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孩子们放暑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家里也还是按照在学校的节奏学习、运动、做事。但似乎还是太平淡无奇了,在家待久了,慢慢那种舒适感就出来了。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孩子来说,舒适感是成长路上的大杀器。假期时间长,这么久的时间里,其实是很适合家长做些安排,不让孩子呆在舒适区。<br> 考虑到这些我们家庭和潘茂烨家庭就决定组织一次连续三天的徒步之旅,从佛山徒步至潘茂烨的老家清远清新区石坎镇,路程大概120公里。在出发前问孩子们对这次徒步有什么期待,中间碰到困难会不会退缩。两个孩子都对这次徒步充满了期待,都想尝试下当背包客是个什么样的体验。平时孩子们也有户外徒步的体验,但一般都是在人比较少的山野,路程也就20-30公里的样子,时间也是一天。但对于连续几天的徒步,而且还是暴晒在马路上,他们还没有体验。这对我们家长来说说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个挑战。</h3><h1> <b> 行程篇</b></h1><p> 第一天,清晨五点起床洗刷完毕,集合完毕就出发了。每人一个书包,包里准备着换洗的衣服、水和食物,就这样简单的出发了。早晨阳光没那么烈,再加上才第一天,体力也比较充足,所以刚开始走的时候速度都还比较快,从六点多到十点多就走了二十多公里,一路上都有树荫,没感觉到有什么挑战,就是路上的车比较多,得靠近路边走。</p> 中午时分,阳光变得热烈起来,也没什么树荫了,每走一步都感觉肺部有股烧灼感,需要多饮水来让自己清凉下。这时体力也开始往下降,有时想找个合适休息的地方都没那么容易,只能一直往前走。一直到下午将近两点的时候才找到一家沙县用餐。在餐馆吹了一会空调,吹时一时爽,出来后里外温差一对比就有点蒸桑拿的感觉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一路上基本没什么树荫,旁边的大货车在耳边呼呼驶过,路面热气腾腾。 更糟糕的是我脚上穿的鞋比较硬,这时脚开始起泡;茂烨爸爸的膝盖受过严重的伤,现在也开始复发,膝盖僵硬的难以伸直。但两个孩子似乎没什么事似的,体力还很充沛,一路上偶尔还要唱歌玩游戏。所以这场徒步似乎真正考验的是两位父亲,而不是小孩。我们都想既然出来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能在孩子面前轻言放弃。就这样在坚持中,晚上七点多走到了花都赤坭镇。吃过饭后找了个很简陋的旅馆,本以为白天那么累,晚上应该可以很快就入睡的,但脚一直痛的难以入睡,然后再加上蚊子的骚扰,整夜入睡很浅。 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躯,五点半早早的就出发了,目的地是清远清新体育馆,全程46公里。经过昨天体验,再想想今天的目标,心里面默默祈祷能坚持下去。但考验来得比昨天更严厉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这一天的太阳明显比昨天的更毒辣,路上的货车也特别的多,只能小心翼翼的走着。一路上不到一个小时就要休息拉伸下,走到清远地界找个地方休息的时候脱鞋子一看双脚各起了两个很大的水泡,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摩擦的痛。茂烨爸爸也得经常停下来找地方喷跌打损伤药来缓解下膝盖的伤痛。 这一天的路显得格外的长,两位“伤残”爸爸只得一瘸一拐的陪着孩子继续前行,行程进行的很缓慢。傍晚将近七点的时候,距离我们的目的地还有13公里,这时我们的体力也似乎到了极限,就选择打车到达目的地。修整完毕考虑到接下来的行程必须要换双鞋了,于是就近找了一家鞋店,换了双适合徒步的鞋子。<div> 第三天山路多,有些地方山坡比较陡,这对膝盖有伤的人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上坡和下坡膝盖都很难受,茂烨爸爸只得走一段路就拉伸一下膝盖,我也不太敢休息长一点时间,一直走的时候脚上的水泡好像影响不大,但停下来休息一会再出发就又得重新适应那种疼痛感。好在这条路上车很少,不用边走路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的避让车。</div> 前两天孩子们的状态都还不错,没有表现出要退缩,也没有抱怨。第三天可能是离目的地很近了,所以就经常询问还有多久就要到了,问的次数多了就有点急躁于怎么还没到,有时候走的也很缓慢。好在清远有很多溪水和泉水,路上渴了还能尝到清甜的泉水。 出于对溯溪的渴望,后面孩子们也加快了步伐,下午两点多就到达了目的地。吃过午饭后就找到溪水去畅快的游玩一番。