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集||我输了,输给了自己——《家乡父母官进京来》【县长马巍版】创作四题

靳赋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你知道不知道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成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代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有读者说,我作品中的大光头照片,实在太丑太难看了。还有读者说,我有点像纪晓岚,如果后面再有一条小辫子就好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旅行导师居然说,我像慈禧身边的人。不知道他是说我像一个奴才?还是说我拍马溜须家乡的父母官?我也搞不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为家乡做一点事,对老家来的人客气一些,咋就这么难呢?我心里委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觉醒来,看到《“运才兴运”北京湾》,有两千多人阅读,我暗自笑了。我的推断没有错,在北京的垣曲人,最先给予关注,这令我很欣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对自己的作品价值取向的定位,读者群体的预估,是我在落笔的时候,就应该想到的事。哪些人会关注?会认真去阅读?哪些人一定不会关注?甚至不屑一顾?在落笔写稿前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一篇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故乡情结难以释怀的,以新闻稿件为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或许对此类文章不是太能产生共鸣,所以没能第一时间给予评说。读后试图从作者角度,从一个离开故乡和亲人在京多年的游子视角展开,让我看到一个’在小我’与’大我’之间穿梭走动,高举着’振兴垣曲,爱我故土’这杆命运共同体大旗赶路的游子的一颗赤诚之心。这或许就是全文能让读者产生共情的一面。文章里引用了太多图片和词汇,就凸显了政治化和新闻化,自己的东西反而少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大连女作家高穹女士,最先发来的评点。这位充满深奥哲学思想的幼儿园院长,眼睛清澈,目光犀利。她一眼就窥探出我心中的纠结。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唯一东西,只能是乡情!我正是抓住了垣曲人爱家乡的这个特点,借用我自己的视点,借用电影的拍摄手法,以人物为核心,来抒怀、来表情、来达意,来说我心中想要说的东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犹如电影《让子弹飞》构思设计,本次“运才兴运”活动中,不管京城参会人的职位有多高?名气有多大?年龄有多长?才气有多盛?这次活动的“核心”,只能是“县长”。“县长”一职,在中国几千年的官场体系中,独具“一格”,在某种情况下,比朝中王公贵族、地方要员,更耀眼光亮,更招人注目。因为他距老百姓最近,是一个地方的“天”,人称“父母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县长”,“新任县长”,“八零后年轻县长”,“在京挂过职的县长”,“县长率队进京”……,这里的戏份有很多,每一处都很重,且充满了“悬念”,都是垣曲人急切想知道的。“新县长”,说到底就是一个地方的“未来”。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在这里几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只能围绕“县长”展开来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那么如何通过“马巍县长”,将这次“运才兴运”的活动讲明白呢?运用传统的、老套的、老掉牙的文字加图片新闻报道模式,虽然不会出现什么纰漏,但注定无趣,索然无味。倘若运用文学语言手段去叙事,一大堆的形容词,又显得太轻浮、不够稳重。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图片,在图片上表现人物的真实面貌、真性情!我想到了音乐,用音乐烘托气氛。同时,不摈弃我的流水集写作方法,大量运用“动词”,很自然地去一一展示,让全篇“动起来——”,“活起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马县长来了!”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会场的入口处。中等的身材,方正国子脸,上身白色短袖,下身深色西裤,脚穿黑皮鞋,一身时下政府官员标准的行头打扮。很年轻,走路却慢,步踏的实,面带微笑,神态自若,主动和大家一一握手。平和、理性、沉稳,平易近人,低调而不失礼,一举一动,拿捏的恰到好处,像似经过某种专业训练似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一组会前县长与大家见面照片,每一幅画面都洋溢着满满的喜悦。所以,我打破常规,刻意加重份量,将其单独列为一组呈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家乡的父母官到前门正阳人家,看望垣曲在京人员这片段,我们在四合院周围墙头插满了五星红旗,寓意不言自明。正阳人家,垣曲人在北京的家。马巍县长更换了衣服,吉普黑色体恤衫,黑色休闲裤、舒适运动鞋,很时尚,很潮流,很休闲,很生活化,如同下班回家换衣出门散步一样随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将老家的来客引向南院平房顶,举目瞭望天安门广场,是我刻意设计的。一是杨彦康书记曾上来过,二是我想抓拍一组动态场景。通过老家人从平房顶往下走的各自神态,我一直想把山里人的纯朴、简单、率真,与其他地方人不同的一面凸现出来。实践证明,这一策划效果不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不完全脱离政治和新闻特性,又能把“运才兴运”说得耐读,我动了一点心思。