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岁月(10)难忘的横山连队,永远的绿色军营

林海波涛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原81525边防部队战友微信群</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林海波涛(美篇号17626693)</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去长白山天池旅游观光,欣赏长白山林海的壮美,从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一路向北出发,一定经过那座不起眼,甚至根本没有人知道的大山——横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横山之所以不出名,也没有人知晓,主要是它没有喜马拉雅山那么巍峨,更没有泰山和黄山那么壮美,在人们的印象中,在茫茫的长白山林海,横山只是小丘一座,只有长白山天池才名扬四海,响誉全球。当今天的人们沿着光滑整洁的盘山板油公路,自驾或坐旅游大巴登上长白山天池,拍下美丽风景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座地图上找不到,百度上查不到,连旅游公司导游都不知道,坐落在长白山天池脚下,只有我们在那里当过兵的人才知道的这坐不出名的大山——横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曾有一支边防连队,曾经在这里爬冰卧雪,翻山越河,顶烈日,冒严寒,风餐露宿,走崎岖山路,攀冰川悬崖,用青春和汗水守卫着这片林海,巡逻过这座大山。绿色军营记录了这些边防战士默默无闻的奉献,巍巍青山见证了所有边防官兵的百炼成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边防连队就是我所在的81525中朝边防部队七连。我是1979年3月结束新兵连的集训,跟着连长胡宝仁来到横山七连的。早在新兵连集训时,就听老班长说过,横山是全边防团最艰苦的连队,说句实在话,当时我也不想去横山,只是既然走进了军营,穿上了绿色军装,就身不由己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组织上把我分配到了横山边防七连,我没有争讲的理由,只能无条件的服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横山地处长白山原始森林深处,据长白山天池和最近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百余里,当时的军用地图等高线显示横山七连所处的位置是海拔1100米。横山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初到横山远远望去,除了大山就是岩石,满山的野草,破烂不堪的朽木和横七竖八的树枝,杂乱无章的横躺在满山遍野,很少看见电视里播放的迷人风景,山花浪漫,清泉流水,也没有人来到这里拍摄采风,我们每天面临的只有:耳闻松涛阵阵吼,目睹广袤大森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横山连队驻地百里无人烟,只有一条距连队十多公里,通往长白县城的林业运材专用公路,我们当时都称这是一条生命之路,因为那年月没有公共汽车,我们连队的战士如果去团部临江或通化军分区学习,训练,探家,生病就医,都必须步行十多公里。来到这条林业专用运材路上的一个叫38公里的道班上等待搭车,去往县城。那时候的司机朋友,对我们这些当兵的非常尊敬,待我们也特别热心,特别好,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我们在38公里道班搭车,从来没被拒绝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便如此,也常常有横山连队的官兵,因为军务紧急,搭不到方便车,不得不步行百余里,赶往长白县城。1979年3月初,我本人就因探家归来,没有搭到回连队的方便车,为了按时归队,我在当时的长白县六连借了一支冲锋枪,单枪匹马,独自闯进原始森林,沿着林业专用线公路,日夜兼程,步行百余里按时赶回了连队。</p> <p class="ql-block">横山全年无霜期只有四十几天,七八月份下雪是常态,九十月份下雪更不为奇。冬季横山大雪封山时,由于没有通往连队的道路,部队的装备,武器,弹药,给养等生活物资只能靠人背,肩扛十几里山路才能到达连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士们的家信和连队的报纸,半个多月才能寄出去,或者二十几天才能有人去一次长白县城,取回来一次报纸和家信,那时战士们盼望报纸和家中的来信,就像盼望过年一样。有时通讯员下山取报纸和家信,把积攒一两个月的报纸用大麻袋装上,用当地林业局的运财车捎到连队附近的养路道班,连队再派一个班的战士,套上牛爬梨去把这些报纸,书信和生活物资取回来,那场景有点象电影里民工支授前线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到连队,战士们也顾不上冻红的手和脸赶紧抢自己的家信,收到家信最多的战友一天就能收到10多封,再仔细一看,对方写信的落款时间,都是一个月前的信,如果有对象或女朋友的情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迟来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横山冬季的主要工作任务,除了正常的站岗巡逻,军事训练,边境防务外,主要就是上山砍柴,解决连队取暖问题。由于横山七连地处原始森林之中,部队的取暖只能靠官兵们自己解决。