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从扑朔迷离的真相开始

东莞维记

<h1><b>一、故事概况</b></h1> <p class="ql-block">武士夫妻俩途径树林遇上强盗,女子被强暴,武士被杀。不久,路经案发现场的樵夫报案,强盗不久也被抓了。案发三天后,樵夫、僧人、强盗、女子、巫婆先后在纠察使署作证,说出了不同版本的案情。其后,樵夫和僧人在罗生门避雨,一位路人也走到罗生门下生火避雨,樵夫和僧人讲述各人对案件细节的供词。</p> <h1><b>二、不同的核心情节版本</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樵夫版本(第一次叙述)</b></p><p class="ql-block">三天前上山砍柴,途中依次发现市女笠、武士帽、被割断的绳子,当发现远处一个红色头饰、准备过去时,被东西绊了一下,发现尸体,急忙报官。</p><p class="ql-block">三天后,他被传到纠察使署作供,他供述自己是头一个看见尸身的,现场只发现上述四件物品,并没看见长刀和其他什么东西。</p> <h1><b>(二)强盗版本</b></h1><p class="ql-block">三天前的过午时分,遇见武士夫妇。见到女子,心生歹念,想夺得那女子。于是追上夫妻俩,欺骗武士在古墓挖得宝物,声称可以便宜点卖给他一些。武士上当跟随,后被缚。强盗再骗女子去见丈夫。女子见丈夫被缚,拔出短刀反抗,但被制服。短刀落地,女子被强暴。</p> <p class="ql-block">完事后,强盗便想离开,但女子追上强盗,哀求他与丈夫决斗,她跟活着的男人过日子。强盗接受女子的哀求,解开武士的绳索,把剑还给武士,随即展开男子汉般的激烈比斗。最终,强盗用自己的长剑杀死武士,女子不知所终。</p> <h1><b>(三)女子版本</b></h1><p class="ql-block">完事后,强盗嘲讽不断挣扎的武士,拿走他的长刀和腰间的绳子,扬长而去。女子伤心的抱着丈夫,而丈夫只是报以冷酷鄙视的眼光。女子伤心欲绝,找回短刀给丈夫松绑,将刀递给丈夫,哀求他杀死自己。然而丈夫还只是用鄙夷的眼神一言不发的瞪着她。她悲痛的拿着刀走向丈夫,昏了过去。待其醒来,丈夫的胸口已插着那把短刀。</p> <h1><b>(四)女巫版(或者说是死去的丈夫版)</b></h1><p class="ql-block">完事后,强盗百般劝慰女子,劝她跟自己过日子。女子居然欣然接受。强盗拿走武士的长刀和怀中的绳索,拉着女子离开,但女子走着走着拉住强盗停下来,要求强盗杀了武士。见女子如此狠毒,强盗大惊,愤怒的把女子踩在脚下,问武士想如何处置女子。女子趁强盗不留神逃跑。强盗追不到女子,回来帮武士松绑后离开。伤心欲绝的武士找回短刀自杀。不久,有人将刀拔走。</p> <p class="ql-block">于这个版本,我觉得可以作两种理解;(1)巫婆基于职业而撒的谎,这是从现代不信鬼神的观众的眼光来看;(2)武士回魂借巫婆的口撒的谎。这是从影片剧情设置的角度看,因为剧情有可能设置为世界是有鬼神的,鬼魂可以通过巫婆回到人间与人交流。我觉得两种理解都是可以的。</p> <h1><b>(五)樵夫版(第二次叙述)</b></h1><p class="ql-block">完事后,强盗跪着半恳求半威胁女子跟他过日子,否则就把她杀死。女子收住哭声突然坐起,神情坚定的说不能由自己决定。她找回短刀给武士松绑,然后继续伏地痛哭(像是假装的)。强盗明白女子是暗示两人决斗,以定夺跟谁,准备拔刀应战。然而,武士断然拒绝为这样的女子拼命,他轻蔑的痛斥女子失身而不知耻,跟强盗说这样的女子也不值得他拥有。强盗犹豫再三,也觉得为了这样的女子拼命不值,选择离开。女子挽留,却被武士呵斥。女子倒地继续痛哭(像是假装的)。武士大骂她装可怜引人上当。</p> <p class="ql-block">女子见装可怜挑拨打斗不成,原形毕露,她大骂两个男人没出息。被取笑的两个男人在女子的羞辱下,最终还是进行了决斗。两个男人的打斗相当狼狈。最后,强盗在惶恐中用长剑杀死武士。强盗想拉上女子走,但女子挣脱,恼羞成怒的强盗拿长刀追砍女子,女子慌忙逃脱。最终,强盗返回,拿走杀人的长刀,跌跌撞撞的逃离现场。</p> <h1><b>三、我所认为的“真相”</b></h1><p class="ql-block">从影片看,在展示完巫婆述说的版本后。镜头回到罗生门,出现以下场景:</p><p class="ql-block">1、樵夫在有些犹豫和内疚的来回踱步,最后鼓起勇气坚定的否定上述各人所说的版本,讲述自己的另一个版本。