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豆腐

乔安娜(笔名:琼安)

<p>看了“豆腐女的故事”,品了“临湖豆腐赋”,听了“朱熹的传说”加上这两天吃过了临湖豆腐,真的对临湖豆腐有种迫不及待想了解和近距离考察制作程序的冲动。</p> <p>大家都说来到临湖不吃临湖豆腐等于没来过临湖,相当于到了四川没吃火锅,没看过熊猫是差不多的。</p> <p>于是带着特别好奇,求实若渴的心情,带着如夏阳般火热的激情,在临湖镇领导的带领下,顾不得午后的骄阳烫不烫,热不热,直接奔向有名的豆腐坊。</p> <p>时间是下午三点,刚进大门还未入院内便闻到一股豆腐干的味道。门口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火,还有一袋一袋的豆子,告诉我们这可不是一个小作坊。</p> <p>随行领导告诉我们说这是一家子几兄弟的豆腐坊,分别做着不一样的豆腐,有的是水豆腐、有的是豆腐干、有的是豆腐脑……</p> <p>远远就看见一大院场里有三间豆腐间,有一间没人,有两间正有人在里面忙碌,正对面的房间里还冒着柴火烟,女主人告诉我们,他们正准备熏明天要卖的豆腐干。</p> <p>走进柴烟直冒的房间,只见一帅气男子正在生火,不是柴火是炭火。我很好奇,感觉有点像我们熏腊肉一样,其实在我们菜市场也有豆腐干卖,说实话从来没问过也没想过那个豆腐干是怎么做的,只顾买来吃,一直以为是外地进的货,看来回去还得去问问老板是不是自己做得,如果是又是怎么做的和临湖这边的做法又有什么不同。</p> <p>女子正忙着在木格子里装豆腐压豆腐,还有模子,也就是豆腐干做出来的大小厚薄要匀称。她说装好后压干水汁后就放到那个炭火上熏,一般会熏几个小时,那样才香。我好期待看到放上火的过程。</p> <p>正在聊着,等待着时,天空突然想起炸雷紧接着就是电闪雷鸣,顷刻间,倾盆大雨一泄而下。搞得大家都没反应过来,场院中有烧锅炉的锯木面,他们立马冲进大雨中,一阵大战,用扫帚,铲子将锯木面推到房檐下。看着他们如此忙碌,也就没再打扰他们。处于对做豆腐流程的好奇,我们得知他们早上两点到六点是他们做豆腐的最佳时间,所以决定第二天早上的四点再去看个究竟。</p> <p>于是有了今早不是披星戴月而是黢麻黑就赶往豆腐坊的经历。说实话幸亏支书来带我们了,本来昨天找好了路线,说是不麻烦他们,我们两点去采访的,结果支书电话告知四点他陪我们去,下楼一看周围还黑漆漆的路灯也关着的,大部分人应该还在睡梦里。</p> <p>看不清楚方向,感觉是闻着豆腐香的方向去的,几拐几拐就到了豆腐坊。哇喔,真的和昨天白天看到的不一样,每个人都手脚不空,忙着出货上货,据说批发商些已经走了一大部分。很明显看得到豆腐坊里的豆腐所剩不多,好些已经装在车上马上运往豆腐该去的地方。</p> <p>老板很热情地说,你们来啦,这么早,然后用一阵我听不懂的他们的家乡话和支书在交流。猜意思就是,我们想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p> <p>因为豆腐哪里都有,包括小时候逢年过节我们自己家里也要推豆腐,而且是全手工的,那时候也帮妈妈打过下手,整个流程基本上是知道的。只是我们的豆腐没有那么出名,也不晓得制作方法是不是有所不同。</p> <p>老板说,你们这么早,几年前也有人来过这里写我们的豆腐。给你们说,我们的豆腐老出名的诶,而且还带着满口自豪的腔调。最近几年你们算最早来看我们做豆腐的了。我们十几岁就做豆腐呢!我奶奶那辈传给我的,我奶奶又是她的奶奶教给她的,我们是祖传呢!</p> <p>老板蛮健谈的,感觉说起做豆腐就浑身是劲儿,蛮开心的样子,根本看不到一点疲惫感。他说,我们现在的做法和奶奶那时候有点不一样,我们既要继承他们做得好的方面,然后又要动脑子思考新的方法。</p> <p>比如我们现在会根据客户要求,给豆腐上色。我们的上色都是纯天然的,你看直接用的豆叶的汁,顺手指给我们看盆里的豆叶和豆汁。</p><p><br></p><p>我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就地取材即美观又好吃,而且环保健康还方便。</p><p><br></p><p>同行的同伴和老板说,是的。而且可以家不同叶子的汁液,只要是汁液是健康的不孬(毒)人就可以。</p><p><br></p><p><br></p> <p>老板边和我们聊,边忙着手里的活。</p><p><br></p><p>他说,现在是夏天,我们做得也少,一般是批发商要好多,我们就做好多,所以没有陈货。</p><p><br></p><p>我说,那就是以销定产的感觉哦!</p><p><br></p><p>童老板说,是的。儿子们各人做的品类不一样,都根据销售商们的需求做货,不会多做,因为天气热,很容易坏。