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川行之圆满结束:雨中闲逛宽窄巷 信步游览刘湘墓

温暖

<p class="ql-block">自7月13日乘车至西宁,一路向南,途径湟源县,海晏县,青海湖乡,共和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泽库县,河南蒙古自治县,碌曲县郎木寺,若尔盖县,松潘县,茂县,汶川,映秀,都江堰,成都市,总行程1266km,累计爬升7326米,海拔高度从西宁的2200米,起起伏伏,翻过数座海拔超过3800米的山峰,爬行4级以上坡度30余个,(爬坡的分级一般会按下面的规律来分级: HC级(最高级) 爬坡:最长而且最陡的登山路段,持续上坡路程距离大约在15-20公里,甚至更长,平均爬升率超过9%。 1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超过5%,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10-20公里。 2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达到4%,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5-10公里。 3级爬坡:坡度较等级四陡峭,而且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5公里。 4级爬坡:路程距离低于3公里的持续上坡,但是坡度并不会很陡。)</p><p class="ql-block">7月23日下午,经过10天骑行,到达成都市。办好自行车货运手续,本来前一天订好了成都到南阳的火车票,可是火车停运,改签了24日晚九点成都到襄州的火车。</p><p class="ql-block">河南大雨,为家乡祈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餐后,下起了小雨,结伴进入成都宽窄巷。</p><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p><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p><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到达巷口。</p> <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蒋介石也曾经来过,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一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便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就是“井巷子”。</p><p class="ql-block">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在保护老成都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p> <p class="ql-block">忙碌的地铁</p> <p class="ql-block">参观成都武侯祠,其实没有进入武侯祠,只是游览了祠边的刘湘墓园。</p><p class="ql-block">刘湘墓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5号,东与武侯祠相连。</p><p class="ql-block">墓园1938年动工,1940年竣工。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大门系石结构牌坊式建筑,面阔18米,四柱三开间,通高10米,雕饰精美,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殿内宽敞宏大,雄伟壮观。殿前有小广场,两侧有厢房。平台即刘湘墓在荐馨殿后,高1.5米,宽45米,深18米,正中有黄土一坯,台前立墓碑一通,高3米。平台前端东侧有小门,由此进入墓道,通往墓室。</p><p class="ql-block">刘湘墓建成于1940年,占地115亩。总工程师为时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杨廷宝教授。墓园仿北京清陵建筑风格,线条对称。建筑气势宏伟,布局结构严谨,在长达400余米的中轴线上,有浮雕石碑式的大门、三洞门、四方亭、多角亭、荐馨堂等主体建筑。当时以牌坊门为正门,门前为小桥流水。桥为石质,栏柱上雕有云纹。桥前,原有一尊高10米的汉白玉石刻“刘故上将神道碑”。字为龚泽博书,碑文为杨庶堪撰。碑在1965年被毁。牌坊门上刻“刘故上将墓园”,石质坚固,雄伟壮观,现已不存。</p><p class="ql-block">刘湘之墓</p><p class="ql-block">从牌坊至阙坊(俗称三洞)的大道两侧的柏树,均为当时四川军政界的风云人物张群、张澜等手植。</p><p class="ql-block">阙坊为牌楼式建筑,红墙绿瓦,正中悬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匾“永念忠勋”,背面正中悬有蒋介石题匾“英姿飒爽”,现已不存。</p><p class="ql-block">阙坊左右为两座碑亭,一座为四方形,立余中英所书的《国葬令》碑;一座是多角形,立刘东父所书的《褒扬今》碑。两亭均为木石结构,简瓦脊爪,彩绘隶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碑及多角形碑亭毁于“文革”中。</p><p class="ql-block">在阙坊与荐馨堂之间的平坝上,原有刘湘戎装铜像立于高约二米的水泥座上,今则无存矣。</p><p class="ql-block">荐馨堂即享殿,为重檐歇山式的木结构建筑,高大宏敞。原正中供奉刘湘身着上将礼服的巨幅彩色油画像,藻井上绘有三个大型国民党党徽。东西配殿供刘氏列祖列宗牌位,周围广植玉兰,现已不存。</p><p class="ql-block">荐馨堂后便是刘湘墓,下为须弥座,上即坟台,台四周为雕花栏壁,再上为坟墓封土。墓于1966年8月被毁。1985年复建。墓碑写“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墓” 。</p> <p class="ql-block">刘湘虽是四川军阀,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了民族血性,抱病亲率30万川军出川开赴抗日前线,几经血战,于1938年1月20日因胃病在武汉去逝,享年仅48岁。刘湘死前留下遗嘱:“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以争取抗战最后之胜利,以求达我中华民族独立自由之目的。”刘湘被隆重国葬。</p><p class="ql-block">最后的墓冢是重新建的,墓碑上书“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墓”。在当时国葬刘湘时郭沫若撰写了一副挽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治蜀是韦皋以后一人,功高德懋,细谨不蠲,更觉良工心独苦;</p><p class="ql-block">征倭出夔门而东千里,志决身歼,大星忽坠,长使英雄泪满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座花园,水清林秀,类似水榭的一条长廊,仿古风格,梁柱皆红色,梁枋有藻头和箍头等彩绘线,枋心却是空白的,没有山水綵画,这种空枋心也有讲究,古人称作“普照乾坤枋心”不错,省事、省钱、还有讲究。这里的风景确实挺美的,绿水清澈,涟漪轻盈,楼阁、凉亭、石拱小桥依次排在水边,几抹淡淡的倒影,杨柳轻扬,绿松点缀,红花在其中隐现,清疏淡雅的氛围,好一个清静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