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支教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们本次支教的行程走到了家访这个阶段。在这之前我们每天都会给孩子们准备丰富的课程,孩子们从跟我们疏远到现在的无话不谈到放学回家在校门口的一声声老师再见。是对我们努力付出的最大肯定。为此,我们开始了此次家访,目的就是为了跟孩子的家长了解下当下孩子们的家庭情况以及学习的一个学习情况。</p> <p class="ql-block"> 早晨9:00,支教队员们准时的在操场上集合。带领着各自队伍的“向导”在操场拍照留念后开始了我们昨晚剩余的家访行程……</p> 在大山里面家访不像是在城市里面一样都是平地,我们看下我们小伙伴们的重走“上学路” 在出发不久后,我们就遇到了大雨,各个队员只好停下来在学生的住处进行避雨,顺便跟家长们进行简单的探讨。 在家访探讨中途,我们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家长们的普通话不是特别的熟练。更有甚者是家长出去打工了是爷爷奶奶进行接待的,他说的方言我们听不懂,我们说的普通话他也听不懂。这时候,我们只好借助向导(跟我们一起前行家访的孩子)来进行作为一个翻译官。在这样的相互沟通下,我们得到了很多的信息。也对孩子们的家庭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 这里的大部分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学习欲望不是非常的强烈,大部分也都是留守儿童。这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跟孩子沟通少,导致孩子们没法和父母及时沟通有很大的关系。父母也没法在身边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常年的环境影响下,孩子们的求学欲望就渐渐的降低了。还有一部分是痛心的,家长是想带着孩子出去的,无奈家庭的因素,比如上头的老人需要照顾、家里的小孩需要照顾没法放下这边带着子女去大城市求学,更有甚者去过大城市后因为这些因素回到了这里上学的。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家访结束回到学校后我们每个老师都围绕了此次的家访写了一个感悟: 胡玲: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办法。<br>区别于在杭家访,基本都是孩子的父母和我们探讨孩子们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当我们走入当地孩子的家中,大部分的孩子父母都为了维持家中的“生存”在外打工,缺少了父母该有的引导,陪伴他们的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手机。但我们始终和孩子们传达一个讯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无法改变现状,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争取有一天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br> 孙秀虹:8个小时的山路家访,除了自身疲惫不堪以外,我更佩服这些孩子们,他们的征途都很远,甚至有些孩子的回家之路都超过20分钟以上(小小年纪已会骑交通工具),但依然乐观、开朗,他们坚持着,努力着。东方肚白见他们迎朝阳而来,西方迟暮目他们追晚霞而去,他们认真专注而不失严谨思考,他们迎难而上也不忘赤子初心。他们有自己的专长,或善控运场投球之巧,或专长短跑跳远之能,各有千秋。但更可贵之处为孝亲尊老,农忙时不嫌暑热,农闲时也懂惜花香。我相信他们会活出精彩的自己,也相信远方的路他们会走的很坚定 李昀蔚:家访两天,重走孩子们的上学路,道路蜿蜒曲折,一路走来,让我更近一步地了解到孩子们上学的不易和艰辛以及对学习的热忱和渴望。学习环境的昏暗,生活条件虽有参差,但绝大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来,自己和弟弟妹妹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之余还要照顾家庭。<br> “小昀老师你会来我家吗?”“小昀老师我想你来我家。”可能年纪小的孩子对“家访”的含义没有清晰的理解,但孩子们的热情和真挚打动了我。从学校到村寨,心和心的距离在拉近。<br> 初见的矜持是关系的坚冰,家访的真诚是温暖的沉淀。 <p class="ql-block">邰胜男:工作六年,接触了很多家庭,我们考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遇到极特殊情况,我们会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刚刚在结束的家长工作中醒悟说是:教育要以慈悲为怀,有些家庭他们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才后知后觉,并不是所有家庭都一样,只是我们见得少……而此时,我身处以生计为主教育为辅,甚至是没有教育的环境中,那句:慈悲为怀!未免有些刺耳!</p><p class="ql-block">在昨天和今天的家访中,我们看的听的,都不是孩子的作业,孩子的学习,是什么呢?是生活所迫!而孩子的教育怎么办?需要引路人,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p><p class="ql-block">家访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懂事的孩子,向上的孩子,他们值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那些从开始就被落下的孩子,也值得拥有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p> 曾小芳:相比几年前,孩子们不管在物质生活还是学习条件上,其实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br><br>但,有漂亮的学校,缺优秀的老师。有敞亮的家,父母却不在身边(大多是留守儿童),这大概就是最无力的现状。我们只来十五天,改变不了什么,但希望给孩子们留下一颗小种子,让他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对善恶的分辨。学会感恩,学会自我保护。<br><br>国家多年的扶持力度解决了基础建设,父母外出打工解决了经济收入,一切都在慢慢变好。