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红河

边关

<p class="ql-block">  2月17日,是我军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纪念日,在此,分享43年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经历。虽然岁月已逝,但记忆难忘,是一个曾经是军人难以忘怀的记忆。</span></p> 由来已久的情结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的一天,在乘坐高铁去丽江参加一位战友女儿婚礼的车箱里,遇到了河口边防十三团五连的战友—陈军。他是昆明籍兵,晚我几年入伍,是我连的汽车驾驶员。在交谈中,他告诉我们边防十三团现在正在编辑河口团的团史,他是我们五连组稿人之一,要求我能写一点有关参战的经历。我说我没有什么可写的,要写也只是从我的角度,把参战的经历和感受写一写。就这样,我答应了他。其实所谓写也只是我想做个美篇,至于是否能达到他们编辑团史的要求,我可没有考虑。</p><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对于参加过的战友应该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尽管我的参战经历没有其他战友的精彩,也没有显赫的战功。但往事并未如烟,岁月没能销蚀对战争的记忆,虽然青春岁月已逝,可回首往事历历在目,记忆难忘,不容忘怀。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难以释怀的情感越来越深,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把这段经历写下来,留给自己,同时也分享给大家。</p> 入伍就上前线 <p class="ql-block">  42年前,我是河口边防十三团二营五连一名无线电报话员新兵,没有参加常规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就匆匆上阵参加了1979年2月17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段经历我永生难忘,短短两个月由一个毫无思想准备的知青蜕变一名奔赴战场的士兵。</p><p class="ql-block"> 在70年代末,家庭、父母没有什么背景,能穿上绿色军装成为一名解放军是一大幸事,我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不过,一生中若是没当兵,是一大遗憾;当了兵没上过战场,又是军人的一大遗憾。所幸的是,这两样我都没有错过。</p><p class="ql-block"> 但作为一个才入伍的新兵刚刚穿上军装来到部队就要走上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去和敌人拼杀,心里还是很虚。当时由于时间仓促,还来不及进行常规的三个月新兵训练,只是通过应急性的几十天临战训练就拉上战场。缺乏足够的训练,军事素质不高,上了战场能行吗。但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怕是无用的,只有硬着头皮上,把生死直之度外,上了战场炮声一响,所有的这些就被抛到了脑后。心里想的是要如何保护好自己,完成好首长和上级交办的各项战斗任务,好好活着回来。</p><p class="ql-block"> 更不会淡忘对牺牲战友的怀念。这些年,每逢清明节前后,大批参战老兵从祖国四面八方涌向南疆,洒泪祭拜长眠的战友,追思他们曾经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激情岁月。我深深理解,没有过亲身的经历很难感受这种情结。 </p> 从广阔天地走向军营 <p class="ql-block">  1977年11月,我在父亲的单位“学工、学农”(属下乡对象)已4年整,那几年工作踏实,积极肯干,我和另一位同在一个班组的同事被评为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据我所知在当时这个群体中是破格评比的。单位上的一位做青年工作团干事跟我说,像你们工作表现好的不用下乡了,当时我还是暗暗庆幸自己运气真好,四年的“学工”、“学农”没有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每月待遇18元,50市斤粮食。可还是在我差3个月就满19岁那年,戴着大红花,被单位敲罗打鼓连同其他属于下乡对象的一起送到了边远的农村,一个新知青点——蒙自县冷泉公社舍利马大队二平子生产队当知青。</p><p class="ql-block"> 说句心里话,我当然希望有“不用下乡”这样的结果。在我满17岁那年不知为什么,下乡工作一度中断了,而两年后,又要求我们走“上山下乡”之路。这是国家的号召,个人只能无条件服从,打起背包走上了“到农村广阔的天地炼一颗红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康庄大道。</p><p class="ql-block"> 我们算是最后一批下乡知青,由于下乡工作停顿了几年,下乡对象叠加在这一年的知青特别多。环境条件好的老知青点已接纳不下,只有向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农村开辟新的知青点。</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同一个单位的10个子女6男4女组成了一个知青户,来到了一个有18户彝族苗族聚居边远山寨。回一次家要走7个多小时山路,坐2个多小时的车。这里不通公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物流只有靠人背马驮,住茅草房,点煤油灯,喝山塘子水(雨天自然积攒的雨水)。男女知青分别安排住在两个不是一幢茅草房的仓库。一天劳作下来,没什么事除了几个和尚聊天,就是听听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  经常收听到越南排华的信息, 从1978年8月来,越南反华逐步升级,在大量驱赶排华的同时,已上升到肆无忌惮的枪杀边境兵民,不断地挑战我国的底线,在中国政府再三向越南政府规劝和警告。越南政府和军队视中国政府的主张和态度为软弱可欺,挑衅和入侵活动变本加厉。从1978年8月至1979年2月,武装挑衅达700余次,入侵中国领土160余处,打死打伤中国军民300余人,严重危害中国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作出了实施自卫还击的作战的决定。一场反击曾经是同志加兄弟、无偿援助过的越南的战争正在酝酿中。</p> <p class="ql-block">  当从报纸上广播中看到和听到这些消息时,对越南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愤。</p> <p class="ql-block">越南破坏中越铁路联运。