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西藏旅游,都免不了要进寺庙游览,而寺庙是藏传佛教的载体,藏传佛教是西藏文化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这次进西藏,我们主要游览了桑耶寺、昌珠寺、夏珠林寺、白居寺、扎什伦布寺和哲蚌寺。忠平夫妇在拉萨还游览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小昭寺。</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国家,佛教大致可分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内地,我们参观的佛教寺庙基本上是汉传佛教的,进到里面都差不多,拜的不是观音就是释迦牟尼,有时是中间一个,有时是并排三个。这方面忠平比较懂,只要你问他,他都可以告诉你这是什么佛,这是什么排列,这是什么规制。可到了这儿,进了门满眼都是菩萨,也不知进的是什么殿,楼上楼下好几层,每层有好几间房,进了房顺时针走一圈左右都是菩萨,还有很多人头马面,三头六臂,牛鬼蛇神,不知何方神圣……再看忠平,表情木讷,估计他也不灵了。</p><p class="ql-block"> 回来整理照片编写美篇,我想还是把寺庙单独列一篇吧。可以逼着我去上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书,起码对藏传佛教有个大致的了解,概念上的认识,也算不枉此行了。</p><p class="ql-block"> 从第1天上网查资料开始,我就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要揭开西藏神秘的面纱了,胃口是不是太大了?正准备放弃的时候碰到一本书:王尧的《 走近藏传佛教》,通俗易懂,作者特别强调是“走近”不是“走进”,读完这本书后我又翻了翻《佛教史》中有关“藏传佛教”的部分,有这两本书垫底,勇气也就回来了,还是试着把这篇美篇写完吧。</p> <p class="ql-block"> 西藏的佛教最早是松赞干布的老婆赤尊公主从印度、文成公主从大唐分别传入的,时间大概是公元七世纪中叶。 佛教传入初期受到了当地苯教势力的顽强抵抗。据说松赞干布去世后,为两位公主建造的大昭寺和小昭寺都遭到了破坏。到公元710年,赤德祖赞再次迎娶大唐的金城公主,金城公主积极赞助王室提倡佛教。赤德祖赞的儿子赤松德赞继位后,请尼泊尔佛教大师寂护到吐蕃弘法。寂护到藏传教依然困难重重,藏民们总觉得佛教里的那些菩萨都是外国人,他们难以接受 ,寂护又推荐印度大师莲花生前来。莲花生发现西藏苯教有许多地方与印度佛教密宗有异曲同工之处,为迎合当地人们的传统心理,将苯教神灵穿上了佛教衣装,吸收到佛教的神灵世界里来,统一取名叫某某护法神,名额不限,全部列入。 一下子打开了佛教的局面,使佛教在西藏生根落地。(真有点像我们当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莲花生当年搞的就是“佛教西藏化”)当时正值中东阿拉伯帝国崛起,帝国的军队横扫印度,伊斯兰教来势汹汹,佛教中心整体东移。看到莲花生做法取得相当成功,许多印度的密咒大师接踵而来。从而为将来的藏传佛教形成了一个重要特点:显密同修(显宗是相对密宗而言的,在汉传佛教这边,密宗没有传开,我们所接触的佛教大概都是显宗)。这一段在藏传佛教史上叫前弘期。前弘期的重要成果就是在吐蕃王室的支持下,在山南泽当地方建成了桑耶寺。……</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成公主设计的西藏镇魔图,可以看看我们参观的寺庙在这个图上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到公元9世纪30年代,朗达玛立为赞普后,发起了西藏历史上的灭佛运动,封闭了许多寺庙,杀害了许多僧人,破坏了许多佛教文物。这次灭佛运动大约始于公元838年,止于842年,时间不长,但对佛教的打击却非常沉重,在此后百年左右,没有起色。灭佛运动最终导致吐蕃王朝崩溃,西藏历史进入400多年的分割战乱时期。但这次灭佛运动并非灭佛兴苯,而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势力权力之争(可见藏传佛教一开始就和政权纠缠在一起了),灭佛运动的结果使佛教从公开活动转入地下,从寺庙走向家庭,深入到藏民家中传播(主要是密宗传播),最终形成了藏传佛教的全民信教……</p><p class="ql-block"> 这张图是桑耶寺的全景图。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寺庙。为什么在他之前建的大小昭寺不算呢?因为大小昭寺是两位公主个人修行的地方(后期逐步改成了寺庙)。而桑耶寺是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即有供奉的佛,有出家人,有出家人作礼拜的秩序(就是戒律)。