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九江上庐山我们走的是当年毛主席上庐山的路,经过396道弯,虽然现在的路比59年的石子路要平坦多了,但弯是一个也不少的哦,差不多一个小时到达庐山牯岭,车上有好几个乘客晕车了,我自先吃了晕车药,一路被庐山风光和故事吸引,居然没啥不适。</p><p class="ql-block"> 庐山,与其说是因景而名,倒不如说是因名人而名更为贴切。庐山也可以说藏了半本中国革命史,所以不管是景色还是曾经发生的事件,似乎都罩着那么一层云雾,既神奇又神秘,不是我等凡人能看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很幸运我们这次旅行住在东谷中3路老别墅民宿4晚,就在邓小平粟裕旧居隔壁,而老别墅的故事就在斜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庐山的别墅建筑起源于1895年,年代不算久远,是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买通了地方官绅,强行租借了庐山的东谷并辟为避暑胜地,租期为999年,1935年国民政府收回地契,但别墅仍属原来的主人,因可以转让,随后一部分被国民党高官所拥有。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别墅归国有,成了当时中央领导的旧居。庐山有1千多幢别墅,因战争,其他灾难毁掉一些,现保存完好的有近600多栋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老别墅,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世界村”。每幢别墅设计风格.造型以及园林布置都很特别,没有一幢是类同的,每幢别墅里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老别墅的故事”是一个景点,荟萃了六栋有百年历史的老别墅和西式园林。分别是283号美国基督教堂、282号传教士别墅、281号李德立展览馆、307号军官别墅、310赛珍珠别墅以及老别墅酒吧。</p> <p class="ql-block"> 美国 人在1910年修建了238号“耶稣升天教堂”,教堂的墙体用粗糙的石块堆砌而成,青苔爬满了墙体,教堂的顶部用 庐山 南麓出产的青石板铺瓦,彩色玻璃窗,不管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挺特别的,给我们的感觉是一座稳固、厚实、庄重、肃穆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310号赛珍珠纪念馆。到不是因为这幢别墅有多别致,而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赛珍珠这个人很特别。1892年10月,当时的她只有4个月大,由做传教士父母从美国带到中国镇江,至1934年离开中国,期间只有4年回美国读大学,而在中国生活工作学习近40年。</span>1897年1月14日,赛兆祥(赛珍珠父亲)在庐山购地建造了这座别墅。以后几乎每年夏季全家人从江苏来庐山避暑。赛珍珠在《我的童年》一文中充满感情地回忆道:“每年6月,当秧苗从旱地秧田移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去牯岭的时候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她</span>就是“带着庐山午间的凉风走上了写作道路”,在庐山创作了她的处女作《也说中国》,成名作《大地》也是在庐山创作的,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一位作家都是因获得此奖项而受到国家尊重,她却因为获诺贝尔奖而遭到来自她两个母国(中国和美国)的不待见。鲁迅说她只写了些浮面的情形,当时的国民政府说她丑化士兵的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大地》好长一段时间成为我国禁书,而美国人说她美化了中国农民。难得在一件事上各方高度一致。</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我几乎一口气拜读了《大地》文本,赛珍珠既没有刻意丑化也没有有意美化中国农民,<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书中不含有作者的参与意识,只把她看到的听到的加工了一下。《大地》的主人翁王龙是个朴</span>实的农民,有个忠诚的妻子,他对土地的崇拜像崇拜神灵一样,用泥土造的房,打的灶,用泥土做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都是如此真实,”无论是写王龙的传统美德也好,传统痼疾也好,富裕后思淫欲也罢。她都是在力求表现当时中国农村的真实状况以及中国农民的真实心态。除了把一头耕牛写成一条耕牛,这个外国人普遍弄不明白的量字。</p><p class="ql-block"> 赛珍珠1934年离开中国后,曾多次向官方提出回中国看看养育她的那片土地,直到她1973年81岁时逝世始终未能如愿。但她在抗日战争时的演讲,很坚决地说中国人民是不可能被日本打败的,她的基金会专门收留亚裔的孤儿。在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p><p class="ql-block"> 直到2002年,布什访华,中国国家邮政局以一套中英文对照的《赛珍珠》邮资明信片的发行,才算是正式纪念了这位将自己视作中美桥梁的作家,《大地》也不再是禁书了。一个并不想主动参与政治的作家,几乎一生都被政治裹挟,这其中的奥妙跟走进庐山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85, 85, 85);"> 307号是庐山守卫军杨遇春的别墅, 一桌三缺一的麻将最显眼, 281号牯岭租借地博物馆里陈列着李德立租借后,在这里发生的大事件,如庐山抗战,1938年7月日军集结四千装备精良兵力攻打庐山,当时庐山守卫军只有国民党的两个保安团,总指挥杨遇春,在没有援兵的救援和食物补充情况下,与敌人鏖战九个多月,创造了抗战时期孤立无援被包围后的抗战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别墅故事的一边是张治中别墅,另一边是林彪别墅,马路对面是邓小平,杨尚昆,粟裕旧居。有多少故事埋藏在一座座别墅里面。现在商业开发成了或民宿或酒吧,平头百姓也可以走近她,欣赏她的风姿,但里面尘封已久的故事一时难以被揭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美庐曾经是宋美龄的私产,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房子不算大,但花园持别大,花草树木依山顺势而植,1934年巴莉女士将这幢别墅半送半卖给了宋美龄。从1933年∽1948年美庐成了蒋介石的“夏都"。</p><p class="ql-block"> 因 “美庐”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炮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八一三”文告的出台;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这些令人瞩目令人回顾的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也下榻这座别墅。