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诗句中,田野里飘荡的欢歌笑语,村头边散发的安逸雅趣,难免会勾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记忆。时光,似乎在远离喧嚣的乡村里倏然变得漫长而悠闲,在文人墨客的笔触下,山村浸出的浓浓乡愁,见证着每一个农村人的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村本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发端,自古形成的邻里和谐、叶落归根、安土重迁、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民风民俗代代传承,在几千年的沧海桑田中,早已将国人捆绑在一起,植根于我们的血液深处,历经岁月的洗礼,创造出几千年璀璨的乡村传统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节奏的加快,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新兴的城市文明正在向乡村发起挑战和冲击,于是古老的传统文明与之发生激烈碰撞,并相互交融,农村人的人际交往也逐渐变得直白和现实,太多的空心村正在形成,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也在慢慢消亡殆尽,存在上千年的古老村落将逐步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人类发展角度来说,乡村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城镇化的推进已是时代的选择,成为主流趋势,如果延续几千年的乡村传统文化真正消亡,人类便会失去根与灵魂,难免会让人产生诸多的不安和忧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村子里好些老人交流时,言语中能看出他们对土地的恋恋不舍,无情的现实告诉他们种地已不再赚钱,已不能养家糊口,家族的持续发展可能得不到保障,之所以选择坚守耕种,大都是基于对土地的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发展之路也在逐步加快,水电路三通,使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变得愈来愈现代化的城镇化乡村,看着让人欣喜,却也令人深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物质生活上来说,现在大多数乡村也具有了城市的便捷性,从精神生活上来说,大多乡村却在逐渐失去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未来的农村将失去农民,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严谨,但目前的状况是:传统的村庄破败不堪,被人遗弃的院落杂草丛生,土地变得荒芜,村上的学校都已撤走,孩子父母大都选择到乡镇买房或租房陪读,若干年后的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多村子长期不住人,房子倒塌严重,再好的房子也没有修缮的必要。唯一能看到是村村通着水泥道路,可是人烟稀少,再好的村村通,户户通也容不下年轻的一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年轻人正在消失,要么迁徙到附近的乡镇、县城,要么安家在繁华的大都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勤劳致富在过去也一直被视作是农村人的圣经,每个人都笃信不疑。但是现在科技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在农村,再勤劳,再努力,再节俭,遇到风调雨顺也就多收个三五斗,如年景不好则会颗粒无收,低廉的粮价显然抵不过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成本,辛勤劳作一年,基本上是白瞎一场,种地养家的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抛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看到村里个别大胆走出去的年轻人,回家带来冰箱彩电和厚厚的人民币,真正改变自己生活质量的时候,保守的农村人才猛然觉悟,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继续留在农村,靠勤劳致富、种田持家走向小康,那只是一个笑话。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毅然放弃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城做了农民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再回农村,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所在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再往后的下一代,他们的心里更不会有“故乡”这个词了,他们在城市出生,在城市长大,即便祖籍在农村,对他们来说也仅仅只是一个遥远且模糊的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大多数年轻人心底早已没有太多乡愁了,老家的含义只是老爸老妈,老屋和老庙了。如果不是父母在老家,有几个愿意过年奔波回家的?农村已经属于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了,除了过年,村里已经很少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学校也正在迅速锐减、消失。许多新建不久的教学楼被人们搁置废弃,孤独无声地兀立在风雨中。其实不止是农村,许多山区、偏远地区的乡镇小学,甚至中学也都已慢慢消失殆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业,尤其是许多种植业、养殖业早已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政策扶持和劳动力支撑早已变得苦不堪言。国内许多地区的粮食种植已经实现完全自动化操作了,至少也可以做到半自动化、半智能化操作,种地已不再是那种靠简单机械和体力劳动而完成的事了。即使没有现在的户籍制度改革,真正的农民也会在生存方式变迁后快速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城里好就业,城里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城里有更好的医疗水平,城里有更多更多的政策红利和优越性。相比起来,农村,除了山清水秀和田地荒芜之外,一无所有,连真正填饱肚子都可能无法解决,更不用说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现实的困惑也与之俱来: 城市的高房价,低廉的经济收入和形形色色的日常高消费却又让人心里没底,心存畏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乡村何去何从?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农村人心头极为严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进入新时代,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看到农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位农村人都应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顺势而为,华丽转身,尽可能地传承好延续几千年的乡村传统文明,让我们的乡愁有寄托之所,灵魂有安放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