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0二一年的六月下旬,景德镇的上空似乎有座水坝,老天爷稍不顺心,就立刻开闸放水。坨大咯水、坨长咯时间。手中撑着的雨伞,分分钟变成了摆设,人还没走出小巷,已经淋湿了衣裳。实在是不便出门,于是我信手拿过一本散文集阅读。其中有篇名家写的散文,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那天她和娘去一个地方,因为意外的原因,没有及时赶上回家的轮船,无奈只好在旅馆歇脚,等待下趟的轮船。娘非常的焦急,她少年不知愁滋味,除了玩耍,便趁娘稍不注意时,用手指偷偷抠罐子里的豆腐乳吃,吃得津津有味。这细节的描写竟然引发了我的共鸣。文中的豆腐乳就是我们小巷人家称呼的霉豆腐。在过往的岁月里曾经作兴得不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巷人家腌霉豆腐的时间一般都会在立冬至立春之间。记得农谚二十四节气中的顺口溜: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立春养蚕农活忙,小满丰收喜洋洋。我的理解选择腌霉豆腐的时间,就像农村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力求达到最佳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腌霉豆腐要到菜市场买白豆干,白豆干最好被压得紧实的那种。切成麻将牌般大小,摆在竹筛上晾干。水分没了,再把已经洗干净,晒干的禾杆铺入饭甑或饭盆内,松软的薄薄一层。接着把豆干块放在禾杆上面,豆干块之间保持适合距离。盖上盖,等待发酵,一般一星期左右会长出白白霉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门见喜。白豆干长出了白白的霉菌,应该是腌霉豆腐有了好的开始或者叫初步的成功。后续调味不可忽视。食盐、五香粉、胡椒粉、辣椒粉、红粬(起作染色作用),必须齐全。调料齐了,放入瓷盘内,用竹筷子夹住已经发酵长出白白霉菌的豆干,小心翼翼地粘上调料。动作大了容易夹碎,虽然不影响口感,但是品相不好。粘满调料的豆干放在瓷器罐或者陶器罐、玻璃瓶内,要倒入适量的高度白酒。白酒具有杀菌作用,浸润了白酒的霉豆腐,香味更上一层楼。最终还要放进香油,香油既可防腐保鲜,又能提味。待到十天半个月霉豆腐就能吃了。</p> <p class="ql-block">小巷人家腌的霉豆腐有一种熟悉的乡土味。因为霉豆腐要经过发酵过程,闻则有股异味。开罐后越吃越香,浓浓辣辣的口感。现在网上流传霉豆腐有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b族含量、其中植物蛋白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当年我尚年幼,未曾闻过吃霉豆腐还那么多好处。而小巷里老辈人讲的话依然记忆犹新。“腌些霉豆腐存着,等到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天,外出买菜不顺脚,可以搭搭筷子。搭搭筷子是本地方言,意思大致就是吃饭时缺菜,也可以正儿八经当道下饭菜。霉豆腐普普通通,当年可是寻常百姓家饭桌上的常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的小巷人家,经历过以知识青年身份“上山下乡”的青年人肯定不会忘记。中学毕业后,响应政府号召,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向贫下中农学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扎根农村,建设农村。那个时代农村的条件相比城市更加艰苦,从未在农村生活的城里人,要参加农村的生产劳动,适应农村的生产生活的确不易。不光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地劳作,还因为自己不会种蔬菜,无法满足自给,常受没有下饭菜的困扰。此刻,姆妈腌的霉豆腐就是他的香饽饽、他们碗里的山珍。当年,许多的知识青年,都会在家里带霉豆腐下乡。霉豆腐真好,能够长时间存放、不容易变质。下放农村同在一起的知识青年,互相均点霉豆腐搭搭筷子,都会有身在他乡遇故知的感慨。好像桃园结义般咯兄弟。</p> <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小巷里许多大哥大姐小学毕业升中学,闹不清楚什么原因,他们被分配去乡下的中学读书。也许我的年龄小,不解其中的原故。到乡下读中学,路程短的几十里,路程长的一百余里。交通不便,即使有来往班车,车费也是家长的一笔不小的负担。那怕是几毛钱。尽管家长有千般个担忧与牵挂,也只好让崽女争取在学校多呆些时间。为了节约在校伙食费开支,家长也会挖空心思,为崽女准备咸萝卜、柚子皮、辣椒酱。当然,霉豆腐是标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瞒你说,我少儿时代家里一直保持腌霉豆腐的习惯。清早起床,年迈的外婆已经煮好了一鼎罐粥。有时候,粥里会掺入红薯,掺了红薯的粥味道好些。没有油条、包子、冷粉、饺子粑、盖浇面、肉饼汤。下粥菜,不外乎简简单单的辣椒酱、腌菜、霉豆腐。霉豆腐的水很咸,像火锅店里的火锅底料,可以与酱油相比。霉豆腐水拌粥好喝,口味重,只是吃完粥后喉咙作干,口渴要水喝。学校里的几千名学生,学校无法向他们提供饮水,只能靠自打鼓自划船。如果忘了带饮用水,学生走到水池边,用嘴接着水龙头,咕噜咕噜。我年少火气壮,免疫力强,从不因吃生水肚子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巷里住着许多吃瓷业饭咯男人,家里的顶梁柱。瓷厂里做的事也是吃力的工种:炼泥、压坯、装坯、拉坯、满窑、烧窑、茭草……下班回到家,腰酸背痛,自然而然就想咪上一盅。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谁家都是好事成双,多子多福。本来生活条件一般,再加上崽女几口,家里实在拿不出像样的菜来下酒。决对不可能的。好酒的男人从来不计较菜的好歹,一块霉豆腐,一把盐水豆,照样喝得上下通气,舒筋活血,脸红耳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巷里有许多妇人家恰价(能力强)。不但会腌霉豆腐,而且还会把霉豆腐的美味发挥到极致。日子过得不徐不疾,家中储藏的霉豆腐与日俱减,吃光了霉豆腐,剩下的就是霉豆腐水了。她们绝不轻言倒掉。在她们眼里就是霉豆腐的精华、煮过肉煮鸡鸭后的高汤。她们心灵手巧,厨艺了得,会做一种经济实惠的小吃,名称“霉豆腐水煎粑”。取霉豆腐水,放入米粉中,搅拌均匀,然后放入锅里煎。手艺好,火候到,煎出来的“霉豆腐水煎粑”色泽鲜艳、外脆内软、味道独特、唇齿留香。这种很受欢迎,小巷中的民间小吃,现在是打着灯笼火把也难寻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时至七月初,老天爷的心情特好,晴空万里。我也趁机外出湘西一趟。车经高速服务区下车休息时,信步在服务区转悠,服务区内店铺蛮多,除去餐饮,基本上都是卖当地土特产的。售货小姐姐热情,见到我便滔滔不绝介绍她店里的土特产品。其中有包装精致的霉豆腐。霉豆腐是她独家秘制,味道特佳,任凭她说得水里可以点灯,如今却难激发我购买的欲望。为什么?我坐在小车上我思忖,是岁月流逝,味蕾失去了对霉豆腐的记忆,不!霉豆腐过去是我餐桌上的主菜,现今己已变成了调味品。这是小巷人家生活水的大幅度提升哟。但我会永远珍藏霉豆腐的记忆,那是历史,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温故知新,就会珍惜当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中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90, 68, 44);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255, 255);">杨秋平,笔名老秋,男,1961年出生,祖籍都昌,景德镇市作协、市网络作协和珠山诗词学会会员。偏爱于本土书写,偶获小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