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爱荷。古代文人墨客,都对荷花大为喜爱和推崇,留下了许多赞美的千古名句。其实,荷花之所以具有“国民度”还另有原由,就是“荷格与人格” 相互渗透,彼此寄托。中国人善于寓物以情、赋物以趣,荷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正因为这种谦逊之美和诚实之德,不少人选择把荷花挂在家中客厅内或者当成个人交友软件的头像。<br> 从年轻男女的玩梗,到中年长辈的明志;从摄影小白的入门必拍,到摄影大师扛上“长枪大炮”的终极咔嚓,荷花,早已被人们谈说、描绘、拍摄了无数遍。但是:荷花年年开,我们年年拍,不是争高低,只是争朝夕。<br> 过去,我习惯将照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让它们替我说话。今天,将埋头在相机背后的我,拉到照片前,来讲一讲荷花。照片就像是一个人写过的文字,说过的话。我把时间交给了照片,照片又把时间定格在了荷花最美的那一刻。我希望通过照片,把荷花讲给你听。<div><br></div><div> 邮票有小型张,既可独立成“张”,又能同票相伴成“张”。我受其启发,做成照片“小型张”,在色彩上用饱和度来区分,借以突出重点,一展荷花“粉黛笑梳妆”和“花自飘零水自流”。<br></div> 枯荷残蓼韵犹存。残荷虽也是荷,却与盛开时全然不同,失却了叶绿花红的美丽容颜,只剩下枯黄干瘪的残躯……。初看残荷,枯枝败叶,似乎毫无美感,但是仔细观察,再辅以合适的角度、光线、构图,残荷就被激发出美的元素,甚至是出人意料的美。 拍荷花,有一种效果让很多人着迷,就是折返镜焦外的圈圈。如果想拍甜甜圈,手头没有或不想入一个昂贵的折返镜头,就让‘五毛线大法’,来助你一臂之力。只要用双面胶把硬币贴在长焦镜头前的UV镜上就可以了,它能够将背景中的光点拍出甜甜圈的形状。对!就这么简单。 《花非花》是李白所写。诗意是: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也使雾里赏荷花更有一番韵味:仙雾缥缈,薄纱笼罩,千姿百态的荷花,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如梦似幻,宛如人间仙境。 栈桥在清澈的绿湖中,伸进一池荷花。栈桥的尽头是人生的舞者,身子轻轻转动,长裙散开,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举手投足只为心中灿烂的季节,化身会飞的花,将自己怒放的光华,写进天地长卷。 2, 纤足轻点,衣决飘飘,宛若凌波仙子。 前两幅都是在后期用旋转增加动感,这幅是相机直出旋转动感,里面没有后期。找一枝靠岸的荷花,然后象三毛学生意那样:“挺胸吸肚子,手要箩筐式”, 平举相机,盲拍+俯拍,手持+旋转,1/2抄,边按动快门边旋转相机。一次不成功,二次再来,重复了十来次后,终于拍出一张有味道的照片,花蕊相对清晰,荷花荷叶绕之旋转。它的味道或情怀就是:模糊了你的容颜,梦中倾城,一袭曼妙舞姿,遗落了多少红尘荒芜。 一池清波几只鸭,绿绮微澜自撒欢。不与他人争风光,只为开心觅食香。城市的荷塘稍作调整,只要添加了水车和野鸭这两个两个元素,就能读出浓浓的乡村风光,读出乡情,读出乡愁,读出人生各种滋味。 绘画是摄影的老师,学生肯定要从老师那里吸取丰富的营养,但摄影也有自己不同于绘画的独特艺术魅力。摄影作品有的必须要求客观真实,有的则是人们借助于相机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思想。所以,摄影离不开绘画,又不等同于绘画。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为什么蜻蜓对荷叶情有独钟呢?有可能是把荷叶当做停机坪,一累了就着陆,也有可能是对小荷有情,与它相伴。但我所陶醉的只是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美好安详的情景。 嫩绿,雪白,鹅黄,粉红,这几种颜色凑在一起,象征着什么?青春!用青春的血液来浇灌的荷花,无须浓妆重抹,却充满活力、鲜润动人,鲜得催人用快门定格。快门不快,用1/4秒速度把粉红拍成的飘扬,象征少女的可爱、温馨、娇嫩和躁动。 下面一张是两次曝光的照片,一次快门+一次慢门,制造了一静一动的效果。我的理解,莲蓬心静则自然静,荷花心动则自然动。慢门也称长曝光,可用动感来吸引人,例如第二张的水流,第三张的花落。其实,这世间的静与动,无非是我们心念的流转。 荷花讲完了。<div>请你带走一身荷香,时光流过的地方都有了芬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