图为越方人员用石块袭击中方境内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大批难侨被迫从陆地和海上历尽艰辛回到祖国的云南和广西。</p> <p class="ql-block">  同年12月,年度冬季征兵工作开始时,带队干部说知青也可以报名参军。我从小就喜欢和崇拜解放军,在没有征求家里父母的情况下自己报了名,以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加入到全公社200多名知青应征入伍的队伍中。通过目测,严格体检、政审层层筛选,仅有10名知青应征合格,幸运的是我也在其中。那年我刚满20岁,在应征适龄青年中是最大的,也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当兵的机会了。</p><p class="ql-block"> 做梦都没有想到,不经意间身份完成了知青到军人的转换,就要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了。那时的心情激动得真是难以言表,到公社集中的那一夜,我激动得彻夜未眠。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件事,想着我可以马上就要脱离农村,不用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穿上军装也让人羡慕羡慕,将来退伍也能谋上一份正式职业。</p> <p class="ql-block">  在蒙自县武装部集中的那天,新兵好多有好几百人,集中换上军装后,部队带兵的首长开始作讲话,他似乎感觉到来送别的家长有些不放担心,就说请你们家长放心,这批兵是到北方的,部队那里的生活条件很好,不用你们家长操心。许多父母听部队首长这么说,要求自己的孩子到部队后要听首长的话,好好的干。北方也是我向往的地方,心想能当上兵让人羡慕不说,还能到一个很好地方当兵,真让我喜出望外。</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我们坐上车驶出蒙自县城,军车不是朝北开,而是朝南边方向驶去,这是通往河口方向的路,这时我心里突然感觉我们这批兵是去战事一触即发的南疆中越边境,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一大截。说句心里话,我当时报名参军,不是说为了去打仗来报名的,当时也没有那个境界,要知道我们这批兵是去打仗的,也许我不会报名参军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几个小时后,我们到了河口新街,这里是二营营部所在地,只见带兵的和营里的领导交谈一会,数了数手里档案并点名。我们被到点名的新兵有10多人,带兵的告诉我们你们是被分到五连,连部驻马鞍底,营部到五连不通公路就坐不了车,只有靠两条腿步行,大约7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听这么一说我们被分到五连的10多个新兵还真希望能留在营部。作为一个新兵谁也主宰不了自己,只能是无条件服从。在新街营部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们10多个新兵背着自己的背包,只记得在一名四个兜干部(好象是报务干部杨守学,战后提为我们电台台长)老兵的带领下,朝着马鞍底的山坡一步一步的往山上爬。不一会,大家就走的浑身出汗了,看看着眼前的山坡,不知要走到什么时候。这时,有个新兵爬着爬着就想开小差打退堂鼓。和身边的一位新兵悄悄说,走咱们回家了吧。这位新兵知道现在离走的性质和后果,便说不能走,这时走了,就是按逃兵论处。带兵的杨守学看着有些新兵的情绪低落,不愿走的样子,他就鼓动大家打起精神来,大家艰难地爬过了若干座山,最终到达了五连驻地金平县马鞍底公社。新兵一到连队点了名就分到各班排,我被分到了电台班当报话员。</span></p> 连队组建完成 <p class="ql-block">  这时的中越边境形势日趋恶化,根据上级命令1978年12月以蒙自军分区边防三个独立营为基础,其中个旧独立营五个连队各抽调3、6、9班,共15个班,以及一批干部12名(朱树友(已故),俞家忠(已故),董兴忠,夏体荣,崔体光,王正荣,蔡芝伦(已故),刘奔志,肖洪青,杨训昌,高学明,谢昭和),在河口边防独立营基础上,参与组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并于1978年12月24曰在屏边建立,部队代号:35548。团部驻屏边县,下辖三个营。一营部驻河口滨榔寨,二营部驻新街,三营随团机关驻屏边。</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连隶属二营,也是在12月中旬分别从思茅、拉发、河口老部队抽调骨干,入伍的新兵为兵员组成的。电台人员组成也来自各部队,台长从曲靖军分区调任,报务干部杨守学从原新街二连调任、译电参谋潘双印,从昆明军区调任,译电员杨风书从昆明机要大队毕业学员,他们都是搞报务工作的。电台班还有两名报话老兵,一个是河南籍老兵郭福舒(高炮65师抽调)和贵州籍老兵邓兴明(哪个部队忘了)他两都是老部队抽调来的。全连130余人,部队驻在不通公路的金平县马鞍底公社,离中越边境很近,我们就是从这里提前出境潜入越南作战的。</p><p class="ql-block"> 战前训练紧张有序</p><p class="ql-block"> 边境战事越来越紧张,那段时间,连队在夜间经常搞紧急集合,而新兵一听到紧急集合号就好紧张,在部队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新兵怕号,老兵怕哨。紧急集合是检验部队的夜间快速反应能力,有时白天搞负重爬山强化体能训练。实弹射击训练只进行了第一练习(100米精度射击)。</p><p class="ql-block"> 在参加连队组织的综合训练外,专业训练老兵带领我们新兵训练,报话员要学会使用密码通话和明语通话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会收发电报,但主要就是用密语通话,首先要把一本厚厚的密码背记熟练,分单字、单词和词组,每一个字、词、词组都是用4个阿拉伯数字代替。报话员训练是很苦的,最苦的是密语训练,一篇文章容易背记下来,但是要将由生僻、毫无关联的字、词组成的密码本的内容熟记于心并运用自如,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p><p class="ql-block"> 报话员训练的第一关就是背密语,熟练掌握密语是成为一名合格报话员的基础。学报话就要与文字符号打交道,不仅要做到对数字符号十分敏感,还必须将密底上的文字符号熟烂于心,平均一个字符就必须经过上千次的反复背记,在脑海形成记忆,耳朵吸收→大脑整理→神经传输→手的运动,从接收到密语翻译后抄到纸上的时间只有五分钟。对于报话兵而言,最为关键的科目就是抄报,这就需要极为深厚的密底功底,还要有绝对的细心与耐心以及反应速度相互结合,三者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报话员发报时,必须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因对于报话兵而言,在战场上电台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也是我们的第二生命。