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

开到荼蘼【勿关注拒私聊】

<p>  父爱如山,恩深似海,只叹文字太薄,女儿笨拙……惟有用不成体的文字来承载岁月的痕迹及对您的思念。父亲的一生是圆满的,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上孝父母,下爱子孙,夫妻恩爱,家庭幸福,教子有方,人缘好人脉广,善良宽广,德高望重,堪称吾辈人生典范。</p><p> </p><p> 一、品德、孝道、仁义——忆父亲</p><p> 万事德为先,百善孝为先,做事先做人。</p><p> 父亲为教育事业做出卓越成绩,无论教书还是行政都是一把好手,成绩斐然,桃李芬芳,享誉中外;父亲的专业是物理,上世纪80年代,在重点中学送毕业重点班,成绩连年冠,一个班90分以上的成绩数十个,升入重点院校的学生达90%以上,现在许多在中国科学院的,各名校任教、做研究的学生成绩卓著、各单位任要职的学生很多,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父亲桃李遍天下。书记校长一肩挑,两袖清风,勤政廉洁,慎独自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为国家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后来一直从政的父亲,无愧是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一生刚直不阿,光明磊落,虽一生清贫,但孩子们从他那得到的是最丰足、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也算是富甲天下了。退休后,仍在教育事业上发挥着余热,在科院教书法课,这可是父亲的业余专业。父亲教我学会了怎么做人,懂得了孝道,知道了孝的真谛;懂得了善始善终,以德报怨的道理;学到了怎样去工作,怎样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人、事、物,怎么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知道“爱人者亦及自爱,虐人者亦及自虐”的处事哲学,奋进中拥有"与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的自信心。父亲是我最伟大的导师,母亲是我最伟大的贤德领袖。</p><p><br></p><p> 父母的孝顺,在家乡是出了名的,全乡都知道我们村有个大孝子。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父母对我爷爷奶奶的孝顺,简短的言语是无法表达的。我看了父亲的记述爷爷奶奶事迹的日记,不禁声泪俱下。在奶奶的追悼会上,父亲的悼词,没有一个人不感动不流泪的。爷奶一辈子的善良及辛劳操持的一生,父亲都点点滴滴地记在本子上。从上初中开始,在每本书的封面上都写着"不要忘了报恩"六个字。父亲不负爷爷奶奶厚望,刻苦攻读学业,以全县前五名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当时的本科学制是五年,五年的求学之路上家境贫困,生活艰辛,难以言表,六十年代大学本科学成出来,更是难上加难。父亲是独子,在爷爷奶奶眼里心里金贵程度可想而知,这在父亲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奶奶生病住院及至病入沉疴弥留之际,父母轮流掩在奶奶的身后做活枕头,以减轻她老人家的痛苦。奶奶逝世后,父母承受不了失去母亲的疼,常在爷爷奶奶的坟上哭泣。"一七"上父母在爷爷奶奶的墓地亲手种下了柏树,每人担着一担水,三天一次灌溉浇水,痛哭娘亲,直至"十七"。那是一九八二年,我才上高中。</p><p><br></p><p>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他的淡泊观:“淡泊何也,淡泊不是怯懦,不是麻木,不是清高孤傲;淡泊者也许不避名利,却不会徒有虚名见利忘义,不滥施权柄,不趋炎附势;当名利与信仰相悖时,他会漠视名利,当权贵与道义相斥时,他会鄙弃权贵。淡泊者习惯随遇而安,因从不把自己视为珍玉,也从没有被埋没的痛苦,他量力行事,而不急功近利,故而也不曾有火燎般之浮躁,生活有条不紊,贫困而无邪念,富足而无贪心,顺而不张狂,逆而不落寞。淡泊看似信手掂来,实则删繁就简,独居匠心,淡泊者的友谊是纯粹透明的,他没有刎颈歃血的热烘,也没有市道交际的浅薄,却带三分侠气 存一颗素心,这情意不苛意攀求,也不蓄意栽培,随缘而来,缘尽而去。