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到樱井宝螺,许多贝友应该早已知道这个名字,樱井宝螺的拉丁名</p><p class="ql-block"><i>Austrasiatica sakuraii (Habe,1970)</i></p><p class="ql-block">赠名给一位日本著名的贝壳学家及收藏家:</p><p class="ql-block">Kin’ichi Sakurai(樱井钦一)博士,中文名根据其姓氏:樱井而得名;这个物种所产的标本多来自于菲律宾,为什么呢,还是因为菲律宾的采贝技术十分成熟并且有许多以采贝为生的采贝人,所以世面上的绝大部分樱井宝螺都是来自菲律宾的标本,但其实樱井宝螺的自然分布可不仅仅止于菲律宾,在日本,北至九州岛南岸,南至冲绳诸岛都有分布;在我国,樱井宝螺在台湾南部与南海东沙群岛附近都有分布,而樱井宝螺产量最稀少的产地是在我国东海,原因大致还是我之前说的那几个哦。</p> <p class="ql-block">东海产的樱井宝螺平均尺寸一般都在</p><p class="ql-block">36mm-40mm左右,一般来说不会超过40mm,因为它们生活在礁石区,需要钻到礁石缝的原因,所以尺寸一般都偏小;而在菲律宾,樱井宝螺的平均在40mm-45mm左右,因为,在菲律宾,据说樱井宝螺不都生活在礁石区的,所以这个物种通过沉网捕捉的个体还挺多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菲律宾的个体也是比较罕见的;而我国东海产的个体,在东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渔民开始拖网后,就一直超级罕见;据说该产地的樱井宝螺在东海近三十年的拖网史中只出水了一百余枚个体;有贝友曾问我,有没有可能贝商为了多赚钱拿菲律宾产的个体来冒充东海产的个体;这个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全球现在愿意出售东海产樱井宝螺的贝商很少,其实菲律宾的樱井与东海产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菲律宾的个体既有浅色的也有深色的,而我国东海出水的标本却只有深色的,再一就是齿部的型态,东海的标本齿部粗壮,个数少;而菲律宾的标本齿部间距小,个数多;再就是之前提到的尺寸问题,东海产的标本尺寸一般不会超过40mm,而菲律宾,台湾南部与我国南海产的标本尺寸一般不会小于40mm,所以以次充好的概率几乎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球樱井宝螺出水最少的地方就是我国东海,原因是因为东海的贝壳都是拖网采集的,而这个产地的樱井宝螺一般都喜欢生活在礁石区,拖网船过不去;纵使过去了,在那边也很难进行日常作业,为什么?石头太多拖不动,况且那种地方没什么鱼,去那种地方渔民连本都回不了,所以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不去了,现在可以见到的东海产樱井宝螺都是早年渔民在礁石区外围通过拖网捕获的;而在其它产地,樱井宝螺的出水就不至于如此受限,在菲律宾,渔民可以划个小舢板自己去下沉网,这就十分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如果作为一个爱好者需要收一枚樱井宝螺,那只需要收一枚菲律宾产的个体就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了,而东海产的个体早已成为有价无市的珍宝了…</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图二来自已故著名贝商杨浩先生</p><p class="ql-block">本文图四引用愛貝客(黄炯韬)先生美篇</p><p class="ql-block">“樱井珍宝贝逸事”于他本人发布于2020.5.17日,有部分改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