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腾格里沙漠2024届暑期研学

蓝色的海

<p class="ql-block">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得有一个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7月17日下午铜中学子们怀揣着诗和远方,满怀期待登上前往南昌的大巴,到达南昌后再搭乘飞机飞向此次研学的目的地--宁夏银川,在那里游览戈壁大漠,欣赏北国风光。</p><p class="ql-block"> 经过烦琐的登机手续后,同学们剩下的只需等待了。可是生活总是不缺意外,晚上8点的飞机延时到12点,在等待了将近4个小时后,总算稳妥地坐进了机舱,却再次被告知由于天气过于恶劣航班直接取消。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一架飞机。频出的意外并没有让摘星学子们懊恼沮丧,反而对这次摘星之旅更加充满了憧憬向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月18日中午前往银川的飞机终于启动,在腾飞的瞬间伴随着同学们兴奋的尖叫,许是第一次乘飞机的新奇,许是马上就能看到茫茫大漠的激动……晚上7点到达腾格里沙漠,虽是晚上天色依旧很亮。放下行囊后,同学们就在专业领队老师的指导下搭起了帐篷。</p> <p class="ql-block">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越长城,西至雅布赖山,东至贺兰山,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腾格里在蒙古民间宗教里是最高的神,这里的人们敬畏它;腾格里沙漠如此干净纯洁,来到这里的人们喜爱它。吃完最过瘾的烤串,跳完最热闹的舞蹈,唱完最喧腾的歌曲,燃完最绚丽的烟花,同学们却迟迟不肯入睡,因为晚会的篝火没熄,少年们的热血难凉。</p><p class="ql-block"> 毕竟头上是清澈深邃的星空,足下是绵腻柔软的细沙,眼前是平静无波的小湖,四周是漫漫无际的黄沙,如此美景怎可辜负,于是或坐或行,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或喧哗或私语,一切都消融在这夜空中、沙漠里,也成为了和谐无比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7月19日天空微亮时,学子们已然站在各自心怡的观日点,等待大漠红日升。光是太阳的信使,它在天边、云间跳跃,穿梭,编织,不一会儿在沙丘与天的交汇处出现了红色丝带,当一块块深浅不一的云锦铺满了整片东面的天空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份美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麦草方格是一种最经济最环保最实用的固沙模式,可以抗击流沙,保证铁路沙漠段的安全,防治土地荒漠化。专业领队老师们教导同学们如何打造麦草方格:将收割后的麦草秆或稻草秆平铺在地上围成1平方米大小的方格,再用方锹把平铺的秸秆拦腰一插,让秸秆竖立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个麦草方格。看似极为简单的麦草方格却被誉为中国魔方,是中国劳动人民治理荒漠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劳作之后,学子们来到通湖草原尽情玩耍,骑骆驼,骑马,开摩托,沙地冲浪等,释放天性,一片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下午来到沙坡头区,古时这里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为西北地区的兵家重镇;而今是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的旅游胜地。一进园门,同学们就被鼓囊囊的羊皮筏子吸引了,一个个跃跃欲试吹“羊”皮。拓展游戏中,则使用气球模拟制作羊皮筏子,同学们的“羊皮筏子”真是有模有样。完成沙画游戏,愉快的一天行程就结束了。</span></p> <p class="ql-block">  7月20日上午乘车来到位于宁夏吴忠市的青铜峡水利风景区,秦渠、汉渠等古渠引流黄河水,从青铜峡出发,纵横交错密织如网,贯穿滋润这片土地,成就了宁夏“塞上江南”的美名;而解放后建成的青铜峡拦河大坝是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则谱写了人力改造自然的壮美诗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拦河大坝。走过幸福桥,乘船继续行驶,前往位于青铜峡水库西侧山崖的108塔参观。108塔始建于西夏,坐西朝东,背山面水,由上而下错落有序,呈奇数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景致奇特,寓意吉祥。</p> <p class="ql-block">  河流孕育生命,也诞生文明。黄河以气势磅礴的生命力,孕育了沿岸的生命和原始文化,进而演化出璀璨的黄河文化和人类文明。</p><p class="ql-block"> 下午来到位于青铜峡市黄河西岸的中华黄河楼。黄河楼标高108米,占地2.2万平方米,楼体由地下部分、城台部分、楼阁部分组成,主楼为地上九层、地下两层。黄河楼的大牌楼是其主入口,在牌楼的正面主匾上书四个大字“大哉黄河”,寓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牌楼的背面主匾上书写“美载黄河”,寓意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大部分同学直接乘电梯上行到最高层眺望楼周美景,俯瞰水泊洲渚相互缭绕,仰望蓝天白云极尽高远,思接古今,正可以吟咏“已穷千里,方知国脉是黄河”这样的佳句……接着观赏了玉石、陶瓷、青铜器、甲骨文等,领略了黄河文化文明的典雅风范;了解到正是黄河流域孕育出古老的中华农耕文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楼的地下一层展示的却是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3D文化馆,在这里拍照奇趣横生、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  7月21日上午来到闽宁镇。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队来宁夏考察,看到这里连绵的沙丘、干涸的土地,不禁感慨: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决定要在此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进行对口扶贫协作。玉泉营因此改名闽宁镇。历时20年的闽宁协作让这里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正是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又来到西夏风情园,欣赏了美丽的西夏文字,观看了一场气势恢宏的马战表演《烽火西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赶往贺兰山。此处正是岳飞誓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的“贺兰”,“贺兰”蒙古语为“骏马”之意,在此活跃的是匈奴、月氏、突厥等游牧民族。贺兰山多石,这群少数民族则以山石为纸,记录下他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形成奇特的石刻文化。</p><p class="ql-block"> 与当时岳大将军一心驱逐胡人不同,今日同学们则为一睹贺兰山岩画的风采。只见山体或高或低处刻有牛、马、羊、人及抽象符号,大部分图案因岁月剥蚀漫灭模糊,依稀可辨;因岁月悠悠古朴肃穆,心生沧桑。对于远古时期的游牧民族来说,土地如此贫瘠,生存多么不易,但是他们依旧不失对生活的热爱,看着这一幅一幅的岩画,耳边似乎传来那一凿一凿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宁夏红宝--红玛瑙的是宁夏特产枸杞,这里的枸杞与别处最大的不同则是可以入药。在枸杞观光园中,同学们顶着骄阳兴致勃勃地采摘新鲜枸杞,体验采摘工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  7月22日最后一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有三层展馆,馆藏丰富,有着近4万件的文物。半天的时间很难细看,哪怕只择其中一层浏览,也只能走马观花了。在这匆匆一览之中,还是被馆中收藏的数量之巨,质量之高给震撼到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回程。再见了,戈壁的树,似脱离地心引力,枝枝叶叶力争上游;再见了,旷野的风,不带水气的纠缠,丝丝缕缕清凉干爽;再见了,粗犷豪迈的北方人们;再见了,辽阔粗野的北国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