有这三样才算是寺庙。</p> <p class="ql-block"> 在汉传佛教这边,佛教寺庙的布局规制大致都差不多。坐北朝南,从山门进去,沿中轴线有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最后到藏经楼,两旁有钟楼,鼓楼,罗汉殿,观音殿等等。但藏式寺院就没有统一的布局规制。有些有围墙,有些没有围墙,有些依山而建,有些根据佛教的宇宙精神而建。桑耶寺就是根据佛教的宇宙精神“曼荼罗”(大千世界)的世界结构布局设计修建的: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太阳、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殿,寺庙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围墙四面各设一座大门,东大门为正门(见图)。主殿乌孜大殿分三层(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等等。</p> <p class="ql-block">4月4号我们参观了桑耶寺,这是桑耶寺的主殿乌孜大殿。</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的红白绿黑4个塔。</p> <p class="ql-block">塔的每一层的每一面都有小龛室,内有塑像</p> <p class="ql-block">从塔上走下来。</p> <p class="ql-block">藏民敬佛是十分虔诚的,转一圈各个佛前面都会放一点钱。而我们是买门票进来的,四十元一个人,相当于一次性把全部佛都敬完了。</p> <p class="ql-block">这大概就是从苯教转过来的护法神。苯教是由西藏原始宗教演化而来的,认为万物皆有灵,崇拜天地日月,星宿雷电,草木禽兽等,认为河有河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有许多神灵崇拜,图腾崇拜。今天藏民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有许多就是苯教遗俗传下来的,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马尼堆、打卦算命转经等等。</p> <p class="ql-block"> 4月5号我们游览了昌珠寺。昌珠寺是前弘期建造的寺庙,在文成公主的镇魔图上是用于镇左臂的,后成为格鲁派寺庙。寺中镇寺之宝是一副珍珠唐卡,可惜没有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大殿四周有一圈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给孩子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的寺庙里也是不让拍照的,主要是为了尊重菩萨(菩萨不认识照相机,拍他会惊到他),但是你要真拍了,别人也不管你。这一点跟内地不同,有一次我在广州一个寺庙看到菩萨前面的场景很精彩,不禁举起相机想拍下来,这时有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非常严肃的告诉我:“不要拍呀,拍了就等于把神请回家了,你顶不住的。”吓得我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在寺庙里就是想把里面的场景拍下来,特别是想拍藏民对佛的虔诚以及寺庙里恢弘的场面和僧侣们的宗教活动。并不是专门想拍菩萨。</p> <p class="ql-block">为孩子加持。加持:梵语意译,意谓施加佛力于众生,以保护扶持之。</p> <p class="ql-block">笼子里的菩萨也是很有钱的。</p> <p class="ql-block">这位应该是宗喀巴大师。</p> <p class="ql-block">在寺庙里拍到这个,不知是有人恶作剧啊,还是本应如此?</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外面的大型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 九世纪中叶的灭佛运动以后,西藏沉寂了百多年。十世纪后半叶,佛教开始了新的复苏,从此进入藏传佛教史上的“后弘期”。</p><p class="ql-block"> 978年,佛教从多康地区(川西及昌都一带)重新传回西藏,史称“下路弘法”。此后不久,佛教复兴势力也从阿里地区传入,史称“上路弘法”。有关“上路弘法”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十世纪上半叶,原吐蕃王室的一支后裔逃到阿里的普兰县建立了古格王朝。古格王朝的第3代国王柯热十分热衷于发展佛教,取法名意希沃。当他知道印度超岩寺的阿底峡大师很有名气,就决心请他来藏传教。