未来能飞出大山的凤凰能有几只?我们不知,但相信将来,这批孩子都会有掌握自己命运,主动选择的权利。 赵冠群:孩子们大多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虽然谈不上富有,但基本的吃穿用度和学费还是有的。男孩子多被宽待,问及是否会上高中,基本都会点头,更有一两个明确表示要上大学,要出去上大学。而女孩子则前途未卜,似乎等待她们的最大可能是初中毕业,回家务农、结婚、生子。<br><br>对于山里的孩子而言,影响命运的不一定是物质条件,更有可能是观念和教育水平。不离开“乡土”,便走不出世世代代的宿命。大山虽美,但禁锢了无数生命。当你目之所及,只有崇山峻岭,绵延不绝,你很难会在精神上相信大山的外边是不一样的世界,很难知道人生还有不一样的活法。虽然,我们努力告诉每一个孩子,要好好读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哪怕是走到西山镇、从江县、凯里市,贵阳,但十年之后,能飞出去的凤凰,又能有几个呢? 吴玲燕:崎岖的小路、陡峭的坡路、盛夏的烈日、轰隆的雷声、突降的大雨,都抵挡不住我们走进家家户户深入了解各家状况的热情。<br> 为什么要家访?为什么要重走上学路?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孩子,为了一步一步靠近你,一点一滴走近你。又一年家访,经历形形色色的不同家庭,每一次的家访也可谓是看尽人生百态,心中五味陈杂。很多家庭还不错。而真正触动我们的则是那一些即使父母亲不常伴身边,即使要肩负起烧饭干农活带弟弟妹妹的责任,即使家徒四壁,而笑容却一直挂在嘴角的孩子们。乐观的他们在向我们不停的传递着正能量。<br> 我们在家访中更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支持孩子走出大山的家长。但很可惜,这里的家长对于男孩女孩,差距还是有,女孩们回家带弟妹生火做饭甚至一起上坡干活,而男孩,回家组团打游戏现象普遍。上学诸多不易,又有几人能念至大学走向山外?也许观念的改变才会带来最终变化,人人都能意识到男女同样重要,教育的重要,这片大地才会更加焕发生机和蓬勃向上! 张乐陶:支教之行,作为老师,免不了体验一次家访。与童老师,邰老师,曾老师一组,走访了十六户同学。距离捞里两公里的秋卡村.,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但孩子们需要走长路去上学。所有孩子都有家人出去打工,有的是爸妈,还有的甚至是爷爷奶奶。通常家中一两个大人要带三四个孩子。从家人的口中了解到了他们对孩子们都抱有健康成长和走出大山的希望。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现实却是,学校只有语文课和数学课,除此之外都是写作业时间。我们只能无奈于教育资源的缺失,更无奈于家庭对孩子较少的陪伴。每日徘徊在大山之中,仅仅怀有一份孩童的纯真,是不能真正成长,更不能走出大山。<br>孩子之中不免有上进的几个。他们需要书籍,需要更广泛的知识。相比城市,他们没学过英语,没学过科学,没有音乐美术。不仅如此,普遍瘦小的他们,令人担心他们出去会不会被欺负。<br>感受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暂且先留下一份对孩子们美好的念想和期待吧。 童昱:在从教生涯中经历过好几次的家访,却没有像这次一样爬上山顶去拜访一户户人家。烈日、大雨、陡坡,都没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我真的很渴望去了解这些孩子生活的地方和他们的家人。大部分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但凡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的家长,回来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能够带着满满的知识储备去踏出这片大山,去见见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像他们一样只能在工厂里打工。这里的孩子对自己没有自信,即使在班级中成绩很好的孩子,听到我们的表扬也只是羞涩一笑,并不会骄傲自满。一个个小小的孩子,却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要帮忙做农活,生火,烧饭…他们也渴望音乐、美术、体育课,渴望能有新奇的东西。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并没有很清楚的规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孩子们也不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教育扶贫,这条路还很长… 凌静:又一次“重走上学路”,又一次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不容易,这一次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家庭,以最直观最真切的方式去了解,这里的每一位孩子,我们都应该用心的去了解,去走进他们。<br>当地的孩子大部分家中都有弟弟妹妹,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带着几个孩子,而想一想我们那边的孩子,通常都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两地的对比与差异实在太大。这边的孩子懂事的也那么让人心疼,很多因父母不在家,都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br>看了他们看书、写字的地方,一张简单的桌子,一盏微弱的灯光,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如此的热爱学习。<br>走进了他们才知道,他们都想走出去,只是缺少机会,而在这15天里,我们能带给他们什么呢?其实,我们能带给他们的并不多,我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坚定他们要走大山的想法。虽然说我们带给了他们很多的的东西,但是我们也在学习,他们也教会了我们很多。希望这个暑假,对于他们而言,是开心的,是难忘的,是有意义的。 张亦陶:今天去家访,他们上学的路坑坑洼洼的,也很远,跟我走的路不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去了,不像我们这样,爸爸妈妈都在家里。虽然离学校很远,但还坚持每天上学,而且学习很好,这种品质直得我们学习。