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德国大文豪歌德看见法国史特拉斯堡大教堂,赞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之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增添了另半句:“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于是“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格言便流传开来。</p> <p class="ql-block">“对比”使音乐运动着的两个部分互相衬托、对应,互相渲染,产生鲜明的不同效果,以表现各种复杂的变化,因此它是作曲家音乐创作常用手法之一。作曲家通过对比手法渲染作品以支配听众情绪,听众则通过乐曲对比揣摩作曲家原始创意。</p> <p class="ql-block">强弱对比</p><p class="ql-block">最经典的范例当属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强弱对比。据说当时海顿在宫廷里创作音乐,十分辛苦,每天晚上都要演奏白天创作的新作品,而聆听音乐会时又总是有人睡着。海顿对他的劳动付出未得到尊重而十分不满,便想出一个“捉弄”这些人的办法:谱写一部演奏强弱对比强烈的曲子来“惊醒”他们。该曲演奏到第二乐章开头时,听众们早就被那渐次轻柔的弦乐旋律催眠了,突然间插入的一个乐队强奏即刻将他们吓醒,收到了奇佳的效果,听众无不为海顿的这一神奇构思赞叹。从此该曲名扬天下,并称之为“惊愕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音频:催眠与惊醒对比</p> <p class="ql-block">此外,柴六中的一段强弱对比也堪称一绝。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是柴氏音乐中最真挚感人的一个主题。它仿佛表达了对爱情极度渴望以及对幸福迫切追求的心情。在与凄惨的主部主题对比之下,它显得那么真切、迷人。</p><p class="ql-block">正当这个主题得到充分展开,使人们忘却悲惨的命运所带来的种种烦恼而陶醉在爱情和幸福的美梦之中时,定音鼓的突然闯入和弦乐奏出的紧张气氛犹如晴天霹雳、祸从天降,美梦被彻底粉碎,听众又被迅速拉回到残酷的现实生活中。这一对比效果绝不亚于海顿当年的“惊愕”之作,兴许柴科夫斯基在该段乐曲的创作构思中正是受到它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音频:对幸福极度渴望及美梦破碎心情对比</p> <p class="ql-block">速度对比</p><p class="ql-block">柴三组曲第四乐章是首变奏曲,由一个主题和十二个变奏组成。它完全有资格作为变奏曲的经典范例。我正是从该乐章中领悟到何为变奏曲。这里,柴科夫斯基的作曲才华得到充分体现,其音乐创作天赋和技艺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十二个变奏各具特色,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变奏形式、不同的配器手法以及不同的旋律节奏,强烈的对比效果耐人寻味。其中第二变奏速度极快,与第八变奏缓慢的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音频:同一主题不同变奏的速度对比</p> <p class="ql-block">场景对比</p><p class="ql-block">音乐描绘的场景对比效果同样精彩。田园交响曲和威廉退尔序曲中对暴风雨及雨后场景的描绘都是经典范例。</p><p class="ql-block">“暴风雨场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雷鸣电闪、狂风呼啸、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的壮观场面;“雨后”场景则展现出的是一个雨过天晴、彩虹高悬、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空气格外清新的田园风光场面。</p> <p class="ql-block">音频:“暴风雨”和“雨后”场景对比(贝多芬《田园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音频:“暴风雨”和“雨后”场景对比(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p> <p class="ql-block">形象对比</p><p class="ql-block"> 作曲家常会用精彩纷呈的对比手法描绘人与动物、男性与女性、老者与孩童、英雄与懦夫、富人与乞丐等形象。</p><p class="ql-block">诗人与农夫</p><p class="ql-block">苏佩的这部序曲与他的《轻骑兵序曲》齐名,都是不朽之作。曲中的诗人主题和农夫主题非常著名,一个温文尔雅,充满诗意;一个粗犷豪放,质朴单纯。由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令我陶醉的是大提琴奏出的诗人主题,优雅而深沉,美妙绝伦。