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盛夏,利用假期到晋中和顺县朋友家小住几日。晨练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来到和顺县泰和公园,看到一支习练太极拳的团队,他(她)们听着舒缓的音乐,打着八段锦、太极拳…… 走近他(她)们才了解到,这是一支有着太极宗师杨振铎先生,在八十年代初来和顺县传拳授艺的火种的团队。</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不到三十岁如今已近古稀的曹树明师傅讲述宗师在1983年5月20日作为特邀嘉宾来和顺县参加“山西省杨氏太极拳研究会和顺分会”成立开幕式,宗师逗留五天时间里,为大家传授拳技、拳理并进行精彩的套路表演,和其徒弟杨礼儒的散手变化于无形,收放巧妙,劲力柔韧脆弹,看得人惊心动魄,喝彩声不断更是将观摩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至此,杨氏太极拳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得到县老体协、老龄委、老干局的大力支持,开始有组织地在和顺大地茁壮的成长起来。</p> <p class="ql-block">老拳友曹树明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习练杨氏太极拳,曾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及全省等多项比赛荣获金奖。</p> <p class="ql-block"> 大家说起宗师的故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当年在现场聆听宗师讲座的和顺分会年轻骨干,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刘素芳大姐很是怀念宗师当年那如沐春风的教诲场景,感恩宗师曾先后派出杨礼儒、段英莲、王文、药俊芳、王白玄等老师多次来和顺县教拳培训,拳友们反响真是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同时期和顺分会也派出升级运动员,到当时的省研究会参加宗师亲自指导的培训班,运动队员在各届赛事中不负众望,也都取得较好赛绩,回忆过往的种种事物,也是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刘素芳大姐拿出珍藏的由原和顺分会负责人李瑞林老师编写的“和顺太极拳兴发记事”一书与我分享和顺太极拳的发展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拳友中还有两位八十五高龄老者靳宝福师傅和李润兰师傅细说习练杨氏太极拳健身养生之功效等等好处。</p> <p class="ql-block">八十五的老教师靳宝福在太原和宗师弟子贾承平老师学拳多年,近几年回到和顺安享晚年,仍坚持每日晨练👍</p> <p class="ql-block"> 听之感动,感动恩师为传播太极拳跋涉于穷乡僻壤传授人类健康之技能,感动拳友不忘师恩授技热爱杨家拳坚持习练至今。近四十年的风雨岁月是有痕可寻,时光是值得记忆怀念,光阴更是证明心中的那一份初心不变,业绩是脚下走过的每一个印迹!前辈们作出点点滴滴的努力,都成为蜕变的关键基石!</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和顺县杨氏太极拳呈现着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协会由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药东华肩扛重任,开启新篇章将太极拳推进校园。</p> <p class="ql-block">和顺县校运会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p> <p class="ql-block">杨氏太极拳第六代门生杨怀禄开拓进取带动新生力,稳扎稳打基本功,另辟新径发扬光大。 </p> <p class="ql-block">和顺县庆祝七·一建党百年活动,县电视台采访杨怀禄团队</p> <p class="ql-block">杨氏太极拳和顺站拳友</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不知不觉已到午时,泰和公园健身站站长、和顺县杨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李妙英大姐得知我的来历后,提出是否可以为拳友们规范一下传统套路的动作时,作为传播者的我没有拒绝的理由,推广发扬传统杨氏太极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谨遵恩师倡议“<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健康中国·太极同行</span>”为他人健康,我一直在传播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熟知他们基础后,利用一周时间,将杨军掌门应中国老体协之邀创编的“二十六式杨氏太极拳”教授他(她)们习练。大家在学习中得益于宗师火种的根基,拳友们很快就掌握了套路的习练方法。</p> <p class="ql-block">泰和公园健身站拳友</p> <p class="ql-block">滨河健身站拳友</p> <p class="ql-block">云龙山健身站拳友</p> <p class="ql-block">当年获奖者如今年逾古稀的老拳友</p> <p class="ql-block"> 短短几日感受到了,和顺所蕴含“中和”文化的特质——“融合和谐”,可以说这是和顺文化的基石。一代代和顺人“和”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识相知,热情好客,真诚以待,让我感受到和顺人的</span>美好!和顺再见!</p> <p class="ql-block">随笔:秦慧珍</p><p class="ql-block">图片:贾生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