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难忘的岁月

三月

<p class="ql-block">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一支蹉跎岁月追求的歌,一支拔动着人们心弦的歌,一支难忘的歌。</p><p class="ql-block"> 父亲1963年进疆,辗转多地,最后留在了泽普当时的工三师二十三团工作(1966年3月工三师二十三团成立,团部机关驻泽普县城)。1970年2月,随单位搬迁至且末县 。1971年9月兵团撤销二十三团合并至农三师五十三团,父亲又随单位所有职工迁往小海子垦区,(巴楚县图木舒克)。1974年5月父亲离开小海子作为第二批援巴人员去往喀喇昆仑山参与修建中巴友谊公路第二期工程,当时农三师五十三团负责修建哈利格希到塔科特共453公里路段。父亲援巴走后半年,原二十三团从农三师调出,划归兵团南疆铁路工程纵队第五支队,后改番号为兵团铁指五团,团部机关驻阿拉沟,当时五团大部分强壮职工进入天山腹地修建南疆铁路,一些身体较弱的职工和家属小孩留守焉耆基地,母亲带着我们姐妹三人随单位由小海子搬至焉耆县基地。1978年父亲援巴回国,参与了三个月的南疆铁路修建,后又在乌鲁木齐师部学习半年,1980年1月单位更名自治区铁路工程局,我们一家人追随父亲从焉耆基地搬至离乌鲁木齐市20公里的乌拉泊,1985年3月再次搬迁至乌鲁木齐市至今。</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青春全部留在了泽普、且末、巴楚、中巴公路,其他记忆可能会随着时光流失变得模糊,唯独这段青春的记忆随时都能触摸到它的烫滚,他每每回首总是感慨万千,时光不能给父亲一个青春,但我可以带着父亲重返他青春时奋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父亲50岁与我和小妹留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45岁留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75岁</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72岁)</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老朋友(一起援巴)杨叔和陈叔2019年摄于四川</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1日,我,父亲、英子、英子父亲李叔一行四人从乌鲁木齐出发,经托克逊,翻干沟,中午到达焉耆,吃了午饭,两位老同志喝了小酒,然后绕道去了焉耆27团这个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父亲留在此地的时间没有多久,但我5岁至11岁的童年是在这儿渡过的,当年的居住地是离县城有十几公里现叫十连的地方,依旧是大片的盐碱地,蚊虫成群。没有多大变化,住的地方现已变成农田。回想过去那上树拔沙枣,下河摸鱼,傍晚在麦田里捉瞎大胖(一种昆虫)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仿佛在昨日,停留了大约半小时左右,去了尉犁县,李叔曾在此县城工作生活过。县城小广场正在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表演,匆忙照了几张照片,继续赶路,经库尔勒,晚12点到达轮台。</p> <p class="ql-block">托克逊干沟</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李叔干沟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尉犁县广场举办文艺汇演</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p><p class="ql-block"> 12日,因为今天要走全长700公里的沙漠公路 ,为了赶路8点钟吃完早饭就出发了。心情很激动,也有些担忧,担忧两位老人家的身体能否受得了这长途跋涉,父亲坐在后排,一直望着车窗外,窗外是中国最大的大漠胡杨公园,饱经沧桑的胡杨树形态各异,无论站立还是倒下,都是那样傲娇。塔里木河啊,故乡的河,我爱着你呀塔里木河,歌典在播放,车在行驶,塔里木河由远及近,它全长2179公里,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汇聚而成,它自西向东蜿蜒于塔里木盆地,消失在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漠。