他解释自己在纠察使署说谎的原因是怕“吃上挂络”(吃上刑罚或被牵连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2、当路人将婴孩身上的衣服剥去,樵夫匆忙制止,怒斥路人是恶魔。他认为婴儿的父母丢弃孩子,一定有其万不得已的苦衷。</p> 3、愤怒的感慨:谁都只是自私自利,只会给自己的自私自利辩护。 4、当路人反驳樵夫在纠察使署撒谎,质问女人那把小刀在哪里时。樵夫一脸的羞愧而无反驳。 <p class="ql-block">5、樵夫想从僧人手中抱过婴儿时,表现出愧疚和自责。</p><p class="ql-block">6、樵夫抱着婴孩离开罗生门时,表现出宽慰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从樵夫否定自己先前的作供、叙述第二个版本时的神情以及他阻止路人剥婴儿衣服的表现看。我个人认为樵夫是一个胆小怕事、老实善良但也有一时贪念的人。他的第二个版本是可信度最高的,因为他没有为三人的行为撒谎的动机;但这个版本仍不完整,因为樵夫有为自己撒谎的动机:那把遗落的短刀应该是被樵夫偷了。</p> <p class="ql-block">所以,强盗、女子、巫婆(武士)、樵夫都不同程度的撒谎了:</p><p class="ql-block">1、强盗。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有勇有谋、武艺高强、盗亦有道的人,掩盖自己引诱胁迫女子跟从他和在打斗中狼狈不堪的事实。</p> 2、女子。将自己装扮成一个珍视贞节却遭受屈辱、被丈夫唾弃的可怜人。掩盖自己挑拨两个男人决斗,以使自己摆脱困境的动机。 3、巫婆(武士)。将武士打扮成一个遭受屈辱、被妻子无情抛弃、伤心欲绝、不堪屈辱自杀而死可怜人,掩盖了自己抛弃妻子、贪生怕死的一面。 4、樵夫。第一次作供是想撇清关系、避免惹上官司;第二次主要是想掩盖自己偷了短刀的事实。 <h1><b>四、影片的寓意</b></h1><p class="ql-block"><b>(一)从路人、僧人和樵夫的对话中感受</b></p><p class="ql-block">1、路人</p><p class="ql-block">(1)人就是不会说实话的,人这种东西么,对自己都不肯坦白的事多着呢!</p><p class="ql-block">(2)当真有什么老实人么?难道都不是自己以为自己老实么?</p><p class="ql-block">(3)我看人这东西么,就像是天生能把对自己不太合适的真事忘记得一干二净,光把对自己合适的假话当真的呢!因为这么办心里舒坦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有人说,因为人太可怕,连一向盘踞在这罗生门楼上的鬼怪,眼下都吓得逃跑了。</p><p class="ql-block">(5)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人做的事根本就是无法琢磨的。</p><p class="ql-block">(6)这是个人不如狗的世界,谁要不自顾自就活不成啊!</p> <p class="ql-block">2、樵夫</p><p class="ql-block">(1)他妈的,谁都只是自私自利,只会给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辩护!</p> <p class="ql-block">3、僧人</p><p class="ql-block">(1)正是因为人性愚懦才会如此,其所以作妄言,也正是懦弱无能之故;</p><p class="ql-block">(2)可是,甚至人到死后还作妄言,那是没有的事。</p><p class="ql-block">(3)若是任何人都不能相信,那么这个世界就成了地狱了。(路人:没错,这世界压根儿就是地狱)</p> <b>(二)黑泽明在自传中的解释</b><br>人对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谈自己的事的时候,不可能不加虚饰。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无法活下去的人的本性。甚至可以这样说;人就算死了也不会放弃虚饰,可见人的罪孽之深。这是一幅描绘人与生俱来的罪孽和难以更改的本性、展示人的利己心的奇妙画卷。 <b>(三)个人的理解</b><br>我认同黑泽明的解读。原著小说是没有婴儿情节的,因此主要展示的是人性的阴暗。