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每当我乘坐高速列车经过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天津市静海区一带时,总会回忆起1963年保卫天津、保卫津浦路的抗洪抢险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1963年8月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沿着太行山脉东麓席卷整个河北省,暴雨造成海河上游三十多条支流相继山洪暴发,海河南系南运河、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等河流同时爆发大洪水。大小支流河堤频频溃决,一大批中小型水库纷纷垮坝失事,几天时间洪水冲垮京广铁路进入冀中平原,河北省104县受灾,其中60多个县市被洪水浸淹或包围,冀中、冀东汪洋一片,受灾人口2200万人,保定告急!天津危在旦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各大军区下达了命令,抽调部队奔赴河北抢险救灾。罗瑞卿总参谋长命令部队“要像作战一样,保卫天津市、保卫津浦路、缩小灾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我所在部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训练场紧急调动到海河抗洪前线,我作为当兵才一年的列兵第一次参加了大规模的部队行动。</span></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部队夜间乘坐“闷罐子”军用列车,从青岛出发奔赴天津南部的静海县。那时的火车速度很慢,半夜以后火车跑的更慢啦,而且走走停停,黑乎乎的车箱里什么也看不到。途中停车时有人通知我们不许开车门、不许下车,车外什么情况大家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凌晨到达唐官屯车站才打开车门,官兵们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啦:从运河大堤到我们脚下的津浦铁路路基之间的狭长地带还有点土地、村庄、树木,其它地方一片汪洋,波涛滚滚一望无际。土胚草房全倒塌,村庄消失啦,只有零星的电线杆、大树梢露出水面。水面上漂浮着家具、杂物、淹死的牲畜、鸡狗、老鼠等。津浦铁路已经中断运输,唐官屯火车站成了汪洋中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 汛情就是命令,部队来不及休息,经过简短的动员以后,在连长蔡春生、指导员杨新同带领下,沿着铁路路基急行军8公里到达随时有溃坝危险的李官屯,这儿水面离路基只有30多公分,洪水肆虐地拍打着路基,并穿过路基上的石子缝隙不停地流淌着,犹如困在笼中的猛兽咆哮着,随时都有冲出来的危险。一场与洪水争时间抢速度的战斗,在我们下火车不到一小时便打响啦。</p><p class="ql-block"> 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以铁路路基当岸堤,坚决把洪水挡在铁路以东,然后把它驯服的引入渤海。当时水位还在不断上涨,为防止洪水漫堤,必须采取增高、加固路基的有效措施。连队下达给各个班的任务是当晚十二点前,每个班筑堤十二米,加高一米。当时既没有推车,也没有土筐,唯一的工具就是一人一把铁锹加上一双手。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水边的泥土装在草袋子里,肩扛人抬筑堤坝。在筑堤过程中最累的活就是抗草袋,肩上扛着六七十斤重的土,还要涉过齐腰深的水沟,爬上两三米高的堤坡,个子稍矮一点的战士水能淹到脖子,一不小心就会呛一口黄泥汤。然而,在险情面前大家发扬了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无畏气概,装土的、扛包的、打桩的、垒堤的......水中、岸上、你追我赶,来往如梭,号子声、口号声、鼓舞士气的歌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战斗中国共产党员、老战士危险、重活抢在前,给我们青岛新兵做出了榜样。经过一整天的奋力拼搏,晚上十二点以前终于在铁路路基外筑起了一道一米多高的挡水坝,暂时挡住了上涨的洪水,我们取得了海河抗洪抢险战斗的首场胜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战斗每天都在进行,哪儿有险情部队就冲向哪里,打到哪里。八月的冀东平原,白天骄阳似火,由于长时间光着膀子泡在水中,指战员个个脸上、身上都晒爆了皮,手脚浸泡得发白。装满泥土的沉甸甸的草袋子把肩膀磨肿啦,水中的芦苇茬子把脚扎破啦,疼的火辣辣的,由于喝凉水好多人都闹肚子拉稀。即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叫苦或退却,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指战员们只有一个信念:誓死保卫天津,保卫津浦铁路!</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连队在一处有渗水险情的大堤上打桩、垒土袋,完成任务已经天黑啦。