过了塔里木河,才真正走上了沙漠公路,漆黑的公路和路边的黄沙形成鲜明的对比,公路上下起伏,一眼望不到头,路上车辆不多,路的两边沙丘上种满了红柳、沙枣等固沙植物,每隔4公里就会设置一口水井,每处水井房旁住着一对守路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片荒凉寂静的沙漠中守护着这条绿色通道,行驶在这一望无际、查无人烟的沙漠腹地,让人感受到野性的,苍凉的,震撼的、孤独的的美,需要一颗有情怀的心去解读它,感知它。中午在塔中油田加满了油,找了一家汉餐厅,多要了两个菜,从车上拿了事先备好了小洒,两位老同志边吃边说着。似乎忘了一天的疲劳。吃饱了饭,继续赶路,终于在天黑前抵达且末县。</p> <p class="ql-block">轮台大漠胡杨</p> <p class="ql-block">轮台大漠胡杨</p> <p class="ql-block">沙漠公路零公里</p> <p class="ql-block">塔中“征战死亡之海”</p> <p class="ql-block">沙漠公路塔中至且未段</p> <p class="ql-block">茫茫沙漠</p> <p class="ql-block">英子和我</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 </p><p class="ql-block"> 13日,今天多睡了,9点钟起床吃饭,之后逛县城,且末县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昆仑山北麓,是全国面积第二大县城,走在街道上,父亲和李叔很兴奋,他们述说着五十年前的故事,感慨着县城五十年沧海桑田的变化,驱车寻找父亲五十年前在车尔臣河修建的拦水闸和分水渠,无奈时间太久远,只大概找到了拦水闸的方位一一个叫龙口的地方。然后又一起寻找了李叔五十年前工作的地方,现农二师三十七团团部,两位老同志激动万分,一起合影留念,11点,再次起程,目的地和田,距离且末600多公里,和田市地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之间,素以“玉石之都、地毯之乡”著称,没有高速,沿315国道一直向西穿越茫茫戈壁,途中既有荒无人烟的旷野,也有成片的胡杨,其中且未到民丰300多公里,路北边是婉延的河流和一眼望不边的草地,右边是延绵不断的沙丘,每段都有不同的景象,带给视觉强烈的冲击。应该是走过的最美的公路,国道路况很好,一路上偶而有几辆货车在行驶,只是因为疫情,每到一个县城都要检查登记,因此比预计晚一小时到达和田市。</p> <p class="ql-block">且末至民丰(315国道)胡杨</p> <p class="ql-block">农二师37团团部</p> <p class="ql-block">315国道赶往和田</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p><p class="ql-block"> 14日,早8点准时出发,带着两位父亲去了离市区十几公里的网红玉龙喀什烤包子店吃了烤包子,然后又去了玉龙河提,我和英子买了二块玉石,很开心。按计划先到叶城,晚入住泽普,先走吐和高速,行驶了256公里,终于在3小时后踏上了这片思念已久的土地。2019年来泽普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到这里,一直遗憾至今。叶城县为叶尔羌的简称,县因叶尔羌河而得名。西汉时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西夜国。南依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脉,北接开阔平原,紧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叶尔羌河畔上游,同巴基斯坦、印度相邻,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0多公里。叶城县还有“玉石之乡”的美称哦,名扬中外的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乔戈里峰也是属于叶城。</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要去叶城“零公里”和“藏文化一条街”,半小时的车程就到县城了,随便问了个路人,“零公里怎么走啊”,路人热情的告诉我们“新城区,往东一直走就是。”看来在叶城,“零公里”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呀。“零公里”在叶城县东城区的219国道与315国道交会的三岔口。是新藏公路的起点,南去西藏,东去和田,西北穿出县城去喀什。开车大约五分钟,就到了“零公里”, 在“零公里”处赫然屹立的天路彩门,两侧立柱壁上刻的“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字样,是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2011年6月来到叶城后欣然题词。赶忙停车,我和英子开启各种摆拍模式,父亲和李叔看着公路两侧高楼林立,感慨道:叶城今非昔比啊。