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疆第四天

朱允芳

<p class="ql-block">  清晨, 鄯善伴着夏天的热浪和湛蓝的天空醒了。鄯善,古西域国名,原名楼兰。汉昭帝时改称鄯善 ,现在叫鄯善县。曾经是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古驿,在中西方交通、文化交流及商贸上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下面,带你走进库木塔格沙漠吧。</p> <p class="ql-block">  库木塔格沙漠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城最南端,从城区步行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样子,是世界上距离城市最近的沙漠。站在城区可以看到沙漠,站在景区沙漠上可以瞭望城区。千百年来沙不进人不退,是十分罕见的自然景观。这里也是楼兰王国消失的最后一片圣地。</p><p class="ql-block"> 库木塔格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的西南风和来自达坂城风口的东南风,沿途经过长风程,携带着大量沙砾,最后在库木塔格地区相遇碰撞并沉积而成,南面的觉罗塔格山也促成了这两种方向的风力减弱和风沙的沉积。因为环境艰苦、道路险远,库木塔格沙漠在唐代被称为“大患鬼魅碛”,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这里完美诠释着人和自然和谐的美妙相处,沙不进,人不退,绿相伴。悠美的的线条有时候会随着风沙而改变。</p> <p class="ql-block">  库木塔格沙漠出来,我们向火焰山进发。火焰山,维吾尔语叫“克孜尔塔克”&nbsp;,意为红山。其绵延100多千米,海拔500米左右,宽约10千米。它虽然上面寸草不生,但却是一条天然的地下水库的大坝。 天山 融化的地下水在这里潜水位被抬高,形成许多的泉水在这里出露。因而形成了在离火焰山不远的平原上面到处是绿洲,到处都是葡萄园的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 火焰山风景区坐落在火焰山下,是根据《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打造的,是一个人造景点。首先走进地宫,地宫里有空调,非常凉快,里面主要是介绍一些历史和神话。要出地宫时,可以看见一根铜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实际上是根温度计,测的是地表温度,我们到的时候看到温度计显示的是62度,温度不是很高。据说这里最高地表温度达到过94度,今年最高是89度。在地宫外面就有“沙埋鸡蛋”的,许多游客在那里玩这个游戏。从地宫里出来,一下子就感觉到了火焰山的热情,真是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里曾说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在地宫上面的地面上,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塑像。旁边亦有羊拉车和驼队在招揽生意。但真正的唐三藏去天竺取经远比《西游记》精彩。</p><p class="ql-block"> 唐僧,俗名陈祎,法名玄奘,通称三藏法师。13岁时在 洛阳 净土寺出家,由于刻苦研习佛经,十几岁时佛学造诣便十分了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在长安讲佛学,誉满京师。但玄奘总觉佛学:先贤之所不觉,今者之所共疑。便有取到真经的想法。适逢天竺僧人波罗颇密多罗在长安,此人记诵经文甚多。玄奘与其交往得知,天竺国有个“那烂陀寺”,是佛学的最高学府,在那里可以取得真经。玄奘于是数次上书唐太宗,请求到天竺取经均未获批准。直到贞观三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于是玄奘混入灾民之中偷渡出关。经过 兰州 到达凉州,凉州都督李大亮禁止其私自出关,并强令其返回长安,玄奘一时陷入僵局。当地慧成法师知晓后,决定帮助玄奘摆脱困境。他令徒弟慧琳、道正晚上从城墙上绳降玄奘而出,并要求二位徒弟秘密送他前行。白天怕被官兵捕捉,于是他们夜晚行路,走到 瓜州 ,通缉令到达,玄奘成为了朝廷重犯。 瓜州 州吏李昌知其事迹,同情玄奘遂放行。在西行途中,玄奘新收徒弟石磐陀,石磐陀熟悉道路遂为向导,而慧琳、道正不堪远行,遂回凉州。只有玄奘、石磐陀和一匹老马继续西行。半夜偷渡 玉门 关 成功 后,石磐陀觉得前途无望,西行太过辛苦,于是抢夺了玄奘的财物离他而去,只给他留下了一匹马。走至第一哨卡时玄奘被官兵捉住,校尉王祥同情他,规劝他到 敦煌 修行。玄奘表示,宁愿受刑,也不回头,一定要取到真经。王祥感其诚,于是放了他,让他过了哨卡。过了第四道哨卡,便进入到800里莫贺延碛,古称 沙河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nbsp;。玄奘走了五个白天,四个夜晚,没有见到水,他每天默念《般若心经》,鼓励自己不忘初心。但第五夜里他还是倒在了黄沙之中,但奇迹出现了,在半夜他忽然被风吹醒,发现老马居然找到了水草,于是他逃出生天。又走了两日,终于走出了八百里瀚海,到达 伊吾 (今 哈密 ),后到高昌。高昌王信奉佛教,与玄奘结拜为兄弟,并要求他在此传教,但玄奘坚持去天竺取得真经,并承诺取得真经后在高昌国讲佛三年。高昌王为其精神感动于是放他西行。同时为他剃度了四个徒弟,让他带30匹马,25个侠役,24封公文(通关文牒)助他西行。公元631年,玄奘终于到达那烂陀寺,得到戒贤法师的指导。641年,玄奘辞别戒日王,踏上了回归之路。此时高昌国王已死,高昌国也被大唐所灭。于是玄奘带着梵文经书657部回到长安。唐太宗特在慈恩寺西院修筑了五层塔(也就是现在的大雁塔)来保护经书。