加油。 叶晓斌:经过了这次家访,给我的感受就是我们现在生活城市的教育资源实在是太好了,很难想象在大山的深处是这样的场景,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很难相信。见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有的孩子们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这条山区之路挡住了他们对外界的渴望。<div>读书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家族的最公平的途径。但是就是因为各种因素让他们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不禁让人泪目。学校里面呢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课程开设的太少了,无法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真的好希望有朝一日这里能够打通外面的世界,把教育资源带进来。让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和外面的孩子们公平一战!愿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div> 张谷:继昨天秋卡家访,今天捞里村家访的任务更加繁重,因为学生多为这个村子的,每一组要访问十三四户人家。说繁重,是就时间上和体力上说的。若从访问所得上说,又是极简单的,因为各家的情况非常相似。<br><br>应该说,村民们的居住条件不成问题。家家都是三层楼的传统民居。一层养牛用的。现在很少有人家养牛,偶尔有养几只兔子的,绝没有养猪的,亦可怪也。二层住人,入户是客厅,两边是住房,孩子们往往人各有一间,至少也是兄弟俩共居一室。三层用来堆放谷物和杂物。虽然各家的房子有新有旧,但居住条件比城里人宽绰许多。而且苗民的传统民居多为重檐歇山顶式,气派不凡!<br><br>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村民居住不成问题,因此经济条件就很好。恰恰相反,即使居住面积有保障,仍然可能是贫困户。全面脱贫在这里并没有实现。从村寨望出去,层层叠叠的山恋起伏,那是城里人下来后最肤浅的观察,是饱食之人才有的闲趣。其实,大山是一种空间上物理上的阻隔,甚至是一种生活上的沉重负担。从生活负担的角度,捞里的孩子们能否摆脱这种羁绊和负担,能否走出大山进入另一种生活状态,不能不是个问题!我以为,现在有新的三座大山。<br><br>一是经济上的大山。村民们无法通过降低生活要求,继续从土地上讨生活,那实在是太辛苦太不划算。因此,家家户户基本上父母双双在外打工,以挣出全家的用度。老人在家照顾孙辈。没有老人的,孩子会被寄养在亲朋家里。有一户人家,原本应是四世同堂,现在一世在外,于是三世同堂。最小的一辈,长为男,下面两个妹妹,再下面一对双胞胎弟弟,爷爷奶奶照看,曾祖父母尚在。自留地里的产出作为全家吃菜的来源。爷爷深切地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但对孙辈的学习无能为力。这些孩子是极度缺乏父母陪伴的。为了生存下去,父爱母爱是奢侈品,只能通过手机通话和春节父母返家,聊胜于无了。<br><br>二是文化教育上的大山。如果说经济上的窘迫,导致孩子们仅仅衣能蔽体食能果腹,之外的卫生习惯无从谈起。那么文教资源上的贫乏,不仅师资无法保证,而且孩子的房间里、家里,几乎都没有任何的藏书,不知道生活还有其他的可能。另一方面,村村通公路,村村有网络,百无聊赖的孩子们大多沉溺于网络游戏。家访中,每至一家,陪伴的孩子们便一窝蜂地聚在网络电视前玩游戏。有的孩子说摔坏了好几只手机,原因无他,就是玩快手玩游戏时速度太慢,愤而掼之。访问到最后一家,家中无大人,唯小妹妹应答,哥哥席地而坐,一言不发,一心打游戏。乡村的孩子如果都成了电脑儿童,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还能指望他们在现实生活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吗?恐怕只能蹈父辈的覆辄吧!<br><br>三是家累上的大山。不能说乡村的若父若祖不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但绝对和城里人大相径庭。城里孩子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断前移,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甭说分担家务劳动,即使主动请缨也会被斥退的。可是在乡村里,孩子们的吃饭问题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而且还要分担带弟弟妹妹,帮忙摘菜等很多家务劳动。家访时,一个尚在上幼儿园的男孩子,抱起西瓜放在小桌上,掂着菜刀嘁里咔嚓切成一牙牙的,看得我心惴惴的。还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姑娘,不仅要照顾二岁的小妹妹,还得抱着几个月的小弟弟。小弟弟太小,搁下就哭,抱着就不哭。小姑娘气力不够,挺着腰,身体后倾,只要弟弟不哭,虽然吃力,脸上也微笑着。看着让人心酸。孩子如此辛苦,我们喋喋不休地强调学习如何重要,真是太不合时宜。<br><br>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一旦身体出现状况,以现在乡村的经济状况医疗条件,那不啻是另一种压力,因病返贫是必然的。<br><br>我觉得,现时的乡村、老少边穷地区的乡村,如何在社会变迁中不掉队,需要官家沉下去,少些空洞的自上而下虚头巴脑的口号。如何找到合适的对策,也需要像费孝通那样的学者。同情的了解,这是当务之急! 裘梓瀚:<br>重走上学路<br><br>山途环水鸟鸣悠,田梯映耀群丘胄。<br>徙倚阡陌访诸门,生长见客外相迎。<br>不见旧时自大地,但闻亲友谦躬与。<br>安居乐业自勤勉,飞鸟之向默熙熙。<br>雨彻天清日才出,蝉笑风起云已渡。<br>独立山楼阅旷宇,雁歌天下心归一。 最后,我们全体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来未来的某一天走出大山,去见识下大山外面的世界。也希望教育资源(优秀老师)能够走入这座大山来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改变。让知识改变命运在这里正式起航!加油吧,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