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7.17,我们从西宁坐高铁来到兰州,帅哥麦田来接站,暖心的蛋糕,温馨的花束,专业的服务,让我们对甘南之行的开端甚感兴趣。不期而遇的一场暴雨,带来了清凉……</p> <p class="ql-block">有麦田的引导,就有最正宗的兰州拉面吃。</p> <p class="ql-block">入住兰州凯悦酒店,面对黄河,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泡上一杯高山茶,坐窗边拍拍拍……</p> <p class="ql-block">又见羊皮筏子,2019.10坐过,有点心有余悸。</p> <p class="ql-block">黄河边的世界最大水车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又是乌云、又是闪电、没想到落日依然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火红的太阳🌞落了半个。</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对面的大楼还是灯光秀的主楼</p> <p class="ql-block">终于抓到了闪电</p> <p class="ql-block">云飞 日落 电闪与璀璨夜景</p> <p class="ql-block">次日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可口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出发甘南。</p> <p class="ql-block">途中被水果摊吸引,据说这个线椒巨辣。大杏子叫唐王杏,当地特产,兰州也难吃到。</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p> <p class="ql-block">洮河汇入黄河之黄绿交错</p> <p class="ql-block">洮河藏语称为碌曲(意思为:鲁神之水、神水),古称漒水(因发源于漒台山北(西倾山)),是黄河上游右岸的第一大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由西向东在甘肃省岷县境内折向北流,止于永靖县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p> <p class="ql-block">洮黄色彩反差太大</p> <p class="ql-block">据说坐船效果更好,后悔没坐了。</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库相当大</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大桥</p> <p class="ql-block">三湾</p> <p class="ql-block">水库边时尚的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等了近二小时没吃上饭,也没觉得饿,秀色可餐吧</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部分</p> <p class="ql-block">离开后顿觉巨饿,路边农家来碗牛肉拉面,切记兰州的牛肉拉面是要另外买牛肉的,面里只有牛肉汤</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知道炳灵寺,无知了。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p><p class="ql-block">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据释道世《法苑珠林》文献记载,炳灵寺石窟的开凿历史可上溯到“晋泰始年”,即公元265年。在炳灵寺众多的洞窟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坐西面东的169号窟。1962年在窟中的第6龛发现有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的墨书题记,此外,还在僧人供养像中发现有“大禅师昙摩毗之像”的题记。在第3龛存有“大代延昌四年(公元515年)”的墨书题记等。169窟的题记是迄今为止中国现存石窟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造像题记。比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最早题记还要早整整100多年。169窟题记的发现对研究炳灵寺石窟的建造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对全国其它石窟的断代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后,炳灵寺石窟又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各朝代的不断开凿、营建、修葺、扩建,其间包括吐蕃王朝时期、确斯罗藏族政权时期及其后藏传佛教的长期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仅次于敦煌石窟寺的具有藏汉两种风格的著名石窟寺。</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就开凿在黄河右岸的小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炳灵寺所在的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系细黄沙岩,易于开凿雕造,但不耐风化潮解。由于该地气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处,岩层往往突出如屋檐,对部分窟龛起着遮蔽风雨和太阳曝晒的作用,因而许多窟龛造像虽经千百年的岁月,至今仍得以相当完整地保存着。