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宁夏七日游 -陕甘宁青西北行之一

王文光

在中部城市武汉过了半辈子,一直想去看看祖国的大西北,这一次总算如愿以偿。我和老伴花了25天时间,从海口出发,去宁夏、延安、青海、甘肃游了一圈。回程时,国航“遗憾地通知……”,包食宿在首都机场挽留了两天,我们也不怒不恼“就汤下面”在京、津又玩两天。<div><br></div><div> 分成三篇分享我们的西北行:传奇宁夏七日游;旅游胜地延安五日游,壮美青海甘肃十二日游。</div> 西北行的行程图。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一,沙漠绿洲</font></h1>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依贺兰山,傍黄河水,是一座饱含历史沧桑,不为人熟知的历史名城。<br> <div> 住宿在银川火车站附近的酒店。推开窗户,灯火珊阑的夜景令人兴奋。酒店服务员告知,各类火车高铁、动车、绿皮火车均由此进出。<br></div> 从旅游广告得知,宁夏是中国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却被称为中国地理的“微缩盆景”,你几乎可以看到所有的地形地貌:高山、盆地、平原、峡谷、湿地、丘陵、沙漠、草原、高原……真是传奇,令人向往。 宁夏国际会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永久会址,位于银川著名景点“中阿之轴”附近。是宁夏地标性建筑。总建筑面积近八万平米的庞然大物,用薄纱网包裹外壳,整个建筑形态宛若回族人的饰帽和面纱,别有韵味。 位于银川市中心的南薰门,本地人一般称之为“南门楼”,老百姓则称之为“小天安门”,好找好记。据专家考证,南薰门为北宋时期的西夏国建造。早于北京天安门城楼矗立于此。 历经元明清等几个朝代,几番摧毁又重建。奇葩的是1979年政府投资2亿维修,并在小天安门两侧修筑观礼台,前方修建广场,成为这个模样。东施效颦,还是被拆。此图摘自网络,小天安门曾经的模样。 小天安门前的广场上,到处可见自由自在跳舞的人群,可不光是大妈的地盘喔。 宁夏的首富城市,不是银川,而是中卫市。得益于黄河冲刷的宁夏平原,形成这个塞上江南明珠。 宁夏北部的贺兰山,阻挡了腾格里的漫漫黄沙,减弱了西伯利亚的滚滚寒流。仿佛上天对宁夏的恩惠,创造了这样一片沙漠绿洲。第一站来到沙坡头景区,看看这奇特的景观。 从电扶梯登上沙山顶,眼前呈现的是蜿蜒黄河,翠绿拥抱,沙河相依,沙山相连的奇观。沙坡头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是港人开发管理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你也可以从这里徒步沿梯登顶。<br><br><div> 沙坡头也是很好玩的沙漠景区,羊皮筏子、索道、滑沙等都能在这里体验到。我们就只能挂眼科了。<br></div> 唐代大诗人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慰问边塞,在沙坡头游玩时,写下了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发商在此竖碑,纪念古人,吸引游客。 在“沙漠天梯”指示牌上方,你看到的是获得联合国赞扬肯定的中国人的世界首创-麦草方格治沙法。据介绍,立在沙漠里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中的麦草,日久会腐烂而成养分,供给播撒其中的草籽,最终形成沙漠上的草障植物带。从而阻滞流沙移动,创造绿色奇迹。<br> “沙坡头景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br> 1958年通车的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穿过沙坡头。曾有国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腾格里沙漠淹没。然而凭着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在沙层厚度达百米的铁路线两侧,扎设麦草方格50万公亩,培育沙生植物1亿多株,建起了长16公里、宽800米的治沙“五带一体”防护体系。不仅维护了包兰铁路和银兰公路畅通无阻,还将荒芜的腾格里沙漠中的沙坡头,造就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br> <div> 在沙坡头景区,望着包兰铁路线上呼啸而过的火车,打心眼里为祖国骄傲。<br></div> 在中卫,不仅能看到滚滚黄沙,滔滔黄河,还能见到垂柳青青的江南园林。著名的高庙就在这个公园内。 