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见闻

Liangx

<p class="ql-block">图木舒克市地处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以西。</p><p class="ql-block">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有屯田军垦的历史。如今这里的全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属于兵团的管辖区域。</p> <p class="ql-block">图木舒克农业在经济总量中占大头,以种植棉花、粮食、瓜果为主。</p> <p class="ql-block">兵团三师总人口21万,其中维族人口超过11万,约占55% 。</p> <p class="ql-block">图木舒克属于温带极干旱荒漠气候,大面积土地盐碱状况严重,对农业作物生长影响较大。进而使得当地民众(特别是第一产业者)容易陷入贫困状态。</p> <p class="ql-block">兵团上下通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兴修水利、加强基础建设,逐步改善了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状况。</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维族村民大都居住在低矮、简陋、昏暗、卫生条件差的房舍中。</p> <p class="ql-block">如今,兵团各连队都统一投资,兴建了漂亮、干净、整洁的维族新村。</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辖区,是以XX团XX连标识地点(对应于地方上XX乡XX村或XX区XX街道)。四十四团十三连是一个维族新村,这里住着(约)一百多户维族村民。</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见到了上小学四年级的维族小姑娘阿比达。</p><p class="ql-block">阿比达的爸爸叫肉孜.买买提。阿比达全名为阿比达.肉孜。</p> <p class="ql-block">她家里有爸爸妈妈、阿比达和弟弟共四口人。他们家跟其他村民一起,两年前按兵团要求搬到这个新村,各家以前的老房子都被拆除变成耕地了(房主会得到一些拆迁费)。新房子是兵团统一建造的,每家都是一套住房加一个院子。买房时用上拆迁费之后每家还需要再花1~3万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比达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兵团职工。他们都以务农为主。</span></p> <p class="ql-block">房子内部有一个客厅一个餐厅三间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村里有90平米和80平米两种规格。阿比达家住的是90平米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屋外的院子很宽敞。可以停车,也可以种菜、种花。每家的院子里都搭了大小一致的木头架子,可用于种植葡萄等藤蔓植物,也可加上顶棚变成凉棚。</span></p> <p class="ql-block">与以前的房子相比,阿比达更喜欢住新房子。因为以前的房子没有卫生间,只能去用村里的旱厕,现在卫生间里有抽水马桶,还配了热水器和洗衣机,卫生条件改善很多。在以前的老房子里是直接在屋里的地毯上睡觉,现在是睡在床上,这也是阿比达喜欢的。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比如新房子(乃至整个新村)这里不能建造馕坑,他们就吃不到家里自制的馕了。</p> <p class="ql-block">几天后,我特地带了一点小礼物又来找到阿比达,想请她带我到村里看看。阿比达欣然做了我的小向导,带我在村里转了转,还带我去了村中她的几个亲戚家。我看到村中房子内部格局都一样。各家屋里都收拾得很干净,没有杂物(据说连队会不时有人到各家检查卫生,开展卫生评比),每家室内墙上都有电暖气(据说如电暖气开启每天需用电费30元。阿比达爸爸认为比较贵。),沙发、茶几、电视摆放的形式都一样,卧室里有床和衣柜,大部分人家铺有地毯,有些人家铺了木地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各家的厨房也都做了橱柜,很干净,做饭都用煤气罐,每家都装有抽油烟机(是连队要求安装的但需要自己出钱)。每家也都有冰箱、洗衣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少村民家里都有汽车。阿比达家有一辆汽车、一辆(小)工程车、一辆电动车(新疆地方太大,出去办点事随便就是三、五十公里。所以机动车是不可少的家用设备)。</span></p> <p class="ql-block">一些维族人会在院子里放一张(或两张)铺有地毯的大床。每遇节日,比如古尔邦节等,他们会在大床的中间一溜用盘子摆满食物,如羊肉、瓜果、馕、干果等,在食物四周主客围坐,男士一般坐在床里面的位置,女士较多坐在床边位置。</p><p class="ql-block">阿比达说在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里,他们全家都要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在那里也会碰到众多亲戚。大人们会围坐聊天 ,孩子们一起玩耍、吃东西。</p> <p class="ql-block">新村村民每家都通有无线网(每月50多元网费),这是连队的要求。连队希望他们通过网络电视更多开阔眼界,了解国家政策和各种新闻。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可明显感觉到在校生和青壮年男性村民汉语交流水平尚可,女性村民就难以汉语交流。据说凡是汉语程度差的30~50岁的女性村民每周要到连队去参加汉语的集中学习。</p> <p class="ql-block">阿比达的父母种了40亩棉花和一些西瓜、哈密瓜、石榴等,每年可有5~6万元的收入。</p><p class="ql-block">阿比达的一个姨妈家除了种棉花,还养了70多只羊。她另一个姨妈家种了一百亩棉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棉花的耕种、收获都已机械化,但除草、打顶等还是需要人力完成。所以孩子们在农忙时放学后也会去地里干活。家里人手不够时也会雇他人帮忙。请来帮忙的一般都是亲戚(他们的亲戚非常多),但也都付给工资(约每人每天100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几年维族村民的生活得到不少改善。从他们家里的摆设、电器,院子里的汽车,门前的花草……都可看出他们生活的安稳程度。