炳灵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处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p> <p class="ql-block">大佛边上的洞窟就是169窟,害怕爬高没有去</p><p class="ql-block">169窟最有价值,刻窟深9米,高16米,宽27米,原是一个天然容洞,是我国石窟最早的佛教洞窟之一,窟内主要以, 《无量寿经》, 《法华经》,《维摩洁经》,《华严经》,佛教造像和壁画都反映了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和特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西秦、北魏、唐代和明代是炳灵寺历史上佛教最为兴盛的四个阶段。</p><p class="ql-block">西秦时期的石窟主要有169、192和195窟。西域佛教艺术风格在这一时期的造像上有明显的反映。</p><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的石窟主要以126、128、132等窟为代表,充分反映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佛教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而北周至隋代的造像从北魏细颈细腰、秀骨清像转型演变为形体丰满、挺拔秀美的造型风格。这一时期的造像大多比例匀称,造型丰满,动作舒展,具有纯厚的造型感。隋代的壁画,由于元、明以来密宗画的刷新和重制,保存下来的不多,主要有8窟南北壁的供养菩萨画像,姿态生动,神情各异。唐代和含吐蕃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造像风潮再次兴起,炳灵寺石窟的开凿进入第二个主要时期。此时开窟造像之风胜过此前任何一个时代,达到了全盛时期。窟龛中的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也有的是一佛、二罗汉、二菩萨。造像都强调健康丰腴的美,比较注重形象动态的节奏,身材与体态都趋于理想化的美感,是人体形象自然美感的典型概括,特别是对人物肌肤的表现,微妙地表现出了内在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其中171龛内的弥勒佛大像龛,依山开凿雕刻,主供坐佛高达27米,原为石胎泥塑,虽泥塑部分早已经毁坏,但仍保存着唐代造像面型丰满、面带微笑,端祥和蔼,比例匀称的特征。同时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面型较长,动态夸张,起伏处棱角分明,刀法也更显粗犷有力。这样巨大的雕塑,没有高超的艺术技法是很难实现的。</p><p class="ql-block">约在元、明之际,藏传佛教传入炳灵寺,时人利用原有洞窟进行了大量的重修重绘,从而留下了在同一洞窟里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种佛教艺术共存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上的天然骆驼🐫</p> <p class="ql-block">据说坐船进去还能看到水上石林。</p> <p class="ql-block">外部环境也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入住公航旅黄河明珠酒店,环境相当不错。</p> <p class="ql-block">抵达夏河县城</p> <p class="ql-block">先吃一顿</p> <p class="ql-block">下午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最外围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周长有3公里还多,由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转经筒大的有一人多高需2、3个人合围才能保住,小的周长则只有1米左右。沿着长廊徒步,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一圈。</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又称玛尼经筒,持颂六字真言越多,对佛越虔诚,可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制作玛尼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反复旋转则代表无尽的咏颂。</p> <p class="ql-block">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 里面的庙宇依据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上了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吸收了汉人建筑的成就,筑有宫殿式屋顶,覆鎏金铜瓦或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除各学院的经堂外,拉卜楞寺有众多佛殿,佛殿是僧众诵经和信徒朝拜的场所,较为著名的有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弥勒佛殿、释迦牟尼佛殿、白伞盖菩萨殿、救度母殿、白度母殿、寿安寺、悟真寺、普祥寺、图丹颇章和护法殿等。图为弥勒佛殿。