</p> <p class="ql-block">音频:诗人主题与农夫主题对比</p> <p class="ql-block">穿靴子的公猫和白猫(选自柴氏芭蕾舞《睡美人》)</p><p class="ql-block">这里,可听到天真活泼的小猫“喵呜”叫声、可感受到猫扑猎物时的敏捷动作和联想到两只小猫相互追逐玩耍时的情景。音乐这种特殊语言就是那么生动、形象和神奇。与普通语言相比,它很抽象。若不是专门注明,人们无法知道乐曲中描绘的是几只猫;是公猫还是母猫,抑或是无性繁殖的克隆猫;假如人们不知道是两只猫的话,就不会联想到互相追逐,可能还以为正在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呢。正是音乐语言的这种抽象性,才留给人们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其充满无限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音频:穿靴子的公猫和白猫</p> <p class="ql-block">彼得与狼</p><p class="ql-block">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夫耶夫的作品具有青春活力, 热情、 清晰而富有魅力。他创作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举世闻名,甚至被改编成舞台剧,深受小听众喜爱。乐曲中有许多描绘动物和人物的主题。 </p> <p class="ql-block">小鸟主题:长笛以高音区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歌。</p> <p class="ql-block">鸭子主题: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优美动听。</p> <p class="ql-block">小猫主题:猫在剧情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诙谐和活泼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大灰狼主题: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以示大灰狼的凶残可恶。</p> <p class="ql-block">少年彼得主题: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 进行性地音乐, 生动地表达了活泼、 勇敢的彼得机智形象。</p> <p class="ql-block">老爷爷主题 :音色浑厚的大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p> <p class="ql-block">视频:上述各主题形象对比</p> <p class="ql-block">情绪对比</p><p class="ql-block">柴氏《曼弗雷德交响组曲》</p><p class="ql-block">在这首乐曲里,既可感受到闻知喜讯后欣喜若狂的兴奋心情(“瀑布中的仙女”,曼弗雷德昔日恋人主题),又可感受到噩耗传来时悲痛欲绝的心碎体验。在同一首乐曲中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实属罕见,自然能达到绝佳的对比效果。听者的心情也会随着乐曲而跌宕起伏。</p> <p class="ql-block">音频:兴奋至极与悲痛欲绝情绪对比</p> <p class="ql-block">配器对比</p><p class="ql-block">柴科夫斯基《1812年庄严序曲》堪称配器对比效果典范。乐曲结尾先是乐曲开头出现过的教堂赞歌主题,此时加入了管乐器,以雷霆万钧之势奏出,庄严、宏伟,并加入教堂钟声,造成辉煌的欢庆气氛。最后是俄国国歌曲调,表示俄罗斯人取得了战争胜利。此时响起了礼炮声,以凯旋颂歌的气势结束全曲。</p><p class="ql-block">该曲配器最大亮点是结尾采用了16响礼炮声。在室内演奏时,通常会用打击乐器声响取代;在室外广场演奏时可采用真炮,为达到最佳配合效果,由指挥家控制放炮按钮。数码技术出现后,为获得理想录音效果,乐队可在室内演奏,而炮声可单独录制,最终通过数码编辑技术合成。</p> <p class="ql-block">音频:《1812年庄严序曲》配器对比效果</p> <p class="ql-block">我喜爱对比强烈的乐曲,那反差巨大的旋律和节奏、调性和配器多变折射出的瑰丽色彩、乐曲模拟出的逼真形象与场景所烘托出的气氛,足以感染听众之情绪,令人动容和浮想联翩。当然,欲达到理想对比效果,除作曲家之外,指挥家、演奏家(甚至录音师)的二次创作也相当重要。即便同一作品,不同指挥、演奏者对其理解不同、演奏水准不同,也会得到不一样的诠释效果。这便是音乐的魅力之处!正因如此,部分听众和专业人士才会对不同版本的比较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文:tianan行</p><p class="ql-block">2021.7.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