中卫市的高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现在看到的高庙,是清咸丰年间和近代重修、增建后的建筑。其风格以清代古建筑为主体。庙内供奉铜铸、玉刻、木雕、泥塑、圣像600余尊,入选《中华佛教二千年》宝典名录。 高庙的主建筑,呈中轴线对称布局。沿中台阶拾级而上,经牌坊、南天门、可登上高达三层的圣母殿。整个建筑群里,亭廊相连,逐步增高,一步一景,构成迂回曲折的建筑空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高庙的建筑群中,有一座“地狱”值得一看,号称中国四大古地狱之一。门口的这幅对联,颇合设计意图:有玷行愁入此门,无亏心乐游斯地。<br> <div> 结构为地下宫殿,内设各种“上刀山下火海”的地狱刑具及恶鬼凶吏塑像,世人若在阳间做了坏事,死后到阴间会接受各种残酷血腥的惩罚。体现了“善恶有报”的因果理念。<br></div> 宁夏的又一著名旅游景点-通湖草原,景区现位于内蒙古区内,是跨越两省的腾格里大沙漠腹地。这里距内蒙阿拉善左旗200公里,而距宁夏中卫市仅26公里,且与上文所叙沙坡头景点一沙相连,直线距离仅8.3公里。与其称内蒙的景点,不如恢复唤作宁夏的景点,让人少走弯路。<br><br><div> 走进通湖草原,眼前出现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野花盛开的草原,还有波光粼粼的湖泊。蓝天碧水,黄沙绿草,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br><div> <br></div></div> 既然来到腾格里大沙漠腹地,当然是为了看沙,玩沙。这次不当观众,要当演员。 老天似乎要考验我们的意志,刮起了大风,气温也降到几度。我们一群老头老太游客没人退缩,从头到脚,全副武装,骑上骆驼。5头骆驼组成一队,由一个牧民牵着骆驼领头。当跪在地上骆驼站立,迈步,心中的那点恐惧一扫而光,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坐在驼峰之间的驼垫上,稳定舒适。 骆驼行走时,微微有点左右起伏的感觉,颇似当年做知青时,骑牛放牧的悠闲。真是难忘的体验。 从驼背上下来,又去沙海冲浪。首先乘座经过改造的大马力越野车,来到腾格里沙漠腹地。<br> 观沙漠风光,拍照留念。 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猎豹”司机给我们留下了一张老司机合影。 与“沙漠猎豹”司机合影后,乘车沙漠冲浪。越野车在高高低低的沙海中,蜿蜒穿越,纵横驰骋。我们双手紧握前排座椅背上的抓手,玩了一回心跳。 我们在通湖草原玩了5个小时,既体验了风沙漫天,又见到了夕阳西下。 晚上还参加了“神秘通湖”蒙古族大型篝火晚会,也观看表演,也融入欢乐互动。回到酒店已经10点钟了。 这可不是“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武汉黄鹤楼,而是宁夏吴忠青铜峡市的“黄河楼”。<br><br><div> 108米高的黄河楼共十一层,地上九层,地下二层。分别以黄河颂、黄河情、黄河风、黄河心为主题的博物馆,介绍黄河上下五千年纵横万里之源流变迁,诠释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域特色,展示黄河流域之中国四大发明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物精粹。<br></div> 黄河楼由主楼、角楼、牌楼、十二生肖图腾柱、镇河铁牛等附属建筑和雕塑组成。主楼建筑风格为明清仿古式建筑。矗立在清水环抱,绿树围绕中的黄河楼,夕阳斜照,显得俊秀挺拔。 乘电梯登上黄河楼,饱览青铜峡市的优美景观。 自古以来滔滔黄河,半杯泥沙半杯水。眼下的黄河竟分为一清一黄两道。黄河水怎么变清的呢?得益于西北绿化治沙。<br>自七十年代以来,经过40多年的治理,西北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15%。特别是后面亲眼看到的陕北延安,曾经光秃秃的黄土山岭,已经披上了绿油油的植被。黄河水变清也成为现实了。<br> 这座36米高的黄河母亲铜像建在黄河楼东侧,也是必到的旅游打卡点。近观黄河母亲铜像,她脚踏黄河水,手托麦穗和竹简,尽显女性风采,意喻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养育之恩及中华民族历史的一脉相承。 号称塞上江南的宁夏,不仅有沙漠、绿洲、黄河,还有三,四万年前的史前文化遗址。神秘的水洞沟旅游景区。<br><br><div> 水洞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首先参观水洞沟遗址博物院,观看实景演出,让游人动态体验四万年前原始人繁衍生息的画卷,以及面临洪水、泥石流、火山爆发等自然灾难时,被迫迁徙的场景。然后,就去参观现场。