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这是报话兵的自信;一字一码,千军万马,这是报话兵的豪迈;准确无误,确保畅通,这是报话兵的承诺。</p><p class="ql-block"> 没有训练几天,战前动员已经在部队拉开了,要求我们每一个战士要做到对自己的东西做到三分(一份随身带,一份留在营房,一份寄回家)四定(不记得啦),在自己的红领章背面写上姓名、部队单位、血型,以便出现特别情况时,组织和战友能辩认出自己的身份。还有的战士悄悄地互相交换通信地址,托付后事,一旦自己有事,请战友帮忙照顾家人。</p><p class="ql-block"> 写一份遗书放在要寄回家的物品里。</p><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这是留给亲人的最后告别。战友们心情沉重,自古忠孝难两全,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含着热泪书写出内心的思念、愧疚、托付和祝愿。连队专门有一个房间用来堆放着大家的留存物品,遗书就夹在其中,这是每个战友留给自己或亲人的东西,尽管谁都不希望这些东西成为遗物,但我们都为此准备着。</p><p class="ql-block"> 战前动员会上干部战士们针对越南的忘恩负义,枪杀我边民等罪行,个个情形激愤,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出发教训教训小越南。每个班、排长都纷纷在会上表了决心,有的班、排长还写了请战书。</p><p class="ql-block"> 电台潘参谋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他是河北籍老兵,在政治上很关心我,鼓励我写入党申请书,要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是一名刚刚入伍的新兵,什么工作成绩都没有那里够条件。他看出我的心思,说年轻人要有上进心,除搞好业务外,政治上要积极向党织靠拢,特别是现在马上就要前线了,更能考验一个战士。通过战前训练动员及一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还真使我有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战前我向连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p><p class="ql-block"> 连队还宣布了我军具有严明的战场纪律,不许虐待俘虏,不拿老百姓的东西等。并要求由于这次作战的时间有限,作战区域有限,反击的力度有限,出国作战不许带一张纸,一支笔。</p> 边境集结整装待发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月27日,在战斗即将打响前夕,电台八一机(报务)和机要人员奉命调往屏边,配属三营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时我连也一步步向边境线集结,</span>从马鞍底驻地到卡房集结后就要边境出发的那天傍晚,路过村庄时老百姓自发地到村口送别,有的提着煮熟的鸡蛋,还有其它吃的什么东西,热情的递给战士们依依不舍道别,奔赴作战前线干部战士没有一个收下老乡的东西,朝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急匆匆往边境线奔去。</p> 向战场开进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天下午,部队提前1小时开晚饭,吃过晚饭部队就要出发啦。这已是我们第三次接到出发的命令,要求我连务必在凌晨四点达到指定的潜伏地,这次我们终于可以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可不奏巧的是,就在我们要出发前的几个小时,我们单边带手摇马达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短路坏了,与团通信股联系后,给我们更换一台,领导马上安排我背去更换。等我到团通信股换回充电马达时连队已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我紧赶慢赶,还是赶上了部队,快到边境的时候,天黑了,由于实行灯火控制,不许打电筒,所以大家在走的时候磕磕碰碰的,没有走多一会就是下坡了,下完坡隔一条河,对面就是越南。当我走到山坡时,因为松散砂石土路很滑,一不小心我就被摔了几个跟斗,左手中指和食指的结合部位,被石头划破开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卫生员上来给我包扎后,我们又继续前行。后来在战场上战友们看到我用白纱布包着的左手,都问我是负伤了吗,我不好意思地说是我不小心自己摔了一跤。</p> <p class="ql-block">  我团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属13军37师,拔掉越南边境上的布防的钉子(越军火力据点),给野战部队开辟通道,待大部队纵深开进后,坚守越南边境一侧,保障主力纵深发展后,越方一侧交通干线和渡口的畅通。</p><p class="ql-block"> 我连的作战任务是配合六连攻打灯山,主要是打阻击预防敌人增援,搜剿残敌,坚守阵地,保证后方公路畅通。</p><p class="ql-block"> 2月初,全线已处于临战状态,我们团已经向中越边境集结,就等待命令过河越境。</p><p class="ql-block"> 2月4日,我们连接到命令向边境附近靠近,原地待命随时准备越境。</p><p class="ql-block"> 2月11日,我们第二次接到准备出发的命令,但几个小时后又被取消啦。</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们才得知,昆明军区临阵易帅,杨得志司令员1979年1月7日中午飞抵昆明上任,与原司令员王必成进行了工作交接。8至10日军区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作战部署预案。12日总参、军区、军、师各级领导赴边境调研。同时参战的11军、第13军、第14军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以公路、铁路输送紧急向边境开进,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战役展开,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战准备。</p><p class="ql-block"> 2月16日,距离建国后第二次大规模(第一次为朝鲜战争)战争的正式开战只有一天。</p><p class="ql-block"> 身在前线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为了高度保密,开战命令的发布既不是电话,也不是无线电报,而是由前线指挥部用直升飞机派员将书面命令亲自交到各战区最高指挥官的手上。