将这件事放大到大燕山山脉、大北京湾,放在三千年垣曲—北京的历史长河中,去思考,确实有点夸张。因为很多的历史典故,只有极少的文化人知道。所以这里只撕开一个小口子,轻点一下,给有心人留下一个观望的“窗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尝试用文字、用图片、用音乐,去展示近百人的形象。如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仇英《汉宫春晓图》、郎世宁《百俊图》,一张纸绘制出一个事件,一个时代,一群众生相。所以我运用电影剪辑手法,对文中每一张图片都进行了处理,突出人物眼神、面部表情,抓住人物最自然的一面,最原生态的一面。布局这篇文章时,我还运用了书法艺术“起、行、提、按、转、折、收“的行笔方法,让语言像流水一样顺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一次自我的挑战!因为两年前写过《家乡父母官进京来》,曾引来家乡上万人阅读。我心里清楚,县委书记杨彦康的影响力,就是文章的影响力。此后,我再也没有写此类文章的想法。这次马巍县长一行来京,原本我想在他的形象、言谈举止上着笔,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放弃。这样虽然可以提升县长影响力,但是这样写对考察团其他人来说有失公平!最终我选用“剑走偏锋“策略,让进京考察团里的每一个人,垣曲在京的每一个人,都有露脸机会,借群体之力,叙述整个事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文学作品一定要有读者群,没有读者就谈不上其影响力。我不遗余力去写这篇文章,就是想去唤醒垣曲在京人员内心隐藏的“家乡”,唤起家乡人对“垣曲”未来发展的信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浏览《运才兴运北京湾》,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垣曲的,运城的,北京的;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地方:正阳人家,大栅栏胡同,前门大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以“新闻视角+通讯报道+影视”表现手法,再现家乡父母官进京开展活动,虽然有“流水账”之嫌,但不乏吸引人的地方。全篇的政治色彩太浓,几乎是一幅地方官员进京图,作者浓浓的乡情似乎没有看到。对家乡的挚爱之情,只是在作者的后记感言里能感受到,真挚而深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题目,缺乏吸引力(首先没有一下子吸引我)。原来《家乡父母官进京来》,很柔软的话题,可不可以继续引用?之一、之二,或许今后还有之三、之四?父母官进京招商或引资、招才或引智,都是为了把家乡发展的更好。围绕父母官进京,在京人员的用心付出和热心服务,也是在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每个在外人员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家乡情结,如何表现?怎样描写?应该各有特色,各有侧重。这样体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家乡情,就会活起来、动起来,任何人读起来都会心生感动,也会激发内心深处的家乡情感。热爱家乡,付诸行动,也就自然而然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运才兴运北京湾》,原本因关注度低,昨日我想关闭美篇,就此别过!不料今日清晨醒来,又看到专业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的女作家苏凤萍女士点评,一扫我心中半个月来的雾霾。她就像一面镜子,眏射出我连日来的纠结、这一进京事件的背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首先是“运才兴运北京湾”,这个标题不好,不抓人眼球,甚至还令读者排斥。她不只指出了毛病,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建议改为“家乡父母官进京来”系列【一】【二】,为以后留下余地。再写的概率是很低的,我不大愿意去写同一类事件,也很难能写出新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还有,文章的其他一些缺陷,其实我是早知道的。我的目的是,想把县长放在群体中。我是想借鉴中国十大名画的创作方法,整体统一,局部有趣。实际结果是:我有点自做多情,玩过火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特别感谢薛红泽部长、狄雷霆局长、柴丽丽主席、杜云主任等许多老家人的意见反馈。也特别感谢赵弘、崔东民、郑宝宝、王志强等很多在京老乡中肯的建议。特别感谢苏凤萍、高穹、王小燕、李小平、左如月等文化人的点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从今日起,我将《运才兴运北京湾》正式改名为《家乡父母官进京来》【二】,就此,将此页一翻而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昨天在北京,接待了第十八届鲁迅文学院的四名女作家,北京的韩丽敏,湖北的王小木、吉林的沈明珠,天津的张海芹。她们基本都是中国作协会员。同科班出身的作家聊文学创作,犹如山中花开,别有洞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将我的美篇文章推送给她们。她们说,如今的北京,像垣曲这种情况,真得不多见了。北京的生存压力山大,谁还有心思去关注家乡的事?特别是我,几乎所有的流水集文章,都是说圪塔坡的,说垣曲的,离开了老家我是不是就不会写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不言作品成败,起码用心努力尝试过。您总是想超越自己,站在珠穆拉玛峰顶看中国,太难了!你还是回归到《流水集》吧,深入浅出,从心而出……。”——一位来自北京的朋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兄弟!