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人物传奇, 一一王重阳

戈壁高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重阳(1112一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为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排行第三,自称王三或王害疯。咸阳(今陕西咸阳)人,金代道士,道教一一全真教的创立者。小说和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里有王重阳这个武林高手,在历史中也确实有这个人,他是全真教的创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重阳幼好读书,聪明过人,后入府学,中进士。青年从儒,文武兼修。1130至1137年间应试不第,金熙宗天眷初年(1138至1140年),复应武举,中甲科,他纵有经略天下之志,怎奈官职卑微,长期任职于征酒小吏,便愤然辞职,归隐山林。金正隆四年即1167年,弃家室出游,在甘河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真谛、入道修行。他以内丹修练为基础,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全真道内以修习《道德经》为主,修习《孝经》、《般若波罗蜜心经》为辅。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成意、少思寡欲、出家修行;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所以叫“全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重阳在修行上主张出家投庵,创立了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他主张修道者应“合道伴”,对道伴的条件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严格要求。他主张去除世俗欲念,他曾经对弟子说:“凡入道者,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外更无良药矣”。他认为,酒色财气会令人沉沦,意乱失神,故衣食上要简朴,用度上要节俭。他还教导门人弟子要保持心中清静,过简单自然的生活,注重修身养性,不要走旁门左道,饥渴吃喝,睡来合眼,打坐、站桩不必刻意,只需摒除杂念,心中清净,顺其自然就是修行。</span></p><p class="ql-block"> 王重阳的传道范围很广,陕西、河南、山东各地都留下了他的传道足迹。其门下弟子甚众,其中最著名的有七位一一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被称为“全真七子"或“北七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重阳的主要著述有《重阳立教十五论》,该书论述了全真道创教的基本宗旨,规定了严格的修道戒规,融合儒释道三家精华,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经典文献。被编入《正统道藏》正一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金兵大举蹂躏中原,许多良田被毁,平民被杀, 王重阳实在忍无可忍,就举起义旗,招兵买马,勇敢的抗击金兵,义军所指,攻城略地,在中原曾轰轰烈烈干下了一番事业,谱写了一曲抗金的颂歌。还在抗金之前不惜花费资财和大量人力物力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穴中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并在里面储藏了大批的武器粮草和抗金物资,为下一步起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虽然抗金义举最终失败了,但振奋了民心,打击了金人的嚣张气焰。王重阳热心于民族大业,坚决抗金的英雄事迹没有被人们所遗忘。他的抗金主张和思想被统治者所利用,后来被册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他也得到很多的称号与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重阳携其弟子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人西归,第二年正月在汴梁(今河南开封)羽化,归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居(今陕西户县祖庵镇)。后全真道尊奉该地为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09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