</p><p class="ql-block"> 在边境集结这几天,团通信股召集各营连无线电报话员,规定在战斗打响前无线电保持静默,我连的10瓦单边带以每半小时用送话器按键按短码、长码嘟的方式保持相互联络,听到主台发出一长三短(已忘了)的嘟声时,属台(各营连)为出发命令的信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主台属台间相当混乱,一开机电台耳机里无线电波嘟嘟声多且混杂难以识别。根据不便操作的情况,规定各电台以代号呼叫(长江、黄河、土豆等什么的),但在使用中还是不好用行不通,又一次被否决。后来,战斗打响后各连的报话兵索性直呼连队名称,直接呼叫我是某连我是某连。</p> <p class="ql-block">  下完了山坡,趁着夜色我们来到了小河边,河对面就是越南这条河水不深,我们卷起了裤脚就过去了。上岸后,遇到越军在岸边布设的密集而锋利的竹尖桩,有近2米长的竹尖桩交错斜插数排约1米宽沿着边境线围挡着。当年美国大兵没少吃它的亏。战士们小心翼翼地从竹签的缝隙中穿过,这是越南为防止我们的进攻而围布防的竹尖桩墙。</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越南使用竹签战术,出征前我们作战人员都装上了鞋底有一块钢板的防刺鞋,也叫钢板鞋,“铁鞋子”要比普通的解放鞋重得多,重量一般在0.88公斤左右,且高出普通鞋一大截,穿起来虽然难受,但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还是小心翼翼的把一根根竹尖桩拔掉,扒开约1米多宽的一个口子从缝隙间穿过。跨越“竹尖桩墙”,我们就上一个小山坡来到越军阵地的堑壕,我们没有遇到越军埋设的地雷,很顺利就通过了敌人的阵地。据说越南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从这里进攻,也许是还没来得及埋地雷吧。</p> <p class="ql-block">  连夜急行军,感觉有些累,这时前边不知是那个部队的一个战士突然昏过去了,后面的几个战士忙扶住打开随身带的背壶慢慢的喂他水,不一会这位战士清醒了。</p><p class="ql-block"> 我庆幸自己这几年都是农村从事体力活,下乡这年整天不是锄头就是挑担子,身体还算可以,这样的负荷前行没有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 大约凌晨4点多钟我们达到预定区域位置,大家顾不得休息,拖着疲惫的身子开始挖掩体工事,做好准备阻击越军逃串。</p> <p class="ql-block">  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担任西线云南边防部队总指挥,图为杨司令员在前线视察。</p> <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蒙自军分区前线指挥部在河口瑶山建立,前指首长亲临前线研究敌情,勘察地形,完善作战方案。</p>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16日18时,主攻红河西岸的13军和边防13团等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秘密快速运动至红河岸边,用冲锋舟、橡皮舟,在七个渡口偷渡红河。</p> 全线总攻炮击打响 <p class="ql-block">  2月17日早晨7时,进攻越南的炮击开始了。我半蹲在掩体里听着响彻整个天空的炮火,此时此刻我激动的心无法形容,这震撼的情景只是在电影上看到过的战争片,此刻真正轮到自己战争的体验。不一会,炮声未停就听到伊利哇啦的一片哭喊声,听起来是附近村里老百姓听到炮声后乱作一团。接着枪声也响起来了,这是越南公安屯遭到炮击后作出的反击。</p> <p class="ql-block">2月17日,炮兵部队炮击敌阵地。</p> <p class="ql-block">2月17日7时,成功地度过了4个步兵团,3个加强步兵营和1个边防连的1.2万余人。过河部队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控制的要点,掩护后续部队架设浮桥,引导坦克、车辆过河。</p> <p class="ql-block">野战部队急行军,到达指定位置,做好战斗准备。</p> <p class="ql-block">我坦克部队正通过浮桥向纵深开进。</p> <p class="ql-block">  炮击过后大约半小时,没有越军朝我们潜伏区域逃窜。幸好没有遇到逃窜的敌人,要是真遇到了,说不准我们还真占不了什么便宜呢。因为,我们连在穿插行径途中,有部分掉队的,没有及时跟上。再说由于伏击处地基较硬,大多数战士的掩体深度不够,起不到防护作用。</p><p class="ql-block"> 战场瞬息万变,这时,我连转为配合其它连队攻打盘守在转田之敌。</p><p class="ql-block"> 转田的守敌为越南的公安屯,其实就是越南的边防军。他们早有防备,当炮声一响,就一骨碌就翻下床钻到了连着地下的堑壕进入暗堡,这个点的炮击没有对他们造成有效杀伤。这些公安屯守敌凭借坐落在山坳里小山包上的有利地形,和我们决于死战。炮击过后,我们的战士毫无防备,当接近住所时,哒哒哒的枪声从暗堡里射了出来,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战士,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中。当我们连运动到这里时,我看到了有几位战士身染鲜血,静静地躺路边,已经没有了气息,他们已经牺牲了,生命就定格在18、19岁。</p><p class="ql-block"> 有两个暗堡火力据点,组织了几次强攻都没有拿下,倒是我们的战士又有伤亡增加,越军凭据火力点相互交叉支撑负偶顽抗,到了下午2点多钟都没被拔掉。这时组织攻打的指挥员请示上级,请求火焰喷射器支援,下午5点后这两个火力点终于被拔掉了。清扫战场时暗堡里只有几个被火焰死的越军。</p><p class="ql-block"> 当晚,我连按上级的部署,坚守在红河边的371高地,以确保我方红河边的公路安全畅通。天黑以后,夜色静静地笼罩了整个阵地,连长巡查阵地各哨位并提醒要提高警惕,严防越军偷袭。到了夜间11点多钟,果然有小股越军来偷袭,幸好,哨兵及时发现,被打退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了,掉队战友已归队,我连官兵指战员无一伤亡。</p> <p class="ql-block">  在英雄李成文舍身炸碉堡的地方,战友们庄严宣誓,向英雄学习致敬,奋勇杀敌。</p> <p class="ql-block">  拔掉越南边境的钉子,野战部队已向纵深开进。我们边防部队在为确保后方道路交通畅通同时,继续实施扩大区域搜索被打散的残军。</p><p class="ql-block"> 我军对越南发起总攻后,越南边境的防线基本就溃败了,但我们攻打的越南公屯垂死挣扎抵抗了一阵子。