</p> <p class="ql-block">乾隆赐匾,有满、蒙、汉、藏四种文字</p> <p class="ql-block">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5]</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p><p class="ql-block">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p> <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看这个风吹帘。</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已经饱经风霜,斑驳粗糙,就像虔诚的藏民的面孔,专心而不容亵渎。无论晴天下雨,日出日落,古老而神圣的转经筒总会在藏民刚劲有力的右手的推动下,沿着顺时针不停的转下去,带给他的信徒以平安与圆满。上至花白头发的老妇,下至十来岁的年青喇嘛,在转经筒面前永远保持着敬畏与谦卑。</p> <p class="ql-block">转到手抽筋</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这里设有藏式帐篷接待站两处,每年7-9月搭起藏包,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区特色风味,还为游客准备了马匹、牦牛、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一场暴雨后,草原上升起一轮彩虹🌈,我们是太幸运了</p> <p class="ql-block">香浪节是甘南桑科草原上藏胞的传统节日,“香浪”在藏语中可译为“拾柴”的意思;每逢六月,草原上风景如画,奶甜肉香,寺院的僧人就借口拾柴,来到野外与家人团聚,消遣上几天,后来沿袭成俗</p> <p class="ql-block">草原小精灵~鼠兔</p> <p class="ql-block">抵达驻地夏河 阿米贡洪牧场营地。</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想象中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阿米贡洪神山下的这处花草丛生的秘境,不仅是领略高原壮美风光的观景台,更是感受草原游牧文化的度假胜地。</p><p class="ql-block">白色的藏式牧场帐篷星星点点散落在茫茫草原之上,如同对应着天空的繁星。</p> <p class="ql-block">阿米贡洪的傍晚</p> <p class="ql-block">别看这里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在了一起,酒店内部的设施却非常现代化,享受风景的同时也不用放弃舒适的居住环境</p> <p class="ql-block">走过即美景</p> <p class="ql-block">餐前娱乐</p> <p class="ql-block">改良的藏餐</p> <p class="ql-block">见不到日落,只见到余晖。</p> <p class="ql-block">月亮倒是妥妥的挂在了天空</p> <p class="ql-block">神秘</p> <p class="ql-block">鲜花遍地</p> <p class="ql-block">童话国</p> <p class="ql-block">再见啦</p> <p class="ql-block">回望才发现门框</p> <p class="ql-block">从傍晚到清晨到阳光普照</p> <p class="ql-block">桑科湿地公园就坐落在这块富饶的桑科草原的怀抱之中。青山碧水,绿草青翠,一条有如大大的问号般的栈道俯卧在湿地之中,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清的湖水之中,真是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湿地的栈道临近公路,非常方便。沿着栈道一路与湿地贴肩而行,被湿地润泽的感觉非常舒适。</p> <p class="ql-block">天好,一切都好。拍照不需要技术,随便一拍便成大片</p> <p class="ql-block">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千克,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5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主要繁殖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北部、亚洲中部和东部,越冬在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缅甸、泰国和非洲尼罗河流域等地。</p> <p class="ql-block">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来,10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多成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叫,多呈直线或横排队列飞行前进。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p> <p class="ql-block">麦田帅哥飞拍的视频,不错,有点穿越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前往善觉环保组织驻地参观</p> <p class="ql-block">甘加是个小而美丽的地方,生活着不到一万人,也是个多样性共存的地方,文化历史,宗教传承,生活生产,景观环境……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也对环境与人文进行着冲击。2014年桑杰师父注册了“善觉”,汇总环保项目,招募志愿者。为了克服垃圾治理的资金困难,他还想到了其他办法,比如游学,先是摸索出一个五天四夜的游学项目,反应非常好,可惜今年由于疫情缘故暂时中断。另外一种思路是做手工产品,随着更多志愿者的加入,他们做出了非常可爱的高原毛毡产品。卓贝罗罗”羊毛毡玩偶为甘加牧人一针一线纯手工制作!