但需要大量黄金,于是意希沃用武力到处搜刮,当他率兵到西藏西北印度境内的一个伊斯兰小国噶尔洛时,战败被俘。噶尔洛国王向他提出或是改信伊斯兰教并承认古格从属噶尔洛,或是由古格王朝用意希沃等身重的黄金赎回,否则将他处死。当王朝大臣携黄金来赎身时,意希沃坚持宁愿自己牺牲也要用这些黄金去请阿底峡来古格传教。最后,意希沃被处死,阿底峡于1042年到达阿里。意希沃用生命复兴佛教,不只是维护了阿里地区的统一,在客观上也挡住了伊斯兰教传入西藏,对于捍卫整个西藏和内地都有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 阿底峡抵达西藏后,使当时混乱的佛教教理系统化,使佛徒的修持规范化,极大的推动了藏传佛教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4月7号我们来到了贡嘎县的夏珠林寺。这是一个格鲁派寺院,他于五世达赖时发展至最大规模,当时成立有显密二院,有僧人500多人,修学佛法,至今仍保存有五世达赖的法座。我们在殿内还看到存放着一枚释迦牟尼佛陀的舍利子,旁边摆放着凯拉尼亚大学佛学院出具的“佛陀真身舍利证书”(由于大师就跟随在旁边,所以没有拍下来)。夏珠林寺最大的亮点是寺庙殿堂内供奉着一尊“千年少女肉身"。</p> <p class="ql-block">夏珠林寺一共两个大殿(可能是一显一密)。上面那张图的大殿门前有两个石狮子。这张图是在石狮子后面拍另外一个大殿。两个大殿中间是个小广场,可以停车。侧面有个小殿供奉"千年少女肉身",对面就是寺人们住的用房。整个寺庙像一个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密宗殿,供奉着千手怪兽</p> <p class="ql-block">这里应该是五世达赖的法座。</p> <p class="ql-block">大师用达赖的靴子为我们加持。</p> <p class="ql-block">与大师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供奉的"千年少女肉身"。她的传奇故事是这样的:约1045年,阿底峡从印度被引请至西藏,在赴拉萨的途中,经过一条大河,河对岸一位少女遥见尊者,心生敬仰,即欢喜的把头上佩戴的饰物以及身上所有的金银装饰全都解下来,隔岸抛向尊者以行供养。回家后,当她的父母得知女儿的贵重饰物都供给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僧人,气的把她毒打一顿,姑娘痛苦不堪投河自尽,谁知河神又把她托上了岸,乡人见其投水不死,以为妖怪,最后把她封于石洞中以烟熏烤而死。此时阿底峡以神通显现少女神灵变为度母投生兜率天的情景,且随即作颂词赞叹少女以生命供养的功德。此时人们才醒悟她是吉祥天母,为护持西藏佛教而做的示现,遂把少女的肉身像建寺供养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复兴的佛教在西藏迅速发展。逐渐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它在吐蕃贵族的支持,逐步转变成了抗拒伊斯兰教东进,稳定割剧形势和推进封建化的思想支柱(西藏在这个时期逐步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农奴制);其次,权势贵族进入寺庙,开始了僧侣凌驾和支配世俗政权的演化,为此后确立新的全藏性的“政教合一”体制准备了条件;第三,强化了寺院和僧侣作为社会独立实体的地位,再次承担起社会教育和发展文化的职能。</p><p class="ql-block"> 西藏当时还处在分散割据的状态,各自独立的政权和寺庙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教派,最早出现了宁玛派,随后又出现了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噶举派于13世纪创建了活佛转世制度。各派有不同的特色,互相斗争,此起彼伏,最后出现了格鲁派……</p> <p class="ql-block">4月8号我们参观了白居寺。这是在宗山古堡上拍到的白居寺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白居寺始建于1427年。主要有两大特色,其一是一寺容三派,它原来属于萨迦派,后来噶举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相互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和平共处(这是佛教的精神实质决定的,换成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是不可能的)。