这是唯一一座两党领袖都住过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政治的冷酷,也有生活的温馨……无疑予人视觉上心理上一种潜在的诱惑,令人浮想翩跹。“美庐”,是纪录历史的真实载体,历史在这里诉说,让后人在这里沉思。</p> <p class="ql-block"> 庐山会议旧址<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别具风格,背倚青山,临水而建,坐北朝南,溪流环抱。</span>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系民国时期建的“庐山三大建筑(传习学舍、图书馆、庐山大礼堂)。1937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7月17日上午,蒋介石面对全体代表发布了《抗战宣言》,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正式拉开了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 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和政治局扩大会议,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有位数不少的身经百战,位高权重的中央领导在此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人生命运。站在这里看着历史一页一页翻过去,世纪风云在此留下的印记,感受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也许这就是庐山的特点,不是我等凡人能识得真面目的。</p> <p class="ql-block"> 抗战纪念馆(原国民党军官训练团驻地),陈列着抗战时期的图片。进门就看到《抗战宣言》一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读一遍斗志昂扬,真的会被感染,似乎看到了热血青年奔赴前线,奋勇杀敌。中国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精彩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庐林一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别墅1960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庭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院内松柏交翠,花草争芳,环境幽静秀丽。</span>1961年,1970年在毛主席庐山开会期间下榻在此。1985年后改为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 我们返回时,突然间起雾了,乳白色的雾,轻盈漫舞,使芦林一号的丛林和背后的山岭显得既神秘又梦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锦绣谷因山谷四时有花开而名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不但移步景换,而且是一步一传说,一步一诗篇。首先看到的是天桥,也堪称庐山一奇。传说是助朱元璋逃脱追兵之桥。“盘岩对立冰川琢,维有残墩乍断桥。太祖借机抬圣驾,金龙传化上凌霄。其实有无天桥,要看你的想象力,看看我坐着也能过去,是不是也得到了神助。</span></p> <p class="ql-block">庐山锦绣谷往里走不了多远,就有一块偌大的奇石,这就是所谓的好运石了,这里道路很窄,大家都想要跟好运石合照,然后摸一下石头沾沾好运,但不能多摸,最多三下,否则不灵验。</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上庐山时,因路不好走,没有上险峰,但毛主席写了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从此登上险峰看无限风光成了每个庐山客的梦想,站在险峰,俯瞰九江大地生机勃勃,与劲松与这无限风光个合影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 在谷内山崖处有一个洞门,又窄又矮,这就是锦绣门。要过锦绣门的话,就一定得弯下腰。相传吕洞宾在前面的仙人洞成仙,那么在前面可以找到神仙,神仙这么多年又很好的保佑了庐山,大家给鞠个躬很自然。后来就把锦绣门改称为礼贤门了。现在因石头松动不能从里面走了,绕道也就不用低头弯腰,大大方方走过就到仙人洞了。</p> <p class="ql-block">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在此修练直至成仙,所以也称仙人洞,</span>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上面有许多摩崖石刻,<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这些雄强俊快飘逸宏肆的摩崖石刻为青峰秀峦平增了几分妩媚和情意,并将后人的眼光引向历史的纵深。</span>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林云程在《佛手岩分韵》诗中写道:“洞杳琼浆冷,秋深林叶纷。霜钟流夜壑,雨刹挂青云”。现在是夏初,满目是青翠,突然一股冷风吹来,我闭上眼晴似乎也感觉到了秋风扫落叶,冷雨冷风景象,庐山就是这么神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百年不倒,堪称庐山奇景。</span></p> <p class="ql-block"> 谈判台是1946年7-9月 美国 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八上 庐山 ,为“调处”国共谈判,与蒋介石坐在此处喝茶晤谈。</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建在<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锦乡峰上,专置明太祖朱元璋御制周颠仙碑,石质坚白细润。石制的亭四梁柱,浑厚凝重,典雅端庄,亭柱石刻联句有二:“四辟云山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故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span>这是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60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曾在此驻足,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上午在锦绣谷蓝天白云,下午到含鄱口“乍雨乍晴云出没,山雨山烟浓复浓”。当我们兴致勃勃乘索道观看岭下风光时,霎时间,薄薄的雾自湖中缓缓升起,越来越浓,越来越大,转而变成白絮,变成云烟向山岗上涌来,攸忽间,峰隐湖失,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伸手可触。明代王世懋有诗云:苍虬绛节度峥嵘,下界微茫勺水明。最爱他山云似絮,不知身在絮中行。