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紫禁城》之十八(武英殿)

暖风

<p class="ql-block">  近期阴雨连绵,一直想去欣赏一下雨中故宫的宏伟建筑,这天一早滴滴答答的开始落雨点了,我便举着雨伞前往。当进入故宫后雨滴不见了,可天空中阴暗,在故宫中等待一天,直至下午也没有见到一滴雨。虽然没有拍到雨色,但也是初次参观了故宫的武英殿。</p> <p class="ql-block"> 武英殿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 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p> <p class="ql-block"> 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占领北京皇宫之后曾在武英殿办理军务,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以后,于6月3日仓促举行的称帝典礼也是在武英殿举行的。6月4日凌晨,李自成撤离北京时下令火烧皇宫,武英殿幸免于难。所以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10月19日顺治皇帝由沈阳迁都到北京时,一度也住在武英殿里。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因为开工重建太和殿,康熙皇帝要迁出保和殿以避开喧闹的工地,他的祖母认为保和殿是用于举行典礼的庄重场所,此后不宜再用作寝宫,决定将乾清宫修复以供皇帝居住。康熙皇帝在十一月乾清宫修理完工之前暂居于武英殿,擒拿鳌拜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正是康熙皇帝暂居于武英殿的期间。</p> <p class="ql-block">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朝以后,武英殿成为专司校勘、刻印书籍之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武英殿刻书活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兴盛,因纸墨优良,校勘精审,书品甚高,版本学上即以刊刻地点称之为“殿本”。修书处的刻书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末,长达200余年,几近贯穿全清。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p> <p class="ql-block">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进行过大规模整。</p> <p class="ql-block">  1913年,古物陈列所建立之初,其展陈空间就是以武英殿为中心扩展形成的。1914年,由德国罗克格公司设计,武英殿和敬思殿连接在一起,改造成为“工”字形结构的展室,于同年***起对公众开放,主要展陈故宫珍藏的古物。</p><p class="ql-block"> 2005年故宫开始进行大修,武英殿区因为大木结构、台基、院落铺装、屋顶、油漆彩画的破坏状况比较典型,而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管理起来较为方便,所以成为故宫“百年大修”的试点。大修以还原整洁、庄严、肃穆的面貌为宗旨。在修缮中,武英殿原来的主要构件更换的量很少,不足10%。大殿的内檐彩画完全保留原状,只是加上了除尘保护。对于破坏过于严重的外檐彩画,修缮时尽量选用我国古代沿承下来的矿物颜料,少用当前的化学颜料。琉璃瓦只换下来30%,尽量用原有的瓦片,将其回窑重烧,再重新上釉;一定要换下来的瓦,也按照老传统,用门头沟的土烧制。</p><p class="ql-block"> 完成修缮后,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馆。其东西配殿为典籍馆。从2008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开始在武英殿书画馆陆续推出“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并作为常设展览,分批展示故宫馆藏的众多国宝级书画展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消防队始于武英殿</p><p class="ql-block"> 1889年11月1日,清政府于故宫武英殿设立激桶处,以苏拉200名为激桶兵,作为宫廷的消防队。激桶是一种人工灭火的器具,早在宋代就有了,当时叫做唧筒,灭火时,唧筒的水射出,如一条白色的水龙,因此这种灭火器具也叫“水龙”,由于是以人力作为动力,所以也叫“人力龙”。为何要在武英殿南设立防火机构——激桶处?因为,武英殿在清代为宫廷的修书之所,是皇室文化事业的核心。在这里修书、编书、校书最多时有上千人。在这里建激桶处很有必要。</p> <p class="ql-block">  故宫所有的匾额,本都是清朝留下的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武英门只有一行汉字,则是清亡之后,袁世凯要当皇帝时,命人重新题写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