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精灵摄手。</p><p class="ql-block"> 交流赛举办以来,已到了第8期。虽然我们的参赛者们大部分都还处于基础阶段,但我一直不忘初心,努力让更多的人爱上手机微距,学习并提高拍摄水平。</p><p class="ql-block"> 这一期是《寻虫记》系列的第3部分,也可能是我们今年寻虫记的最后一期。因为在包罗万象的微距中,昆虫虽然是我们拍的最多的对象,但和整个世界整个星球比起来,昆虫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尽管如此,这一期的作品同样让人充满期待。我们期待的不是精彩绝伦的顶级佳作,而是超越自我的进步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驱魔》 </p><p class="ql-block">作者:向阳花开</p><p class="ql-block">器材:iPhone11pro+卡色</p><p class="ql-block">后期:snpseed</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如果说观察与思考,是摄影的灵魂,那这幅作品,很形象地展现出作者在摄影上,不凡的见解。花朵不仅很契合新冠病毒的形态,整片所呈现的较暗氛围和色调,也很符合病毒的意境。蜘蛛和花朵一样清晰,说明了对焦的扎实和焦平面选择的到位。</p><p class="ql-block">不足:个人觉得,整幅作品的可读性区域稍微偏下了点(尤其是蜘蛛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建议:如果能剪裁掉上面一小截部分,作品内容会更直观。</p> <p class="ql-block">作品:《偷心贼》 </p><p class="ql-block">作者:在路上</p><p class="ql-block">器材:iPhonese+天丽锐眼</p><p class="ql-block">后期:snpseed</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细节充足的曝光与自然耐看的色彩,是这幅作品给我的最佳印象。这只昆虫比较小,还真有“贼”样儿。</p><p class="ql-block">不足:昆虫在画面中的比例过小,不易察觉。而且本身的颜色和形态,感染力不足,和花卉的互动性也不是很强。</p><p class="ql-block">建议:如果只是为了让昆虫得到更好的呈现,倒是很简单,后期剪裁一下就好。但我还是觉得,如果这只昆虫在体色形态上,有更吸睛的表现,那就更好了。拍摄时,角度再低一些,避开后面的花瓣,构图会更简练明晰。</p> <p class="ql-block">作品:《浪漫》 </p><p class="ql-block">作者:晴空万里</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p30+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后期:snpseed</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作品在拍摄时,作者的对焦目的就很明确,就是蝴蝶的头尾部,而这两个部分,也确是这两只蝴蝶最值得体现细节的部位。</p><p class="ql-block">不足:背景的亮色块,对蝴蝶的展示造成了影响。构图无细究,让人觉得比较随性。</p><p class="ql-block">建议:拍摄角度需要继续放低,用蝴蝶身体尽可能地遮挡掉亮块背景,同时,也能营造出更立体,更高大的蝴蝶形象。我们的构图,都是有目的性的,都是在分析照片中每个元素的位置后,再来判断主体的位置。就这两只蝴蝶所在的位置来看,让我觉得有一种仓促拍下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作品:《恋》 </p><p class="ql-block">作者:~萍~</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p30</p><p class="ql-block">后期:snpseed。</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心形绿叶和两只交配的红色椿象,协奏出一曲“爱的乐章”。不管是昆虫,还是载体,都呼应出作品的思想。选择的拍摄角度很合适。</p><p class="ql-block">不足:焦点选择不够清晰。对于出现在作品中的全部元素,缺乏一个辨别价值的思想。</p><p class="ql-block">建议:这两只椿象,眼睛和背部不在一个平面上,这就造成我们的对焦只能在“眼睛”和“背部”二选一。我个人觉得,背部的图案要比眼睛更有感染力,所以,这两只椿象的焦点应该选择在背部,而不是眼睛。对焦点选择,是作者以后应该注意起来的地方。其二,就是本着求精求简的构图原则,上面的花苞我觉得可以剪裁掉。