淡泊如人生一道美景,如行云流水天高云淡,风清月朗,如庄子的文,曦之的字,齐翁的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为箴言。”爸爸半世清苦,待到晚年,虽高官厚禄,亦然保持勤俭之风。</p><p><br></p><p> 一九九零年,父亲亲撰家训,以示后人。 “不谄上而怀下 , 不厌古而识今;不淡漠信仰, 不辍疏学问;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不忤逆于父母, 不阋啬于兄弟;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不动乎他人之毁誉;不以爱之而苟是, 不以恶之而苟非; 不赂贵者之权势, 不以已长格物;不饮浊泉水, 不栖曲木荫; 不敝人之美, 不言人之恶; 不傲才以骄人, 不持宠以作威; 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以寸阴; 病莫大于不闻过, 耻莫大于不知耻; 恶莫大于毁人誉, 德莫大于白人冤。”以上家训,望子孙后人谨记于心,笃之于行。</p><p> </p><p> 几十年来,父母的床头上只挂爷奶的照片。厅里挂着父亲亲手写的家教字幅,每年一更新,三十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改变这个习惯。这将成为我们的家教传承,我们及下辈的孩子们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将这个传统美德延续下去......从家训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于做人、处事、修身、齐家,诸事的规与矩,看到了对后辈“不求人富贵,但愿子孙贤”的期望。父母是我最羡慕、最敬佩的父母,也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父母。</p><p><br></p><p> 我家建有两个微信群,一个是全家人的大群,群名为“一家人”,方便传达所有家庭成员的信息,一个是在父亲病后建的我们兄妹五人的小群,群名叫“兄妹情深”,群主题是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血浓于水爱缘于亲。孝,自觉形成默契,父母身体健康,我们就按步就班,父母如有不适,我们都争先恐后,有分工有合作,从不间断;行孝在当下,没有一个兄弟姐妹因为工作忙为借口而不前去尽孝的,尽管如此,父亲的离世,我仍有缺憾……</p><p><br></p><p> 父亲曾在他的生日宴上这样写道:“谢谢亲人们对我的生日祝福,愿孝道在这个大家庭中代代延续。孙儿的语音祝福让我再一次看到这个家族的希望,喜极而泣。自我以下三代人,在实行孝道上都比我做的好,先母七十六岁生日也是她最后一个寿诞日,我竟然给她落下了,尽管事后我负罪给她补上了,但为时已晚,没过三个月,她就因病去世了。为我这无法原谅的罪过,我抱憾终生,常以涙洗面,无以弥补,只有恸哭。为这一不幸事件,后悔不该有那次调动,导致我一周三地疲于奔波,调离了一高,没人敢接我担的重点班的课,周一至周三,还得在一高上课,周四至周六再赶另一所学校上班,周六至周日再回家种地,如此没命地折腾达半年之多,以致于在疲于奔命中淡忘了母亲的大事,铸成大错。万般无奈之中,在送走母亲以后的日子里,我就在三憶母亲的文字里寻找一点安慰;在尽力做好母亲生前所嘱咐的事情上将功折罪。并以我为镜戒,以此文晓喻一个比一个讲孝道的儿孙!”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兄妹小,生活压力大,父亲辛苦工作同时,忘记了奶奶的生日,至使其遗憾终生。</p><p><br></p><p><i><u>我的父亲</u></i></p> <p>二、教育子女及生活的艰辛——忆父亲</p><p><br></p><p> 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教育接近韩国孩子在饭桌上的习惯。如果家庭聚餐,开桌前,全体起立,先念一段感恩经文,才能开始动筷吃饭,上来的菜先让父母吃,给长辈夹菜,需要剥皮的先给老人家剥好,长辈需要再加盛饭时,小辈们单看着父母的饭碗,快吃完了,就在那恭敬着,长辈需不需要,晚辈都要问候。我们家的孩子从来不上桌吃饭,只长辈坐,孩子们服务大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晚辈们都知道,切好西瓜先给长期辈吃,然后自己再吃,从小受大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养成了良好习惯。