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经历了连续一星期阴雨绵绵的天气,今天早上天空终于放晴,见到了久违的阳光。于是和友人决定来个探访京西北古长城之旅。不知不觉中就开出了北京,已经来到怀来地界。</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 大营盘长城</p> <p class="ql-block">大营盘长城位于河北怀来县境内,冀北、西交接处,位于官厅水库南岸的山上,距离北京很近。明代正德15年修建,其中跨越部分“怀来盆地”。此地本身地势变化多样,攀爬艰险,是一段天然屏障,风化千年的山石加上植被的覆盖,景色格外独特。</p><p class="ql-block">这段长城和八达岭、慕田峪等长城不同,使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而成,更有一种纯天然的味道,是郊游小憩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远处那一条玉带就是官厅水库</p> <p class="ql-block">派无人机巡视了一下残破的五指楼</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怀来横岭堡</p><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古时京城西向最后的防线,经历了不少战争洗礼。</p> <p class="ql-block">横岭城是明代重要的长城关口,长城向东面延伸依次是长峪城、白羊城、南口城和居庸关城。横岭堡和镇边城等地距离非常近,同位于京西防线的重要位置,都有一段自成闭环的城墙,内有防守重镇。由横岭向南经过镇边城,继续前行便可以到达门头沟区,进入京城。</p> <p class="ql-block">横岭堡</p> <p class="ql-block">这段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为了防止鞑靼人的军事入侵,建立了横岭城。而目前这里是一个由山间的长城合围起来的小村庄。今天的天气非常好,蓝天白云衬托下的横岭堡格外雄壮威武。</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后,元主退回大漠建立了北元政权,明朝一直受到蒙古人的军事威胁。而这里也就是当时的重要防御工事。由明朝起,这座城堡经历了多次重要战争的洗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瓦剌人进攻北京城时,由紫荆关攻入,经易县、涞水、良乡直接兵临北京城。而一小部分游骑从白羊口和横岭口进入,直奔京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著名的“庚戌之变”。鞑靼其中一枝由古北口攻入,直奔京城,而其中的一小部分骑兵仍然是过关白羊口、横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1937年南口战役。当时首先由17集团军的3个师沿长城德胜口、居庸关、南口镇、石峡、长峪、横岭城、镇边城布防。经过反复争夺,国军在长城沿线全面溃败,撤退至怀来、张家口一带。 而这些古城,也承受了众多的枪林弹雨,饱经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爬长城,而是开车绕到了另一个出口,有两个石砌的拱形门洞。虽已残破,但仍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镇边城</p> <p class="ql-block">镇边城位于长城内侧,隶属于怀来县瑞云观乡,地处怀来与北京昌平交界处,与长峪城、白羊沟并称北京边关三城。</p> <p class="ql-block">镇边旧城,横跨沟谷而建,结果山洪暴发冲毁,终被废弃。今天我们看到的镇边城就是所谓的镇边新城,建于明万历年间。顾名思义,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镇边城西南是巍峨秀挺的笔架山,笔架山最高峰1445米。山北属怀来,山南就是北京,可见当年镇戍边城扼守京畿的重要性。 镇边城城墙由大块坚固的山石砌成,围城坚固,城高4.2米(现高3米),为一石头城。为迁就地形,东部城墙北偏西18度。城开东、南、北三门,三个城门都是对扇木门,南北城门原都有瓮城。北门内侧门券尚在,可见半圆形的翁城,南门已经消失,仅存留三棵同年的老槐树。</p> <p class="ql-block">从城门望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镇边槐“三兄弟”</p> <p class="ql-block">保护牌上写着树龄超过2000年,可追溯至汉代?</p> <p class="ql-block">有一棵歪脖的,造型很奇特。</p> <p class="ql-block">树下还有一个省保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镇边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城墙是石头砌的,房子是石头筑的,街道是石头铺的。石头成了这座古城生命元素的主要构件,长长的条石,细细的碎石,玲珑的卵石,一应俱全。 镇边城内分三街六巷七十二胡同,南北为街,东西为巷,无论街巷,还是胡同均是就地取材,用石头铺就。房屋原来基本是四合院,大部分为石头砌成,只有在特别显眼的地方或需要修饰的地方才用青砖砌成。</span></p> <p class="ql-block">可以登城看风景</p> <p class="ql-block">登城可以看见村子全景,还有远处的笔架山。天气好,无论从哪个方向望过去,看到的都是风景。</p> <p class="ql-block">已经修复的东城门</p> <p class="ql-block">修复之前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院里有怀来县第一个成立的党支部,只有一位老奶奶在执守。院子里晒满了带壳的杏仁,老奶奶还用石头凿开壳把杏仁剥出来给我吃。</p> <p class="ql-block">这里现在算是村子里的红色教育基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宁死不当俘虏而英勇跳崖的四壮士的事迹,有点类似狼牙山五壮士。</p> <p class="ql-block">城中有一戏台,据说已经300多年了。城中居民大都是守边将士的后裔,来自四面八方,经几百年的光阴荏苒,习俗早已趋于一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城中间有一座钟鼓楼,有12座寺庙,如今能看到的只有大佛寺,其他都毁于“文革”之年。寺里的苍松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仍然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文革时期的遗迹依然还在。</span></p> <p class="ql-block">城中心的老式商店</p> <p class="ql-block">继续开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一直开到山顶,这里是样边长城。这条上山路非常狭窄,只能容一辆车通过,特别是快到山顶那一段,错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 样边长城</p><p class="ql-block">怀来县境内保存最完整、建筑质量、规格最高的一段长城,位于庙港东、横岭西,总长约3000米,城墙都是用规则的大石条砌成。</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明代修筑长城时把这段长城作为样板,供负责修筑长城的人参观采样,所以说这段长城是明长城修建时的试点和典型。说它是明代修建长城的 “样板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庙港长城规格建制十分完整,质量也很高,城修得很坚固。据记载,明开国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长城时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保证工程质量,先选择部分险要地段修建长城“样板”,以此来标定长城的质量和规格(也有一说是戚继光和戚继祖修建的这段长城)。最后选定在庙港一带,建造出明长城的精品——庙港长城。</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勉强在这里错了一次车</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 连墩列戍</p><p class="ql-block">这应该算是众多连墩列戍里保存较好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在怀来县城南部山前坡地,东西一条由小堡、墩台、局部墙体组成的长城防御体系,被称为“连墩列戍”。</p><p class="ql-block">查资料简介,由于宣府镇长城防务重要,沿线烽火台修筑密集,同时从长城到军堡之间也有密集的烽火台传递信息,史料载有烽火台一千二百七十多座,现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八百多座。更有南线长城在平原处没有修筑连续的墙体,而是以“连墩列戍”形式筑成防线。据文物部门对怀来县境内的南山路长城的实地调查,长约41公里,共保存尚可辨识的墩台遗迹137座,其中保存较好的7座,破坏较轻尚能辨认形制的61座,破坏严重已成大土堆的62座,基本平为土丘状的7座。长城南侧保存有堡城1座和寨城11座。</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长城遗迹还有待去探索,当然最好的寻访还是需要徒步的方式,把这众多的长城连成线走下来。这次只能算是初探,对京北的戍边防御有一个初步认识,期待着下一次的行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