<br></div> 1923年,法国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发现了这个史前文化遗址。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 “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br><br><div> 看是不起眼的这些黄土包,那是你不懂考古。水洞沟遗址的荒野中,埋藏着无数考古国宝。<br></div> 在水洞沟景区,还可以参观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火燧。<br><br><div> 明长城系土夯长城,这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击败匈奴后,修筑此长城。明长城,还是秦长城,考古专家任重道远喔。<br></div> 长城观景台,这里是宁夏和内蒙古两省的分界线。一步跨两省真好玩。<div><br></div><div> 举目四望,一边内蒙毛乌素沙漠,雄浑的大漠风貌;而另一边是宁夏水洞沟的大峡谷和芦花谷美景,颇有别样的感慨。<br></div> 水洞沟景区著名的“藏兵洞”。这个奇妙的洞穴高出沟底10多米,布置在黄土高坡之中,是当地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自己,伺机出击的大型地道。这个“藏兵洞”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祖国大地,独此一处。 藏兵洞内曲折蜿蜒,分叉路口众多,犹如迷宫一般。你可以看到起居室、粮食储藏室、水井、灶台、兵器库、火药库、炮台、陷阱、暗器孔道等打仗设施。 水洞沟旅游区内,还有一条三公里多长的芦苇谷,游客散步其中,通过木板铺成的小道,一直走到“红山湖”,边走边看两旁黄土坡上大自然的杰作,鬼斧神工雕琢形成千奇百怪的“土林” 这片湖面因蓄积风雪雨水而成的,名为“红山湖”。水面上时有鸳鸯、野鸭游弋,湖泊面积近30万平方米,尽可乘船游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二,传奇西夏王朝</font></h1> 在大西北,曾经有一个古老的民族:党项族。至于姓氏,有人说姓“羌”,但自称是鲜卑族的后代,姓“拓跋”。主要居住在宁夏。<br><br><div> 唐朝时,因参与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党项族部落首领被唐朝皇帝赐姓李,开启了党项族部落成长为西夏国的兴盛之路,终于公元1038年建国称帝。虽势力弱小,但励精图治,先后与宋、辽金形成三足鼎立,并迅速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推向了顶峰,取得辉煌的成就,留下灿烂的文明。<div><br> 公元1227年,已经是宋朝了,蒙古铁骑踏破西夏国首都-兴庆府(即现在的银川),西夏被灭国。蒙古人遵从成吉思汗遗嘱,将西夏从皇帝到百姓全部杀绝。近2000万人被屠杀,只有极少数人逃亡蒙古,西藏及内地。党项民族从此被灭绝于西北大地。</div></div> 在距银川市西边30公里的贺兰山脚下,方圆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土包,这就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风景名胜景区。参观完这些“土包”和西夏博物馆,你会看到一个在中国西北大地上留下辉煌的神奇西夏王朝。虽然在历史书上没有西夏的一席之地;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没有党项族的名称,但是这些土包及发掘出的大量文物让人称奇叫绝。西夏党项文明是中华文明中不应被忘却的一朵奇葩。<div> <br></div> 在西夏存在的350年历史中,共有10位皇帝。其中有9位就躺在这9个大土包子中。第10个亡国之君没有土包。还有皇帝们的280位嫔妃躺在这里的280个小土包子中。这是我们重点参观的3号陵墓,有人说墓主人是西夏颇有作为的开国皇帝李元昊。<br> <div> 西夏国仅仅存在了190年,她的辉煌隐藏在这些土包王陵和为数不多的遗址、庙宇、文物中。期待未来能渐渐揭开其神秘面纱,让华夏子孙再见这灿烂辉煌的西夏文明。<br></div> 西夏国没有了,但这个远逝的西夏王朝,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西夏文明的神奇印记。这是考古专家复原的西夏王陵原貌,土堆外层是塔建筑物包裹。 这尊鎏金铜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于1976年在西夏王陵区陪葬墓出土。重达188公斤的铜牛,比例匀称,形态逼真。不管是艺术上,还是冶铸工艺上都达到了同时代最高的水平。