但几十年来都在打仗的越军,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打散的少部分军凭借着山高密林,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划整为零,<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继续对我边防部队实施搔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连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是派出部分部队扩大周边区域搜索范围,以确保边境线的交通安全畅通。</span></p><p class="ql-block"><br></p> 转入搜索战斗 <p class="ql-block">  在投入搜索战斗中连续几天五连都没有遭遇到越军,而四连传来消息在搜索中有官兵伤亡。我们在搜索战斗中都坚持人道主义,只要越军举起手来,我们就不会开枪。可是在搜索实战中当我们发现越军,在喊“诺(布)松空叶(越语)”,缴枪不杀,“博物克依霜”(越语),放下武器,“热呆连”(越语)后,越军是举起手来了,也放下武器,看到敌人跪下放下枪,算是缴械投降了。而就在我们放松警惕把枪往背后一背,上前去缴他的枪时,狡猾的越军突然收回高举的双手,端起放在地上的枪就朝我们的战士开枪。这时,已经没有机会向敌人开枪了,遗憾地倒在了罪恶敌人的枪口下。据通报在第一阶段的搜索战斗中我们吃了亏,这在我军战例史上都没有记载的。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上级指示我们在搜索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要高度警惕,不放下手中的枪,发现异常先敌开枪击毙。这也是从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p> <p class="ql-block">  他们吃着、消耗着我们的粮食,用我军支援的枪炮弹药,肆无忌惮地用侵犯骚扰“报答”我们几十年的养育之恩。每想到越军吃着我国援助的大米,用着我们提供的武器,最后却用来侵略我国,骚扰我们的百姓,愤怒油然而生。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胜利,但是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却是,血的教训,更让我们明白“养狼不养白眼狼”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印有中国支援越南的大米麻袋,被越军用来做掩体,在越南打仗的那些日子,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中国大米麻袋。在缴获的枪支中大都是苏联制造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通过翻译向导与越南老百姓交谈知道越南百姓因为害怕解放军所以全躲进了山里面,于是战士们继续给给他们做工作,我们中国军人不拿你们一针一线,经过我们耐心说服和坦诚交流,有的老百姓自告奋勇的上山让村里的人全部下来领粮食。</p> <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后的数天,我身背一台六二式步谈机,参加了由二排排长王烂明(战后提任连指导员)指挥对越南的一个村庄进行捜索战斗。 </p><p class="ql-block"> 按战斗队形我们抵近行动接近了村庄,没有发现一个敌人,在对一幢草木结构的茅屋包抄搜索时,几名战士没有发现越军就放松了警惕,不顾一切,动作较大。我提醒战友们动作要小一点,轻一点。也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门后上边棵钉子上一根细麻绳拴着一七三弹(手榴弹),便大声喊“小心门头上挂着一棵手榴弹”。王排长马上叫不要乱动,叫一位战士轻轻地把它给取了下来。好险啊!要是我们猛推开门,挂在门后的这枚“七三”弹上单就会被引爆,发生伤亡再所避免。此时,我心里想这幢茅屋一定是越军在撤离前做了手脚,我们的搜索时一定不能蛮干,不能放过一个疑点。这时,我下意识地用眼睛环扫屋里那张光秃秃的十木板床,在床板上又发现一锞钉子上拴着一棵七三弹。只要我们搜索的战士不注意踩踏上去,另一端拴着“七三”弹的床板就会翘起来,这枚七三弹引线也就会被引爆。王排长又机敏指挥战士们安全地把它取下。这时越军逃跑时挂上的七三弹,想让我军在进村搜索时,不小心就会被弄爆炸而发生伤亡。幸亏被我及时发现,王排长安全指挥处置得当避免了伤亡。战友们对越军所作所为非常气愤,离开这幢茅屋时我们一把火给烧了。</p><p class="ql-block"> 在静悄悄的村庄道路两傍,到处是被丢去的自行车,不时,偶尔会遇到老百姓一个把人进快步行走,不一会就不见了。让我们想象不到的是,越南的老百姓过着十分贫穷的日子。住的是又矮又小的毛草房。男女穿着粗布衫土布裙,生活过得很艰苦。靠近边境的越南老百姓,好像对这场战争莫不关心。也许他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义之师并不是对付他们老百姓的,是惩罚越南当局和他们的雇佣军的。所以当中国军人重兵压境,他们有的老百姓表现的非常淡定,既不逃也不躲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草果当时在我国还是紧缺物品,我们就当战利品装上我团运输股的车辆运往国内。</span></p><p class="ql-block"> 在搜索前行的路旁沟边,被打死的越南的士兵尸体不时会遇到几具,由于已有多日,无人收捡的尸体已腐烂发出臭味,有的横躺在公路上的被车辆碾压过。我们在搜索行进至一条清澈见底小溪边,大家想要休息片刻解解困,坐下来正在用背壸接水时,我发现了溪水里面有蛆虫顺水飘流而下,我及时提醒战友们。并下意识地沿着小溪往上寻去,猫着腰用手小心扒开藤蔓和灌木,走着走着,我发现了有一具被打死的尸体爬在那溪流边,腐烂的尸体上爬满了蛆,给人一种恶心的感觉。我把眼前看到的一切告诉了战友们,这时大家都没有再想接水喝的念头了,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搜索战斗中,我一直背着电台跟着连首长。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除背着配置的电台等器材,随身还带一个干粮带、一件雨衣、一个背壶、一个急救包、一个防毒面具,还配带了一把五四四手枪,还有一个公文包。我们在搜缴中每到一地都或多或少会发现一些越南盾,那时,各排搜缴的越南盾不管是纸币还是金属币都全部集中让我保管,把公文包都装得满满的,越南盾不值钱,大额钞票有1万、2万、5万、10万、20万、50万(现在一万越南盾等于人民币2.8元),战后全部都上缴了。</p> <p class="ql-block">  在搜索中我们发现一个堆满谷子的粮仓,这里还有很多的草果,开仓后我们就通知村里的老百姓来领取粮食,可一开始,没有几个老百姓来领,后来,我们通过翻译向导与越南老百姓交谈知道越南百姓因为害怕解放军所以全躲进了山里面,于是战士们继续给给他们做工作,我们中国军人不拿你们一针一线,经过我们耐心说服和坦诚交流,有的老百姓自告奋勇的上山让村里的人全部下来领粮食。被越南军队蒙蔽宣传的老百姓知道真象后,打消了顾虑高兴地领回自己所得那份粮食。</p> 坚守阵地保边境线畅通 <p class="ql-block">沙巴是越西北重镇,是通往越军第二军区所在地安沛的门户,这里自然洞穴和悬崖峭壁较多,地形显要,易守难攻,交通不便,机动困难。