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解向军</p> <p class="ql-block">这里讲的“门道”文化是关中乡村民宅四合院出入的门道传统,不是什么人们口头禅中的“这门道深着呢,哪什么门道?有别的门道吗?”之类的常见口语,也许“门道”一词确出此于门道文化,或与门道有关,说明门道文化起源较早。</p> <p class="ql-block">之前两波发了20幅门楣文化简叙,篇幅连标点共限制在140个字之内,回响热烈,不断有人鼓励接续再发,看来热爱传统文化之大有人在。门楣文化是古代民间特色传统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以陕西省韩城市农村现存门楣为背景而谈,今天仍以韩城乡村为版块,说说四合院门道文化艺术与历史存在的社会渊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城市是古代四合院群居分布之乡,密度高,分布广泛,而也是现代破坏力最强地方,约成批同时毁在五十多年前的七十年代。整体毁掉的村落有下峪口村、林皋村、昝村、薛村、下庄村、芝川村、东少梁村,皆因黄河水位上升而致,史代村寨则是民国时期黄河崩崖而消失的。还有几个村子是上世纪末的最后几年毁的,解家老寨、吴村寨、昝村寨、周原寨和薛村三寨,皆因整体搬迁为正当理由而名正言顺以毁。解家新寨和解家村则是毁在明朝崇祯九年正月初二,被李自成烧了。让人心寒的是南潘庄毁在本世纪初,离城不足五里地的王岭村毁在约2016年或次年,中国名村梁代村竟然也有几十户旧宅毁在2017年或次年,皆是因搬迁为由必须复耕而毁,全是较多四合院的古文化村。现在韩城的古代四合院完整存量非常之少,精美个体存户不足10户,普通存户不足50户,缺北厅(庭)房院子的不足百户,幸运存下来的进士一连九宅院只一户,在周原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出入四合院的门道,也叫套门、大门,还有叫老门的。元朝的庙宇以大为标志,明朝的住房比较低矮,朝廷不允许官居的建筑超过民宅,清朝允许官人的房子可高筑,门房更讲究。</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能看到的多是清代院门,它的特点是门房连着南房,为了与门房统一高度,南房就比明代的南房高了好多,导致四合院的厅房更高。这是因为四合院的要求必须北房要高,也许是从地里学或自然学上的风水讲究吧。大凡官居门道,宽度占一间房尺寸左右,连着的门房一般则是大三间。讲究的是大门必须安装在门道内六到九尺间,也有三尺到九尺间,三级台阶上入门道,分大门内外。有道是:三级石阶上高台,六尺门前唤家主。躹躬开口有礼节,拜望高堂是邻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人家门前为什么要在门台上将大门向进缩几尺呢?有民谚说:内进三尺有天地,人生仕途晋升易。意思是说,按照民间大门文化的说法,是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能盖起四合院的人已经就很了不起,多得是官宦之家或商人之家。作者不懂得易学,更不懂得风水。关中韩城一带,建四合院的人家,多得是座北面南,也有座南面北,东西向口也有,很少人家。向南的门必须靠东角开,向北门必须西角处开,说是巽字门,我懒得学习研究,把人搞的神神叨叨的。作者只热爱它的文化性,从中解释它的神密性和社会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还记得山东、河南等地发水灾,成群结队的人到关中一带度生,还有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韩城大部分村都有灾民安置,这是自古历史上形成的规律。在关中平原没有人欺负逃难者,能救一个是一个,给一碗饭一块馍是社会公义,每个人都知道。记得我们小时候跟着会起哄,看热闹,希奇的很,大人们就毫不客气的会训斥小孩子们,家里大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讨饭的进了门,是瞎是好都得给,不能让他们空手出门,更不能赶他们走。</p> <p class="ql-block">以后才知道,救济救难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关中四合院大门之外的几尺天地是给那些行夜路的外乡人或讨饭度难的受灾之人留下的过夜地方,虽然是小小几尺平台,总能避风遮雨。主人们在夜里是不会给陌生人开门的,歇息过夜的路客也不会轻易打扰主人的。天亮之后,若还有人在门口,或是饿的走不动了,或是病了,主人会为其陌生之人做碗早餐,病了还会给路人看医生,这个社会存在是真的,可知道的人为数不多,就是死在门口的路人,主人都会给住口棺材,张啰村人以安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四合院门前的地方,在白天主人可以晒太阳,与邻居家的人拉家常。四合院是大户人家才能盖得起的建筑,现在维修一座约近百万,古时候要建一座可想而知。古代的官商首先是修德,无德不孝不是好官,缺德无识是奸商。官人们从严教子,以德报天下,以学治天下,以义救天下,以孝服天下,以才平天下,不允许子女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欺负平民。大宅门前几尺平台,是主人翁的良苦用心,让后代知道,世道中有穷人,社会上有苦人,让小辈人从少就了解社会,读书做官为底层人服务,不能把他们看成是累赘或奴隶,从小培养儿孙要有大胸怀,容得下穷人,装得下天地。这就是门道文化的实用处,儒家文化的精髓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然,在门道的正高处是一幅能显示主人地位或官阶的门楣,两边墙壁上以竹子节形式制成的砖雕栏围边很精美,内是家训或古名人之句,今天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另开辟话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