</p><p> </p><p> 父亲大学毕业分配到外地,他是家里的独子,家里还有农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家里孩子多,劳力少,需和别人对调到离家近的地方工作,帮助家里,母亲是60年代初的高中毕业生,文化人,曾经在银行做会计工作,干部大下放那年下放到农村,在农村做会计工作,工分很少。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身体都不太好,哥百日咳、妹妹哮喘、我体弱多病……父母没少作难。记得一天放学回家,奶奶正在院子里炒茄子,妹妹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滚开的锅里……还有弟弟把滚开的锅的沸水一手扒翻,小手上的大泡子瞬间布满了……父母内心的疼痛无法言表,父母的操劳、辛苦和困难可想而知……</p><p><br></p><p> 我们渐渐长大......就这样都飞出了父母的视线......</p><p><br></p><p> 父亲是在我上高中时升职的,家里条件也渐渐好起来。但是父母又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心里压力,身体的劳累可以缓解,精神上的打击难以愈合。</p><p><br></p><p> 妹妹上大学期间恋爱了,当时父母是反对的,可他们是善良之人,只会好言相劝。对于叛逆期的她来说,毫无办法。她的眼里,只有爱情,即便面对母亲的眼泪,也无动于衷,对父亲严厉训斥,感到厌烦。那时候,父母被熬得心力交瘁,甚至父母为了找她,出了车祸,电报她,她都置止不理,想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幸亏父母的车祸无大碍,只是点皮外伤。可她到底是大了,对所有方法,都嗤之以鼻。她认为那是一种勇敢行为,为了爱情可以去死。后来,她就不回家了,眼看着心爱的女儿任性而去,心里只有绝望。心胸宽广的、耿直、严厉的父亲,一个铮铮铁骨,说一不二的伟岸男子汉,在这个二妮面前竟一时束手无策,第一次打了女儿的耳光,同时也流下伤心的泪……</p><p><br></p><p> &nbsp;有时想通真的就是一瞬间的事,父母彻底释怀,最终原来谅了这个女儿曾经的任性和不懂事,接受了她的婚姻。所有的有恃无恐,都是在挥霍着父亲对她的深爱。她敢那么叛逆,只因为她知道,父亲永远不会放弃她。参加工作后,妹妹在教书育人上工作出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她教出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优异,年年受到学校表彰,这样二妮的努力上进,信仰坚定,崇徳向善;信念如磐,为人师表;学识丰富,为教育事业,在默默奉献着!二妮这样的工作业绩,给父母精神上很大安慰。她结婚成家后,理解了父母的苦衷,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一直很孝顺……很孝顺……父母终于对这个女儿笑了!并且树起了大拇指,中,这个女儿真中!最后把苏轼的这句诗送给妹妹:“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p><p><br></p><p> 大妮是父亲对我昵称,父亲向同事或别人介绍也是这样说:“这是我家大妮,”我很喜欢父亲这样称呼我。 我于1986年年底结婚,先生很优秀,是系里的团总支部书记,大学毕业一级分配到我任教的学校,于是我们就成了同事,由于他工作非常出色,父亲选重了这个女婿,我感谢父亲,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家,我没辜负父亲,努力的经营着小家,家庭殷实幸福,人生没有遗憾;我父母待他如亲儿子,他视父母为爹娘,生活上、工作上需要什么帮助,父母总是事无巨细地操着心。结婚时在学校里分得带走廊的两间平房,那个年代很是让人羡慕,我很满足。那些时日,父母上班都紧张,我在学校里上下班准时有规律,哥在部队,弟弟妹妹们尚小,一日三餐,买煤买面,我来替父母分担着,等父母下班,弟弟妹妹们放学到家,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左邻右舍,都夸我父母有福气,把子女教育得好,孩子孝顺。我就对他们说等你们家女儿长大也是一样。我家姊妹多,生活压力大,哥在部队是位军官,一直接济着家里的日常开销,我的工资也全部上交,来减轻家里的生活压力。</p><p><br></p><p> ……遥想当年,我可是小朋友圈里第一个有凉鞋的孩子。