摆拍完后,又去了“藏文化步行街”,藏文化步行街是凸显新、藏两地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主要经营藏族传统文化用品及维吾尔族传统手工业品、旅游纪念品、玉石、特色餐饮等,对于我和英子这种一直想去西藏,又因种种原因去不了的人,到这里看看,买一些西藏的特色东西,心里多少有一些安慰吧。下午6时,到达泽普。因为时间还早,决定先去东岸大渠看一下,两位老同志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沿60度的大渠坝提小跑下渠底。这操作让我和英子提心吊胆。</p> <p class="ql-block">和田网红烤包子</p> <p class="ql-block">和田玉龙河畔</p> <p class="ql-block">天路零公里</p> <p class="ql-block">昆仑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泽普东岸大渠</p> <p class="ql-block">泽普东岸大渠</p> <p class="ql-block">泽普东岸大渠</p> <p class="ql-block">东岸大渠南岸(原六连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p><p class="ql-block"> 15日,一觉起来,所有的疲备都没有了,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心情好极了,9点准时驱车去往国家5A级金胡杨森林公园,从宾馆到景区路上,道路两边绿树成行,有法国梧桐、核桃等树种,在距离景区还有10公里时,公路两旁全部种满了鲜花,正值夏季,鲜花盛开,各种鲜花像一条条彩色的绸带,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又像是张开的双臂,欢迎拥抱着远方的客人。公园距泽普县城36公里,三面环水,景色怡人,位于泽普县西南的亚斯墩林场内,占地面积有4万亩,天然胡杨林面积多达2万亩,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静静流淌的叶尔羌河和南侧巍巍的雪域昆仑山,一座长长的吊桥横跨在叶尔羌河上,站在高台处,胡杨林整体景观尽收眼底,虽然不是秋季,胡杨林不是金黄,但就是这一片绿色,也足已让我们震撼。天空一直下着小雨,区间车载着两位父亲向胡杨林深处驶去,我和英子站在高台处,眺望远方,河水悠悠,绿萌连天,叶尔羌河环绕着2万亩胡杨林,与河畔那望不边的胡杨树组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风景画,古诗中“君不见额琳之北古道旁,胡桐万珠连天长”(胡桐指胡杨)就非常形象的描绘了泽普胡杨林壮观的景象。出景区时,已是下午3点了。</p><p class="ql-block"> 随便吃了点东西,两位老父亲昨日看东岸大渠还没有尽兴,又匆匆忙忙驱车赶到东岸大渠,东岸大渠因地处泽普县以东而得名,上起叶尔羌河的牙司峒,穿过戈壁滩、沙包、沼泽地,将叶尔羌河河水注入提斯那普河,灌溉下游麦盖提县以及三师多个团场近230万亩耕地。东岸大渠渠道全长33.4公里,当时二十三团的任务是修挖东岸大渠。根据渠道长度,二十三团将连队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摆开,上游有4个武装连及七连、九连、十一连、十二连;下游有六连、八连、十连,父亲和李叔回忆,当时很苦,没有机械化设备,全靠人力挖,再用肩把土挑出来,渠挖好后,在用架子车把戈壁石运到工地,一趟来回七八公里,一天规定一人六趟,渠底先铺垫50厘米厚的戈壁石,然后再铺卵石;两坡先垫20厘米厚的戈壁石,再砌卵石并填砂,每天肩膀都又红又肿,手也打出许多血泡,可没有谁叫苦叫累。1970年7月1日,大渠终于建成正式通水。至今为止这条大渠还在继续造福着这里的人民。父亲当时属于六连,他记得六连住的地窝子在二跌水的南侧。现在已是一片白杨树林。上游九连的住地,倒塌的地窝子还隐约可见。除了感慨,还是感慨,老一辈这种吃苦耐劳精神是值得我们后辈们学习的。泽普有太多父亲和李叔的回忆,今晚继续入住泽普。晚饭高中同学夫妻俩热情的招待了我们,一起诉说着学生时代的趣事。不知不觉已晚上11点。匆忙回到宾馆。</p> <p class="ql-block">金胡杨叶尔羌河</p> <p class="ql-block">泽普金胡杨公园</p> <p class="ql-block">泽普金胡杨公园</p> <p class="ql-block">泽普金胡杨公园</p> <p class="ql-block">泽普金胡杨公园</p> <p class="ql-block">泽普东岸大渠分水闸处</p> <p class="ql-block">东岸大渠分水闸处</p> <p class="ql-block">东岸大渠二跌水</p> <p class="ql-block">同学夫妻热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第六天</p><p class="ql-block"> 16日,早8点,今天大家都很兴奋,我们要驱车赶往距泽普290公里公里的古城——喀什市,中午3点到达目的地喀什。