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清目秀,向着幸福出发啦

一米阳光

<p class="ql-block">  写在2021夏的那个雨季。致敬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致敬所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河南老乡!书,还在读,雨一直下,洪水无情,人心有大爱,唯愿一切安好! </p><p class="ql-block"> 窗外,雨一直下,人心慌慌;桌旁,书在手中,期许下一次相遇。生活的柴米油盐,际遇的纷繁复杂,又一次失去了与君老师见面的机会。看到许多小伙伴走进贵阳,聆听王君老师的专场讲座,亲历课堂现场,心中不免有些许失落。唯有打开书页,静读,摘录,深思,咬文嚼字,来感受原汁原味的青春语文,寻找幸福生活的密码。</p><p class="ql-block"> “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青春语文,不只是简简单单的高效课堂,也给了一线语师一种活法。今天,我们将跟随王君老师一起解读“诵读型文本”,在美美的读中品味如何上出诗意的语文。</p> <p class="ql-block">一、我从困惑中走来 找寻诗意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回想从前的课堂,大多数老师还是习惯于“讲”,不舍得“读”,越读越迷糊,一讲才清楚,是大多数老师的感觉。老师如果不讲点儿正正经经的东西,便觉得腰杆挺不直,好像对不住文本,对不住学生一样。</p><p class="ql-block"> 回想学生时代,不少好文章,不讲还觉得值得一读,但是老师一讲,立马就兴味索然。当初,不明白底里,现在恍然大悟:有太多文字,只需要朗读即可得其精髓。水平不高的讲,或自作多情的滔滔的讲,反而如蛊虫,一点点吞噬了文本之美。</p><p class="ql-block"> 回想自己的课堂,老师苦口婆心的宣讲“得语文者得中考”,学生依然心不在焉;漫无边际的讲,一节课下来总感觉学生没有多少收获;整节课的训练品读语言,下节课有的学生仍然不知所措。迷迷糊糊中感觉到面面俱到,反而收效甚微。多少次,看到学生无助的目光,多少次,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我想:兴趣会是最好的老师,铸炼我们的课堂永远是第一位的。</p><p class="ql-block"> 王君老师创新语文教学,把文本分为七种类型,每一种文本都有翔实的解读,课例分析,课堂实录,读着读着,我如梦初醒。今天,我走进了诵读型文本的“小巷子”里,领略了一种别样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二、站在青春语文的十字路口,我探寻到了诵读的真姿彩</p><p class="ql-block"> 朗读与诵读虽一字之差,但属于不同的表达方式。朗读,是将文字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出来;诵读要求将文字用高低抑扬的腔调读出来。朗读是要传情达意,诵读要求风格化、情感化甚至戏剧化,讲究形体、手势、表情、眼神的和谐统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我国传统私塾教育的“读”,就是诵读。诵读需要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虚字重长,不仅把每个字读得字正腔圆,而且含义传达得很完整、很深刻。比如,诵读“床前明月光”,“前”要平声拖长,“月”要入声短促,还要把李白见到月光时高兴的情感传达出来。这种传统的语文教育培养了孔子、鲁迅、孙中山、毛泽东等大量精英人才。</p><p class="ql-block"> 王君老师的诵读课,堪成绝唱!那是建立在对文本平仄和谐、音律协和的语言特质的把握上,是建立在教师信任学生、点燃学生的育人情怀上的。接下来看看,王君老师是如何设计《安塞腰鼓》的诵读教学的。本节课以诵读为线索,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感特色。首先明确《安塞腰鼓》有散文诗的特色,引出朗读之法,老师范读课文,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语言特色;小组自由选择排比句设计朗读,感受排比的奥妙。第二板块是赏语言。通过比较朗读,体会语言的摇曳多姿之美。首先抓住描写安塞腰鼓最精彩的一段,删去相关递进的词语,通过对比朗读,感受多重排比句之美。然后通过调语序和原文相比朗读,体会排比的本体和喻体倒装后的独特。接着把文中写安塞腰鼓带给人的感受那四句话调整顺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从实到虚的写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最后以“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来总结,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排比句妙处。第三板块是捂主旨。在明确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想邀请谁土看安塞腰鼓,想对他说些什么,想为他描绘什么场景”,再次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以朗读“齐鲁大地啊,你生养了我们这些元气淋漓的少年,我们一定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课堂在朗读中达到高潮!</p><p class="ql-block"> 教师把文本处理成为诵读型文本,是一种极俭省聚焦的教材处理方法,它要求教师要“舍得”----繁冗删尽、目标纯粹、手法天然、点石成金、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对诵读有信念的老师才有这样的教学勇气,深谙诵读精髓的老师才拥有这样的教学智慧,我们都要去努力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三、站在青春语文的讲台上,我聆听了诵读课上语文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教师在诵读设计时,要达到形式丰富多样,且有梯度,有层次。</p><p class="ql-block">王君老师的课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通过诵读,把一切奥妙读出来了 。王君老师对“百草园”部分的设计,最能体现层次性、阶梯性,她引领着学生在诵读中渐入佳境。首先,王老师对诵读指导做顶层设计,提出“学得精彩的标志是读得精彩”。在这个目标下,又为学生设定了三个梯度,即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读出叙述里的跌宕起伏、读出语言中的鲜活形象。其中,每一个阅读的大“台阶”,又设置成几个小“台阶”,利于学生小步轻迈,走一步再走一步。如“走进百草园”部分“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就有五个环节,层层递进。</p><p class="ql-block">1.学生自由读,努力用朗读来原音重现当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2.学生任意选择一句喜欢的来读,努力用声音传递出丰富多彩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3.学生合作读,教师展示诵读分工合作通读单, 通读单上有表情动作 的指导,如开心地、惊喜地等。</p><p class="ql-block">4.师生讨论,从朗读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p><p class="ql-block">5.师小结,读出了百草园是童年时代的一个乐园。</p><p class="ql-block"> 由以上环节来看,学生朗读有自由读、选句朗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这些环节的设计由放到收,由开到合,学生的阅读视线在诵读中,逐渐聚焦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上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逐渐由诵读的“表”触及情感的“里”,教学目标在诵读中自然达成。</p> <p class="ql-block">  “青春”语文诵读课,秀出自然真风采!读《王君老师 创新教学十一讲》,越读越发地看到了自己课堂有许多“蒙灰”之处。读着她的诵读课,仿佛走进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朗诵会,学生经由诵读亲历心灵的洗礼,由最初的整体感知,走进了文章的“剧情”,由读“剧本”到演“话剧”,老师的角色也成了真正的“导演”。这样的课堂学生欲罢不能,充满蓬勃的生机,少年雄姿英发,师生的相遇注定是向着幸福出发! </p>

诵读

朗读

学生

老师

语文

王君

课堂

文本

安塞

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