还是第一个会骑自行车的孩子,有漂亮的裙子,时尚的帽子,70年代初,这么时尚的衣物,到现在都不逊色。小伙伴们都是用我家的自行车学会骑车的,少年时代生活上的优越感,都是父母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p><p><br></p><p> 父亲一生积德行善,父亲的伟大成就,是桃李满天,享誉中外,父亲修行是两袖清风,光明磊落,父亲的胸怀博大,爱人如子,助人为乐,是人们眼里的好领导,好同事,好师长,好朋友。父亲博学多识、琴棋书画无所不晓;父亲与时俱进,似年轻人通达;父亲是智多星,父亲是山,父亲是海,父亲的功德比山高,胸怀比海宽……知道这一天会来,只是没想到快的让人无可奈何,快的让人措手不及,棺椁里父亲静静的躺着,任凭我们千呼万唤,再没有只言片语的回应。一辈子,无私的父亲,这次却自私了一回。我们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努力的前行,您的辉煌却永远的被定格在这寒冷的一天。今生,缘已尽,来生,渴求还做您的的女儿,享受您的庇佑,聆听您的教诲,学习您的做人。&nbsp;</p><p><br></p><p> 慈父于2021年1月11日19:10分逝世,享年81岁。父亲有虔诚的信仰,一生正直善良,天主眷顾,您走得安详。</p><p><br></p><p>想见音容空有泪,</p><p>欲闻教训杳无声。</p><p><br></p><p>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珍惜当下,就是对您最好的报答。音容宛在,慎终追远。&nbsp;</p><p><br></p><p> 您的功德感动上天,在为您送行那天,艳阳高照,虽是十冬腊月,却貌似春天;是您特意安排,风静天暖,体恤孩子,生怕冻着您的不肖子孙。</p><p><br></p><p><i><u>父亲最后一次参加妈妈的生日宴</u></i></p> <p>三、学业事业圆满成功晚年幸福——忆父亲</p><p><br></p><p> 父母每年冬天海口小住,一般都是11月中旬去,春节前回,这个时节是父亲在海口过冬的时候,而今年您这一别,便是永远!</p><p><br></p><p> 父亲的随笔(2019于南国威尼斯城):</p><p>《七 律 无 题 》</p><p>翁 妪 结 伴 去 江 边,</p><p>清 风 缓 步 亦 心 宽,</p><p>奇 草 异 木 览 不 尽,</p><p>俯 瞰 空 谷 一 名 川。</p><p>无 垠 草 场 牛 悠 然,</p><p>蓑 笠 对 韵 几 垂 竿,</p><p>近 岸 丛 林 有 民 居,</p><p>远 眺 是 云 又 像 山。</p><p><br></p><p> 父亲2020年1月在家庭群这样描述海口所住的小区:“经典 南国.威尼斯城 ,于其说它是一个小区,不如说它就是一座城,因为它除了在人口上没有城市多之外,其它与城市别无二致。 它分区管理,以园相称,园名新颖,西味很浓:米兰.雅典,巴黎.柏林,伦敦.罗马,尽显其中; 它建筑规模宏大,楼宇鳞次栉比,别墅星罗棋布,纵横数千米,风格高阔且富有别情; 它设计随人意,道路四通八达,设施一应俱全,可行可乘可小憩; 它环境具有生物多样性,树茂盛,草如茵,花锦簇,道路伴林荫; 它以水养城,湖溪淸清,喷泉湧湧,進车施洗礼,路面用水冲,泳池见底明如镜。 它座于高岗之上,俯江而建,居高临下,举目可望远; 它在离海口不远的郊区,避开了闹市的喧嚣,有自然生态环绕,空气净如洗,一片幽静; 它选在大道旁,班车快捷,免费赴城,驱车可直面中心市容; 它打造了临江步道,可垂钓,可散步,可健身,可休息,一路中西景观,勾起人们无限的联想,抒发如梦激情! 南国.威尼斯城,着实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久居不俗、休闲养生、益寿延年的好地方!”</p><p><br></p><p> 父亲是学理科的,专业是物理,1962-1966老牌名校大学本科毕业,那个年代一个县出一个这样的人才,也称其为高考壮元。父亲多才多艺,曾在家庭群发言并附他老书写长卷图片,吾辈自豪以晒!谦逊的父亲言:“书道德经五千余言,卷长40多米,仅凭对书法的一点爱好,随手写来,多有败笔,还望书家多多指正。”书法臻于完美,文笔了得,摘抄父亲在海口居住时的一些随笔,缅怀追思,缓解对父亲的离别之痛。</p><p> </p><p> 我最珍贵最富足的精神财富源于我的父亲,他让我懂得,人以德为本,徳以孝为先!&nbsp;</p><p><br></p><p><i><u>父亲的书法长卷</u></i></p> <p><i><u>父亲师大同学五十周年聚会</u></i></p> <p>四、 一生还是你最好</p><p><br></p><p> 父亲弥留之际,看着墙上父母金婚五十周年合影照,父亲曾对妈说了句:“一生还是你最好!”