黑泽明则增加了婴儿情节,让阴暗的雨天放晴,他剖析了人性的弱点,但也展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例如僧人的表现、樵夫最后展现的愧疚与良知、以及影片最后放晴的情景,无不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希望。所以,影片是告诉我们:人性复杂。人性固有弱点,但也有光辉的一面。 <h1><b>五、背后的故事</b></h1><b>1、电影取材</b><br>电影取材于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和《罗生门》,以前者情节为故事创作主体,借用了后者的标题和场景。原著小说只揭露人性的阴暗,黑泽明则删除原著中女人母亲供词,增加了婴儿情节。 <p class="ql-block"><b>2、罗生门</b></p><p class="ql-block">罗城是城的外廓,罗城门即外廓正门。日本平安时代(794—1190),平安京(京都)都城的选址与修建都是仿效当时唐代的京师长安,是一座传统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都城南北长约5.3公里,东西长约4.57公里,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城市分为右京和左京两个对称的部分,朱雀路北段是朱雀门,南端建有罗城门,罗城门的左右两侧则建有东寺和西寺。</p><p class="ql-block">罗城门曾经是王朝的凯旋门,后来由于战乱,许多无名尸体被拖到城楼丢弃,加上年久失修,颓败之后显得荒凉阴森。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罗城门”是通向地狱之门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日本室町时代(1336—1573)剧作家观世信光写的能乐剧本中改“罗城门”用“罗生门”这一名称。</p><p class="ql-block">平安京罗生门早已被毁,剧组考察多次,始终未搞清她的构造,所以,电影《罗生门》的门是参考寺院的山门建造的,与原来的罗城门应有较大的出入。</p> <p class="ql-block"><b>3、重现无声电影风采</b></p><p class="ql-block">主要无声情节;(1)樵夫进森林;(2)僧人路遇武士夫妻;(3)夫妻初遇强盗;(4)武士被骗随强盗走,后被缚;(4)捕快发现强盗;(5)强盗与武士的打斗。</p> 黑泽明的自述:“当时我正被一种焦躁感所困扰,我认为电影已经进入有声时代,无声电影的优点以及它独特的电影美学早已被人们弃之不顾了。所以我想,有必要回到无声影片的时代,探索一下电影的原点。特别是应该从法国先锋派的电影精神中重新学到什么。” <b>4、墨汁雨</b><br>仰拍罗生门上空时,天使阴沉的,下的雨自然看不见。为了拍出效果,摄制组在水里掺进墨汁,制造了墨汁雨。 <b>5、正拍太阳<br></b>森林中的光与影是整个作品的基调,怎样抓住制造光与影的太阳成了关键。黑泽明决定用正面拍摄太阳的办法来解决。在当时,摄影机对着太阳拍还是一项电影摄影的禁忌。那时甚至有人认为,太阳光痛过镜头聚焦于胶片,有烧坏胶片的危险。<br>开头一场戏里,摄影机展示了森林中光与影的世界,以及人心走向迷途的过程,画面十分出色。黑泽明认为这是摄影师宫川一夫的杰作,也是世界单色片摄影的杰作。 <b>6、电影对黑泽明的影响</b><br>黑泽明的自述:<br>人是很难如实地谈论自己的。<br>人总是本能地美化自己——这一点,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然而我却不能耻笑这位经理。<br>我写的这个类似自传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老老实实写了自己呢?<br>是不是同样没有触及丑陋的部分,把自己或多或少地美化了呢?<br>在写《罗生门》这一节的过程中,我不能不对此有所反省。<br>——《蛤蟆的油》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蛤蟆的油》(黑泽明著)</p><p class="ql-block">2、短篇小说《罗生门》、《莽丛中》(芥川龙之介著)</p><p class="ql-block">3、《黑泽明的电影》(美国 唐纳德▪里奇)</p><p class="ql-block">4、《京都》:寻找建筑与风物的历史坐标》(高丹 2019-05-06 澎湃新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