以实物证实了西夏在冶炼铸造工艺上的神奇。 西夏王陵区出土的跪伏状石像支座,造型夸张生动,极具艺术价值。<br><br><div> 看着这些碑座,似曾相识。在墨西哥,俄罗斯皇宫的那些大理石石雕支座,何其相似。但这里支座的作用是什么?专家学者莫衷一是,又一个西夏留下的谜团。<br></div> 在建筑领域也留下了许多奇迹。这是陵区发掘出的瓦当、滴水、脊兽等建筑材料。莲花纹滴水,狮面纹瓦当多么精美。 绘画方面,以佛教绘画流传至今,这幅画以今人的眼光,也是壁画上品。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也有西夏党项族的贡献。莫高窟中有几十座洞窟,均由党项人开凿。 最神奇的还是西夏文字。被当代学者称为天书的西夏文字十分繁杂,据说当今能阅读者不超过10人。<br><br><div> 公元1036年,西夏人派野利仁荣仿照汉字结构创建西夏文。按照西夏专家的说法:西夏字和汉字的关系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br></div> 据研究者说,党项人用短短四年时间就创造出六千个字,堪称世界奇迹。西夏王朝的印刷业十分发达,朝廷竟设有“刻字司”负责出版,用西夏文和汉文刻印了佛经、历史、法律、诸子、兵书、医书以及版画等等大量书籍。 最为神奇的是,中国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术的物证竟是由西夏印本证实。<br><br><div> 长久以来,北宋毕升发明的活泥字印刷技术,只是被同时代的科学家沈括记载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并没有相应的实物证明。以至于有人对北宋是否有泥活字印刷这一伟大的发明质疑。直至1987年武威亥母洞西夏文泥活字印本实物问世,文献+实物构成完美的证据链,令人信服地证实,泥活字印刷术发明人属于中国北宋毕升。<br></div> 坐落在甘肃张掖的大佛寺,雄伟壮丽,大气深邃。世上唯一的西夏寺院建筑。也是西夏建筑奇迹的展示。<br><br><div> 据导游介绍,西夏太后笃信佛教,这座大殿就是皇帝李元昊给他妈妈修的。让太后在此念经求佛。那时称为:甘州卧佛寺。因“寺大、佛大、殿大”,故称之为“大佛寺”。<br><br></div><div> 张掖大佛寺是一座集建筑、雕塑、壁画、经籍、书画及文物国宝珍品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对于研究西夏文明独具魅力。<br></div> 张掖大佛寺的大殿中供奉着亚洲最大的室内彩塑泥胎木质释迦摩尼卧佛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站在佛像跟前,就能感受到卧佛的庞大了。 殿中不许拍照,图片为官方宣传照。这座佛像系木质结构,内部中空分三层有木梯连接,西夏建造时,在卧佛中藏有佛经和金银珠宝。据传,文革时期,是西夏皇室当年用以礼佛的这些金银财宝,让大佛免受焚毁之难。还有人打着“革命”的旗号,干着毁坏文物,盗窃财宝的勾当,佛像中的很多藏品已经遗失,幸存的宝物被收藏在大殿后的博物馆中。<br> 参观这个景点,最值得看的除了大卧佛,就是现存最完整的《北藏》佛经及用金子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br><br><div> 这部佛经以珍贵的绀青纸为本,用数千两真金白银书写描画,书法工整秀丽,绫锦包装,极其华贵。不仅是佛教法宝,也是稀世书法、绘画珍品。它是在翻修时,意外被发现的。从一面夹墙中,发现了12个大金柜,里面藏有6361卷明永乐《北藏》,还有将近八百册用真金研粉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连包经的黄包袱皮和皇帝颁赐永乐北藏的圣旨,全部都完好如初。时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看过后,连声惊叹“国宝,珍宝,稀世之宝”。<br></div> 这个罕见发现,也牵出了大佛寺一位平凡姚氏尼姑保护文物的故事,催人泪下,令人敬仰。<br><br><div> 1975年某夜,姚氏尼姑居住的小屋因火炕失火被烧死。1995年寺院在翻修房屋时,发现从她居住的小屋通向藏经殿有一个暗道,通向藏经殿内的一堵夹墙,夹墙长40米、高20米、厚4米。发现了上文所叙12个装满佛经的经橱。<br><br></div><div> 这一惊人发现让这位有姓无名的尼姑走进人们视野,为了纪念她,人们在大佛寺的藏经殿外为她树立了一座汉白玉莲座雕像。莲花基座上镌刻着《姚氏尼姑简介》抄录如下:<br><br></div><div> “千年古刹,历经沧桑,寺貌依然。万卷佛经,稀世之宝,旷日弥久,珍藏如初。若言功德之臣,当推僧尼本觉。本觉者,俗姓姚,1901年初生于甘州,1975年初火化圆寂,骨灰葬于马蹄寺,年七十有四。<br> 觉尼自少茹素,十八岁持名念佛,四十五岁受具足戒,严习毗尼,净念相继,日夜不旷。