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 第97集 香积寺大明宫

阿沃亚斯

从郑州到禹州、许昌、开封、洛阳、西安,再到咸阳、庆阳、固原、平凉、宝鸡,一路访古看博物馆,粗略的纵览了河洛、关中、陇右之地,最后一站回到了西安市。 西安来了四次,兵马俑还没看过,因为内容太多了。而且,我主要研究的是唐朝的历史,汉朝的就暂时顾不上了。这次回来西安,再看两个和唐朝有关的古迹——香积寺和大明宫。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西安市南部的长安区。<div>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善导大师圆寂,弟子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div> 香积寺名源于佛典《维摩诘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之句。<div>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香积寺》诗予以赞扬:“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br>  日本净土宗把善导尊为祖师,把香积寺奉为祖庭,《过香积寺》诗还被编入日本小学课本</div> 香积寺在唐代曾盛极一时,唐高宗李治曾到香积寺礼佛,并赐予舍利千余粒,还有百宝幡花,令其供养,武则天母子也多次前来。<div>  “安史之乱”和“会昌禁佛”中,香积寺遭到严重破坏。宋代以后,陆续恢复,但始终达不到盛唐的规模。</div> 香积寺内的善导塔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系青砖砌成,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存11级,高33米(据载原为13级)。<div>  我来到香积寺,并不是因为净土宗,而是要来回顾一下安史之乱时候的一场事关收复长安的重要事件——血战香积寺。</div> 大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不只是唐朝,造成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听信宦官诬告,将坚守潼关的名将封常清和高仙芝处斩,叛军占领洛阳。<div>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叛军击败被逼出战的名将哥舒翰,攻陷潼关。唐玄宗闻风出逃,六月,叛军占领长安。</div> 七月,马嵬驿兵变,杨国忠、杨玉环兄妹被杀,玄宗入四川。太子李亨离开玄宗,北上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div>  唐肃宗启用郭子仪、李光弼,开始与叛军展开激战,收复部分失地,但是长安、洛阳两京依然在叛军手中,形势对唐军不利。</div>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形势突变,战局向着有利于唐军的方向转变。<div>  安禄山眼病加重,双目失明,性格暴躁,随意杀人。他的儿子安庆绪和手下的谋士严庄、被虐待的宦官李猪儿合谋将其杀死,安庆绪自立为帝。安禄山手下以史思明为首的将领很多对安庆绪不服,叛军离心离德。</div><div> 郭子仪见此时机,迅速出兵河东(山西南部),击败叛军将领崔乾佑,收复河东。</div> 河东收复,唐肃宗大喜,从灵武(宁夏)南下来到凤翔(宝鸡),他拒绝采纳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先捣叛军巢穴范阳(北京),使其退无所归的建议,决定集中兵力收复长安。<div>  757年,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授以平定叛乱,收复两京(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的重任。</div><div> 然而,经过多年实战锻炼的叛军战斗力极强,战术得当,多路唐军的攻势全部失败。</div> 757年二月,安守忠击败王思礼,向凤翔攻来;<div>  史思明、蔡希德围攻太原,李光弼死守;叛军围攻睢阳,太守张巡死守;两路叛军不久后都被击退;</div><div> 郭子仪派其子攻打潼关,大败,死伤上万;为了挽回颜面,郭子仪亲率大军攻打长安,被安守忠、李归仁诈败诱敌,唐军追击却被斜刺里杀出的数千辽东铁骑斩杀的七零八落,全军大败、郭子仪退保武功(咸阳),上书要求自贬。</div><div> 叛军在安徽、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大肆攻杀,节度使程千里战败被俘,全国形势又转向对大唐不利的局面。</div><div> </div> 757年八月,肃宗再次下定决心攻打长安,与叛军决战。他对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说:事情成败,在此一举。郭子仪回答说:“如果这一战不能收复长安,臣当以死来相报”。<div>  郭子仪说服肃宗从回纥借来精锐骑兵四千人助战,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太子,后来的唐代宗)领朔方诸道兵及西域来援之军赶到,诸军会师凤翔,合并十五万,向长安进军,大战即将开始。</div> 九月二十七日,十五万唐军进至长安城西香积寺北、沣水以东地区。唐军接受在之前被叛军步骑诱敌夹击失败的教训,加大纵深部署,加强翼侧掩护,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列阵,长安叛军共10万人,列阵于唐军之北。 两军直接开战,叛将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前军大将李嗣业迎击,击败李归仁。李归仁带领叛军诱敌后退,唐军追击至判军阵前,叛军伏兵杀出全力反击,唐军前锋被阻后退,叛军乘势逼进,唐军抵挡不住,自相惊乱,眼看着之前郭子仪大败的一幕又要上演。 李嗣业见部众溃乱,高喊:“今日不以身饵敌,军无遗矣”。他脱去战袍,坦胸露怀,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叛军碰其刀者,人马俱碎,连杀数十人之后,唐军方稳住了阵脚。 李嗣业整顿队形,率前军各执长刀,如墙推进,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都知兵马使王难得为救其裨将,被叛军射中眉骨,垂下的眼皮遮住了眼睛,他拔出箭,扯下眼皮,血流满面,仍忍痛力战。 此时,叛军事先埋伏于战场侧翼的数千辽东铁骑,再次出击,企图袭击唐军侧后,故技重施。唐军早有准备,侦骑发现后,朔方兵马使仆固怀恩(铁勒人)率回纥骑兵4000,突然杀出,攻其不备,叛军骑兵突然遇到回纥骑兵,毫无防备,连忙抵抗却打不过回纥兵,被一举大部歼灭。 仆固怀恩率领回纥骑兵又迂回至叛军阵后,与唐军主力前后夹击叛军。此时,双方都没有任何用计和埋伏,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面对面的展开了白刃战。<div>  二十多万士兵,在香积寺外的大地上厮杀,自中午一直厮杀到傍晚,血流成河,尸横遍野。</div> 唐军在李嗣业的感染下,士气大振。从西域来的胡人士兵,以及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陇右节度、河西节度的助战唐军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加上回纥骑兵四处冲击,唐军总体人数也占优势,凶猛的叛军最终抵挡不住,在6万余人被唐军斩杀之后,终于崩溃。他们边打边退,逃回长安城内。 <div>  仆固怀恩等将领判断叛军不善守城,必将弃城逃跑,建议率部追击。李俶以激战终日,部队甚疲为由,未予采纳,最终,安守忠、李归仁等叛军大将带领几万残兵趁夜逃出长安,与其他叛军会合,为日后再次与唐军大战保留了有生力量。</div> 香积寺之战,唐军大获全胜,杀敌六万多(自损也有几万人),并于第二日收复长安。唐军与回纥骑兵趁胜东进,十月收复东都洛阳。<br> 十一月,肃宗回到长安,十二月,玄宗从四川也回到长安,并正式将皇位授予肃宗。<br>  然而,肃宗没有听李泌攻取范阳的建议,李俶(读音为”触“,后来的代宗)没有追击安守忠、李归仁,使得安庆绪收拾兵马逃回范阳。 留守范阳的史思明和安庆绪不和,双方都怕被对方吃掉。史思明还使出了诈降大唐朝廷的缓兵之计,为叛军重整旗鼓赢得了时间。<div>  最终,得到喘息的叛军再度发难,安史之乱又继续打了五年之久,最终导致大唐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开始。</div><div> 更为严重的是,从前秦的苻坚到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努力倡导的四海一家,包容接纳各民族各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治国思路,因为胡人造反而被大汉族主义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取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而且越来越封建腐朽,最终落后于西方列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