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举、格鲁三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p> <p class="ql-block"> 白居寺的另一个特色是这个白居塔,也叫菩提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始建于1414年,历时10年,是迄今西藏境内保存完好,最为雄伟华美的建筑珍品,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它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寺",它有九层,高达42.2米,有76间佛殿,108个门、神龛和金堂等,它那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达10万余尊,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可惜我们当时只知道在外面拍照,不知道塔中乾坤,谁也没有上去观摩,十分遗憾。</p> <p class="ql-block">白居寺的正殿叫措钦大殿。里面的唐卡、佛像、壁画融合了三派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各路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 西藏的寺庙里菩萨特别多,我分析大概有三类:一类是佛教本身的佛与菩萨,比如释迦牟尼、弥勒佛、观音、罗汉等;第二类是印度密宗传过来的和西藏苯教转过来的各种护法神,这一类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第三类是藏传佛教中值得尊重的祖师活佛 ,比如莲花生、阿底峡、宗喀巴,还有格鲁派的四世班禅、五世达赖,萨迦派的萨迦五祖……等等。</p> <p class="ql-block"> 寺内藏经阁。佛教经典典籍集成称为《大藏经》。在佛教逐渐东移以后,大量的佛教典籍传入中国。这些典籍一般都是梵文的,国内众多名师大家翻译刊印,形成了诸多文本的大藏经。除了汉文大藏经和藏文大藏经以外,还有蒙文、满文、西夏文及日文大藏经。兼收内容最多的是汉文大藏经,其次是藏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除了在编排分类上有所不同之外,藏文大藏经还多了许多密宗的内容。外国人现在研究佛教都不得不学习汉文和藏文,印度的梵文佛教原始典籍遗失很多,不得不从藏文大藏经中倒回去翻译成梵文。川西德格县的印经寺是藏文大藏经的主要印刷地点。</p> <p class="ql-block"> 随着寺庙积极参与世俗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喇嘛们占有了大量财富,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甚至借修持“密法”法为名,霸占民女,残害农奴,到14世纪后半叶,西藏佛教已普遍呈现颓废萎靡之相。人们渴望能有一个纯正清净的新教派出现,宗喀巴以及格鲁派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在西藏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成立格鲁派,大力改革宗教,规范教义,建立戒律,规定僧人的生活准则、学经程序、学佛次第、考核制度等。并将活佛转世制度化。宗喀巴著有许多佛经著作,并主持修建了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大的寺庙,受到了广大僧俗的热情拥戴。格鲁派后来在明清两朝君主的支持下,一派独大,统治西藏到和平解放前。</p> <p class="ql-block"> 4月9号我们参观了扎什伦布寺。它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扎什伦布寺里的一大看点是强巴佛殿。藏传佛教中的“强巴佛”也就是汉传佛教中的“弥勒佛”。汉传佛教中的弥勒佛给人们的印象总是一幅敞着肚皮、喜笑颜开的样子。常有对联形容他的这副模样:“肚大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但藏传佛教中的强巴佛与汉传佛教中的弥勒佛相比真是大相径庭,既不敞怀也无笑容。但强巴佛殿中的强巴佛高26米,塑造时耗用黄金280公斤,黄铜23万公斤,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佛像。</p><p class="ql-block"> 在扎什伦布寺的灵塔殿里,还存放着公元十七世纪经蒙古王公固始汗册封后的第四、五、六、七、八、九、十世班禅的灵塔(存有班禅肉身的佛塔),而第一、二、三世班禅属于后来追尊的,这三位班禅的灵塔没有存放在扎什伦布寺。</p><p class="ql-block"> 一一本文摘自郝忠平文章</p><p class="ql-block">格鲁派的六大寺是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 西藏的寺庙在经过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后,不断扩大完善,不断规范化,在社会上逐渐具备了一个独立实体的地位。