同样一句话,父亲又对母亲说:“六十年了……一生还是你最好!”从父亲这句话里,听出了诸多不舍,最放不下的还是母亲,及对他们坎坷人生的感慨,整整十年过去,又在父母钻石婚之时,父亲病很重,己无气力再给母亲说更多的话,做更多的事了,只期盼母亲在未来的日子里平安吉祥!</p><p> </p><p> 二老半个世纪的风雨坎坷,六十年岁月无悔,“这一生还是你最好!”是二老相濡以沫爱情的诠释。</p><p><br></p><p> 2020年初疫情爆发,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过着,父亲却病了,小细胞肺癌。</p><p><br></p><p> 全家人都吓坏了,我们约了专家……没料到结果是一样的。</p><p><br></p><p> 2020年3月,父亲发烧一次,说是洗澡凉着了,由于疫情防控很严,没敢去医院,怕把爸爸隔离了,那么大年纪,怎能受得了。等疫情不太严重有所缓解时,再去检查,因为父亲工作单位每年都做详细体检的,从没发现父亲有什么大毛病。就缓了一段时间,父亲也没感觉有什么不适。哥嫂在2020年5月28日,带父亲去医院做了次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建议再做进一步检查,哥和我及先生又带父亲去省人民医院让专家看片子,回来说还行,保守治疗没问题,大家都松了口气。</p><p><br></p><p> 省医院专家看过片子和市医院医生说的是一致的,其实病情很重,小细胞肺癌,确诊无疑,已经扩散,无法再手术,家人都很难承受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病情结果虽不告诉父亲,但是比我们更清楚,只是我们相互不说而已。自我克制不哭,但在独处时,天天以泪洗面……我怎么能忍得住打击,因为父亲向来是身体棒棒的,80多岁的他一直在骑自行车不间断,很注意养生和锻炼,做312穴位法,数十年坚持不断,这种病怎么会轮到父亲身上?可真的来了……又这么突然就得了无药可医的绝症,回酒店的路上,我努力让自己坚强起来。</p><p><br></p><p> 因为从这一天起,我们要和父亲一起对抗病魔,首先让自己坚强起来!然而专家也无能为力。父亲也隐约知道其严重性,但他为了给我们减轻压力,轻松地说:“挺好,不用做手术了。”一开始父亲想做手术搏一下,后来听医生和孩子的,手术不做了,保守治疗吧。我笑了笑,心里却痛得喘不过气。</p><p><br></p><p> 回程的路上,一直问自己,是不是我哪做的不对,才把父亲气病的……</p><p><br></p><p> 如果不把父亲从海口接回来,或我亲自去海口接父亲,父亲是不是就不会得这样可怕的癌症。先生说,天无绝人之路,一定会找出办法的。他托关系想办法,父亲也没白给他操心,没白疼他。陪父亲抗癌的第一个阶段,我们所有人的心里都还满怀着希望。我和先生及小弟带着父亲去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医馆治疗取药,中药吃了一剂又一剂,其实那都是安慰治疗,第一次去中医馆医生就告诉我们病情很重,他也无能为力……</p><p><br></p><p> 我总觉得父亲积德行善一辈子,老天不会这么不公平。而当时,我父亲也确实看不出有病的样子。天天精神抖擞,走路带风,看病回到家里,忍着疼痛,还去调解家属院里的二期改造项目中丁子户的事情,父亲是老书记,一直在发挥着余热,为党的事业工作着,贡献着……父亲从碘粒子介入,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减少了疼痛,也不再那么煎熬受罪,我们兄妹开始值班,每天有菜谱,尽量给父亲做可口的营养跟得上的饭菜,搀扶着父亲走路,熬好中药,喂父亲喝。仿佛一切都好,父亲向来是勇敢之士,吃药从不怕苦,一饮而进,药渣都怕浪费。</p><p><br></p><p> 顷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p><p><br></p><p> 儿女的成长,总要以父母的老去做代价,熬尽岁月,却剩不下多少时光了。</p><p><br></p><p> 治疗的第一阶段,弟妹推荐了江苏这个中医馆,于2020年9月和11月先后带父亲去两次,回来编理由给家人和父母汇报,同时也自欺欺人让内心认可是良性的,这对父亲的治疗和病情抑制也有好处,父亲只要能保持现在体质,稳定现在病情,这就是我最大福气了,只要父亲的病情能稳定或往好的发展,我就要以一颗虔诚的心,以朝圣者的艰辛历程匍匐向前,感动上天,让父亲病情好转。给父亲看过病当晚,回到宾馆,先是大哭一场,然后冷静,积极面对。