善觉甘加环保团队是倾听自然之声的草原守护者,带着保护生态,传播文化的初心,向世界讲述草原、古老游牧文化智慧,将所有生命成长的故事,都讲给你听。在藏区,动物和人和谐共生,它们代表着大自然的文化。每一件手工艺品均出自甘加草原牧人之手,一针一线传递草原的热情。所有手工艺品的取材和包装均为天然环保材料,取之于自然,共同守护多彩生态</p> <p class="ql-block">桑杰是甘加地区的一位环保带头人,2016年成立善觉甘加环保志愿者团队,组织牧民在草原上捡垃圾、进行野生动物巡护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学用羊毛与牦牛毛做手链</p> <p class="ql-block">成功</p> <p class="ql-block">炒青稞与奶茶</p> <p class="ql-block">玩得酷讲解藏文化</p> <p class="ql-block">藏民制作毛毡玩偶</p> <p class="ql-block">惟妙惟肖的土拨鼠</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小牛犊</p> <p class="ql-block">入住甘加秘境营地。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镇,南镶千年古刹作海寺,东邻甘加溪豁,凌越北部的达里加山,总面积达131.23平方公里。南北部海拔落差达1300米,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其蕴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峡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种地质资源在内的青藏高原所有的景致特征。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等多个千年藏传佛教古寺簇成了甘加的历史文化积淀,涌现出了宗喀巴大师、贡日仓女活佛、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p> <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帐篷营地✨是甘南草原上第三个高端型帐篷酒店(诺尔丹营地、阿米贡洪牧场)。酒店就在甘加秘境风景区门口,这里真的是甘南旅行的一个小众!宝藏!神仙景点!不仅浓缩了高原湖泊、草原、石林、大峡谷、史前溶洞美景,还有千年古寺和原始村落,特别适合露营⛺️徒步🏃🏻山顶可以看云海日出日落</p> <p class="ql-block">马上在阳台上摆摊了</p> <p class="ql-block">没多久就被大风吹回屋了</p> <p class="ql-block">落日被乌云遮住,但依然光芒万丈</p> <p class="ql-block">草原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人类月球日。今天是“人类月球日”是为了纪念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p> <p class="ql-block">夜深了,酒店送来了一壶奶茶。</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朝霞</p> <p class="ql-block">白石崖上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早上很冷,只有8度,喝碗热粥,倍儿开心</p> <p class="ql-block">居然还有热气球</p> <p class="ql-block">好像没有人坐呃</p> <p class="ql-block">白石崖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甘加乡境内,大约在夏河县城北三十公里处,因有白色山崖(其实是灰色的石崖)而得名。 🌟🌟🌟 🏔️从县城穿过甘加草原,在蜿蜒的公路尽头,长约十五公里的石崖犹如开口的屏障,和周围的草地蓝天形成对比,似白非白,横立于前。在甘加草原上行走都是宽敞的国道,到白石崖,要进一条窄窄的乡道,只能一辆车通行,会车要找到宽的地方借草地才能过。窄路开上几公里,远远的在车上就看到了白石崖,非常震撼,像是在偌大的草原上陡然立起了一道屏障,</p> <p class="ql-block">白石崖上方又是一片草原。白石崖溶洞距夏河县城30多公里的甘加乡境内,偌大的草原齐齐地被裁割下来,分成上下两层,层与层之间形成了一道很长很高的陡峭石崖,当地人称白石崖</p> <p class="ql-block">白石崖峡谷,一直走可以抵达青海</p> <p class="ql-block">香浪节继续</p> <p class="ql-block">好歹徒步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山清水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白石崖根部偏西处,有一眼可容三、四人进出的溶洞,洞里有潺潺流水,曲径通幽,溶岩造型千姿百态,形人似物、维妙维肖。 据说白石崖溶洞绵延百里,可通到青海循化县境内,是一处待开发的旅游胜地。对想要探险、寻求刺激的人来说是个绝好的境地。</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张东菊等带领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最新考古成果,即地处甘肃省夏河县的白石崖溶洞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早的考古遗址。此前,学界公认在西藏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考古遗址。白石崖溶洞出土的人类下颌骨化石,经系统分析,确定为距今至少 16 万年前的丹尼索瓦人。这件人类骨骼化石保存了下颌骨右侧,包括第一和第二臼齿两颗完整牙齿,外侧包有较厚的碳酸盐结核。