喀什,又被称为“丝路明珠”。这座最西端的商埠重镇,已拥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古丝绸之路南北道的交会点,到了喀什,无论如何要去老城走一走,我们办完入住,就赶往老城,延着老城那盘延曲折的巷子漫无目地的走着,这里的民居处处体现了维族人的智慧。无数条相通的古巷,巷巷相连,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古老喀什和悠久民族的脉搏。老城这里有来自新疆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的传统手工艺品、生活用品,吃,穿,用,玩应有尽有。巷子两侧的美食令人目不暇接,鸽子汤是喀什有名的美食,午饭我们选了一家古城大门附近的蓝鸽子汤面馆,点了两碗面一只鸽子,两个羊蹄,味道很是鲜美。我和英子去了另外一家网红凉粉店,饭后,为了明日塔什库尔干之行做准备,去了事先电话联系好的店家拿了四个氧气袋。</p> <p class="ql-block">老城小店</p> <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p> <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巷道</p> <p class="ql-block">英吉沙小刀村</p> <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p> <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p> <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父亲和李叔)</p> <p class="ql-block"> 第七天</p><p class="ql-block"> 17日,按计划去离喀什290公里,地处帕米尔高原,海拔3200米的塔什库尔干县,塔什库尔干县隶属于喀什地区,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2019年6月和同学一行6人曾来过这里。这是一个让父亲魂牵梦萦的地方,1974年5月父亲作为第二批援巴人员就是从这里出国去往喀喇昆仑山参与修建中巴友谊公路第二期工程——巴基斯坦哈利格希到塔科特路段。中巴友谊公路又称喀喇昆仑山公路,它是从中国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塔科特。全长1032千米,在中国境内长416千米,在巴基斯坦境内长616千米。父亲说巴基斯坦境内的中巴公路路段要穿过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三大山脉和帕米尔高原,有10几座海拔7000多米的高大山峰,都是在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上施工,难度太大了。经常需要放炸药,开山劈石,有一次炮眼点了半天,还没见响,老爸当时是班长,义不容辞过去看一下,怎么回事?是炮捻灭了?刚走了一段距离,就一声轰响,山体震颤,在往回撤,肯定是来不及了,老爸抱着头就近躲在山崖缝中,但还是被当时震落的石块划伤的背部,留下一条长十几公分的血口子。幸好只是滑落的石块不是震飞的石块,一直到现在他想起这段经历,还是感觉自己很幸运。这样惊险的突发事件、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积冰、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父亲有四个战友就牺牲在了帕米尔高原,永远长眠在了喀喇昆仑山上。行驶在这条中巴公路上,也是对筑路者的缅怀,当初中国援建巴基斯坦,每1.5公里都是用一条生命换来的,这是一条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神奇天路。</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在援建中巴公路的那段日子里,最高兴的事就是有祖国的慰问团来慰问他们,父亲有一本记念册,册子后面是他用钢笔记录的一段文字: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慰问团和中央歌舞团送的记念品之一。他看电视重来只是看新闻和战斗片,识不了歌星,但对那次随中央歌舞团来慰问演出的王结实、谢莉斯两位歌星却记忆忧新。</p><p class="ql-block"> 一路向西,汽车在帕米尔高原上奔驰,透过车窗远望群山,无限的愁绪都会在瞬间消失。那种震撼壮美、大开大合的风景,不禁让人念天地之悠悠,几度欲怆然而涕下。冰川高悬,雪峰连绵,沟壑纵横,险峻奇拔的冰峰雪山之下,牧民点点;清邃幽静的峡谷中,羊儿成群,如诗如画,让你惊叹造物的神奇。