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岭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核燃料的地方

赵福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的东北,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曾以她巨大的能量震撼了整个世界,为我国自立于民族之林,闪耀出希望之光,使东方文明古国又一次抖擞起雄狮的神威。在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史上,记载了她为之奋斗的艰难历程,谱写了她功绩卓著的壮丽诗篇。</p><p class="ql-block"> 这个坐落在东经123。54,北纬40。59小小的玄岭后山沟,至今也不被世人所知,然而我国原子能事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竖起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们白手起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怀着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最真挚的爱,决心为改变我国国防工业落后面貌,为中国人民争气的民族进取精神,开创了自力更生发展我国铀矿工业的崭新局面,为我国研制核武器赢得了时间,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6吨多粗铀燃料,为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玄岭后位于辽宁省本溪县草河城乡白水寺大队,是本溪市南面丛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山沟,在沈丹线铁路祁家堡子站东北,距该站有一岭之隔,路途十五公里。玄岭后在清代及伪满时期曾经进行过简单的坑道、浅井勘探,解放后于1955年6月,草河口铜铅锌矿设立一个采矿车间。</p><p class="ql-block"> 1957年,东北四0六队辽宁二队在玄岭后发现铀矿。1958年开始,这个车间在“全民办铀矿”的号召下,在开采铜铅锌矿的同时,利用四0六队二分队勘探的富产矿石,组织十几个人,在既无厂房、设备,又无技术力量的情况下,用盆盆缸缸就办起了土法水冶厂,生产了少量111产品贡献给国家。</p><p class="ql-block"> 1960年6月3日,本溪市委决定將草河口铜铅锌矿直属的玄岭后方铅车间调出成立地方国营本溪市452矿,由本溪市工业局直接领导。从此,玄岭后车间结束了开采铜铅锌矿的历史,开始成为一个地方国营铀矿。</p><p class="ql-block"> 建矿初期,仅有206人,主要承担部分采掘探矿工程。当时生产设备简陋,全矿只有一台小柴油机,一台日制久保田空压机(简陋效率低)一个锅驼机,两台小碎矿机;房屋只有六栋小平房和几顶帐篷,几间茅屋;厂房凌乱不堪,机械化程度仅占30%左右,绝大部分是笨重的体力劳动,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运输能力低,全矿仅有几台马车;物资生活条件差,矿区没有电灯。工人生活同当地普通农民无多大差别。在饥饿的年代里,职工粮食定量普遍压缩,矿领导还组织人员上山扒树皮、折树叶并发展副业生产,改善职工生活。</p><p class="ql-block"> 水冶生产从1960年3月8日开始。当时的主要设备是大缸、木棒和豆腐包。即:浸出用大缸,搅拌用木棒,过滤用豆腐包,烘干用铁锅,全部是手工操作,对放射性防护一无所知。矿石浸出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生产中连最基本的分析项目也不能作。碎石厂房内粉尘含量高达1000毫升/每立方米以上。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用土法生产出111产品130公斤。</p><p class="ql-block"> 1962年7月14日,经国家经委批准,452矿改由二机部直接管理。</p><p class="ql-block"> 1962年11月25日,452矿改为辽宁二矿。</p><p class="ql-block"> 1962年二机部没有下达生产指标,矿新建耐酸池投产,处理矿石量137吨,获得产品149.80公斤。</p><p class="ql-block"> 1963年为了扩大生产,提高产量,矿组织成立了100人的流动采矿队。水冶生产矿石浸出已从大缸人工搅拌的土办法发展成为机械搅拌,使产量又大大提高,全年生产111产品6.384吨,铀量达2.341吨。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拼搏,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赢得了一年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1964年1月1日,辽宁二矿改为国营752矿。矿上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p> <p class="ql-block">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消息传来,752矿全体职工受到极大鼓舞,更激发了他们大干一场的爱国热情。在生产上实现了飞跃发展。大战一百天,一个年处理量6000吨的中型水冶厂建成。全面完成111产品17.283吨,折合金属铀10.474吨,超额249.33%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在北京第五研究所、第一设计院的支援和协助下,752矿从1966年5月开始试验“用萃取法从矿石浸出液直接生产四氟化铀”的新流程。这项试验,赶上和超过美、苏等一些国家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一个工厂就能完成三个工厂的工艺流程,有很大的战略意义。1967年8月这项工业生产终于试验成功。这项科研项目,得到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和粟裕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支持。752矿、第一设计院、第五研究所合作研究的“在铀水冶厂中直接生产核纯四氟化铀的工艺流程”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p> <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第一代创业者。他们的功绩將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1971年11月,国营752矿集体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201师604团。改编后,这支部队几经工作任务转换,南北转战,异地搬迁,相继从事过铀矿勘探、铀矿地质普查、铀矿矿山基建等工作任务。于1984年1月在军队精简整编中,由于基建工程兵被撤销,成建制集体转业地方,现为核工业东北地勘局244大队,驻地在长春市,隶属于吉林省地矿局。</p> <p class="ql-block">为防止核污染,752矿原采矿区域已作覆盖处理,并立有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赵福,吉林省辽源市人,1972年12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201师604团,历任警通连战士,团政治处干事,组织股副股长。1984年1月集体转业。现在长春市已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