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第一镇

林夕

<p class="ql-block"> 黄河第一镇</p><p class="ql-block"> 碛口古镇为九曲黄河第一镇,得名是因黄河流经此处时,河中有碛石两处,上游船只到此,船家若无好本事,极易触石沉船。故船家于碛口古镇上方卧虎山上又修建了黑龙庙,以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  碛口古镇在明清时曾繁华一时,船运相当发达,因黄河到此变窄,船载物资,需卸货走一段旱路。</p> <p class="ql-block">  这里虽然是离太原二百多公里的山里小镇。但据说镇上光商铺,货站,客棧就四百多家,银号,镖局,當铺俱全。</p><p class="ql-block"> 镇上的石板路,诉说着过去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碛口镇背山面水(背靠青山摇钱树,面对江河聚宝盆)。镇上的民居以窑洞与房子相结合,大部分全石结构,或石木结构,有上下两层别墅壮态,这种建法有抗震防塌陷功能,这叫弦。所有民居都是坐北朝南,冬暧夏凉。</p> <p class="ql-block">  在镇上的墙上还依稀可见的拴马石,一排排,就是当年使用骆驼运输物资时用的,由此可见那时茶马古道有多艰难。</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上的银号都是晋商,晋商以信誉第一,因此得以从这里走向全国,在全国各地都有山西晋商会分会,银号银票也实行了全国汇兑,免除了携带银两的不便和风险。</p><p class="ql-block"> 明清古镇的客栈,肩负着迎来送往。</p> <p class="ql-block">  客栈的院里沉淀了上百年历吏,一二层住房客,三层露台,可开PT,来杯清茶,或独自小酌,对酒当歌,抬头望明月,回头看黄河,乐不思蜀。</p> <p class="ql-block">  在院内,一杯清茶,慢慢的品位,多少乡愁。黄河在听你的倾诉。多少不平,黄河为你咆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戏台,最早的义演,无门票的戏院。</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无论你是自驾,还是乘坐太原到碛口的大巴,你也许就是一个背包客,穷游一族,或三五成群,骑上单车,来到这黄土高坡的石头古镇,都会有热情的乡亲为你带路。</p> <p class="ql-block"> 西湾村</p><p class="ql-block"> 西湾村距离碛口镇一公里左右,临河而建,村中古宅院在河边的山坡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古宅精致华美,造工考究。</p> <p class="ql-block">  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闻名于世。西湾村是一处完整的居民建筑群,是依靠黄河船运发迹的陈氏家族历经明末到民国300年历史逐步修建而成的,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依山面水、背风向阳,随势而上,如波涌浪卷,层次感极强。</p> <p class="ql-block">  村内有两横五纵七条小巷均匀地把各处院落串联起来,现保存完好的有四十多处院落。</p> <p class="ql-block">  每个院落,院院相通、户户相连,楼房院墙不拘一格,样式多变,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十分和谐。</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防盗、防火、排水、泄洪等各种设施配置十分精妙。</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树一木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各种雕刻构思精巧,刻画细腻,处处都溢满了村民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因而,西湾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西湾村的主体构架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座西北向东南。当地人说,西湾村当年选址是依据传统的风水学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原则进行的。</p> <p class="ql-block">  村落的主体部分建在两座石山中间,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p> <p class="ql-block">  湫水河静静的从村前流过,见证了西湾村的创建、兴盛和衰落。</p><p class="ql-block"> 西湾村的起源和当年的水陆码头碛口的兴起有着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  难怪:</p><p class="ql-block"> 西湾村在2003年底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选为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成为山西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子。</p> <p class="ql-block">  西湾村是一个单姓村,村里的几十户人家几乎都姓陈。他们的迁居始祖是西湾村的创建者陈师范。</p> <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陈师范迁居碛口,利用碛口的商贸条件在当地作搬运工起家,后来开店经营各种物资发达起来。成为富商的陈师范在湫水河边紧邻碛口的地方建起了村落,以后的数代人又历经上百年的扩建,终于把西湾村建成了一个拥有几十座宅院的城堡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西湾民居的门楣上,大多镶嵌有石质或木质匾额,落款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石刻匾额并不鲜见。</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个院落的门匾上镌刻着“岁进士”三个大字,据说这里是军功三品的蓝顶老爷陈辉章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岁进士和明经进士,都不是正式进士,而是对屡试未第的老秀才给予的一种安慰。</p> <p class="ql-block">  陈氏家族,虽然也曾因为有赈灾、助饷的义举而封官进爵,但毕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商人世家,很难象晋东南阳城、沁水那些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一样,出现诸如“一门九进士”的科举奇观。</p> <p class="ql-block">  西湾村民居整体设计奇特,整个村落由五条南北走向的竖巷分隔开来。</p><p class="ql-block"> 这五条竖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人分别依这五条巷子聚居,既便于管理,又易于日后村落向左右扩展。</p> <p class="ql-block">  每条竖巷里的宅院都可以互相贯通。