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婚礼上的惊喜:邂逅“国家孩子”敖德巴拉

心灵之光

<p class="ql-block">6月,夏至时节。去锡尼河东公社拍摄草原婚礼的路上,刚刚从教育系统退休的徐老师讲述了电视剧《国家孩子》的拍摄背景。他告诉我说,在罕乌拉山脚下的嘎查里,有一位当年来自上海的孤儿,至今仍然生活在那里,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见到。</p> <p class="ql-block">1960年前后,由于全国性的饥荒所致,江浙一带被父母无奈遗弃于上海的部分孤儿,被转送到全国各地。时任内蒙古第一书记的乌兰夫向周总理请示后,这里的草原上牧民们陆续收养了来自上海的三千孤儿。</p> 电视剧《国家孩子》就是以这样的历史事实为背景,讲述了被内蒙古牧民收养的“国家孩子”的人生经历成长历程。 宝德喜日,是我刚刚认识不久的朋友。他大哥的女儿明天婚礼,通过熟人邀请我们几位影友参加拍摄。 <p class="ql-block">我们是傍晚抵达罕乌拉嘎查的。草原上,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月亮露出全部笑脸刚刚爬上山岗时,我用相机记录下来这一美妙的时刻。</p> 第二天晨起,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宝德喜日的哥哥家。 吃了传统的草原早点,奶酪果子还有奶茶和手把肉。 影友们调试装备,开始拍摄婚礼筹备现场。 <p class="ql-block">我正在临时搭起的伙房中抓拍穿着蒙古袍忙碌中的大婶大妈们,忽然听到徐老师喊大家过去。</p><p class="ql-block">原来,在与来参加婚礼的老人们攀谈中,徐老师得知,新娘子的姑姑就是他想打听的上海孤儿,她的名字叫敖德巴拉!</p><p class="ql-block">她,正在弟弟家帮忙筹备婚礼,里里外外忙碌着。</p> <p class="ql-block">敖德巴拉热情开朗大方,比较健谈。她告诉我们,敖德巴拉,蒙古语是“菊花”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我是随三千孤儿从上海六零年过来的”,她说:“过来时我才三个月,到了呼伦贝尔福利院,呆了一年半,现在这个父母收养我了。刚到育婴院时,莫德格阿姨(照顾我)现在88岁了。我年年给她过生日呀过节祝寿呀,年年看她。”</p><p class="ql-block">“收养我的父母,(当时)父亲才28岁,母亲18岁,收养了我。到这个父母(家)以后,住蒙古包长大的。5岁时得了骨结核,父母给我治好了。后来呢,又上课(学),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我父亲八零年落实政策指标给了我,我上班了,在政府。”</p> <p class="ql-block">莫德格阿姨是当时育婴院的保育员,悉心照料来自上海的孤儿,被敖德巴拉称为妈妈。敖德巴拉这个名字也是莫德格阿姨为她起的。</p><p class="ql-block">参加工作后,敖德巴拉先后从事过打字员、文书、妇联干事和计划生育助理员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由于能吃苦耐劳,工作出众,敖德巴拉受到过各级政府的表彰。1997年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p> <p class="ql-block">敖德巴拉5岁时,收养她的父母有了自己孩子。图片居中而坐的就是敖德巴拉的大弟弟,今天是他送女儿出嫁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敖德巴拉在为和我一同而来的影友们介绍这里的婚俗。</p> <p class="ql-block">参加婚礼的客人会收到主人回赠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徐老师与敖德巴拉互相加微信,彼此留下联系方式。</p> <p class="ql-block">请点击视频,欣赏敖德巴拉讲述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点击视频,欣赏精彩故事片段。拍摄:冰凌</p> <p class="ql-block">陆陆续续的,附近的牧民们乘车赶来参加婚礼。</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家牧民的孩子下个月办喜事,借这次婚礼发请柬。</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一下牧民的请柬,蒙文版的请柬。</p><p class="ql-block">还要悄悄地告诉你,这场婚礼的礼单也是用蒙文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鄂温克草原上,一个喜事连着一个喜事。</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人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延续着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敖德巴拉,一位出生于江浙一带的汉族女子,也在这里延续了她的生命。从小只会说蒙语和鄂温克语,到现在说汉话也不利索,带有一股浓重的草地蒙古腔调。</p> <p class="ql-block">敖德巴拉和当地牧民成家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是牧民,饲养了好多牲畜,在南屯有楼房。女儿医学院毕业,在东苏木医院当院长。大孙女现在读初中,学习优秀,还是班长。</p> <p class="ql-block">我问敖德巴拉回过上海吗,她说回过,但是不再找(父母)啦。</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她永远的家,是她一辈子的归宿。</p><p class="ql-block">作为三千孤儿之一的她,敖德巴拉当年是不幸的;她又是幸运的,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遇到了有着博大胸怀的养父母,抚育她长大成人,成为草原上不畏风雨、生命力旺盛、坚韧顽强的菊花——敖德巴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