我军在此地各参战部队经过七天的血战,克服疲劳和断粮,不怕牺牲,勇敢作战,终于攻克沙巴。</p> 参加分区火力侦察排行动 <p class="ql-block">  随着战斗的推进,我被抽调到军分区参加临时组建的一个排火力侦察排行动,作为电台报话员负责通信联络,向越南孟昏一带进发,纵深了27公里,扩大了军分区的作战区域,可算是我连深入越南地域最多的一名战士。</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侦察的这一带,是野战部队纵深挺进后的区域,越军是否趁虚而入,考虑到边境线后勤保障安全,军分区有必要向纵深侦察,扩大安全区域。</p><p class="ql-block"> 那时正值野战部向越南纵深挺进阶段,常常在晚上听到我军向越军阵地发越炮击的隆隆声,把整个天空半边映照得红红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侦查都是白天隐蔽不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行动。每个侦察员的左臂上都系着一条白毛巾,在夜色下凭着白毛巾的虚光影下互相照应着前行。每走到一个点,就要就要用雨衣团团围信为住用电筒照着查看军用地图,用指北针确认行进方向,确认下一个地点该怎么走。有时白天看看晚上所走过来的路,根本不相信能顺利通过,简直是悬崖峭壁过去的。 </p><p class="ql-block"> 占领制高点后,确认没有敌情和危险,把情报向上级报告,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往前推进。</p><p class="ql-block"> 我们抵近侦察推进是放着有平坦的道路不走,专走崎岖无人走过的路,虽然道路坎坷难行,但一路上没有遇到敌情,看到的是越军狼贝逃窜扔下许多物资一片狼藉。据野部队的介绍越军守而不坚,遇到我部攻击,采用三十六计逃为上策,这似乎是越军对我反击作战的一个策略。</p><p class="ql-block"> 每到一处看到的是修筑好纵横交错层层相互交织的堑壕工事,这表明越南早有预谋准备和中国大打一仗。</p><p class="ql-block"> 连续多日的侦察行动,精神随时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总是睡不踏实,可长时间一长身体还是困乏受不了。在后来的一天晚上行动时,困得不行眼睛都睁不开,实在没法就用清凉油抹在眼皮上,但瞌睡还是难以驱赶走,要是平时太阳穴位抹上一点清凉油,还真是受不了,就这样边走边睡的跟着战友们过了一夜。</p><p class="ql-block"> 这次抵近侦察行动比较顺利,人员平安返回,每个点的侦察占领推进都是按计划行使,一路上没有遇到越军残敌袭扰。但每纵深推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和汗水,看着平坦的大路你不能走,专走崎岖险峻无人走过的山路,有时还攀岩涉水。由于战友们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我也较好地完成了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通信联络任务,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受到了首长们的表扬。</p> <p class="ql-block">  参加军分区侦察行动结束后,回到了连队继续参与坚守阵地。战事已接近尾声,前线频频传来胜利的捷报,我们边防部队战友们虽然要天天敖夜坚守在高地,确保边境线道路安全畅通。此时的压力已不大,心情也舒坦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自从离开连队营房出国作战以来,一个多月都没有洗上一次澡,有的老兵胡子拉碴,那时候的我因没有刮过胡子,自然没有胡子的烦恼,但头发还是长了,身上的军衣被汗水浸湿过若干次后变得灰黑色的,有一股子臭味。战场上想洗一次澡简直是一种奢望,但在作战部队回撤到我国境内后,我们边防部队在完成保障边境线安全畅通任务后期,我连即将回撒时,在连长的特批下,午后的一天艳阳高照,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在我连驻守高地附近的池塘里我和连长的通讯员美美的洗了个舒服澡。</p> 班师胜利回撤 <p class="ql-block">  3月5日,是中央军委命令我军越境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撤军的日子,各野战部队从这天开始边打边撤,陆陆续续的回到了河口、蒙自、开远等地休整。这期间,中央军委慰问团已到达蒙自、河口等地进行慰问演出,而我们边防团还要坚守在中越边境越南一侧高地,确保野战部队的安全回撤。</p><p class="ql-block"> 撤军期间,我们边防部队仍驻守在阵地上,每天夜间都能看到我军撤回部队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仿佛长龙似的,在红河岸边的公路上缓缓移动,那是一幅多么壮观的夜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队回撤到我国境内时是3月22日,比中央军委回撤的时间3月16日,整整晚了一个星期,可算是全军最后撤回的部队。</p><p class="ql-block"> 我们团在组织回撤时,根据上级指示,绝不能便宜了越军,要将战区内敌人隐藏的物资全部搜出运回,并对各种军政设施进行爆炸破坏。<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是我连在上级的统一安排下,携带一定量的炸药等器材,有条不紊地实施破坏作业。对那些高大的风景树不放过捆绑上炸药包给炸断,看到如此情景,无不大赞痛快!</span></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勒紧裤腰带,上好的各种粮食、军用民用物资,以及我军自己都还没有全面装备的新式武器,统统优先供应给了越南,最后越南居然调转枪口,和我们翻脸,侵我土地,杀我边民,如此无道义,确实是举世罕见。</p><p class="ql-block"> 每想到越军吃着我国援助的大米,用着我们提供的武器,最后却用来侵略我国,骚扰我们的边民,愤怒油然而生。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胜利,但是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却是,血的教训,更让我们明白“养狼不养白眼狼”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是从越南坝酒撤回的,早已在吊桥越南一端的一名班长,在确认我连所有指战员已从横吊在红河上的竹伐吊桥通过到达对岸时,点燃了绑在纲索上的TNT炸约的导火线,朝我方一侧岸边跑过来,大约5分钟后只听一声巨响,越南岸上一端的钢索被炸断了,只见纲索唰啦啦地朝我国岸边卷缩收了回来,竹伐倾刻间就顺着红河下游飘走了。