这次去宜兴汤氏中医门诊,主治医师汤乃康(第五代传人只有他一人),副主治医师汤林娅(第六代传人也只有她一人)是汤乃康女儿,汤乃康是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女儿是东北中医学院毕业的,除了科班出身,祖传是一大优势。主治肝、胆、肠、胃、肿瘤,宜兴新建镇汤氏中医“肝病疗法”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之名声在外,汤乃康有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主治肝病。看病的很多,大都是不治之症来寻求安慰的。排队到我们136号时,正好赶到她的女儿小汤诊断,她先把脉,我递交片子、病历,女儿看后,边把脉,边把片子和病历转给她父亲,当时她父亲也在给别人把脉,她父亲听我爸表述清晰,汤医生就夸爸,思路清晰。接着就看爸的片子,病历,我们随即走到他面前,俯首倾听(因为人多嘈杂),他指着片子及病历登记薄说:“这病情很明显,老先生思路很清晰,懂的又多,我特尊重知识分子,没必要隐瞒。”还说一句“心底无私天地宽。”汤医生说这些话的同时,她女儿正给父亲把脉,讲解,这些话父母都没听见。最后小汤医生说:“我不能保证完全消除,我能抑制肿瘤生长,调理发烧、咳血等症状。”最后,我们还是有点不甘心,先生提议,想让汤乃康给父亲再把把脉,他摆摆手,没必要,让充分相信小汤。同时汤医生说:“小汤边诊边说的同时,我们已同时诊断过了,能看得出,小汤诊断过程中,汤医生已不顾他身边的病人,就帮爸诊断了。最后,父亲以平时的礼节和汤医生握手感谢!</p><p><br></p><p> 第二次2020年11月15日带父亲再去中医门诊,顺路带父亲去了趟黄山,游览了黄山,这次出游成了父亲病后最愉快的时光。回来的路上,在安徽旌德县一个小镇上吃饭,父亲说:“这是吃的最香甜的最可口的一顿饭……”(附父亲吃饭时的语音视频)</p><p> 父亲一直很独立很自理,小病小灾一直都是和母亲两个去医院就医,从不麻烦孩子,直到最后,爱干净的父亲,也从不让孩子替他多做点什么。只是想坐起时,需要我们的帮忙,在身后掩着父亲瘦弱的身体,我刚调整好的心态,轰然崩塌。我好害怕啊,害怕死神一点一点逼近的脚步。父亲已经很虚弱了,也走不动了,搀扶着勉强能走几步,但是手机里的微信运动已不再计父亲走的步数了,因为父亲的脚步已很轻很轻……</p><p><br></p><p> 饭量减得只剩一点点,很努力也吃不下什么。</p><p><br></p><p> 治疗进入了第二阶段,我们疯狂地寻找各种治疗癌症的办法。天天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联系有名医生知名的医院。二弟托朋友联系专家,二弟和哥又带父亲来到了郑大医附院,我在心里,死守着这一线希望。20年11中旬,说粒子介入法能行,我们就有又希望了,并且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碘粒子介入很成功,出院后,也都满怀憧憬,第一次碘粒子介入还行,成功的话,生命再延续四五年没问题,最坏的打算至少我们能再陪父亲一年半载的……在病灶处植入碘粒子高达85颗,出院后,胸部的疼痛逐渐缓解,从每天服用6次止疼片到不再服用,我们都认为病魔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父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慢慢的不能自理了,熟不知老人的身体机能在药物带走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坏了正常身体机能。可我们还是认为只要病灶不痛,身体慢慢就能恢复……</p><p><br></p><p> 第二次碘粒子介入后,父亲的身体就很弱很弱,谁知厄运却来得那么突然,不想争论,只有绝望。不能说实话,却找不出敷衍的理由。爸,爸爸该吃饭了,给父亲做了蔬菜粥、南瓜粥(这时父亲只能吃流食了),我扶父亲坐起,咱们吃饭好吗?父亲最后和我说的话,仍在我耳边:“妮,就你值班时,瞎捣饬,你们整的花样越多,我越不爱吃……夜里我给父亲接痰,要用尽全力扶父亲翻身,父亲时常心疼我说:“你扶不动我。”爸,您这么瘦,我怎能扶不动呢,我才照顾您照顾出经验来了。我在父亲的身后掩着,先生在一口一口的喂着,父亲一边吃,一边说,我没说话,在心里默默地想,父亲,多数落一会儿吧……</p><p><br></p><p> 我们是有信仰的家庭,聚到一起时,父亲常谈到信仰,教导我们信仰的重要,我们也处处遵守,从不敢有半点违背。因为父亲很严厉,从小到大,我们兄妹都很怕他,您的教导我时时记心。您的每条信息和微信我都收藏和保存。