战士们几乎每周都要踏着没膝盖深的积雪,进入原始森林,寻找枯死或朽腐的干燥树木,用斧头砍倒或用钢锯拉断,用斧子砍掉树枝。然后用几根粗麻绳捆上,俩个人一组,顺着45度的山坡,借着山中大雪的惯力,从山顶拽到山下,再俩人一组,用钢锯把树木断成若干小段,用斧子劈开,用牛爬梨运回连队,用于炊事班的生火做饭和营房的烧地龙取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起延安时期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朋友们在影视里,或在诗篇文章中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手拿镐开荒种地,一手拿枪英勇善战的三五九旅都非常熟悉,如果你看到当年的横山官兵,为了冬季取暖而付出的艰辛,你一定会由衷地发出感概:横山七连就是当年的三五九旅,他们不仅要手握钢枪,为祖国站岗,日夜巡逻在千里边防线,更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狂风暴雪的原始大森林中求生存,横山连队的边防官兵们个个都是硬汉,横山连队的军营始终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夏季,横山又阴雨连绵,蚊虫小咬草爬子,遍地都是蜇麻子,横山夏季的小咬是最烦人和最可怕的,蚊虫,小咬,大瞎蒙一日三班倒,多的让人难以想象,毫不夸张,完全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可能是这些小咬,蚊虫在这大山里从来没接触过人类的缘故吧,他们对战士们格外亲切和喜欢,这些官兵身上的青春汗水味道,让它们蜂拥而至在官兵们的脸上,赶都赶不走,带上防蚊帽,擦上防蚊油也不管用,蚊子们仍然蜂拥而上,叮在战士们的双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种恶劣和艰苦的条件下,寒来暑往,花开花落,冬去春来,不知有多少代边防军人生活战斗在这里,默默地为祖国守卫着东大门。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驻扎在长白山林海深处中的小小连队,没有人知道我们连队这些官兵们的名字,更没有人赞美我们,我们这些七连官兵在横山,只知道默默恪尽职守,尽到边防军人的责任。有很多老战士,自从入伍上了横山,一呆就是三四年从来没下过山,有人开玩笑地说:横山七连的官兵三年不下山,看见老母猪赛貂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横山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冬季,伴随着春暖花开,总算迎来了难得的夏季,按照边防巡逻计划,上级命令我们去长白山天池执行巡逻任务。得到这一消息我格外兴奋,自告奋勇第一个跟连长报名,要求参加巡逻小分队去天池巡逻,与其说是主动请战,其实是想一睹天池神秘的容姿,开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我们81525部队,是中朝边防部队,主要承担从吉林省的长白山天池起,到辽宁省宽旬县浑江口止的1300多公里鸭绿江沿线的边境防务任务。我们七连驻守的横山,主要的职责就是守卫中朝界湖及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去天池巡逻的那天早上,我起得特别早。因为这是我来到横山连队后第一次执行边境巡逻任务,心里既自豪又兴奋。早餐过后。由12人组成的精干天池巡逻小分队分工明确,精神抖擞整装待发,老连长王德信亲自带队,班长曲忠义担任后卫,老兵娄德国走在队伍最前面,他挥舞着鲜艳的五星国旗,战友们横跨五六式冲锋枪,身背行军包,紧随其后,昂首挺胸,迎着初升的太阳,伴随着清爽的凉风,大踏步向天池出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这阵势,我当时险些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歌词:雄究究,气昂昂,跨过鸭绿,保祖国,卫和平,就是保家乡……小时候听这首歌的时候,不以为然,当我穿上绿军装,紧握钢枪,行走在鸭绿江畔祖国的边防线上时,顿感神圣和自豪,深感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寄托着祖国的厚望,人民的重托。一名边防军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刻的我浑身充满了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行进在巡逻天池的路上,头顶烈日,脚踩泥巴,朽木遍地,乱草丛生,一路艰难,蚊虫小咬,大个瞎蒙轮番向我们进攻,蚊子叮肿了手,树枝划破了脸,但战友们却一路逢山穿越,遇水趟河,饿了就啃几口压缩饼干,渴了就喝几口小河溪水,你拉我拽,跨树枝,攀悬崖,上坡下岭,伸一脚,浅一步几经艰险,眼看就要到长白山天地附近时,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忽然飘来滚滚乌云,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小分队的战友们只闻其声,相互看不见其人,能见度极差,目视可见最多5米,连长开始带领大家寻找天池,老兵张学平,孙振才也被大雾搞的转了向不知东南西北。