</p><p class="ql-block"> 我连在整个对越反击战中, 由于和六连队密切配合,协同到位,在穿插阻击、坚守阵地、搜缴残敌及抵近侦察中全连以零伤亡,完成了出境作战任务。</p> 连队驻扎河口山腰 <p class="ql-block">  从越南回撤后,我连就驻扎在河口山腰(河口农场六队),这个队以种值橡胶为主。刚到这里时没有营房,部队就在橡胶林里搭帐篷、油毛毡房住(一年后,才住上营房)。</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官兵们,大都忙于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免得让家人担心。我也想抽时间给家里写封信报平安,可还是没有给家里写信,我知道家里人在正常时间内收到我的信很担心。广播报纸早就报道3月5日撒军,3月16日,全部都撒回了,可我们连队撒回驻守下来已是3月底了。这时我和另外一个战士代标(连长的通讯员)接到通知,安排我两到蒙自军分区报务集训队,参加为期半年的报务培训班。</p><p class="ql-block"> 我想到蒙自时再与家里直接联系,写信也要一个星期后才能收到。但就是这样一个决定,给家里人带来了很大担心。自从听到撒军后,老母亲每天都到单位的收信栏上看是否有我的信,望眼欲穿,看到同一位其他战友都有了回音,更是让她焦心了。后来单位上一位在工会工作的刘师傅给我说,那段时间,你老母每天都来单位上问有你的情况,一问就哭,我们都安慰她叫她不用担心,你儿子不会出事,过几天就会有消息了。为此事,我很是有一种愧疚感,要是及时告知家里,老母亲就不会担心了。</p><p class="ql-block"> 想想一生中能参加一次对越自卫反击战,能活着回来真是不容易。在当时要到蒙自军分区报务集训队培训,匆匆忙忙离开连队走的急,就没有想要立功的事。理由有三:一是立功的人员名额有限;二是不能参加总结总评会;三是谁会为自己提名推荐。这么多人参战,谁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从战场上好不容易活着回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所以压根儿我就没有想要评上什么功,只想集中精力报务知识,不辜负连首长对自己的期望,半年后能按时学成归队,早日投入到部队建设中去。</p> 荣立三等功 <p class="ql-block">  可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在军分区报务集训队,我收到连队托出差到蒙自的战友转来的一份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我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立三等功的一枚奖章及证书,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一枚纪念章,一个枕巾,一个口缸,一支笔。真让我喜出望外,激动不已,这要感谢王排长和连首长对我的关爱,说明自己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的事迹表现,还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美中不足的是这次我没有收到立三等功的喜报,据说连队已经寄回我家了,但是从信息反馈,家里面没有收到,后来才得知这份立功喜报被寄到我下乡的知青户。一个多月后,这份喜报经多次转寄,家里人还是收到了。但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我怎么也找不到这份立功喜报,如今又得而复失了。</p> 边防十三团战绩斐然 <p class="ql-block">  我边防十三团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奉命配属13军37师,在正面34公里,纵深27公里的地域上,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西线作战。18日傍晚,相继消灭了东桑、楠密、谍兰、新官之敌。攻占越南新官、果米、三道门,全歼转田之敌。拿下登桑,占领谍兰直抵兵漏。歼敌215人,其中击毙182人,俘虏33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保证我方一侧五道河至河口,越方一侧龙包河至坝洒两条交通干线和柏山、坝洒两个渡口的畅通,出色完成了拔点作战、守点护路、前运后送、搜剿残敌、保障主力纵深发展的战斗任务。受到13军、云南省军区、昆明军区的通报表彰。我团牺牲48人,安葬在屏边县大龙树烈士陵园。一营三连四班副班长李成文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称号;一营一连勇猛穿插,战斗顽强,在攻克敌新官据点战斗中毙敌73人,俘敌11人。分别被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授予"英雄连"、"永不卷刃的红河纲刀连"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边防十三团(守备四团)1979年2月到1989年10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93次,歼灭越军613名,击毙469名,击伤90人,俘虏44人,瓦解敌军向我投诚10人,胜利完成了祖国交给的守边御敌任务。</p> 自卫还击战取得的战果及教训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前指和广州军区前指,分别指挥所属部队,在云南和广西中越边境全线,进行了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参战部队数十万指战员,在越南北部的山岳丛林里经受了残酷战斗的锻炼和考验,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转战,攻克了包括老街、高平、谅山3个省会城市在内的24个越南主要城镇,摧毁了越军在边境地区的军事设施和防御体系,胜利完成了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20多天的作战中,我军全线部队在两个作战方向上共计歼灭越军57169人。其中作为主要作战方向的东线,也就是广州军区负责的广西方向,歼敌40671人(毙敌34187人,伤敌5159人,俘敌1325人);作战方向的西线,昆明军区负责的云南方向,歼敌16498人(毙敌13542人,伤敌2108人,俘敌848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摧毁了越南北部地区针对我国构筑的大量军事设施,给越南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完成预期目的之后,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于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不断武装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进行自卫反击战。