这时接到上级通知:夜间有雨,为预防水位上涨再出险情,部队需要在铁路上监视汛情时刻待命。战士们白天抢险战斗个个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可是夜间只要稍微休息一会困劲就来啦,躺在路基石头子儿上枕着铁轨也能睡一个好觉。那里的蚊子个头特大,隔着衣服也能咬人,对我们这些赤身裸体的人更是毫不留情。</p><p class="ql-block"> 夜间果然下起了小雨,大家又都穿一身单衣,没有任何雨具,这时有人想出了办法:把装土的蒲草包挖个洞套在上身,再用一个草包套在下身,嘿!活像古代士兵穿山“凯甲和裙子”。可是躺在铁轨上一会身下就被雨水浸湿啦,那就身下多铺几层、身上再盖几层袋子,睡觉可是舒服多啦。偶尔运输抗洪物资的火车来啦,我们就得立即脱下马甲裙子,倒出“床位”给火车让路,火车过去啦再躺下休息。就这样我们在铁路上坚守了一夜,直到天亮雨停啦,险情也没扩大,部队才撤离阵地到附近村庄休息。就在这时七班长发现班里少啦一个青岛战士历XX,这可吓坏了连、排、班长们,火速派人沿原路寻找到抢险位置,大家从一大堆草袋中发现了他,竟然还躺在草袋中呼呼大睡。这一段往事至今也是老战友相聚时回忆部队战斗生活的笑料。</p> <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只有津浦铁路和大运河高处的村庄没被淹没,因交通运输中断,部队的后勤供应出现困难,地方政府和附近老百姓千方百计帮助部队解决食宿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时需要住在村子里,为减轻受灾群众的困难,部队都不住老百姓家里,小学教室里、老乡的草棚里、牲口棚里都是睡觉的地方。好在是夏季,只要不下雨“天当帐篷地当床,拉上背包带挂蚊帐”。有一天半夜下起小雨,睡在草棚的十几位战士挤到老乡的一间闲屋里,屋里停放着一口新打的棺材,实在太挤啦,经老乡同意后棺材盖上、棺材里边都睡上了人,还有的战士硬是坐在地上睡到天亮。天亮后有人发现墙角的石缝里还盘着一条蛇。</p><p class="ql-block"> 在这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部队吃饭也是问题,因为连队要随着险情走,炊事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野外挖灶烧水、做饭,碰到阴雨天,用很多柴火都烧不开水做不熟饭。有一天,部队在河堤上刚完成抢险任务,又接到上级命令火速赶到一公里外的一处堤坝堵漏。这时已临近中午,炊事班刚做熟米饭还没炒好菜,部队已经转移。炊事班的同志们只好炒熟了菜,然后将饭菜连扛带挑的送到新阵地。但是碗碟、筷子都放在小推车上,在石子铺就的路基上颠簸行走很缓慢,饭菜到啦碗碟筷子还在路上。指战员们累了一上午,肚子都嗷嗷叫啦,怎么办?蔡连长一声令下:“现在险情还没排除,咱们要抓紧时间先吃饭,大家把铁锹洗一洗,就用这个大饭碗吃饭。”结果全连官兵就用铁锹盛着饭菜用手抓着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又投入抢险战斗中去啦。</p><p class="ql-block"> 部队多少天都是野炊,顿顿大米掺小米的二米饭,外加一个菜。因为交通中断给部队送菜的车进不到灾区,炒咸菜疙瘩成了唯一的菜肴。附近的老乡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自己院里种的芸豆、茄子不舍得吃,全村几十户没受灾的老乡凑起几大筐菜送到部队炊事班,他们还自己推豆子磨豆浆做豆腐送给部队改善伙食。军爱民,民拥军,灾难之中见真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场艰苦紧张的抢险救灾战斗持续了半个多月,百万军民组成的防洪大军在津浦铁路沿线筑起了一道一米多高的防水堤,夯实了防渗层,所有薄弱环节都加宽加固,整个津浦铁路变成了一道防洪的铁壁铜墙。与此同时,有关部门采取分洪降位、导洪入海的措施,使洪水水位迅速下降,津浦铁路终于渡过了持续高水位的最严峻时刻,百万大军保卫天津、保卫津浦铁路的抗洪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站在铁路路基两侧,迎来津浦铁路恢复通车的第一趟列车时,禁不住热泪盈眶,大家都激动地举起铁锹向列车上的人们高声呼喊着:我们胜利啦!我们胜利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作者:荆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创作时间:2012年5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原载:《大海的回忆》一一一群老兵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与追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修改时间:2021年7月</span></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系网络下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