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贝壳趣谈Ⅷ:早年东海比较常见的一种宝螺--黑齿宝螺指名亚种

JQ

<p class="ql-block">提到黑齿宝螺,不知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反正我想到的就是它底部黑黑的牙齿以及背部的大黑斑(当然有些个体是没有的),黑齿宝螺在大陆的名字叫“秀丽拟枣贝”,其拉丁名</p><p class="ql-block"><i>Ficadusta pulchella (Swainson, 1823)</i></p><p class="ql-block">其属名<i>“</i><i style="font-size: 18px;">pulchella”</i>源于拉丁语,意为“美丽的”;“黑齿宝螺”台湾人在为海贝大典 (R. T. Abbott &amp; S. P. Dance Compendium of Seashells ) 的4200 种贝壳拟中文名的时候,拟了这个中文名称,真的是十分形象呀;其实我国东海并不是该种唯一的产地,该种在越南,我国南海,菲律宾都有分布;其中菲律宾Aliguay岛当地的种群被称为<i style="font-size: 18px;">Ficadusta</i> <i>pulchella aliguayensis,</i>现在应该是作为一个亚种处理的,中文名无花果宝螺,因为其形状十分像无花果的形状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黑齿宝螺,该种平均尺寸在35mm-42mm左右;偶尔也会出现超过或低于这个尺寸的个体;本枚就是一枚十分典型的拥有超大黑斑的个体,其整个壳体都被黑斑所覆盖,尺寸也很大,达到了49.05mm;黑齿宝螺在东海的产地靠近大陆,所以早年渔民在近海海域进行拖网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捕获不少,但现在由于我国东海地区的资源枯竭,黑齿宝螺的出水量少了不少,虽然没有之前介绍过的黑原宝螺,柔姬宝螺那么少;但是相较于早年还是少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黑齿宝螺都长有黑斑,我个人也收藏了不少的东海产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黑齿</span>宝螺,我总结出有大黑斑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黑齿宝螺</span>个体一般多见于早年出水的旧藏,且尺寸一般不会太大,比较集中于</p><p class="ql-block">38mm-40mm;早年的黑齿宝螺的出水量应该是仅次于玉女宝螺,现在的出水量连其四分之一都达不到了,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东海的种群被拖网拖的差不多了,除非找到新种群,否则黑齿宝螺未来在我国东海的出水将在几年内被终结。</p> <p class="ql-block">黑齿宝螺作为东海往年出水量比较大的一个物种,现在出水量十分少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反正我觉得,黑齿宝螺其实是个十分耐看的物种,尤其是那些长了黑斑的个体,因为可能大多数女士会认为光秃秃的东西会不好看,其实在贝壳收藏界,绝大多数人也是不会喜欢光秃秃没花纹的贝壳个体,于是还是咱们之前说过的宁缺毋滥,许多贝友就是认为黑齿宝螺无大黑斑的他们不收,事实上,我觉得这样做太过武断,正如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p><p class="ql-block">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句话其实用在这里其实真挺好的,因为其实贝壳长的好不好看并不是它自己可以决定的,个人认为每一枚贝壳其实都是一位灰姑娘,总要有人去发现它们的美,而到最后你一定会发现贝壳的独特之美的呀。</p> <p class="ql-block">附一个通知:由于临近上海的两大贝展,本人也报名了一些展示活动,所以明天之后就可能做不到每天日更了,还请各位小伙伴们谅解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