</p><p><br></p><p> 父亲给我的微信摘录:“吾儿:爸又难为你了,让你受委屈了,在这里我向你及新立说声对不起!讲事业在咱家,你们是最成功的,讲对父母的情份,没有谁能比过你的,我怎么不分场合拿你大加训斥呢?可能是老糊涂了吧。上午因为孩子的信仰,有点生气,晚上又把气一股脑地撒到你的身上,我这是怎么了?请你们不要跟我一样。信仰的问题能是强迫的吗?你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人生的路难道还要已老朽的爹来指引吗?这些年来,我仍不改好教训人的坏习惯,包括在社会上也是这样,是不是我已有了爱唠叨毛病,且说话也没有个轻重?如果真是这样,还希望你们多担待一点,除此还能有什么办法呢?”</p><p><br></p><p> 我回复父亲:“爸爸的训导,我虚心接受,也不会往心里搁,有爸爸时刻训导和关爱,我由衷感到幸福和快乐!只是妈妈溺爱我,心里放不下,严父慈母,才是我们做晚辈的福气。早上去咱家了,给爸妈买了早餐,劝了妈妈。爸妈,我真的很爱你们,你们有半点不高兴,我心里就发怵,在内心检讨自己,是自己哪犯错了?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生怕爸妈不高兴,其实这种"怕"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怕,我认为也是一种孝,在爸爸的言传身教中,在内心都有一种自我的约束和震慑,尽量做到慎独,不管是感情、生活、经济、家庭、社会、同事、朋友、兄妹等方面,我都尽力做到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热爱社会,热爱家庭,热爱工作;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外不愧于人,内不愧于心,这都是爸爸对我的谆谆教导,成就了我健全的人生;为有您这样优秀的爸妈感到骄傲和自豪。就拿婆婆有病住院去世办事花费来说,婆家旧式家庭,姊妹很多(10个,我先生排行数小),自然事理也多,在婆婆这个事上,我首先宣布:“费用我全包,一分不让他们兄妹拿,东西他们全分,我一分也不要!”这个举动,看似简单,但一般人做不到,我也不是有钱,我是看重兄妹情谊,我把亲情看的比钱重要。这都是爸爸教育的结果!其实这都是信仰的驱使,我要做个好人,信仰是个很广义的词,不单指表面上的,有关信仰,我会尽力按爸爸的教导做好,咱家二妮在信仰方面做的好,懂得多,我要多向她学习。在爸妈的正确教导下,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里健康,对社会有用的好人!最后,女儿跪谢爸妈的养育之恩!愿爸妈开心快乐,安享晚年!”</p><p><br></p><p> 我还想听父亲的训诫,但我知道,只是一个美丽的希望,心里的期盼,越来越渺茫。</p><p>白天在一起的时候还好,谁也不去碰触那根脆弱的弦。可到了晚上关起门,我就止不住大哭。我们都不想把这份绝望,传递给对方。面对医生一次次的宣判,我们开始走进了第三个阶段。</p><p><br></p><p> 认命了。即便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也终是接受了父亲治不好这个事实。必须学会放下,让父亲没有遗憾地离开。最后的日子是我们兄弟姊妹陪着父亲度过的。我们商量把爸送到医院做关怀治疗的,可父亲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得多。我们终是送父亲去了大医院,为活着,做最后的努力。人生第一次,在心里想着父亲走了后的一切后事,思考着父亲会喜欢的归宿,死亡那么近,我却不想哭了。因为父亲那么乐观,我要陪着父亲。其实,我很怕一切的一切,但自从父亲病了,再无所惧。爸爸,能走,就走一走,不能走,就说说话,不想说,我就静静地看着父亲,父亲看是闭着眼睛,其实没睡着,清楚的很,只是在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不想吱声。有一次说起小时候,我问父亲,我们家乡的地块,父亲有兴趣说家乡的事,父亲德高仁厚,早些年就把家乡的地块和宅子都分给了乡亲。</p><p><br></p><p> 因为信仰,父亲始终放不下我,生前的督导,我一刻没忘记过,2021年1月11号,父亲下了病危通知,在医生的极力抢救下,也没能让父亲再睁开眼睛,二弟在父亲床前值班,我们兄妹赶到,父亲已离开了我们……我不相信,父亲走的这么快,我凄惨地呼叫着爹,爹啊……,父亲再也听不见,这生死离别的疼,不经历是无法体会到有多疼。