打击了越南反华的嚣张气焰,对长期没有打过仗的我军,是个非常好的锻炼,我军通过这次战斗找到了差距,实行了军衔制,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的步伐。</span></p><p class="ql-block"> 我军虽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伤亡人数已有三万多,以这场战斗的经验与教训,得与失,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考量,单纯从军事角度上讲,有以下五个方面值得总结和反思。</p><p class="ql-block"> 一反击战不具备现代战争的特点。这次对越反击战是在没有空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中越双方的空军基本没有出动,双方打的都是陆军。越军的主力避开了我军主力的峰头,玩起了捉迷藏,我军已用杀鸡用牛刀的战法,千方百计想歼灭越军作战主力部队。直到战斗后期,越军的几个主力师才露头,所以我军抓到的俘虏都是越南的特工队和老百姓,根本谈不上是现代战争。</p><p class="ql-block"> 二是多路开进,全面进攻,山地遇阻。中越之间有5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我军在广西,云南两地同时进攻,两地参战部队齐头并进,谁也不愿落后,都想尽快攻占目的地。结果造成了人员堵塞,行动受阻,当时部队没有授衔,都是红五星,红领章,官大官小谁也分不清。以至于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指挥交通都没人听,个部队强行军,争时间,加上进入战区后,越南地形复杂,山路难行。我军时常遭到特工队的袭击,使我军各部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p><p class="ql-block"> 三是弹药消耗巨大,后勤供应困难。这次作战虽然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弹药的消耗量的确和朝鲜战争差不多。据统计,这次作战每消灭一个敌人,需要近千发子弹。主要原因是,有些参战部队进入战区后,一到夜晚,为防止越南特工队的袭击,以连为单位都架起了值班机枪,昼夜射击,白白浪费了子弹,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后勤补给的困难,加重了后勤负担。</p><p class="ql-block"> 四是战区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次战斗分为三个阶段,前十天为进攻,中十天为防御,后十天为撤退。在撤退阶段,要求各部队交替后撤,结果出现了个别部队没有按时间规定,提早撤撤离战斗岗位的现象。以致我军少数连排被包围,成为越军的俘虏。在后撤过程中,战备物资丢失较多,有些重武器装备竟然也失踪,暴露了部队管理上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五是战场纪律必须因地制宜。我军是英勇之师,仁义之师,进入战区后,仍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持别尊老爱幼,优待俘虏,结果吃亏不小。由于越南是全民皆兵,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对我军顽强抵抗,迫使我军不得不改变以往的作法,采取坚决的打决,对一些设施给予了摧毁。</p><p class="ql-block"> 对越反击战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未来战争无借鉴作用。但血染的风采增添了我军的勇气和壮志,其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精神。现在过去了四十二年多,昔日的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中越之间恢复了友谊。<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阵亡的烈士们安息吧,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这一切将永载历史!向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敬礼!为祖国而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向42年前参加中越边境对越作战的老兵战友们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 而当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边疆人民的安宁,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于此的战友们,永远定格于镌刻在墓碑上的年龄,永远是那么的年轻。他们的英名永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 这场和平年代的战争锋火,虽然已过去42年,但在我们这些亲历战争的人心中总是恍如昨日,刻骨铭心。从而也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最炽热,也是最惨烈的一段青春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经历过战争的我不再崇尚杀戮的战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安宁。但作为曾经参战军人的我,不会改变对军人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的认知。必定仍会保持军人本色,那就是永远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青春已逝,这场战争已经过去四十二年多了,我们这些参战老兵都开始步入暮年。可回想起曾同在一个堑壕战斗,生活,学习,工作的战友们,回想起那火热的军营时,战友间彼此思念之情由然而生。打开尘封的相册,如烟的往事重现在眼前。我们怀念曾经的老战友,我们怀念曾经的老首长,我们怀念曾经的军营歌,我们怀念曾经的训练场,军营留住了每位老兵的人,军营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2009年月,2016年8月1日,分别参加了河口边防十三团老兵和我们五连的战友联谊会,尽管连队营房早已成为了废墟,但每次都要去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但选用的每一张力求是当时情景再现,有的资料数据引用网络及边防十三团叁战老兵三十五周年纪念。在此要感谢我的战友们对我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