只要进入一座院落,就可以游遍全村。</p><p class="ql-block"> 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内的横向交通,更有利于突发事件下的快速转移和集体防御。</p> <p class="ql-block">  巷子的地面用石块铺砌,两侧有石护墙,有的地方还建有堞楼和供巡视的墙道。</p> <p class="ql-block">  早先村子的外围建有封闭的村墙。当年,整个村子如同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只在村南段建有三座寓意为:天、地、人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显然,古时西湾村对外部世界来说是封闭的、内向的,而对于大家庭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开放的、外向的,折射出对外防御、对内聚合向心的传统心态。</p> <p class="ql-block">  西湾村民居的特点有三:</p><p class="ql-block"> 其一、依山就势,街街相通,巷巷相通,院院相通。</p><p class="ql-block"> 其二、它是窑洞式的明柱厦檐高屹台,它正面是明柱厦檐高屹台院,南面是客厅,或者是马棚、厕所、大门。</p><p class="ql-block"> 其三、因为它是顺着山坡修建的,它下面院子的屋顶叫“脑畔”,“脑畔”就是上面院子的院子,它是层层叠叠往上修的。</p> <p class="ql-block">  美国教授weizhiming来临县碛口镇考察时,对附近西湾村的民居赞叹不已。他评价:</p> <p class="ql-block">  西湾民居不仅仅是山西当地人民几百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历史上对人居环境所创下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  西湾村体现了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p> <p class="ql-block">  西湾民居属典型的晋西风格四合院,历史文化气氛浓厚,有浓郁的黄土文化特色。整个村落中的民居宅院长约二百五十米,宽约一百二十米,占地约三万平方米,以体现金、木、水、火、土的五条石砌街巷将三十座宅院连为一体,周以高墙围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堡式封闭空间,仅在南向留大门三座。</p> <p class="ql-block">  一位大爷介绍,西湾村一带山多地少,惜土如金,村子就建在石山的斜坡上,坐西北朝东南,形成避风向阳,靠山近水的格局。从而也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p><p class="ql-block"> 黑龙庙位于临县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碛口镇卧虎山。</p><p class="ql-block"> 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气势恢宏,总面积4800平方米,是碛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碛口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与碛口古建筑群一起,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p> <p class="ql-block">  站在庙门前,居高临下,可以远眺黄河气势,近观湫水曲折,聆听二碛涛声,俯瞰古镇全貌。</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供奉黑龙、河伯、风伯、关圣帝、华佗,是为保佑往来船只平安,商家诚实有信、生意兴隆,人人健康无病。</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不得不提提关圣帝,在山西每个县都建有关帝庙,忠义神勇的关羽既是晋商的财神、保护神甚至祖师神(关羽曾卖杂粮),也是维系晋商这一群体的精神纽带,就像徽商供奉朱熹一样。</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座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轴线上。</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山门,由三道石拱门洞组成,门前是一座面阔三间的门庭。门庭上又盖一座歇山顶门楼,两层建筑全凭8根大木柱支撑。紧挨门楼又建倒座乐楼(戏台)。前后建筑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乐楼为欧山顶,琉璃瓦剪边,美观大方。乐楼左右是十字歇山顶式的钟鼓楼,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别具风格。</p> <p class="ql-block">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内供黑龙大王。左右两耳殿分别供奉河伯、财神,其余仓官、金龙、庙童各得其所。</p><p class="ql-block"> 此外东西配殿、看台、廊房共22间。</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创建三百余年来,几经修缮,使整体建筑严谨合理,左右对称,奇伟壮观。仰观庙宇叠于石崖之险,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无不使人悦目赏心。</p> <p class="ql-block">  倚庙廊俯而环视,只见黄河滔滔,批水潺潺,古老的碛口镇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这山、水、镇、庙在黄河巍谷之间相映成趣,故秦晋两省遐迩闻名。</p> <p class="ql-block">  乐楼的音响效果更为奇特,不用扩音设备,万人看戏,声音清脆,乃至响彻数里,故有“黄涛共鸣,湫水助唱”之说。</p> <p class="ql-block">  所以每逢古会隆节,秦晋两省四乡群众不畏陡峭山路,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庙内现存石碑4通,其中道光癸卯重修黑龙庙碑为永宁州知州王继贤撰书。</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上镶嵌两副石刻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为郡人崔炳文于道光癸卯仲春撰书。</p> <p class="ql-block">  另一副“山河碥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为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乙巳年撰书。</p><p class="ql-block"> 王继贤不仅文彩俊逸,而且书法造诣颇深,名重京师。</p> <p class="ql-block">  时高丽国屡派使者求书“健美陵烟”四字,王毅然成书,使者满意而归。清帝为此赏其纹银四千两,人们赞颂“一字值千金”。</p> <p class="ql-block">  1988年和1990年,在山西省文物局资助和群众集资下,对黑龙庙进行过两次修缮,目前保护较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