谐音“社”取代。2004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复名为赊店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赊店古镇,始于汉,兴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古镇1.95平方公里,依皇城规制修建,城墙高三丈,周边十里长,72条古街道分行划市,36条胡同商铺林立,历史上与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并称全国四大商业重镇。</p> <p class="ql-block">来到赊店古镇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山陕会馆”</p><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馆内供奉关公,又名关帝庙。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六帝136年时间,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占地面积12885平方米。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集皇官、园林、庙宇、楼阁建筑之大成,无木不雕、无石不刻,被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土元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p><p class="ql-block">会馆为清代山西、陕西在赊旗店的商贾集资兴建,作为他们同乡集会的场所,故名山陕同乡会馆。</p><p class="ql-block">这是会馆的前部,是巨大而又华丽的“三龙戏珠”琉璃大照壁,高20米,宽13米,仿北京“九龙壁”建造,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透花雕龙,图案精巧,构图艺术,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门额题:山陕会馆,房檐上木雕人物、动物、花草等,请仔细观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陕会馆另一面琉璃镶嵌的大壁照,保存完好,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会馆内的一个高高铁旗杆,很别致。想象竖立起来一定有难度吧!</p> <p class="ql-block">悬鉴楼,又名“八卦楼”为会馆之戏楼。高30米,面阔17米,进深20米。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前)重檐歇山式建筑,上下三层,翬飞斗拱,层层叠立;环楼上下,均有木、石雕刻;戗脊上饰以人物走兽,雕工精细,玲珑奇观。</p> <p class="ql-block">大拜殿:其位于会馆的中心,楼高34米,面阔24米,进深45米。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大殿建在高台之上,为重檐庑殿式建筑。后殿原有“暖阁”内有关羽牌位。前殿为宴会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檐下木刻“西游记”、“封神榜”等图案,形象逼真。殿前两侧,各有大石雕,高5余尺。殿下所筑高台,约四于米,砖、石包砌,周围以石栏,中立一石雕牌坊,牌坊下为“九龙口”斜铺云龙石雕;牌坊两旁立门楼,筑台阶各十三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立一石牌坊的特写镜头,牌坊下红栅栏围着的是“九龙口”。</p> <p class="ql-block">九龙口—该石雕长、宽各2米,诸龙之间,相互交错,藏头露尾,层层迭压,今日之所以保存的如此完整,得益“文革”时当时的馆长用锯末铺底,上铺水泥白灰,大书一红色的“忠”字,得以保全,今日四边亦有痕迹可见。</p> <p class="ql-block">到处都有精美石雕</p> <p class="ql-block">人面兽身石雕,好可爱!</p> <p class="ql-block">健康鼓敲两下</p> <p class="ql-block">关公是山陕会馆的供奉的神像</p> <p class="ql-block">赊店古镇的商业街,走进参观一座座老字号商铺可以触摸历史的脉动,感受商业诚信的浓郁芳香,体验民风民俗的古朴醇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河南之旅在此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中原华夏,人杰礼优。山川秀美,历史丰厚。文明久远,享誉五洲。走进河南,赏读春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