</p><p class="ql-block"> 唐玄奘这种不取得真经不回头(不怕艰难困苦,不被荣华富贵所迷惑)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崇拜。不管是流 沙河 ,还是火焰山,都一如既往地向前,向前。</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山体沟壑林立,曲折雄浑,在山麓前有红色的洪积扇,远远看去,像一幅幅天然的立体画卷。在山脚下,一望无际的葡萄晾房直到天边。由于这里空气里基本没有水气,气温有特别的高,风又非常大,非常适宜葡萄干的晾制。据说吐鲁番的葡萄干很多都是在这里晾干的。在晾房的旁边不远处就是绿油油的葡萄园,这里的无核白葡萄天下无双,含糖量极高,据说达到80%,含糖量居世界第一。据说 哈密瓜的故乡也是在 鄯善 , 鄯善 的 哈密 瓜才是正宗的,也是最甜的。</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维吾尔族把葡萄沟叫做布依鲁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有无核白、马奶子、白加干、红玫瑰、索索等品种,徜徉各风情园,或尝,或品,或摘,或躺在葡萄架下的大床上,都是很惬意的事,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名歌王子王洛宾艺术馆,如果能边听着《在那遥远的地方》,边与当地人载舞采摘是一件多么美妙而浪漫的事,只可惜太过匆匆,我们走马观花,匆匆告别。但那葡萄的甘甜足够让我回味。葡萄沟,再约!</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与中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工程。当地勤劳智慧的百姓为了能将远处天山下的雪水通过茫茫燥热的戈壁滩引入到城镇乡村,于是便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坎儿井总数有17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p><p class="ql-block">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林则徐当年途经吐鲁番时,见到了坎儿井,并在他的日记中赞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p><p class="ql-block">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因此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不会因为炎热、狂风等天气状况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当时称其为“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创造最深竖井的人,其名字被留了下来,他叫努尔·买买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是鄯善县吐峪沟乡苏贝西村村主任。他组织村民对当地原有的坎儿井进行延伸,村民们将这条井从原来的2千米延伸到了20多千米,出水量也增加到每天可以浇灌25亩地,其中的竖井,也比一般的井都深,平均达到了98米。竖井之间的距离,一般是越在上游,距离越大。所以,这条井的竖井,最深的地方至少有130米。为了记住努尔·买买提的功劳,村民们将买英阿斯喀勒的坎儿井重新更名为努尔·买买提主任坎儿井,用这种方式来赞扬他。有人计算过,这条努尔·买买提坎儿井,平均15米有一个竖井,这条井大约有1380眼竖井,这该是多么大的一项工程啊!所以,这条坎儿井也是整个吐鲁番坎儿井中工程量最大的一条井。</p><p class="ql-block"> 很多游客参观吐鲁番的坎儿井时,都会很感兴趣地问:它是怎样挖出来的?是谁挖出来的?这么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都是个谜。目前,主要流传着三种说法。有人说,它是从内地传入的,来源于汉代的井渠;有人说,它是从波斯(现伊朗)传入的;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吐鲁番人根据当地极为干旱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辛勤劳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创造了这个伟大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传说在古代,一位年轻的牧羊人来到吐鲁番,迎接他的是一片干旱的土地。他在干旱的土地上,一遍遍地找水,好不容易发现了一片绿草地,而且草很茂盛。他想,有草,就会有水。可他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水。眼看着羊群都将渴死,他心急如焚,蹲在草地上,开始掘土找水。这时,过路人都劝他:“别费劲了,水是到不了吐鲁番的,在半路上,就让太阳和戈壁滩收走了。”年轻的牧羊人不相信,继续挖下去。终于,一股清泉从深土中涌了出来。于是,后人学着挖,越挖越多,才有了地下纵横贯通的坎儿井。</p><p class="ql-block"> 坎儿井,滋养了土鲁番人民,体现了古人探寻水源的智慧,也表达着沙漠人对水的渴求。如今,我们水草丰美,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这青山碧水呢?</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七点,我们抵达乌鲁木齐,受亲人盛情款待,吃着正宗的新疆美食,赏地道的新疆歌舞,一天完美的旅程伴着美好入眠!最后,教你一句新疆话告别今天吧!</p><p class="ql-block"> 新疆,比尔亚克西马康(新疆是个好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