这也算是对他们坚持后的一种奖励吧。 <h1> <b>信念篇 </b> </h1><h3><b></b> 所谓教无定法,学亦无有定法。对孩子来说书本只是学习的一种途径,而书本之外的学习比书本更重要 。例如对于目标的坚持,责任与担当,还比如对社会陷阱的识别 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真实的体验,不是简简单单的读几本书就能解决的了的。 </h3><h3> 因为平时在学校,培养孩子的目标感这块就注重的比较多,通过运动和做事的训练也很多,所以他们在学校已经具备了一些目标感。这次徒步的过程中 ,他们身上也体现出对目标的坚持。对于当天定下的目标,他们没有找过借口,只是默默的去做。这一点我们两位大人还得向他们学习,有待提升。</h3><div> 另外在学校里一直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力之余还要学会服务他人。这种信念已经持续的输入了几年,徒步中也体现出这些信念已经融入孩子们的生命中。整个徒步过程孩子们除了要背自己的背包以外,有时候还要提着坐垫,晚上为爸爸洗衣服和按摩擦药。</div> 人的信念从何而来?有从小来自家庭的耳濡目染,有来自老师的谆谆教诲,还有来自伙伴的无形影响 。这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控制,家长还是有的选择的,例如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选择伙伴圈子。但有类东西对人的信念的影响却是无声无息的 ,又难以防范,那就是媒体广告 。媒体广告无时不刻都在对人进行洗脑,如果孩子缺乏判断力,很容易被商家的广告带着走 。这次徒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现实世界,一路上广告铺天盖地,而孩子们的好奇心又重,经常会询问有些广告语在表达什么。例如有一次在饭馆吃饭,孩子们看到了这样的广告语。 对于“乌龟”和“不醉不归”这两者的逻辑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时还弄不清楚,乌龟就是乌龟啊,跟“不醉不归”之间有啥联系吗?他们看了也是一头雾水。于是我就提示他们乌龟也叫“王八”,中文里常用乌龟王八蛋来骂人。然后就反问他们为什么店家要贴这个东西在这儿呢?经过我这样一解释后他们立马反应过来了,原来这是店家希望顾客能多喝点酒,好让他多赚点钱。<div> 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在学校里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很单纯的世界,正向的信念很容易装进他们的大脑。但这个世界并不只有“白”的一面,社会还有很多“黑”的一面。有了“白”的教育后,也需要带着孩子去体验“黑”的一面。如果经常让孩子去思考商业广告背后所传递的信念,那么孩子也就没那么容易被广告牵着走了。</div><div> 有本书叫《商业,你所知道的都是陷阱》,书如其名,里面介绍了商业是如何设置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的。我们也有句俗话讲“买的没有卖的精”。这次徒步我们也真实体验了一把被坑的感觉。</div> 路上碰到一位瓜农,那时我们口渴难耐,简单的询问了他的瓜怎么卖,老板说这无籽西瓜3.5一斤,我们跟他讲价,谈到3块钱一斤。我们还以为占了点便宜,拿着瓜迅速地跑到阴凉地吃了起来。一口下去就发现不对劲了,孩子们说这瓜怎么吃起来有点怪怪的,原来这瓜不是无籽西瓜,而且还有点烂了。孩子们有点不解这瓜农怎么骗人呢?我反问他们为啥?“瓜农想多赚点钱,想骗我们买他的瓜”孩子们想到的只是第一层。然后我继续告诉他们,这瓜农是在马路上做生意的,他没想过要有回头客,所以能骗一个是一个,另外看我们是外地人,不敢对他怎么样,所以敢欺骗我们。在学校孩子们接受到的教育是做人要诚实,这是立身之本。但真实的社会是处处充满了欺骗,要不想被下套,那只有学习怎么识破其中的陷阱。这次被坑也算是一次教育,后面在市场里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的让孩子们去跟老板谈价钱。<div><br></div> 这次徒步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对于孩子信念输入是有效的,信念犹如一颗种子已经种入他们的大脑,家长在假期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去强化这种信念。其实我们现在跟孩子之间已经慢慢有些差距了,家长需要努力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