绿如碧玉的白沙湖,让人陷入了无限的静穆与永恒,雄伟威严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神奇美丽的喀拉库里湖相映成趣,让你的心灵得到了安祥与宁静,虽然是第二次来这里,心情依然很激动。6点钟到达了塔什库尔干。入住玉都宾馆。宾馆服务人员是一位自主创业的小青年,忙前忙后为我们提行李,安排房间,热情的让我们感动,只有塔什库尔干这块世外桃园之地才能抚慰净化你的心灵,也只有从塔吉克人那清澈见底的眼睛里你才可以找寻到遗失很久的人性美好。</p> <p class="ql-block">去往塔县</p> <p class="ql-block">昆仑山留影</p> <p class="ql-block">公格尔隧道</p> <p class="ql-block">喀拉库里湖</p> <p class="ql-block">喀拉库里湖</p> <p class="ql-block">喀拉库里湖留影(我和英子)</p> <p class="ql-block">喀拉库里湖留影</p> <p class="ql-block">白沙湖留影</p> <p class="ql-block">白沙湖</p> <p class="ql-block">白沙湖</p> <p class="ql-block">喀拉库里湖(父亲和李叔)</p> <p class="ql-block">途中美景</p> <p class="ql-block">中巴公路雪山</p> <p class="ql-block">中巴公路雪峰</p> <p class="ql-block"> 第八天</p><p class="ql-block"> 18日,早上7点钟准时出发,去往红其拉甫,红其拉甫国门位于中巴公路314国道的终点,中国、巴基斯坦交界7号界碑处。目前是新疆海拔最高的国门(海拔5000多米)。塔县距红其拉甫126公里,路况很好,全程限速40公里/小时,汽车行驶到70多公里处,路的西侧有一个岔路,父亲说是通向一条名为明铁盖的河谷,顺着河谷,走80公里就可以到达阿富汗了。著名的瓦罕走廊指的就是这条河流所在的河谷。一路上雪峰连绵,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公路两侧不停的有旱獭跑过,这里的旱獭。为了适应高原的恶劣环境,比其地方的旱獭皮毛更厚,父亲回忆当年援巴时,有一次和一个叫杨辉的叔叔跟车回国拉运物资,到红旗拉甫哨所时,由于大雪封山,在兵站住了半个月,经常去附近抓旱獭,那时候年轻,追着旱獭在海拔5000多米雪山上跑,一点事也没有。一路上我不停的嘱咐父亲,不要大声说话,注意保存体力,身体有任何不适,立刻告知我们,为了预防高原反应,我们备有氧气袋和葡萄糖补水液。由于昨晚山上下大雪,随着海拔的不断增加,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路况也越来越险。我考虑再三想撤回塔县,可英子有些不甘心,看了一眼坐在后排的老父亲有些失望的眼神,此时离哨所还有二十公里,最后决定,继续往前走,3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哨前所(国门从2019年就不对游客开放了),英子提议去兵站把我们的情况说一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部队领导得知近80岁的父亲不远千里,就是想站在国门处看一看他50年前修建的中巴公里,便亲自带我们去往三公里外的国门,站在庄严雄伟的国门前,心情无比激动。那种威严和神圣以及对于官兵们肃然起敬之情难以言表,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父亲默默的站在哨所前,深情的凝望着伸向雪山深处的中巴公路,对于他来说,再次来到50前奋战过的地方,回忆起曾经走过的岁月,牺牲的战友,一定是心潮澎湖,百感交集。从来没有那么近的触摸到父亲当年的足迹,从来没有那么深的体会到他们那一辈的精神,也许这就是我们此行要寻找的东西吧,停留了二十多分钟。为了防止发生高原反应,当天我们原路返回喀什。</p> <p class="ql-block">红旗拉甫前哨所</p> <p class="ql-block">中巴友谊路(塔县至红旗拉甫国门)</p> <p class="ql-block">庄严的国门(7号界碑处)</p> <p class="ql-block">父亲国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父亲</p> <p class="ql-block">哨所</p> <p class="ql-block">我和英子(雪太亮,眼睛睁不开)</p> <p class="ql-block">走近慕士塔格峰</p> <p class="ql-block">李叔在吸氧</p> <p class="ql-block">路途雪山</p> <p class="ql-block">去往国门的途中</p> <p class="ql-block">翻越雪山</p> <p class="ql-block"> 第九天</p><p class="ql-block"> 19日,早餐后九点出发,赴图木舒克市。