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内蒙古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最东端与最西端直线距离2400余公里,时差近两小时。而且历史上内蒙行政属于华北区,距离京津地区相对也较近。以前我们去过内蒙东部的呼盟和兴安盟,西边的额济纳,巴丹吉林沙漠等,虽然锡盟不如呼伦贝尔那么有名,但锡盟草原更原始、更野性、更适合喜欢探索未知的我。最重要的机缘是同行伙伴师姐的朋友邱教授夫妇每年暑假都要从成都拉着房车到锡盟的正蓝旗的某房车基地住上两个月的时间,看到他们拍摄草原精美的日出日落,成群的牛羊,鸟儿扑鱼的精彩瞬间,勾起我极大的兴趣。就这样以邱教授所在地为重点,以锡林格勒盟和赤峰市为组成部分的行程就出炉了,开启了“一车、两家、三次、四人”2021年草原行。<div style=""> </div> 这是我们规划的行程路线 我们原计划7月25日从北京出发,但是天气预报正蓝旗一直有雨,如果有雨既麻烦又不安全,所以推迟到28号才出发。 出发的时候是阴天,我们选择的路线是经丰宁一直向北。 <p class="ql-block" style=""> 进入正蓝旗,看到天空的草原蓝,空气清爽了很多。</p> 早晨六点多从北京朝阳大悦城附近出发, 中午十二点多就到达了元上都遗址博物馆。虽然天不是特别晴,但天空明显已呈现草原蓝,气温已低了好几度,偶尔出汗被风一吹也是爽爽的。 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元代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一座草原都城的遗迹,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并且实行‘两都巡幸制’,位于正蓝旗金川草原上的元上都和位于现在北京市的元大都成为元帝国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108年。 <br style="">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是元上都遗址申遗配套项目之一,所以我们是先到了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元上都遗址南5公里乌兰台敖包山东侧半山腰处,掩隐在山体间,与元上都遗址有着理想的视角和轴线关联,保持了元上都遗址原有的自然风貌。 <p class="ql-block"> 按照导航、路牌到达停车场,老远看到一片红房子,以为就是博物馆,其实只是游客服务中心。在这里用身份证领票,免费参观。可是在视线内没有看到博物馆啊?工作人员说,去博物馆可以坐游览车,也可以步行前往,绕过这座山丘就是,也就是两站地那么远。</p> <p class="ql-block"> 过了游客中心,远远看到地平线上长出红色墙,难道那是博物馆吗?最高处的山顶上有个敖包乌兰台,从上面往下俯瞰的感觉一定不错。</p> <p class="ql-block"> 游客可沿着木栈道向前走,以前从没见过游客中心离博物馆那么远的。据查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是由曾参与设计鸟巢等毕业于天津大学国内著名的设计师李兴钢设计,利用矿场挖出的空间,把博物馆嵌入到山体之中,并通过一面巨大的瞭望窗与元上都遗址做了呼应。墙体颜色是仿照乌兰台岩石的颜色,很好的融入了环境。整体外在表现非常出彩很有特色。</p> 这是国内最大的彩色清水混凝土单体建筑之一,国内少有的优秀彩色混凝土代表项目,清水混凝土面积为5600平方米。遗址博物馆坐落在乌兰台敖包脚下,采用局部外露的覆土式建筑设计,掩映在山体之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博物馆除了出入口和观景平台外基本全部为地下建筑。当地的石材颜色是红色,建筑师希望外露出来的建筑为当地的石材质感,所以加入氧化铁,用带横向肌理的木纹做建筑的表面,好似从地里长出来一样,质感粗犷、朴实。 <div style=""><div style=""> </div></div> 在这里吃上自带的方便饭真是最好的选择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991平方米,主体建筑5701平方米,是镶嵌在山体中的地上地下各两层的覆土式建筑,由展示区、文物库区、设备控制区、档案管理与研究区和多功能报告厅等各部分组成。其中展厅面积2440平方米,由前言区,序厅和4个展示单元区及1个临时展厅组成,博物馆除了出入口和观景平台外基本全部为地下建筑,。<br style=""> 沿着博物馆的内外参观路径设置了一系列远眺遗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台,直至到达山顶敖包,长长的路径和不断停驻的平台是博物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元上都的历史、文化和景观在此串联,充分体现设计者对遗址环境完整性的尊重以及人工与自然的恰切对话和协调。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示以“走近元上都”主题思想贯穿其中,通过“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日的风采”“领略科技文化的繁荣”和“今日的金莲川草原”4个部分。展示元上都的兴建、布局、宫殿建筑与辉煌。 <p class="ql-block"> 元代中外交往频繁,上都在中外交往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带着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极高的待遇。从此,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生活了17年,撰写了《马可·波罗行记》,书里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上都,让世界了解中国 。我想这也是元上都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一个重要权重吧。