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畔麦艺……麦杆画

迺苝哴

小麦是我们重要的食物之一,它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在古人祭祀天地时就被人们给予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而取自小麦秸秆为原材,经过蒸、煮、浸、剖、刮、辗、贴、剪、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完成的麦秆画,是中国独有视为特色工艺品之一,因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广受大众喜爱。 麦秆画,又叫麦秆贴,是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是我国古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它和剪纸、布贴同属剪贴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 从麦子出现在古中国的那一天起,我们聪慧的祖先就开始以麦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画的创作了,但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传说中的麦秆画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发掘出的麦秆画原作虽经两千多年腐蚀,仍然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另有传说:东汉刘秀被王莽追杀,万般无奈,藏于麦地之中,麦草随即化为树林保护刘秀。因此当地人视麦草为祈福迎祥之草,逐制作麦草画,供奉朝廷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历史已有千年,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其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麦秆剪贴(即麦秆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麦秆画由于取材独特,工艺别致,画面立体感强,且保持了麦秆的光泽和烘烤烫熨出的本色不褪。呈现出古朴曲雅,富丽堂皇的神奇美感,如做成嫦娥奔月或仕女图则飘飘欲仙;做成动物,则栩栩如生;做成山水,如临其境;做成花鸟,如闻其声。具有极强的观赏和保存价值。既可张挂于宾馆、酒店、会议室等大场所,亦可装饰美化普通家居,实属壁挂艺术精品。 麦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首先要对采集的麦秆进行熏、蒸、烫、漂等20多道工序的加工处理,让它保持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一般不着色。<br><br>   洛畔麦秆画艺术坊位于甘肃庄浪县美丽的水洛河畔,创立于2018年,法人代表文婧女士是一名优秀的手工艺大师,是庄浪县麦秆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作品巧夺天工,勾勒出一幅幅山水、花卉、人物、动物、书法等意象,明暗有序、古香古色、形象逼真、高贵典雅,远观其灵动,近观其细腻,呈现天趣合一、妙趣横生的意境,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享受,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艺术观赏价值极高。 <br> 为保证每一件作品的质量,文婧女士在选材上都是自己亲自动手,亲自把关,确保选出一流的材质 。 制作时需先将麦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薰烫,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薰烫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技术上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才能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从大的方面归纳,制作工序可分为拼料、下料、烫料、粘贴、装裱等步骤,每一步骤中还可细分多道小步骤。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宾馆、酒店、办公室、会议室,还是家庭客厅、卧室、餐厅,麦秆画都适合装饰布置,与一般装饰品相比,更能彰显主人的个性追求及高雅品位,同时,也是商务礼品、亲友馈赠、欣赏收藏、旅游纪念的很好选择。</p>  <br><br>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消费和文化消费已成为时代趋势,追求个性、追求品位也成必然。麦秆画具备的环保、手工、永久保存等独有的产品特性和艺术性非常合乎人们的需求理念,市场前景极为乐观。 文婧老师的麦秆画作曾荣获《首届甘肃妇女手工创业创新网络大赛优秀奖》《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甘肃总选拔赛创业组三等奖》《首届平凉市创业成果展示推介会优秀奖》《第二届平凉市创业大赛三等奖》《平凉市纪念“三八”108周年“巾帼心向党”书画作品展优秀奖》《庄浪县庆“三八”手工编织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翰墨传家风 丹青进庭院”庄浪县妇女儿童书画展暨关爱少年行动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在陇原大地颇具影响力,被省妇联聘为全省“陇原巧手”培训师。2019年洛畔麦秆画艺术坊被庄浪县确定为麦秆画传习所,成为助农扶贫领域行业标杆。 <p class="ql-block">部分作品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