大致具备了五个方面的社会功能:</p><p class="ql-block"> 一、宣传佛教教义。</p><p class="ql-block"> 二、传授佛教知识。</p><p class="ql-block"> 三、解决地方性事务。</p><p class="ql-block"> 四、本地的医疗中心。</p><p class="ql-block"> 五、地方性的物资交流和经济贸易中心。</p><p class="ql-block"> 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建立了正规的学校和医院,但寺庙的这些传统功能还是部分地保留了下来,特别是前两项。</p><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在西藏是比较大的(有人说是最大的寺庙),寺院占地15万平方米,有经堂57间,房间有3600多间。它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的一个经学院。</p><p class="ql-block"> 在西藏,寺庙既是学校,寺内进行经院教育,为政教合一的政权输送人才。宗喀巴进行的宗教改革,建立了严格的经院教育人才培养学阶制度,就跟内地的文官选拔制度类似。</p><p class="ql-block"> 西藏寺庙经院教育的教学体系是:扎仑一一康村一一米村,就相当于我们大学里的学院一一系一一班。扎什伦布寺的经学院就包括4个扎仓和64个康村。进到里面游览就相当于进到大学里参观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拖着孩子从窗口往里递敬佛的钱。</p> <p class="ql-block">排队进班禅灵塔拜祭。</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要说道说道:我记得可能是进到那个强巴佛殿,大佛的四周有一条让人转佛的通道,我就跟在这位藏族妇女的后面转大佛。我们是顺时针转的,右边是大佛,左边是墙。这位藏族妇女一边走一边用额头点叩大佛,以示崇拜(当然,遵守防疫规定,她也戴着口罩)。我趁着旁边没人赶紧把她拍了下来,唯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 西藏是全民信教,对佛的崇拜是非常虔诚的。有两件事可以说明:</p><p class="ql-block"> 一、“文革”时期大昭寺被关闭了,但后来发现大昭寺周围与人头齐高的一圈儿墙上油光闪亮,原来那是礼拜者以头抵墙留下的。一一选自《走近藏传佛教》</p><p class="ql-block"> 二、08年我去青海,那时国家已经对青海的穷苦藏民扶贫了。当地人告诉我:扶贫款都发到了藏民手中,结果藏民只要去找活佛看病或到寺庙做一次法事,就会把全部身家奉献给寺庙,重新返贫。后来政府知道了,就想了个办法,只要当地搞基础设施建设,就去找活佛商量让他捐款,活佛也很高兴拿出这笔钱来回馈社会,大家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相对藏民对佛的崇拜,汉族人就大不一样了。在内地,人们进寺庙拜佛都是功利主义的:进门在功德箱先放进去三五块钱贿赂一下佛,在点完三炷香以后就开始求佛为自己办事,要么消灾避邪保平安,要么求子求财求姻缘。拜完后还要考察这个佛灵不灵,如果灵就提点礼品回来还愿;如果不灵,就此拜拜,另寻高佛。</p><p class="ql-block"> 学者们分析汉族人这种宗教观,归结为儒家思想影响太深。孔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又曰:“不知生,焉知死。”所以汉族人只关心今生的幸福,哪管他死后如何。不仅是对释迦牟尼,对上帝,对太上老君,任何宗教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这就是汉民族的宗教态度,对任何神灵都要膜拜,好让他们来保护自己,以求得自己的平安,但对任何神灵实际上却并不虔诚,虔诚的为某一种宗教献身在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觉得这样评价汉民族也不够全面,比如有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信仰而牺牲自己。当然不能把共产主义信仰比作宗教,但它毕竟是一种信仰)</p> <p class="ql-block">寺庙就是个小社会,劳作学习两不误,僧侣们在这生活也非常惬意。</p> <p class="ql-block">在寺的东北角上,建有巨大的“展佛台”,高32米、宽40米。每年的藏历5月15日都要把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的大幅唐卡展示于此以做纪念。