</p> 博物馆内里,用多个篇章分段讲述这段历史的故事,从元上都复原图开始,通过展示元上都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让人们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从而见证了元朝所造就的国际多元文化兼容的盛况。 大安阁建筑模型 汉白玉雕龙角柱,这也是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出土于元上都大安阁遗址西南角,重2.8吨。角柱正面和西面对称浮雕有五爪腾龙,雕工精细,气势恢宏,是已知元代文物中,龙纹图案最完整最精美的一幅,被誉为元代第一龙。上面雕刻了龙与牡丹,最关键的是,这个龙有五个爪,元朝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是三爪,第二个是四爪,第三个就是五爪,在这些等级里只有皇帝才能用五爪龙。所以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柱子肯定是皇帝使用的。<br style=""><br style=""> 在博物馆中有一处观景天窗,在这里可以纵览元上都遗址。 从博物馆观景窗眺望5公里以外的元上都遗址 出了博物馆,我们向北面五公里以外的遗址参观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闪电河(滦河上游)北岸冲积平地金莲川草原上,这里山川雄固,草原漫漫,层叠深远;整个遗址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外城周长达9km,保存完整,尤其适合登高远眺。遗址的城垣、宫殿的台基由黄土夯筑,外面包砌砖石,砖石随着时间的流逝剥落散布,夯土墙体外露,一道道水平向的筑造痕迹诉说着岁月沧桑。 一直到元朝末年,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中心。元上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站在宫城御天门遗址前,眼见千年前的都城 门槛石 遗迹 断壁 残垣 眺望莽莽苍苍的金莲川草原 回想博物馆中那张图 脑补:<div style=""> “御天门下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九州四海服训诰,万年皇子固皇图”</div> 从遗址中的建筑规制和石碾可以窥见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之一斑 草原的曾经 历史的天空 一页风云散 变幻了时空 回望千年 展望未来 在遗址上,我们碰到两位来自英国利物浦的朋友,经过简单的交谈,得知他们是在中国教书的教师,他们很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 两位英国朋友久久伫立在大安阁旧址之上,或用望远镜眺望或向周边拍照 ,看来比起我们的走马观花,他们似乎兴致更浓想了解的更为深入。 遗址上的敖包 走出遗址的时候,碰到一群身着蒙古族服饰的人群,喜气洋洋的进入。 <p class="ql-block"> 夏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元上都遗址满目翠绿。元上都遗址包括元上都城址、墓葬群等,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两张照片是新华社记者李志鹏用无人机拍摄,让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勾勒一下元上都当年的风貌。</p> 夏日,正是金莲花盛开的季节 此地也叫金莲川草原 元上都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欧亚文明结合的典范,曾经是十三世纪世界的中心,忽必烈曾在这里接见了马可•波罗。是蒙古民族在13、14世纪时期,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而建在内蒙古草原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具有世界遗产所要求的真实性、完整性特点,更是一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世界性文化遗产,所以在2012年被申遗成功。“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这里,曾经产生过对中国具有深刻影响的一大批历史事件,例如“佛道辩论”、创立行省制度等。史学家们把元上都与意大利古城 庞贝相媲美,毕竟当时元朝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同时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版图最大的时期(北部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印度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东面达到朝鲜半岛的大同江,西边达到了欧洲的多瑙河附近。连同四个汗国即藩属国总面积达3300万平方公里)。 <p class="ql-block"> 元上都遗址由遗址和博物馆两部分组成,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个人浅见必须要事先对元朝的历史有些了解,最好是先看博物馆,需要依靠博物馆交代清楚历史背景、提出问题、激发想象,因为在博物馆里有非常多珍贵的文物,此外还有当年留下来的珍贵资料,只有看完了这些,再去遗址的时候整体思路会更加清晰明朗,对元上都的概念有更立体的感受,才能更好发挥遗址的价值。而遗址相对会枯燥一些,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上的风云际会,蒙古汗帐,金戈铁马,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游牧文明的重要代表,看到的就是残垣断壁,显得遗憾。其实元上都遗址并非是景色怡人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对于元上都有三重意境:第一是西方人对于东方最大帝国的想象;第二是对于元朝后期皇帝,元上都是回不去的故土象征; 第三是对于现在的中国人,元上都是探寻古代辉煌帝国的基点,在这里文化 、风景和铁血完美融合。