330公里的距离,有270公里是吐和高速,4个小时就到了。父亲一路感慨连这么偏僻的地方,都有这么好的高速公路了,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啊,图木舒克市在喀什与阿克苏之间,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北边缘。原为农三师驻地,2004年成立图木舒克市,实行师市合一体制。父亲1971年至1974年有三年时间在这里生活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图木舒克市经过,直接去了农三师53团团部,现在的金胡杨镇,也就是以前的皮恰克镇,50年前的小海子,这个我生命中第一次有记忆的地方,我记得,我们家那时候住的是半地窝子,每天常吃的饭是包谷糊糊萝卜干咸菜,吃饭时喜欢端着碗坐在房顶上吃,前排地窝子最东边第一家是我大伯家,房子东边是一条很宽的河,大伯家的堂哥常带着我在河边玩泥沙,我的两个妹妹都出生在这里。现在的小海子地窝子、土坯房早已成为历史,如今,这里良田遍地、高楼林立。谁能想到,这座城市在几十年前还是一片荒原,通过几代军垦人的不懈努力,在叶尔羌河畔建成了一座魅力新城。父亲和李叔努力回忆着50年前住过的地方,终于在团部东南方向7、8公里的地方,找到了原来的住址。圆了父亲和李叔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来这里一定要去原始胡杨林看一看,父亲曾在这片森林里迷失过,网上百度了一下下,这片原始胡杨林散布于叶尔羌河、喀什河、盖孜河等河流中下游,河曲、河汊蜿蜒其间。北临西海湾景区,东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胡杨林面积为316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胡杨林分布区,也是灰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巴楚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 </p><p class="ql-block"> 原住址的东面就是这片万亩原始胡杨林,听父亲说50年前胡杨林区内经常有黄羊、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出没;林区还蘑菇、大芸、罗布麻等植物。看着古老的叶尔羌河流淌在平坦的林区,形成碧波荡漾的小湖泊,散落在茫茫林海中,给人的是一种返朴归真、超脱凡尘的纯净之美。父亲触景生情,回忆起五十年前发生的故事——当时父亲和他的五个同事奉命在林场内伐木,那时林场比现在大很多,木材伐好了,拖拉机开到了一半,车坏了,大家商量,派一人回连部报信,其余五人留守,父亲当时年轻,走的快,因此大家一致决定派父亲回去报信,再说走路也就几小时的路程,大家也没有多想,于是父亲带上干粮就出发了,当时森林里光线阴暗,成片的胡杨树木遮住了绝大部分阳光,只有斑驳稀疏的光线透过枝叶照射进来。父亲一路走,一路回忆进入胡杨林时的路线,几小时过后,应该出森林了,仔细看了一下四周,发现又回到了原地,父亲意识到自己迷路了,认真识别,加快脚步,两小时过后,怎么又回到了原地,此时,天色已经渐黑了,怎么办呢,不能原地不动,要赶快走出森林,天黑后的林区很危险,时不时地传来一两声野狼的哀嚎声,父亲此时心很慌乱,身上多处被树枝划破,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就这样一直在林中走啊走啊,一直到天蒙蒙亮时,才看见一位早起找羊的维吾尔牧羊人,又饿又累的父亲在牧羊人的帐篷中昏睡了一天一夜,第三天早上,牧羊人才将父亲送出森林,由于误入森林太深,第三天傍晚才到连部,父亲此时才知道,另外几人早已回到了连队,连队组织二十几人开着拖拉机已经找了他两天了。还好,有惊无险,父亲算捡回了一条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决定赶往阿克苏,沿国道行驶17公里,再上吐和高速行驶约340多公里。阿克苏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塔里木河上游,高速公路路况很好,八点钟就到达了阿克苏。在入住的酒店楼下吃了晚饭。</p> <p class="ql-block">去往图木舒克</p> <p class="ql-block">图木舒克皮恰克镇</p> <p class="ql-block">图木舒克皮恰克镇(农三师53团团部)团部留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50年前曾迷路的胡杨林前</p> <p class="ql-block">去往阿克苏</p> <p class="ql-block"> 第十天</p><p class="ql-block"> 20日,从阿克苏途经库车,带着两位父亲游览库车王府,驱车在库车城转了一圈,买了些杏子。