可惜这一年仅一次的隆重盛会我们是无缘一睹了。</p><p class="ql-block"> 一一本文摘自郝忠平文章。</p> <p class="ql-block">4月11号我们参观了哲蚌寺。该寺建于公元15世纪初鼎盛时期,寺庙僧众超过1万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中最大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 在郝忠平的文章中有一段话摘抄如下:</p><p class="ql-block"> “在殿内我还看到一位女信徒在供台上找零,她先在供台上取了九张一元钱的纸币,然后放了一张10元的纸币。这种情景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在内地,汉传佛教接受香火钱是用“功德箱”的方式,钱放进去就拿不出来了。藏传佛教的寺庙里没有功德箱,只有供台,供台上的灯火钱(藏传佛教的寺庙只点灯不烧香,故称“灯火钱”)可以由信徒自我找零。比较起来,似乎藏传佛教的信徒比汉传佛教的信徒要更虔诚一些。”</p><p class="ql-block"> 这种找零的行为我觉得又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到现在,把全部身家献给寺庙的事情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里的喇嘛正在数着信徒的“灯火钱”</p> <p class="ql-block"> 哲蚌寺也是一座经学院,它有四大扎仓,其中一个还是密宗扎仓。</p><p class="ql-block"> 经学院传授的佛教知识主要是“五明”(分大五明和小五明):</p><p class="ql-block"> 一、内明,就是佛学。</p><p class="ql-block"> 二、因明,就是佛教逻辑学。佛教主张用辩经的办法来加强记忆,加强理解,这首先要相信佛教推理。 </p><p class="ql-block"> 三、声明,就是语言学。要求学习藏文和梵文,能够用梵文来读佛经。</p><p class="ql-block"> 四、医方明,就是医学,就是学习藏医。</p><p class="ql-block"> 五、工巧明,就是带有技术性的学问,主要指造佛像,画佛像等。其中有比例计算等等知识。据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西藏人发明的,由西藏传到印度,再传到阿拉伯,再传到西方。</p><p class="ql-block"> 小五明就不详细说了。我看书看到这里突然明白了川西色达的五明佛学院是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 在哲蚌寺大殿前,我们有幸看到辩经。辩经是藏传佛教学习佛教理论的一个很好的学习制度,即对经论进行辩难的制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不只要求会背诵,还要能理解,能活学活用,能提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经院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格西。格西是佛学的最高学位,也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学位的考试方法就是通过辩经。</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经院教育的学位设置为四级,从扎仓内部的考试开始逐级上升,最高一级是每年在拉萨举行的传召大法会上的考试。考试通过者可获得格西学位。获得学位者就可担任寺庙主持。</p><p class="ql-block"> 目前在藏区有两种教育途径,一种是按现在流行的教育制度上小学,中学,大学,考研,出国留学;另一种就是出家到寺庙里学习,学藏文,进入经院教育体系,考格西学位,成为佛教学者或寺庙主持人。这个体系现在产生了新的情况,现代教育和寺院教育开始结合起来。我估计就是在学校里增设一些藏文及藏传佛教的课程,在寺院里增加一些现代知识的课程。</p> <p class="ql-block">辩经(考试)完后,喇嘛们进入大殿,开始午餐。</p> <p class="ql-block">不明白为什么午餐时都有人膜拜。</p> <p class="ql-block">这次滇藏行的全部美篇就算搞完了。出游旅行会看到很多景,感受到很多事。回来搞美篇感觉又完全不同,总想把看到的景、感受到的事搞明白,让出行不含糊,收获更圆满。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的习惯,特别有助于老年人保持青春活力,保持好奇好学心态,防止老年痴呆。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