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同志们、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如何认识把握党的历史,不仅是方法问题,也是立场问题、态度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历史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那么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它有什么表现?它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抵制?今天就这个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我主讲的题目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p><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今天我主要讲讲大致框架和主要观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解读</b></p><p class="ql-block"> 我们给历史虚无主义下个定义:历史虚无主义,它是以否定客观存在的历史、罔顾历史事实为基本特征,本质上是通过虚无历史来颠覆价值观念、颠覆政权和社会基础,是一种错误的思潮。</p><p class="ql-block"> 解析(剖开来分析):基本特征——是否定客观存在的历史、罔顾历史事实;惯用手法——是虚无历史(伪造历史,无中生有;歪曲历史,瞪眼说瞎话);本质——是达到动摇民心、颠覆政权的政治目的;定性——是一种错误思潮(注意:思潮跟思想不同,思潮是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对民众和社会的影响力、冲击力不可小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脉络</b></p><p class="ql-block">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大地的滋生滋长,大致可分为三阶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世纪20年代,</span>曾以“全盘西化”论的伴生物在我国初现,后一度沉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世纪80年代,</span>又打着“告别革命”的旗号卷土重来,并逐渐坐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近些年来,</span>借助互联网场域的放大效应,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以所谓的“重新评价”为名,对中国近现代以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政策和人物等,尤其是对“四史”(即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颠覆性评价,不断扩大其地盘和影响,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p><p class="ql-block"> (那么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源头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源头</b></p><p class="ql-block"> 有研究专家经过深入研究,找到出理论基础(即思想源头):从根本上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虚无主义”,一个是“西方中心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关于“虚无主义”:</span>~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重要来源,更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定性的基本依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关于“西方中心论”:</span>~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一般来说,存在着三种意义上的“西方中心论”:一是种族上的“西方中心论”,认为白色人种在文化、智力和道德等方面占有优越性;二是政治立场上的“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和价值理念具有优越性,应成为非西方国家效仿的“模板”;三是思维方式上的“西方中心论”,主要表现为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解释非西方问题,从而非议非西方国家。</p><p class="ql-block"> 可见,虚无主义以及这三种意义上的“西方中心论”,共同建构起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 再深入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基础,结合当今历史虚无主义近些年来在中国社会的沉渣泛起,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它是以唯心史观为哲学基础,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导向,以抽象人性论为分析问题的惯用手法,以助力“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实现为其重要政治诉求。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四、近年重新沉渣泛起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沉渣泛起,绝非偶然,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着紧密关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从世情的变化看:概括为三个词语——低谷、唯一、颜色。</span>低谷——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骤然陷入低谷。西方世界因“不战而胜”而洋洋自得,有人甚至抛出“历史终结论”。唯一——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中攻击的对象。颜色——基于国体与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美国等西方国家继续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实施“西化”战略,企图使中国改旗易帜,上演“和平演变”(颜色革命)这一幕。西方势力对中国富起来、强起来而自身力量日渐式微心有不甘,以致冷战思维抬头,处心积虑地遏制中国,蓄意给中国制造麻烦,在意识形态领域加紧渗透、在传播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上做幕后推手,便是其手段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从国情的变化看:概括为——多样化、复杂化、软性化。</span>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国内逐渐出现四个多样化,即: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体制外就业人群多、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复杂化——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多样化的影响,随之伴生出连带的变化,表现在人们的思想上,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增强,用一元化指导思想统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难度增大。软性化——随着信息化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微信、微博等迅速普及,历史虚无主义生存的方式,从“硬性化“向”软性化“演进。从硬性到“软性”的演变过程中总的表现为:虚无方式从无所顾忌到隐晦含蓄,其行为从赫然登场到无所不在;议题设置从执迷历史到域外渗透;污蔑进路从整体否定到以偏概全;话语叙事从直截了当到绵里藏针;内容呈现从寄居史事到日常生活;目标受众从特定对象到青年群体;传播策略从传统媒介到互联网新媒体;蛊惑方法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等等。总之,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欺骗性、蛊惑性、毒害性更强,解构手段更为复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从党情的变化看:概括为——丰功伟绩、政策失误、执政风险。</span>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执政成绩出色(中央党校党史专家曲青山教授用“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成语对党的百年历史加以高度概括)。政策失误——我们党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政策或决策失误,甚至严重的失误(不可否认,这有一个如何看待的问题)。执政风险——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面临严峻的执政挑战,主要来自“四大考验”(即在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方面的考验)和“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借助历史这杯陈酒来加以“精心酿制“,含沙射影转弯抹角地攻击和否定党的领导。在严峻的敌我矛盾面前,不少国人、包括个别党员对此却麻木不仁、视而不见,甚至很是乐意演唱“你把我灌醉”,当起“键盘侠”或是围观或是点赞,自觉不自觉地当了“看客”、乃至“帮凶”。</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西方遏制中国发展的态度不会改变,世情、国情、党情还会继续发生变化,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会存在甚至增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五、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表现</b></p><p class="ql-block"> 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唯心史观,主要手法是混淆历史的支流和主流、现象和本质。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三种表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是否定革命和历史发展规律。</span>鼓吹 “革命无用论”“革命破坏论”。“告别革命”曾是历史虚无主义喧嚣一时的观点,如今的许多错误论调都是其金刚“变形“。这些论调否认历史进程的客观性和规律性,通过贬损和否定革命,竭力抹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通过否定革命来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二是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span>如鼓吹“中国社会主义是早产儿”“选择社会主义是误入歧途”,否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三是歪曲党史,企图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span>打着“解密”“戏说”“秘史”等幌子,置历史事实于不顾,把“浆糊”粘起来,用“剪刀”剪起来,把“键盘”敲起来,偷梁换柱,生搬硬套,篡改、歪曲、拼凑、裁剪党的历史,肆意夸大事实,捏造骇人听闻的数字,编造似是而非的故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好像找到“复活”的新载体,以娱乐化、庸俗化方式渗入日常生活,以隐蔽化、碎片化形式进行传播。有的以一孔之见、一己之欲遮蔽历史真相,给早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翻案,为反面人物叫屈,为侵略者正名,哗众取宠,混淆视听,颠覆中华民族的整体记忆;有的以戏说、恶搞的态度对待革命领袖、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红色经典,在“吸粉”“吸睛”、制造“看点”“笑料”中制造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有的以所谓常识、常理、常情来污蔑特定历史情境中英雄人物的行为,或者以不切实际的标准和要求评判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抽空革命英烈超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比如:有人说张思德是“烧鸦片时窑塌致死”,抗日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实际上是“溜崖”,刘胡兰“精神有问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纯属“虚构”,黄继光堵枪口是因为“摔倒”,邱少云在潜伏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违背生理学”,雷锋是“自拍狂魔”、日记“造假”,等等。如此诽谤英雄、颠倒英雄形象,是对民族共同记忆、民族精神的亵渎和侵犯,是在肆意抹黑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p class="ql-block">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亵渎历史,消解对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消解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消解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同,损害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郁达夫曾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这话听来真的是让人振聋发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六、用正确党史观武装头脑</b></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体而言,提出三点建议,与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是掌握科学武器:</span>运用唯物史观,坚持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历史性原则,做到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党的历史,用全面的观点对待英雄人物,用整体的眼光对待社会主义道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二是把握主流本质:</span>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不懈奋斗,是党百年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就是党百年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三是拿起战斗武器:</span>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流毒,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斗争到底,彻底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让真理走进人们的思想田野。</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老师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无恶不为,我们不能无所用心、无声无息、无所作为。让我们时刻保持警觉、警惕、警醒。</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