您写的已是相当不错。有不同意见,那是站的角度和见解不同,这才叫百家争鸣。朋友们也是借此方式以褒扬朋友而已,并不是让你否定自己,更不是完全否定自己。若失去自信,那就辜负了朋友们的美意了。”——一位来自太原的大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北京朋友、太原大哥的安慰,温暖了我这几天“拔凉”“拔凉”的心。接着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周友华先生,又给我送来二十朵鲜花,让我心中迷雾散去,阳光一片!更令人欣慰的,又有人给我出高招了——《家乡父母官进京来》,用【一】【二】还不是最好,一、二太生硬,应改为【县委书记版】【县长版】,还可以还为【杨彦康版】【马巍版】更具体,更人性化,更具有历史性记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身边有好人,身边有高人,还是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靳赋新,为什么不可以有之三、之四呢?你身居京城,心系家乡,人之常情。今后,为了家乡的发展,地方父母官也许会高招不断,经常进京。而作为在京文化人,抓住每一次机会,将父母官的每一次进京活动精彩再现,写出新意,写出故事,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呀?这样记录下来,若干年后,将是一部家乡发展的生动侧记。到那时候,每一篇记录都是格外珍贵的,你的居京生活,也有了另一种非同一般的意义。——又有一个朋友发来肺腑之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家乡父母官进京来》(县长马巍版),没有超越2019年10月《家乡父母进京来》(书记杨彦康版)。读者人数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数量,甚至还不及前者的一半,转发、点赞、评论的人也少了很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就像一些在东京参加奥运会的冠军记录保持者一样,这一次我没有破自己的记录,没有超越自己。经过一个漫漫长夜的思考,我认定我输了!不过不是输给别人,是输给了自己。原因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是前者写得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感,想去写,想急切把家乡垣曲引向首都大北京。后者写时,我一直在犹豫,写?还是不写?心里充满纠结。新任县长进京,是家乡的一件大事,不能不写。可写又抓不住那种急于想说的感觉,担心自己自讨没趣、自讨苦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是前者不用想,核心点是杨彦康,写人物。杨彦康在垣曲为官时间长,为垣曲干了不少事,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可讲的故事颇多,呼之欲出。后者马巍是新任县长,垣曲工作才刚刚开始,写只能写这次进京招商引才,核心点是一件事。事,又是“政事”,不像写小说,可以设置悬念,设置冲突,有人物的“生动”,人物的“鲜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是照片问题。前者我全是抓拍,用手机人物拍摄模式,多竖图,多特写,手机阅读,人自然而高大。后者我多借用县融媒体记者拍的照片,参观、考察、主席台讲话,多全景式横图,人物多,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说工作。显然,后者没有前者抓人眼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是前者我以情感入笔,全篇不脱离乡情,也就是说处处用情,处处溢情,情感一种自然而然的流泻。而后者个人情感少了。虽然也竭力想从马巍县长与在京垣曲人握手、看望垣曲父老乡亲的图片中大展乡情,终抵不过内心深处爆发出来的情感更具感染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是我个人的一点私心,不要过多考虑作品的文学效果,也不要恪守新闻报道规则,当然也不能流于网络八卦模式,我更多的是想画一幅《新任县长进京图》,让考察团每一个人,参会的在京每一个垣曲人,都能在文章中一一出现,团结一致,人多势众,展示出一股大河奔流的垣曲气势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六是为了顾全大局,我放弃了自我。不给家乡的每一个人添麻烦,这是我做人做事底线。最经典的一张图片,没有放进来。最精彩的故事桥段删除了。最富有个性的几个人物,我刻意隐藏了。这也是后者逊色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个人的理解是,看来写文章还是要沿着一条沉稳的轨道老老实实前行,千万不要随便标新立异、谋求变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1年7月29日写于北京刺猬河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靳赋新,男,1967年生,山西垣曲人,现居北京,喜欢读书,热爱旅行,从事电影工作,历史文化学者,人类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曾参与《平壤之约》《农民工》《永远的焦裕禄》等40余部影片投资拍摄。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个人散文《流水集》、黄河三部曲《我从东塬来》《小浪底去看海》《黄河岸边有我家》。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电影市场》《当代电影》《电影通讯》《中国电影报》《中国艺术报》《环球企业家》《中国房地产报》等国家一级刊物,撰发有关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论文近百篇,曾接受过中新网、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凤凰网、新浪网深度专访。</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