所以这个地方是值得来看看并遐想一下的。</p><p class="ql-block"> </p> 离开元上都遗址,我们前往交通要道正蓝旗桑根达来镇。 入住汇鑫商务宾馆,因为赶上旺季,住宿还是需要提前预定的。 在内蒙羊肉火锅恐怕是不会踩雷的选项 7月29日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们向邱教授所在的草原深处的房车基地出发。 才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路上就如同草原迎宾大道,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草原风貌画卷。 远景 近景 母子 我们非常顺利找到邱教授所在的这个营地。天虽然不是很晴,但是没下雨,对于我们底盘低的轿车没有障碍,真的是很幸运。 这是一个在草原深处的房车自驾的露营地,具备房车露营的条件。如果不是房车的话,可以在这租住蒙古包,体验一下草原的生活。 这里是真正的草原,离北京距离也很近,夏天的房车不少,周末自驾来的人更多。 适宜的温度,凉爽的天气,让我们都忘了这竟是在中伏里。 这是邱教授的美国产Jayco拖挂式房车+丰田坦途皮卡,相比自动力房车杰科拖挂房车更加宽敞舒适,皮卡更为灵活机动。 我们一到这就喜欢上了这里,找了两个离邱老师房车最近的蒙古包住了下来 牛儿就在我们的蒙古包前吃草 鸟儿在不远的水面上觅食 我们在邱教授的房车前喝茶聊天,听他讲述在草原的原生态生活,不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在此生活的人来这聊天,我们听着感觉特别新鲜有趣。 中午邱教授夫妇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 周老师做了拿手的川菜,为了照顾两位不能吃辣的男同胞,特意减低了辣度。 在草原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溜达的马牛羊,真的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溜达猪,可是用当地的土猪排骨炖的胡萝卜竟然特别香,是在城市里吃不到的。 夏日草原 房车营地 和谐自然 一片生机 这里原生态的生活是久居大都市的人所向往的 下午邱教授夫妇带我们去人烟稀少动物乐园的上都湖等地去玩。平时一水徕卡标配的李老师拿起周老师的1DX一试身手。 这里无人打扰,是动物的天堂,马牛羊的自由世界。 惊喜——偶遇一群正在吃树叶的骆驼 因为经常要远行,干草消化比较慢,骆驼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为生,能吃其他动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叶和干草,骆驼喜欢采食其它家畜不愿采食的带刺、毛、强烈气味和盐碱重的植物,白刺、沙蒿都是骆驼的美食。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们也乐意取食。 草原深处 周老师的英姿 草原湖畔 又遇驼群 牛马羊驼的乐园 好摄之徒的天堂 保护区外观鸟人 这是一片圈起来的草原,草长得很高,我们距离湖边鸟的距离有几百米远,邱老师试图用手机拍摄观鸟镜里的图像。 这是一只火烈鸟,几百米的距离,最长600的焦距也只能是这样了。 赤麻鸭 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长着像琵琶一样的长嘴,所以也叫琵琶鹭,这样的嘴巴就是为在水里觅食而生的。 距离产生的不仅仅是美,还有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安详、朦胧与遐想。 或许还有那一时间的马嘶鹤舞 邱老师说第一只是领头站岗放哨的 勒勒车 这是离着基地最近的上都湖原生态牧场酒店,每晚的价格都是四位数,然而旺季还很难订上。 这种车也可以住人,但是我们还是选择体验一下最原始最能体现草原生活的蒙古包。 草原夜色美 晚风吹拂绿色的梦 轻骑踏月不忍归 我将草原上无以言表炫美的日落呈现给大家 未举金杯人已醉<div> 晚上,邱教授夫妇在基地定了特色的蒙餐招待我们。正宗的手扒肉,腌制的沙葱,配上特制的酱和辣椒面,周老师自制的凉拌豆芽和泡菜。</div> 主食是蒸饺,当地叫包子,两种馅,一种羊肉白菜,一种羊肉沙葱,大家普遍喜欢有当地特色羊肉沙葱馅的。 手抓羊肉切开也是满满一大盘,太硬核了。另外还有我喜欢喝的咸口奶茶,太满足啦。吃饱喝足想晚上拍星星,结果云层太厚看不到,有点小遗憾。 草原晨曲 早晨四点多起来想拍日出,但是还是云层很厚。 夜里的风和这里的温度,两床棉被那真是盖的。 再去拍一拍眼前的美景 华为手机太给力了,用10倍的光学变焦去拍这些距离一二百米的生动画面依然非常清晰,真的是好开心啊! 早餐也有特色 这新鲜挤出起皮的牛奶怕是难寻的吧 再见吧亲爱的朋友<div> 早餐后,我们要离开基地继续行程,邱教授夫妇来给我们送行,小狗“毛毛”已经和我是好朋友了,一直在我的脚下不离开。</div> 和可爱的毛毛告别 再见吧绿色的草原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草原深处第一阶段旅程圆满结束,在此真诚感谢邱教授夫妇,事先反复与我们沟通,联系住宿,安排行程;到了之后为我们准备非常有特色餐饮吃喝,而且带我们去到难得一见人迹罕至的草原深处,真正领略了草原特有的韵味,放松心情,放飞草原。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此行印记必将久留心中。友情难忘,友谊长存,此行无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八月下旬邱老师用无人机拍的房车和我们住过的蒙古包, 好亲切啊!</p> <p class="ql-block">欢迎您观看下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qv4lbat?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我们和草原有个约定——2021年草原行(下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