这是对雾中的含鄱口最贴切的写照。在庐山感受一下絮中行的感觉,也是蛮好的。</span></p> <p class="ql-block">我在石刻博物馆里看到的含鄱口照片,原来含鄱口势如奔马,又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因此得名。只能下次有机会再去观赏了。</p> <p class="ql-block"> 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明太祖为感谢周颠人赐名“天池护国寺”。大殿的天井里有两口共长10米,宽3米的井,终年不涸,大旱不竭,蔚为奇观。相传为文殊菩萨双指插石而成,有"开化帝释,插石成池,水涌石上"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龙首岩在天池寺侧面,此崖绝壁陡起,拔地千尺,下临深涧。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似一硕大的擎天柱,顶部向外,劲松斜霞,崖壁横矗悬垒,宛如石龙昂首故名,过去常有信徒在此舍身成佛,亦俗称舍身崖。</p> <p class="ql-block">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被贬任江州司马,与好友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的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像遇到知音一样,随口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在花径的门口是如琴湖,因形状象一把小提琴而得名,镶嵌在这个苍松含翠的青山之中,让此处有了灵气。从此,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p><p class="ql-block"> 庐山因诗人到访而出名的景还有好多处,如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而出名的庐山秀峰,因周敦颐的《爱莲说》而出名的庐山爱莲池等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黄龙潭中潜藏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时常乱发脾气,搅得山洪暴发,淹没良田,百姓遭灾,然而又潜于崖陡潭深的黄龙潭中。为了训服他专门建了黄老寺来镇他,其实黄龙潭瀑布只有十几米高,水从崖上跌下,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击水声,瀑布跌落潭中,稍作停积,继而又在石缝之中蜿蜒流淌,奔向下游。这里会让你真正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 乌龙潭与黄龙潭相距不是百米,而乌龙潭藏着的是一条温驯善良的白龙,那白龙不仅不像黄龙那样性格暴烈,兴风作雨,祸害百姓,反而时常给东林寺慧远和尚和当地黎民百姓带来许多方便。白龙一直在乌龙潭中修身养性,造福生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三宝树是因三株特殊的古树而得名的,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因这三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名“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这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span></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风景区山峰高峻,峡谷幽深。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森林覆盖率达89.9%,我们坐太白号地缆车一路翠竹环抱,泉水叮咚,当听到击鼓声,雷吼声时,即见一团水汽袅袅升腾,那就是三叠泉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瀑布分三叠,各异其趣,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p> <p class="ql-block"> 今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运气不错,刚到三叠泉跟前时,三叠能清楚的看见,不一会儿第一叠被飘云包绕,若隐若现。</span>立于泉下盘石向上仰观,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恰似银河九天飞来。立于“观瀑亭”可又俯视三叠。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span style="color: rgb(36, 38, 41);">李祚忠的七绝句,登观庐山三叠泉”忽雨急风过五桥,冲峡白浪碧潭消.一流百丈三叠瀑,不恋高层下九霄."</span>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那我们也算是庐山客了。</p> <p class="ql-block"> 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的、别致的、公园式的小山城。枯岭街庐山上面唯一的一条街,商店鳞次栉比,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东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为牯牛岭,北临剪刀峡豁口。站在街心公园,可以眺望九江古城、长江玉带。漫漫散步,回眸一瞥,峡谷被红绿宝石妆点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莲牯路,曾经是从九江上庐山牯岭的必经之路,早期诗人墨客游历庐山,还是各国达官贵人上庐山建别墅,避暑都是经此道,蒋介石多次上庐山也走的是这条道,不过是当地的轿夫抬上来的,中间有一段山路陡峭,轿夫上坡很吃力,蒋介石感叹“好汉",从此这段坡称为"好汉坡",现在步行上山的人很少,莲牯道差不多被人们遗忘,但好汉坡常常被人提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庐山因自然风景吸引了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留下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首首美丽动听的诗篇。 庐山因造了万国别墅走向了世界,吸引了一大批世界名流来此避暑。也因这些别墅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因为这些故事,吸引了广大的平民百姓来听来欣赏来探究。一段旅程结束有没有看明白庐山真面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得了别墅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别墅依旧在,欣赏风景的看客换了一批又一批而那些美景依旧在,留下的是一个个故事让后人去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