至今,父亲已离开我们193天,每每想起,女儿胸口一直隐隐作疼……</p><p><br></p><p><i><u>我父母在太湖</u></i></p> <p>五、逝者安息,生者坚强</p><p><br></p><p> 往后余生,关于生活,不再有人提醒你、约束你;关于工作,不再有人引导你,教育你;关于信仰,不再有人督促你,监管你;喉在哽,心在痛,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生死离别!伟大慈祥的父亲,愿您安息。我会做到慎独和自律,把爸爸的训导记心间;我会尽心尽力照顾好妈妈,告慰您的在天之灵;我会铭记爸爸的家风家教,历代传承;我会做到团结和谐,乐观豁达,想为他人想,做为他人做,遇事先换位思考;我会做到上孝老人,下爱儿女子孙,左爱兄弟姐妹,右爱姑嫂妯娌,中爱朋友邻里。我会努力前行,不辜负父亲生前期望。愿父亲在天堂护佑我们平安吉祥!</p><p><br></p><p> 我们仿佛在经历一场战斗,可是,终究还是败了。病痛之下,最难捱的不是死亡,而是折磨。父亲强撑了20多天,终是放弃了。我嚎啕大哭。这些天,我们兄弟姐妹,还有妈妈又何尝不是在受煎熬。父亲病疼在身体上,而我却疼在心上。其实,我一直想说,爸,我不想让那些东西介入您身,您每一声痛苦的呻吟,都生生戳在女儿的身上。好想您能永远陪着我们,可是对不起,爸,我留不住您了。跪在父亲的灵前,哭得撕心裂肺。</p><p><br></p><p> 我们兄弟姊妹、嫂子弟媳,给父亲跪灵,为父亲哭泣,为父亲送行。</p><p><br></p><p> 嫂子、弟媳都敬佩父亲,孝敬父亲,尊父亲为师、为父,亦师亦父。</p><p><br></p><p> 父亲对世人好,对人人好,德高望重,受人人尊敬。愿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安好。</p><p><br></p><p> 又忍不住痛哭起来……</p><p><br></p><p> 父亲终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但父亲给后代留下的是无价之宝,让吾辈懂得了,品德、为人、善良、大度、胸怀、感恩、和奉献。</p><p><br></p><p> 父亲的葬礼,来了许多人,有亲戚、朋友、有左邻右舍、有同事、有学生……愿父亲一路走好……我们跪在那里,感谢亲朋好友来看爸爸。陪爸爸走过了最后一段天堂路 。</p><p>爸,您已在天堂了。</p><p><br></p><p> 一缕青烟,扶摇直上,一捧余灰,满世遗香。</p><p> </p><p> 爸,天堂里没有疼痛了,要好好的……</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您的大妮手泐即日</p><p><br></p><p><i><u>2020年元月13日爸在海口电影公社留念</u></i></p> <p><i><u>随拍父亲2020年9月在宜兴汤氏中医门诊门口</u></i></p> <p><i><u>2019.12父亲在海口留念</u></i></p> <p><i><u>爸爸2017年12月在海口,小区内有小鹿</u></i></p> <p><i><u>我家客厅原来挂的爸爸写的字</u></i></p> <p><i><u>一生还是你最好</u></i></p> <p><i><u>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和父母合影</u></i></p> <p><i><u>2020.10.12妈妈生日宴上,爸爸发表生日感言,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精神状态很好,有着坚强的毅力,这时爸病己很重,疼痛难忍,己是肺癌晚期。</u></i></p> <p><i><u>  2020年11月15日,去宜兴给父亲看中医回来的路上,在安徽旌德县的一个小镇上吃饭,父亲说:“这是吃的最香甜的最可口的一顿饭!也是父亲最后吃的最香甜最可口的一顿饭……”</u></i></p> <p><i><u>父亲珍贵音像:02020.11.12带爸去宜兴看中医的路上,爸爸在讲江、河的区别,从此我便知道了,什么是江?什么是河?</u></i></p> <p><i><u>父亲珍贵音像:2020.11.15从黄山下来,回家路上,听爸爸讲故事,女儿墙的故事。爸,这是女儿最后听您讲故事,跟您学知识……</u></i></p> <p><i><u>父亲的硬笔书法</u></i></p> <p><i><u>父亲绘制的养生图到现在我也没看懂</u></i></p> <p><i><u>爸(中)1962与同学在学校门口留影</u></i></p> <p><i><u>我的小家庭成员和父母合影</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