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位于连平县城前进五街(旧时称福兴街)有一座书院,它是连平县现存唯一的古书院——文节书院。书院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是陂头人所建,至今已有168年的历史了。据当地史料记载,在清道光后期,连平州银梅图金汤阁(今连平县陂头镇金中村)谢氏兄弟天毓、锦标、君毓、圣毓、金声5人考虑到以后子孙要到40公里外的连平州城读书,或到更远的惠州府赶考,需要在连平居住或停留,于是想在连平州城筹建一所书院,设立一个固定的居所,一是方便日后子孙有个落脚的地方,二是上学的孩童在一起居住也好有个照应。</h3></br><h3> <h3>1849年,他们筹集资金按照府第的样式,在现在的连平县城前进五街建起了一座三进、西边有10间住房的客家宗祠,以其先祖谢枋得的谥号“文节”命名为“文节书院”。</h3></br><h3> <h3>文节书院的建筑风格为白墙黑瓦,大厅雅致宽敞,遗存的梁、柱雕刻精细。</h3></br><h3> <h3>大门两边有两面清代青石雕刻的石鼓,圆圆的石鼓侧雕饰有小龙头,鼓下安置的垫座呈虎爪形,显得古朴厚重。石鼓是古代标志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的装饰艺术品。</h3></br><h3> <h3>书院建成后的当年,谢氏兄弟还请长居连平、翁源两州县的江西兴国县堪舆大师、书法家廖炳书题写院名,刻在石上并镶嵌在大门上方。<br></br></h3></br><h3> <h3>民国25年(1936年)五月,省政府核准成立“连(连平)、和(和平)、河(河源)、新(新丰) 剿匪大队”。大队长谢岳臣,兵力300人,大队部设在连平县城文节书院。1945年至1949年,这里是广东省保安司令部连平保安营、广东省连和新河保卫大队部、广东省护路大队部,当时包括西边的旁屋,住了四五十人,院后房屋是拴战马的地方。</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strong>▲文节书院旧照</strong></strong></h3></br><h3> 新中国成立后,该书院先后被当作医院、武装部、县一小分校、二轻工艺厂、前进大队办公地点,1970年在此办起了幼儿园,2002年前后搬离。后由城西村委会将文节书院以每年2000元的租金租给了一罗姓木匠师傅用作木具加工场,租期10年。</h3></br><h3> <h3>由于书院变身家私厂后,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连平县陂头镇谢家于2009年建议当地政府收回其先祖遗留的书院,将其重新修缮后开辟为谢氏族人及其周边居民的文娱学习和休闲消遣的活动场所。</h3></br><h3> <h3><strong>▲修复文节书院的捐款名录</strong></h3></br><h3>1996年及2009年,“文节书院”先后由连平县政府和陂头谢氏后裔出资重修。2009年4月22日,谢氏后裔还对重修后的文节书院落成160周年举行过庆祝活动。</h3></br><h3><strong>▲文节书院160周年庆典大会视频(建议WiFi下观看)</strong></h3></br><h3>重修后的文节书院总面阔9.7米,总进深31米,建筑占地面积301平方米。</h3></br><h3> <h3>1986年文节书院被列为连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br><h3> <h3>2011年被河源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br><h3> <h3>2009年后,河源市老年书画协会曾举行过三届的书法作品展。<strong><br></br></strong></h3></br><h3> <h3>2017年12月15日,粤北六县谢氏宗亲前来连平参观,对保存如此完整的书院表示赞。</h3></br><h3> <h3><strong>▲介绍文节书院</strong><br></br></h3></br><h3> <h3>修缮后的连平文节书院,内设有厨房、厕所、象棋室、扑克室、麻将台和乒乓球台,大厅里面还有电视和茶室,供当地居民收看新闻和休闲娱乐。谢宗武称,连平文节书院现在已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免费提供给外地游客观赏。</h3></br><h3> <h3><strong>关注“掌上陂头”,陂头人便民自媒体平台</strong></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E6TEmql-U5yHqihkEhT1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