</p> <p class="ql-block">作品:《蜕变》 </p><p class="ql-block">作者:玉川</p><p class="ql-block">器材:vivox7</p><p class="ql-block">后期:Snapseed</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一直喜欢作者的微距作品,对自己要展现的东西很明确,不拖沓,很利落。这种思想会一直体现到其最终完成的作品上来。这只羽化的昆虫,对焦清晰,简明扼要。最重要的是,白色是很容易过曝,拍不出细节的颜色,但这只白色昆虫的躯体和翅膀都有较清晰可辨的纹路保留。</p><p class="ql-block">不足:虽然昆虫的曝光比较合适,但其所停留的植物,个人觉得稍微欠曝了点。后期处理时,对于该涂抹的地方精细度还不够。(比如这段树枝的最下部,还是可以看到绿色的边沿,这显得不够自然。)</p><p class="ql-block">建议:微距的曝光程度,不仅可以用来表现隐约和神秘,还可以用来弥补我们后期中的不足。而根据不同的作品,不可为了制造氛围而制造氛围,要根据照片中具体的内容,结合我们的观察,对自己提出:哪些需要体现完整?哪些需要若隐若现?这是很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的。</p> <p class="ql-block">作品:《天外来客》 </p><p class="ql-block">作者:沙紫</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Mate9+天丽锐眼微距</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这绝对是一只值得被记录的昆虫。作者也抓取到了它很有表现力的面部特征,确实有外星生物范儿!</p><p class="ql-block">不足:可以说,整张照片我都没有看到焦点所在。拍摄角度稍微斜了一点点,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和纯正面角度比起来,视觉震撼力差距,却不是一点点。</p><p class="ql-block">建议:这个作品,如果要拍好,有3点需要改进,①对焦要精准②角度要摆正③构图要严谨。</p> <p class="ql-block">作品:《吹须瞪眼》 </p><p class="ql-block">作者:吟夕儿</p><p class="ql-block">器材:OPPOR11+ZM_028</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同样是选择正面为拍摄角度,这只蝗虫在合焦的效果下,面部的细节很清晰(尤其在嘴部)。整个作品的曝光和色彩都很忠于实景,还原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不足:蝗虫当时的触角和面部没有处于同一平面,造成不能和面部一同进入焦内,比较可惜。更可惜的是它所处的位置,周边环境的草比较杂乱,影响比较明显。构图上,还需再斟酌一下。</p><p class="ql-block">建议:当我们看到被摄体时,要思考两个问题才能拍摄。①观察被摄体,问问自己:它本身被我们记录的价值大不大?②当镜头对准它的时候,通过手机屏幕,我们能不能判断它所处的位置,周边的物体会不会对我们的表达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会,请果断放弃,去发现更好位置的昆虫。“没有放弃,就不会有获得。”</p> <p class="ql-block">作品:《有想法》 </p><p class="ql-block">作者:天堂鸟</p><p class="ql-block">器材:vivo X60pro</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这是一张有意思的“虫脸”,值得一拍。</p><p class="ql-block">不足:我不知道怎么去定义这个作品,因为完成度可以说画蛇添足,又可以说半途而废。照片上面部分,等于是乱涂鸦。</p><p class="ql-block">建议:再好的后期处理,都是为作品的最终效果服务的。希望作者以后能明确作品的最终效果。要嘛不后期,要嘛就处理完善。要对得起我们的每一张拍片,毕竟我们每一次按下快门的拍摄,都是用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除了群里@我,也可以多和我私聊微距的前后期,我只要一空下来,就会第一时间回复。)</p> <p class="ql-block">作品 《蜗牛的乐趣》 </p><p class="ql-block">作者:张立新(大连)</p><p class="ql-block">器材 华为p40pro+酷帕8030</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又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有趣场景。3只蜗牛有点意思。背景很纯,很能突显清晰的主体。作为手机微距,在加装外置微距镜头的情况下,景深还是不错的。</p><p class="ql-block">不足:左下角的叶子比较多余,蜗牛的曝光比较生硬,和背景融合不自然。</p><p class="ql-block">建议:叶子的处理倒是容易,后期全部涂抹成黑色就行。