今天计划入住库尔勒,最后临时决定赶住和静,阿克苏到和静全程高速,不到5点就到达了目的地和静县。由于时间还早,办完入住后,决定开车带着两位父亲环游一下县城,县城位于新疆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部,也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东归回国定居所在地,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250公里。整个县城北依天山而居,境内山川秀丽,奇峰叠起,气候宜人,和谐静美是对县城最好的写照。我和英子都很喜欢这位小城,和静真的是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我想我们很快又回重逢。</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李叔库车王府留影</p> <p class="ql-block">库车特大镶饼</p> <p class="ql-block">库车特大镶饼</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一天</p><p class="ql-block"> 21日,昨晚商量了一晚上,是按原路翻干沟回乌市,还是从巴伦台翻奎先大板,经阿拉沟回乌鲁木齐,最后,决定走阿拉沟,绕过难走路段松树沟,在鱼尔沟岔路走托克逊回乌市,这样算下来,虽多走了80公里,但安全,还可以看看魂牵梦萦的阿拉沟,南疆铁路就是经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进入阿拉沟,沿山涧阿拉沟潺潺溪水朔流而上,终点库尔勒,全长近五百多公里。在1974年至1979年其间父辈们曾经在这里驻扎修建南疆铁路。汽车小心的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一路上壮观景象令人惊叹不已。奎先达板(乌斯特)是全线制高点,海拔3200米,我们下车在达板留影拍照,此时的李叔已开始激动了,翻过达板就要到英子曾经的家了,阿拉沟依然那样美丽,汽车离开了国道,沿着山路顺着小河继续行驶,李叔激动的叫着停车,他心心念念曾经的家到了,此时的家园已经是残土断壁,虽然已经荒芜人烟,但儿时嬉戏过的乌龟石、草地、羊圈还是那样的亲切,小河依然哗哗的流淌着,李叔和英子奔走着,回忆着,看着他们的身影,想起了歌手马跃成的阿拉沟之歌:在那高高的雪山云中之颠,有雄鹰在空中久久盘旋;在那山峰后面的后面,是曾经的我们美丽家园;一条蜿蜒无尽的小路,伴在一路欢唱的小河边;……离家园,离家园,家园已消失在山的那一边;谷中依然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而那时的孩子,如今已是沧桑的脸;阿拉沟,阿拉沟,我们记忆中的摇篮,无论我们离你多远,都会把你留在心间。离开英子曾经的家,我们又驱车来到特大桥,特大桥全长518米,高60米,24个桥墩,是兵团五建原7连修建。南疆铁路中段线路是沿阿拉沟而上,步步登高,从海拔803米一直爬到2985米,穿越 奎先达坂后,又沿乌拉斯台沟迂回向下进入焉耆盆地。由于海拔高差较大,线路 迂回弯展,百度有11次跨阿拉沟,25次跨乌拉斯台沟,有5处迂回成“3”型弯线,有2处 盘成螺旋形套线,高填深挖,坡陡沟窄,桥隧相连,真的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父辈能完成如此雄伟艰巨的工程。</p><p class="ql-block"> 经过11天的长途跋涉,沿着父辈们走过的地方,重走了他们难忘的青春岁月,我们早已归心似箭。晚8点,终于到达了乌鲁木齐。</p> <p class="ql-block">阿拉沟奎先达板草原</p> <p class="ql-block">奎先达板3200米</p> <p class="ql-block">阿拉沟南疆铁路</p> <p class="ql-block">阿拉沟南疆铁路</p> <p class="ql-block">阿拉沟特大桥</p> <p class="ql-block">阿拉沟特大桥</p> <p class="ql-block">南疆铁路</p> <p class="ql-block">阿拉沟奎先达板后草原</p> <p class="ql-block">  岁月的风,吹白了青丝,也斑驳了容颜。再回首,背影已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再回首,曾经的那些艰苦岁月,历历涌上心头。谨以此美篇记念我们父辈们早已逝去的青春里那些难忘的岁月。祝愿我那经历了沧桑依然笑容满面的父亲安康幸福,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平安度春秋。</p> <p class="ql-block">援巴记念品</p> <p class="ql-block">记念品后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