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武穴市中医院康复治疗大厅里,共有九位风华正茂旳年青人,她们大都20出头,稚嫩可爱,甜蜜的笑容总让治疗大厅充满快乐与生机。她们都经过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高等教育,但没有医生拥有的处方权,也没有跨行业考研究生等深造的机会。用她们的话说,我们是夾在医生护士里做人,忙在医护间做事。然而她们无怨无悔,心无旁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用智慧的双手和挚热的爱心,拯救一个个绝望的灵魂,矫正一个个扭曲的形象,还原一个个原本的健康。她们就是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康复治疗师——塑造健康的医疗“工匠”。</p> <p class="ql-block">我的手,你的手,紧紧相连</p> <p class="ql-block">七月二十日上班时分,寂静的康复治疗大厅又开始热闹起來。康复师杨艺习惯打开治疗仪,作好OT手功能训练手法准备,等待KUI爷爷前来治疗。过十点,不见人影,焦急的他四处打听,才得知KUI爷爷搭口信过來说,小外甥刚从深圳回來,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忐忑不安的小杨这才缓下來。</p><p class="ql-block">谈到KUI爷爷与小杨的“爷孙情”,那还得从今年元月下旬说起。天有不测风云,一位骑车能上400米高的五祖寺的彪形老汉,突发“心梗”与“脑梗”,来到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康复病房,担任他的主治康复治疗师正是与孙子年龄相仿的杨艺。从此,他们朝夕相处,形影相随。突然崩溃的KUI爷爷躺在床上,手脚不能动弹,情绪变得烦躁低落,有时还耍起小孩脾气,不大配合治疗。这时小杨俨然以其长辈身份对他进行劝慰、安抚与疏导,让他逐步接受现实,作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小杨还让疗效说话,使他树立信心。每天在床边引导他做被动和主动活动,用针灸刺激偏瘫左上下肢穴位,很快,他能坐起來,十天后,还能下床靠着站立,一个月就能被搀扶走动。意想不到的疗效,让小杨有了成就感,也让老KUI对小杨的治疗信心滿满。半年过去了,KUI爷爷康复治疗的早期目标已经结束,目前已经重点转移到后期OT<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手功能训练。尽管离一年后的治疗目标还有时日,后期效果难以预料,但杨艺仍不离不弃,每天”陪练”半小时雷打不动。引导他松动关节,开合手指,尽块恢复左手功能,早日出院,圆他骑行远游的美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情同手足</p> <p class="ql-block">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大都是零距离接触,口对口交流,手把手指导。这种一对一治疗模式为培育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像杨艺与KUO爷爷”的“爷孙情”在康复科到处流淌。17岁田南(化名)是今年高考学生,正在花季,残酷的病魔对她进行无情摧残,脑梗死加上大脑中动脉狭窄,给她带來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手眼协调不佳,明显偏瘫异常步态,左手拇指屈曲外展无力,左侧伸膝无力,左足轻度外翻。病情复杂,康复效果很难乐观。上帝的不公,深深刺痛康复师邢婷的心,她不顾名利得失,主动担对她的治疗任务。在科室会诊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后,她翻阅大量资料,总结手头积累的病案,花了几天时间才拿出一套综合治疗方案,采取针灸电疗刺激穴位促进神经肌肉恢复、生物反馈诱导主动运动、PT治疗进行上下肢有效训练、智能下肢主被动训练等10多项措施,在治疗上对她打“组合拳”。康复师是体力脑力劳动结合者,制订方案付出心血,实施方案也需要付出辛勤汗水。尤其在每天PT训练中,邢婷在牵伸、关节松动、ROOd、pNF等一个多小时的治疗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各种手法,靠双手和力气去完成。大量体力消耗常常使她汗流夾背,气喘吁吁。一滴汗水,一份收获,邢婷终于等到了回报。如今,田南左侧上下肢肌力由一4级增加到十4级,左侧拇指可以自由外展,站立平衡达到3级,行走步态基本正常。一度沉寂悲观的田南在谈到今后新生活时,开始露出乐观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心有灵犀一点通</p> <p class="ql-block">这段小视频内容不是幼教,而是在对中风失语症病人进行ST言语方法训练。康复师面对的对象绝大部分是中风病人及脑外伤、面神经、先天性脑瘫等患者。这些患者由于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反复变化、难以预测,耐心和耐力的考验又是对康复师的挑战。视频中的这个中风病人,由于长期气管切开、脑部开颅,留下四大生理障碍:左肢活动不利、面瘫、吞咽和语言障碍。经过康复师一年多的精心呵护,有的障碍基本排除,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治疗效果已超过家人及本人的预期。然而吞咽功能、运动能力、尤其是语言功能的恢复还滞后,发音说话还处在幼儿弱智期。患者是一家企业技术骨干,语言对他多么重要!20多岁的方圆当起了46岁患者的“幼教”老师,开始单调枯躁漫长的ST言语训练。训练由简至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首先对发音器官进行锻炼,在提高患者口舌肌灵活性的基础上,开始诱导患者发AOE等基础简单音调,并口对口,示教口型,从而使患者模仿简单词句。并用日常物品名称和曰常用语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用诗句、歌词加强患者对完整词句的发音。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方圆的执着,终于打开患者的智慧之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方圆听到他在自已的领读下完整朗读这首诗时,她激动得连说:好棒!好棒!</p> <p class="ql-block">如果将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比着一张蓝图,科主任吴良恒既是蓝图的总设计师,又是实现蓝图的能工巧匠。吴良恒有句口头禅:康复一人,幸福一家。他自从2008年从事专业康复工作以來,不知接诊了多少中风生理障碍病人,当看到他们会手拿筷子吃饭、站立起來走路,开口说谢谢时,总对自已的职业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2018年底,他受命于危难之际,走马上任武穴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从一名普通康复师转变为一方面管理者,对于吴吴良恒是个新的挑战。由于康复科是医院唯一一个有医、护、技特殊结构的临床科室,治疗工作比较复杂。所以他对每个康复病人,都要亲自过问,亲力所为。首先组织三方面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然后每人定制治疗方案,确定黄金恢复期六个月的疗效目标。早期目标1—2月,中期目标3—4月,后期目标5—6月。以目标为导向加强管理,以目标为动力追求疗效,康复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大增,康复治疗床一床一机难求,每天做各种康复治疗多达200多人次。康复科病床使用率常年达到100%。建科短短两年多时间,共收治了1500多名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4天,95%以上的病人按目标治愈好转。</p> <p class="ql-block">默默奉献的年轻康复师的奋斗努力,为医院打磨了一张崭新亮靓的名片,医院的鼎力支持与巨大投入又为康复师们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医院不仅在医疗用房奇缺的困境中,腾出300多平米建筑面积开办康复病区,还在资金紧缺情况下,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痉挛肌低频治疗仪、气压治疗仪等康复治疗设备30多台套。尤其是价值50多万的武穴康复第一仪——颅磁仪,不仅为中风病人康复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是攻克中风的神器,还为抑郁症、失眠病人带来了新的福音。科技的力量,让主要靠手法工作的康复师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來,开始向新的康复治疗领域进军,老年病康复、糖尿病康复项目逐步进入院方议事日程。有关项目康复师已接受上级医院培训。另外,正在建设中的新院区也为康复区安排了3500平米的用房,筹划鄂东武山湖康复中心。展望末來,年青的康复师们对自已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