这幅作品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主体的过曝问题。最好前期就有适度的控光拍摄,如果前期不能改变或不想改变,那后期就要去尽量挽回一些。</p> <p class="ql-block">作品:《无独有偶》 </p><p class="ql-block">作者:毕政(老兵张嗅) </p><p class="ql-block">器材:iPhone 7plus</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录下了很多人没看过的这种昆虫和状态。</p><p class="ql-block">不足:我想,以后的交流赛作品,我应该要求大家必须发原图了。不然,我实在看不清,评不准各位作品的真实质量。这个作品太小只有几十k,在我手机屏幕上看,全是噪点。</p><p class="ql-block">建议:老兵摄友,以后记得点击原图参赛哦!</p> <p class="ql-block">作品:《攀登》 </p><p class="ql-block">作者:燕子</p><p class="ql-block">器材 华为p30十外置</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这是个拍摄昆虫的好地方,背景离的比较远,产生的焦外自然而柔和。</p><p class="ql-block">不足:以这个拍摄角度来说,拍摄目的应该是想把整个食蝇氓的侧面拍摄清晰,但由于其身体不是垂直于地面,加上作者没有随之调整相应角度,食蝇氓的头部和尾部都处于焦外,焦平面没有选好。</p><p class="ql-block">建议:当昆虫所处的环境位置,不适合我们轻易按所想的焦平面拍摄的时候,我们可以继续观察昆虫,找出它另外有感染力的身体部分,思考拍摄角度,重新进行拍摄,往往能取得不同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很高兴,总体而言,这一期的作品比前几期稍好,说明我们对微距有了更认真,更多思考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通过衡量对比,我可以评出08期《寻虫记3》手机微距交流赛:</p><p class="ql-block"> 最佳自然创意作品:来自向阳花开摄友的《驱魔》</p><p class="ql-block"> 最佳精炼光影作品:来自玉川摄友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最佳昆虫表现作品:来自张立新摄友的《蜗牛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每一位参赛者都会和我一样,带着自身的不足,去完善我们下一次的作品,在手机微距上,越拍越好。</p> <p class="ql-block"> 随着我们今年连续3期《寻虫记》的结束,大家肯定对接下去的拍摄主题充满好奇了吧?我不知道在手机微距上,我是不是第一个组织拍摄这个特殊物体的人。这一次,我们将把镜头对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生物,让大家不用去户外,在家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完成拍摄。</p><p class="ql-block"> 话不多说,现在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宣布我们手机微距09期交流赛的拍摄主题为:《寻人记》!</p><p class="ql-block"> 将微小的细节对准巨大的人体,这注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也有值得寻觅的微细节,我们人体不同的局部,或熟悉,或陌生,亦或是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我敬爱的摄友们,《寻人记》的微距拍摄,可以拍摄自己,也可以拍摄他人。可能有些摄友会不清楚,人有啥好拍的东西呢?那我就在这里统一提示一下大家,人体其实是有很多可拍的微细节的,最让大家想到的肯定是“皮肤”。不过还有很多,比如指甲,毛发,五官,胎记,痣,等等。通过“寻人”,能不能让大家得到“启示”呢?热爱微距的你,相信肯定能在“大大的平凡”中,拍出“与众不同的小精彩”。</p><p class="ql-block"> 09期《寻人记》手机微距交流赛</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1年7月24日-8月17日</p><p class="ql-block">作品提交:统一在8月17日的晚上提交到“手机微距摄影之家”微信群内。提交的作品可以后期,但不能添加水印。</p><p class="ql-block">作品提交格式:在作品下面,跟注作品名,作者名,拍摄器材名。</p><p class="ql-block">作品要求:必须点击“原图”发送,便于我看清真实质量。作品可以使用手机里的微距模式拍摄,也可以加外置微距镜头拍摄。</p><p class="ql-block"> 预祝大家拍出惊喜的作品,也预祝《寻人记》出现让人惊叹的人体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