维族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全免费(包含在校午餐)。医保是每年交360元后看病全报销或报90% 。如果是兵团职工可根据自愿原则缴纳、享受养老保险。总体来说,只要个人愿意努力,这里的维族人都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阿比达带着我在村里走家串户,她认真而尽其所知回答我的众多问题。她的学校在几公里外,每天她爸爸开车送她上学。她喜欢的学科是语文和数学。她认为英语更容易学,因为与维语有相近的地方。他们学校里大多数是维族孩子,他们的老师中,汉族老师较多,她喜欢汉族老师,因为他们“口语”发音很标准。学校要求他们在学校里都要说汉语(违规者会被纪律委员扣分)。她认为应该听老师的话,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口语”水平。他们每天下午有“日清课”,老师会帮助他们在“日清课”上复习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他们会在日清课上完成作业。他们学校还有很多兴趣班(免费的。看似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如舞蹈、歌咏、篮球、手工等等。阿比达选择的是“歌咏班”。我问她:“你们唱哪些歌?”答:“国歌,还有我和我的祖国。” “还有呢?” 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阿比达在兴趣班中还学习朗诵。在阿比达家里我看到了她获得学校朗诵比赛一等奖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阿比达的一个表姐去年考上了“内初班”,如今在乌鲁木齐上初中(“内初班”是为了应考“内高班”而设立。“内高班”是内地发达地区的优质高中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高中班。是援疆政策的产物。很受少数民族学生欢迎。)。她只是一个初一学生,却显得比较成熟。见到她时,她正在家里打扫卫生、辅导两个弟弟写作业(“内初班”、“内高班”的学生每年暑假回家一次。学费、生活费等都由政府出)。维族女孩子在家都要做不少家务。(此时她的父母开车出去放羊了。)做为考上“内初班”的佼佼者,她带着较强的优越感。她现在的目标就是考上“内高班”。她说只要考上“内高班”,即使最终没考上大学,也会有很好的就业前途。她现在的同学是来自新疆各区县的尖子生,学习都很厉害,所以她必须更加努力。她的理想是能当个医生。</p><p class="ql-block">阿比达的学习目标也是考上“内初班”和“内高班”。当我问:“你们的同学们是不是都和你们有一样的想法?” 两个小姐妹连连摇头,说 大部分孩子都不太想刻苦学习,都更喜欢玩。但阿比达又补充说:“家长们都特别想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这样以后才能有好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阿比达带着我走在村里干净的道路上(连队会要求村民出“义务工”,定期打扫环境卫生、绿化、整修道路等。大部分是有报酬的。),不知何时,后面多出两个“小尾巴”——阿比达的弟弟和一个表弟拿着篮球一边玩一边尾随着我们。似乎维族孩子都很喜欢篮球,这两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一会儿传球一会儿运球,高高兴兴地跟在我们后面。</p><p class="ql-block">在阿比达另一个姨妈家,我们见到了她的姨妈及两个孩子。在阿比达父母小的时候,每家人口都很多,一般家里有5、6个甚至更多个孩子。但到了阿比达这一代,村里各家最多3、4个孩子。阿比达家和她这个姨妈家都是只有两个孩子。无论是阿比达的妈妈还是她的姨妈,都难以与我直接交流,都需要孩子们从中翻译。而且她们的自信、从容程度也远不如阿比达。在我们谈话时,那个小表弟偶尔插话,积极尝试回答我的问题,他表现得大方、活跃,如果说错了,他就露出自然的憨笑。孩子们开放与好奇的心态完全不同于他们的长辈。看来学校对阿比达他们这一代的教育还是很有成效的。</p> <p class="ql-block">阿比达非常可爱,她大方、懂事、端庄。虽然只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却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她认为他们家没有铺木地板,在院子里也没放大床是因为家里的钱不够。但她很平静地接受这些现实。她放学后经常到地里帮爸爸妈妈干活,而弟弟现在不用干农活,她觉得是因为他太小了。在家里帮助弟弟整理内务、帮妈妈干家务都是她的责任。她现在要好好学习,先是要考上“内高班”,然后要考上大学,争取能在内地工作。当我问“那你不担心去内地会离爸爸妈妈很远吗?” 她说:“我会把他们都接到内地去。”她现在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她去过图市城里,最远去过巴楚(图市临近的一个县城)。她对遥远的大世面都非常向往。</p> <p class="ql-block">十三连的维族孩子们都不上课外补习班。他们只接受学校的(免费)教育。</p><p class="ql-block">课余或放假期间,维族孩子们全都是跟朋友们在外面玩耍。不管是多小的孩子,也未曾见到过一个家长在近前监护,都是孩子们自己玩。在图木舒克、喀什(南疆地区),很少见到维族孩子玩手机(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智能手机),随处可见的,是他们在做游戏、骑自行车、打篮球……</p> <p class="ql-block">新疆维族人在新疆总人口中约占45%,有一千多万人。在南疆地区由于气候、自然环境等原因,很多维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近些年经过多方努力,令人欣慰的变化正在渐渐呈现……</p><p class="ql-block">在图木舒克,我看到新村里的孩子们从他们的父辈那里继承了容貌、语言、传统和文化,但他们的眼界、观念、理想和一些生活方式与其祖辈、父母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不再是只看眼前,不再满足于“随赚随花”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始学习向往未来、计划未来,同时他们也开始明白需要积累去开创未来的能力。他们正在与父辈一起努力改善着今天的生活,他们也期待着未来更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新村里孩子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新村的美好明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