</p> <p>这不,童老板边给我们说,边给上饶过来的老板上货,他们都是拉到宾馆和餐厅用的。</p><p><br></p><p>他说,现在生意不好做。豆子涨价了,我们豆腐不好涨价的。因为我们临湖的豆腐名扬全国,以前国家领导来过吃了都说临湖豆腐最好吃呢!</p> <p>我突然想起昨天采访的老镇长饶镇长说过的,因为临湖的水好,所以临湖豆腐格外好,说来就那么怪,同时为临湖人,你到其他地方用一样的方法做出来的豆腐,都没有在临湖做出来的好吃。</p> <p>老板说,是啊,我们几代人在这里做豆腐清楚得很。好多外地人还专门开车到临湖来买豆腐呢。只是现在我们有时候用电用机器磨粉,但是味道基本没咋变,而且省时省力一些。</p> <p>看着一袋一袋的豆子泡软后,个子长大了圆鼓鼓的,然后再打成豆浆,哇那叫一个香。虽然是从机子里流出来的,但似乎不影响豆子本身的香味儿和质量。</p> <p>我看他们把豆浆装在塑料桶里,然后又在桶里搅拌一会儿,然后再把豆浆放在小桶里,不一会儿就会看到桶面上有一层豆油的感觉,老板说那是豆皮。他顺手将其捞起来放到了另外的桶里。然后再看他把空桶洗干净,然后抓一把石膏粉放进桶里随后倒入豆浆,老板说这就是做豆腐脑和豆腐了,放石膏粉的目的就是让豆浆沉淀凝固。他告诉我们说,差不多五分钟的样子就可以舀出来做豆腐了。</p> <p>看他放石膏粉的时候既没称也没量,就随手抓了一把就妥妥地了,说明他真的是熟能生巧,份量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他说多了不行,豆腐会老,少了也不行,太嫩做不成形。</p> <p>我说我小时候看我妈妈他们做豆腐也差不多是这样,只是我们和你们以前一样也是在锅里熬豆浆,我们还是直接把石磨放到锅上就开始推磨,然后烧火熬,要放些清油散泡子,不然火一大,泡子就要溢出锅外。另外我们把放石膏粉那个过程叫“点豆腐”,你们放石膏粉,我们用的是柴灰水和粉笔粉,有意思吧。</p> <p>他说,我不用那些,我就一直用石膏粉。</p><p><br></p><p>东说一句,西撤一句,发现刚舀好几分钟的豆浆就成豆腐脑了。</p><p><br></p><p>装盒子、压、切块一系列一气呵成。小小的豆子就成了白白的豆腐。</p> <p>我开玩笑的说,你们一家人应该是豆腐吃得多,豆浆喝得多的缘故吧,个个都长得那么圆润,皮肤好得,你跟你的儿子们差不多像弟兄一样,哪里看得出来是六十几岁的人呢!</p> <p>老板笑着说,你取笑我们呢!我已经老了都有孙子了。</p><p><br></p><p>我还真心佩服他们,一个家族企业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包括他们家的几个媳妇儿,你看一个个也是得劲儿得很,手就没停过。而且还谦虚地说,简单得很,我们嫁过来跟他们做一段时间自然就会了。</p> <p>你看嘛,水豆腐白白的,一看就有想吃的冲动。有几个拿货的老板还说他们一直在这里拿货,货真价实,他们也好卖。</p> <p>一袋豆腐干,一袋豆腐脑都是在十元左右。他们都会在老板来拿货之前装好袋,一袋就三斤多一点,都称好了的,他们来了只管数袋数,免得耽搁时间。</p> <p>你看那黄酥酥的豆腐干,好香。一种是五香干,口感细腻;一种是双晾干,略微有点硬。可以凉拌,可以加辣椒炒,一干多吃,怎么吃都不腻,百吃不厌。</p> <p>一批又一批拿货的批发商们来了走了,走了来了。我们边采访边体味,不得不感慨其实哪一行都不容易,最难的是把一件事情反反复复做,做精、做纯,做到深入骨髓,成为文化,成为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境地,那是真的不容易。</p> <p>一磨豆腐,四四方方,清清白白,至真至纯,由一颗颗豆子变成全国知名的品牌豆腐……临湖豆腐,那可得经历多少坎坷,流尽多少汗水。</p> <p>想想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再想想四川的麻婆豆腐,我在想要是用四川的麻辣味儿来做江西上饶临湖的豆腐是不是又是另一番滋味儿。</p> <p>做豆腐,就像做人一样。持续渐进,不断重复摸索,最后达到人人欢喜,一顿不吃就觉得吃不饱饭的境地,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p> <p>来吧,来到临湖,尝尝临湖的豆腐。喝喝临湖的豆浆,太香了,直沁入肺。</p> <p>难怪豆腐女的传奇、朱熹夜宿的故事成了串联豆腐的佳话。</p> <p>亲自来尝尝吧,也许你也会尝出不一样的滋味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