碳酸盐结核包裹体的三个铀系测年结果均为距今 16 万年前后,显示该化石形成于至少距今 16 万年前,说明该古人类在第四纪最为寒冷的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深海氧同位素 6 阶段)生活于青藏高原。下颌骨表面、骨壁厚度、齿弓形状、牙齿大小、牙齿排列、牙齿萌发和牙齿磨损等体质形态特征分析显示,该下颌骨为中更新世古老型智人的一种,但不属于已知任何一个种属。化石的古 DNA 提取失败,未能为化石所属种属提供遗传信息。化石的古蛋白提取获得成功,分析结果显示,该化石在遗传学上与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亲缘关系最近,确定其为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命名为夏河丹尼索瓦人,简称夏河人。</p> <p class="ql-block">不停的有老鹰🦅盘旋</p> <p class="ql-block">时而出现的土拨鼠</p> <p class="ql-block">药泉之热闹</p> <p class="ql-block">屏风般的白石崖</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与另一台车的湖州一家子合影,哥哥很喜欢我这个奶奶。</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馍</p> <p class="ql-block">麦田的娱乐</p> <p class="ql-block">分瓜群众</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甘加草原,圣洁的雪山,原始天然牧场,远离尘世喧,吸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是一处真正的人间天堂。</p> <p class="ql-block">到处都是狼毒花</p> <p class="ql-block">大草原上撒个野</p> <p class="ql-block">这崖这云像极了牛魔王</p> <p class="ql-block">白石崖下白石崖寺。甘加白石崖寺,全称“甘力口白石崖寺桑俄蒙吉林”,位于甘肃甘南州夏河县甘加乡境内。传说该寺是甘加班智达于藏历第十一绕迥木鸡年(1644年)创建。该寺为历世女活佛光日仓的驻锡寺院。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俄旺丹尖参法台出任该寺赤哇。后启请二世嘉木样作为该寺寺主,之后由历世嘉木样护持该寺,并委派赤哇、领诵师、更察布等。寺内奉安的圣物有:贤劫千佛画像7幅、金刚持像、干手干眼观音菩萨像、光日,贡动仁增华茂之颅骨等,另有佛塔、白檀木制作的胜乐金刚坛城及《甘珠尔》大藏经、《宗喀巴师徒全集》等。每年举行春、秋、冬季法会。</p> <p class="ql-block">无人值守</p> <p class="ql-block">唐卡</p> <p class="ql-block">小孩子的书包</p> <p class="ql-block">八角古城也称雍仲城。为宋代党项、西夏、唃(gu)厮啰政权活动与争战中心。初建于西汉年间,为汉白石县旧址,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汉羌、唐蕃时的边寨重镇。不同于中国大部分的方形城墙,八角古城的城墙是十字形的。这样的城墙之下,所有地方都在城墙上弓箭手的射程之内,在防御上没有死角。这种设计证明了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草原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作海寺,又称泽秀寺,全称为泽秀雍仲苯旦普济林,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作海村。</p><p class="ql-block">作海寺,海拔2900米,作海寺坐落在风光优美的大象山之怀,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北面的靠山如大象般傲然而居。</p><p class="ql-block">作海寺周围风景独特,丘山环绕,无比旖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风水格局,突显出作海寺吉祥的天然宝地。典型的高原气候,春、夏、秋略短,冬季稍长,四季蓝天白云,风景怡人。</p> <p class="ql-block">作海寺,是一座雍仲本教寺院,也是夏河县境内唯一传承苯教的寺院。在甘南州宗教相关部门批准开放的7座寺院中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无垢光荣经记载,“雍仲本教”是古象雄王子敦巴辛饶弥沃如来所创立之教法,形成大乘信仰的古象雄佛法。其历史距今约一万八千年。</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运气也太好了,我们走到财神殿门开着,有一僧人在修门。</p> <p class="ql-block">龙飞凤舞的云</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落日很完美</p> <p class="ql-block">月亮下的篝火晚会</p> <p class="ql-block">烟花来了</p> <p class="ql-block">早餐不去餐厅吃,阳台上风景独好</p> <p class="ql-block">再喝一杯奶茶</p> <p class="ql-block">日落的光芒、草原的晨曦、白石崖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离开甘加草原</p> <p class="ql-block">离开土拨鼠</p> <p class="ql-block">月亮伴我回杭州</p> <p class="ql-block">暴雨迎我到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