眼看天就要黑了,天黑就意味了不了山,天池山顶寒气逼人,风向不定,如果在天池山顶宿营,大风会卷起帐篷,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巡逻天池梦就要破灭,我当时的心情格外沮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是老连长经验丰富,了解战士们的心理,只见他来到队伍前大声喊到:“同志们,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那就是天池,我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边防巡逻任务,返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友们都被连长这一嗓子喊傻了,我也顺着连长手指的方向望去,望眼欲穿仍是一片云海,大山依旧被大雾笼罩着,哪里有什么天池啊?就这样我朝思暮盼的第一次巡逻天池的梦想,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给毁了,又让老连长王德信的一句话给圆了。</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我用青春和汗水在横山这所绿色军营里,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服役了三年,这三年中,我伴随着连队哨卡的一排排小白杨,经过了摔摔打打,千锤百炼,苦与乐的洗礼,风霜雨雪的锤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火热的军营和草绿色的军装,教会了我在艰苦的横山自然环境中拼搏顽强。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养成了我说实话,讲良心,做好人的善良性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我退伍四十多年了,但横山人实实在在做事,本本份份做人的性格的没变。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岁数大的老人,我就会不假思索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扶一把,让个座。在超市买菜,看到有人不排队我也会理气壮的去制止,前几年我和战友在松花江游泳时,还搭救过一名落水学生,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是横山七连的一个兵,我忘不了在横山当边防兵时吃过的苦,知道今天的甜,绿色军营永远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24日,我特约了几名老战友,故地重游,阔别近40年后再次登上了横山,重走当兵路,再续横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的双脚再次踏上老连队横山那一刻时,惊喜地发现老连队营房的位置还在,大山里依旧涛声阵阵,清澈小溪仍在流淌,只是我自己从一名风华正茂的热血边防军人,变成了退休花甲老汉。同行的几位老战友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青山依旧在,物是人已非。此时,我的耳畔不由自主地响起了军号声声,杀声震震。眼前浮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队伍,闪亮的刺刀,鲜红的军旗,绿色的军衣,那熟悉的训练场,当年的营房,炊事班的泉水,连队门前那座石拱小桥和清流小河,仿佛都在向我招手跟我说话,欢迎我们这些老兵的归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的就是,巡逻中齐腰深的大雪,原始森林里的倾盆大雨,38公里道班陡峭悬崖扛弹药,50公里冒烈日打牛草,这些当年连队的画面,就像电影一般出现在我的眼前:老连长王德信,指导员杨明昆,康继华,老班长曲忠义,卜宪峰,山东的老兵,四川的医生,发电房的老李,才华横溢的马迎洲,热心老兵娄德国等等这些战友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若隐若现,横山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让我看了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甜蜜。记得那天我们五个老战友,在老连队炊事班的泉井旁,席地而坐,拿出我们出发前自带的60度老白干,干豆腐大酱卷大葱,迎着金秋的爽风,看着满山遍野的长白红叶,一边说说笑笑回忆着当年连队的故事,一边嘴对着瓶大口大口地喝着东北60度散白干儿,那感觉真是快乐,得劲,过瘾。不知不觉从上午十点多一直喝到下午二三点钟,我们五名横山老兵才云山雾罩,一步三回头,跌跌撞撞地下山,当时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不知道是什么滋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横山既不高,也没有仙。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横山远比珠穆朗玛峰高,横山战友的情更比马里亚纳海要深,几十年来“学天池冬雁,战暴雨寒风,立革命壮志,做横山青松”的豪言壮语,横山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的精神,绿色军营的伟岸,始终激励和鞭策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奋进,大步向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图片来原:原81525边防部队战友微信群</p><p class="ql-block">原创编辑制作:林海波涛</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