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盛夏,咸宁的骄阳让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持续燃烧。7月22日,教师们迎来最后两位专家的培训。</p> 知识作舟 畅游学海 <p class="ql-block"> 上午,夏康全副院长为教师们带来《研究型课程设计、资源开发及内容安排》讲座。夏康全是咸宁市教科院副院长,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咸宁市人民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夏副院长从研究型课程设计的意义、设计构想、资源开发、内容安排、组织实施、学习评价六个方面,深入讲解教师如何探索基于语文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他认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希望教师能提升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讲座最后,夏副院长分享了自己的课程设计《毛泽东诗词中的党史——长征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具体的事例分析和精湛的理论阐述让老师们的教学视野得以扩展,夏副院长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点亮了一盏启明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下午,刘红老师给大家讲的专题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与策略》。刘红是中学一级教师,咸安区永安中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中考命题专家库成员,咸安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span></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激发兴趣、明确要求、培养能力。讲座不仅内涵丰富,案例也十分生动详实,有刘老师自己的课堂细节,有她听过的名师课堂片段。</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的语言朴实又有针对性,如夏日里的清凉,是精神的盛宴,在场老师们都有所共鸣,有所启迪。</p> 昂首阔步 未来可期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教师成长和交流的平台,经过一天的学习,老师们共研共思,共学共享,收获满满,期待在未来开启教学新篇章。以下是老师们的一些感想:</p> <p class="ql-block"> 郭蓉:刘红老师从激发兴趣,明确要求,培养能力三个方面为我们分享了初中语文教学组织的方法和策略,为我们带来了生动丰富的案例分析。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优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不仅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要打造有趣的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要借助于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为学生更好地指导和服务,更有利于教学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王婧:夏康全院长的《研究型课程设计、资源开发及内容安排》讲座令我感慨颇深。现代教育,课程的供给不再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特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学习终端的出现,正在打破以固定教材、教师和教室为支撑的传统学校对人类社会知识进行传播的局面。学生的成长,不仅在学校里,也在社会上,不仅在教室中,也在自然界;不仅在课本上,也在天地间。夏院长从研究型课程设计的意义、设计与构想、资源的开发、内容的安排、组织实施和学习评价八个六个角度,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开展研究型课程的方法。在讲课中,夏院长既举出以李白游踪为线索开发初中诗歌教程这种典雅悠然的事例,又有关于初中生戒断网瘾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经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也可以尝试从阅读、写作,传统文化等各个角度开展适合自己班情的研究型课程,使同学们好学语文,乐学语文。</p><p class="ql-block"> 谭毅:夏康全院长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极具深度、极具意义的讲座。长达3个小时的讲座,夏院长全程慷慨激昂,从研究型课程设计的意义、构思、资源开发、内容安排、组织实施和学习评价六个方面,阐明了研究型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们认识到:教师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是研究能力。通过几个具体的课题,夏院长为我们指明了未来课程研究的方向。相信此次讲座过后,每位老师都能在课程研究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方法。</p><p class="ql-block"> 汪婷:今天夏康全院长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内容异常充实,观点十分前卫的讲座,直到结束我仍意犹未尽。夏院长围绕着研究型课程设计的六个方面,极富逻辑性的为我们阐释了研究能力对于教师乃至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人受益匪浅,也深感自身研究能力尚且缺乏,几乎不能独立开发课程。希望今后能紧跟时代发展,提升教研能力,完成属于自己的校本或研究型课程。初中一线教师刘红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围绕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为我们带来了例证详实的一次讲座。激发学生兴趣需要各种媒介,精心设计各类学习活动。作为老师我们更要心里有一本账,时刻明确自己应该教什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最后,“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一语点醒梦中人,老师知道不等于学生知道,最重要的是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而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就是能否实现这一结果的关键环节,刘老师的抛砖引玉后,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索。</p><p class="ql-block"> 李彩萍:今天两位老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思考,小到如何上好一节课,大到课程开发与设计都需要用心思考。尤其是下午刘红老师把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从课堂导入的激趣,到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置、课堂留白的艺术,无不展示了刘老师对教学的思考,也正是这些思考才成就了她个人的教学成绩和专业成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p><p class="ql-block"> 徐芳:端坐教室,聆听讲座,受益匪浅。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得到了一次重大的洗礼。本次培训收获满满,我深刻的领悟到: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沉,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中才能进步,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 彭红梅:阅读和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张磊老师的讲座让人豁然开朗。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对阅读的理解以及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一是阅读的实质是理解;二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语文经验的分享与交流。通过学习,感受颇深,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冯阳: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所以教师一定要深究学问,练就本领,竭力展现语文的魅力。为了设计出一堂好课,教师要不停读书,不停思考,不停实践,不停写作。在这样一个国际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学习型社会,教师应进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应具备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德行和专业信念。教师在教学设计还要着力于学情,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力争让课堂变为学生的主场,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供图:曹勤、丁志伟、冯阳</p><p class="ql-block"> 供稿:第五小组</p><p class="ql-block"> 审核:李彩萍、谭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