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情愫(如一)

如一

<p class="ql-block">  民间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以其俊美巍峨、峰壑纵横、千峰叠嶂、奇石嶙峋,松树鹤立、云海奇幻而闻名于世,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角度观看,情趣迥异,时隐时现,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第一次去黄山,我记得那还是八十年代的事,受安徽中医学会邀请,我们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潘华信先生、邵启惠(后去美国定居)老师和我一起去安徽讲学。安徽的新安医学对中医的影响不小,加之黄山周边的传统文化底蕴渊源流长。按我家父茹十眉以前授我的经验,“讲学讲的太浅或太深,都不会有好效果”,要根据听课的水平基础上加深并浅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包括板书);加上授课时的效果调节,才能取得好的授课效果。<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对于讲学的内容就准备了二手,以中偏高一点。</span>课间,大家踊跃发言,所提的问题颇有水准,不负于新安学派的后人,无不遗留着安徽的宣纸、砚台、筆墨的文化气息与中国传统文化芬芳。讲学结束后我与邵启惠老师顺路进行第一次黄山旅游观光。黄山,诚如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赞美的那样:“黄山绝胜处,并留下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楼,两峰秀色,俱可手揽”等传世记载。当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虽还是如此的巍峨,如此的秀丽,但</span>黄山旅游线路还是只能靠两条腿行走与攀登(那时没缆车),全然是体力与意志的考验。我们中午从后山登顶,山上住上一宿,翌日下午下山,尚属走马观花。那时山上的住宿条件艰苦,一人一热水瓶热水,洗漱喝水全部于此;住宿也是大房间,居住多少人虽回忆不清,总之是大房间很多铺。又由于缺水(尤其是热水),有些人脚也不洗了,房间内脚臭弥漫,熏的头晕恶心。当时,大家编了个顺口溜:“没去黄山想黄山,到了黄山恨黄山,再去黄山猪头三(傻瓜的意思)”。可见那时的黄山旅游条件比较差(那时黄山顶的唯一的高级宾馆都不敢问津)。回到了山下,立即找了家不错的宾馆,全天热水、又有大小卫生,美美的在热水浴缸泡着,以加快了积聚于双腿的乳酸的排出和疲劳的解除,真是舒乐无比,享受之极!</p><p class="ql-block"> 转眼将近卅载,黄山我就是到了山脚下多次,也无上山游玩之兴。今年,听曾在黄山茶林厂工作的而又多次上黄山的朋友说,黄山新开“西海大峡谷"风景相当美,并有缆车上山,再沿途下谷底(这一段看景),在谷底坐45度的爬山缆车上山步行几公里,再乘原上山时的缆车下山即可。“西海大峡谷"激起了我这喜欢拍照的情绪,再苦再累再痛(听说一直下坡,大多人膝盖都痛)也要“拼死吃河豚”走上这一次。</p><p class="ql-block"> 如今黄山接待工作大变,二种形式的缆车,交通接驳方便易行;有素质的宾馆也颇具规模,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冠名的 “西海大峡谷”的风景确实相当优美,山间云雾缭绕,山峦时隐时现,形态各异的奇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峰壑仙雾飘飘,一步一景,一瞬一景,足以让你留恋于驻足之地,迟迟不愿离开,要不是4:30以前一定要回到下山缆车处,我还想穿梭于云海山谷之间,拥抱大自然赐予的美景,观一幅幅动态的变幻莫测的画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黄山的景,四季各异,予以吾留下念想,若以后再去黄山,那肯定要在山上多住上几天,精心在黄山拍拍云海的日落与日出……,让黄山的美与俊定格于我的方寸之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云雾中的黄山</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黄山下的古村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