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采在歙县石门乡岭后的遗迹已经全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雨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姚文采是歙县南乡九砂人,1893年出生,本名蕴丰,家境贫寒,因为其父在歙县县城的教堂内工作,深得英国传教士唐俊贤(也作唐进贤)的信任,于是姚文采得以免费就读教会当时创办的新式学堂——崇一学堂。从崇一学堂毕业后,姚文采前往休宁县郑湾乡大岭脚,扎根基层,做起了乡村小学教师,给徽州乡野间的孩童们带来全新的新式教育方法。岭脚村和岭后村相邻,以前有条大路直通岭后的,姚文采经常来岭后走访,村民们都尊姚文采为姚先生。经过对岭后的走访,首先在岭后程家祠堂里也办起了小学堂,还带来二位老师常年住在岭后给学生上课。所以村里的老前辈有文化的人还是挺多的。这张照片就是姚文采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陶先生一生办学过程中,一直有位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发小,默默支持他,这个人就是歙县另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姚文采先生。1939年,日本人的飞机开始轰炸屯溪,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姚文采再度带着所有师生,把学校从距离屯溪中心很近的阳湖,迁移到了柏山。因此就有了柏山中学,黄山市有许多人在这个学校毕业走上各行各业的,我们村就有好几个在这个学校毕业的,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干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陶行知和姚文采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姚文采在屯溪柏山寺建柏山中学后,带了二个教员到岭后程家祠堂创办了岭后小学,同时还创办民团,教村里年轻人军训,操练,打枪。才有后来岭后人去横关乡公所劫被抓去的岭后壮丁,还在横关牺牲了2个村民,壮丁如数劫回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  我还小的时候,就常听外婆和妈妈说,那时候,她们家很穷,靠外公给别人挑担,外婆到山上采箬叶买给别人为生,我妈7岁就跟外婆上山采箬叶了,有时还是粮食接不上吃。姚文采是村里教书先生,村民都认识他,于是就到姚先生家借米吃,等挖笋,采箬叶挣钱后再还给他。我妈说她也去过姚先生家,记得他家在阳湖,一个老大的老房子,家里雕刻 的很好看,看上去很有钱的。</p> <p class="ql-block">  以前老前辈说,姚文采和一个姓汪的人,在岭后六组,也就是现在汪敦荣家做房子那里为岭后人建成一个水磨坊,方便了村民磨玉米粉和碾米等等。</p> <p class="ql-block">  记得岭后的水磨房是用石头搭建的,房顶用泥瓦盖的,应该五十五岁以上的岭后人都记得。</p> <p class="ql-block">  这些照片都不是岭后的水磨房样子,这些只是里面的某一个场面。</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始的生活工具被现代化的机械代替,这些原始生活工具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眼之所看,皆是遗憾。繁花看遍,才明白真正的奢华,乃回归生命的本真,生命应该是从容的、诗意的。(部分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