因之恩师道心法师托其赴永昌参禅,嘉其勤勉。四年后,法幢寺方丈谛贤委其代守张掖普门寺,其间,纤毫不犯,以至诚感信上师,年届五十二受命看护甘州大佛寺佛经至命终升西。<br> 姚尼自受命守护佛经,自甘孤苦,雨更雪更,护持不怠,使《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籍共1621部、636函、5795卷,至今完好无损,其守寺护经之功绩令人颂扬,兹勒石以彰。”<br>注:姚氏尼姑法号本觉<br></div>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这是大佛寺山门的一副楹联。我在楹联前伫立沉思,除去禅意,世间万物,越是“永问不明”,越是引无数人竟皓首。<br><br><div> 神秘的西夏王朝,远逝的党项民族,何时才能显出全貌。<br></div> 在甘肃省黄河青铜峡峡口矗立着108座藏传佛教宝塔。也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依山傍河,气势磅礴。至于又是一处党项人留下谜一样的稀世宝贝。 塔群依山分级而建,我认真地数了一下,自上而下,共分十二级阶梯式平台,每级平台按1、3、3、5、5、7、9······奇数建立砖塔,形成规则的等腰三角形塔群,不多不少共计108座,故称一百零八塔。总面积近7000平米。是与河南嵩山少林寺、山东长清灵岩寺齐名的我国三大古塔群。 沿塔群两侧石板踏步,左上右下,可登攀上顶。山顶上,除了一座庙宇,就是这座独塔。塔高五米多,塔基呈方型,为过洞式喇嘛塔。导游说,绕塔三圈,可消除烦恼,祈福保平安。 <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三,传奇张贤亮</font></h1> 游览西部影视城,景点一绝,老板张贤亮更绝。这位前半生坐牢的天才作家,平反成名后,华丽转身下海,发现、开发了这块鸟不拉屎的荒凉之地。<br></div> 这就是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距银川市25公里,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是宁夏网红旅游景点,也是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的老板是著名作家张贤亮。进入影视城,月亮广场上伫立着镇北堡堡主劲秀的楷书。<br><br><div> 这里曾经是两座古代城堡:镇北堡和镇南堡,明朝时的边防要塞,被遗忘的废墟。1993年被张贤亮看中买下,开发建设,并亲自管理经营。将毫无价值的“一片荒凉,两座废墟”打造成宁夏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国国务院及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化腐朽为神奇,创造了中国旅游产业的奇迹。<br></div> 西部影视城景区由明城、清城、老银川一条街三部分以及百余部影视片在这里留下的近200处拍摄的场景和道具组成。独具特色的粗犷荒凉吸引着众多游客。图示明城一角。 不仅被评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还是“2016最受中国报业关注的十大古镇”。<br><br><div> 西部影视城景区的观者如云,游客熙熙,其兴旺景象,不输故宫、颐和园。<br></div> 曾经感动中国政治运动落难者的获奖影片《牧马人》,就是在此取景,拍摄。这部电影是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由谢晋执导的。影片取得巨大成功,还获得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奖。也是西部影城引以为荣的开头。<div><br></div><div> 张贤亮小说被搬上电影电视的有《灵与肉》(《牧马人》)、《龙 种》、《浪漫的黑炮》(《黑炮事件》)、《男人风格》、《老人与狗》、《肖尔布拉克》、《河的子孙》、《临街的窗》以及《我们是世界》等。<br></div> 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的获奖无数的电影《红高粱》,主要场景也是在此拍摄。印象最深的是,该片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div><br> 景区内中有《红高粱》中的月亮门、酿酒作坊、九儿(巩俐饰)居室和九儿出嫁时乘坐的大花轿、盛酒的大缸碗具等,还有西北农村自酿高粱酒的全过程,甚至你还可以“畅饮”。<br></div> 拍摄《嘎达梅林》搭设的塔林,电视剧《乔家大院》也用上了。景区内中展出的场景还有:《大话西游》中的城门楼和盘丝洞,《黄河谣》中的“铁匠营”等等。先后百余部电影、电视片都曾在此拍摄。<br> 留在儿时记忆中的58年“全民大办钢铁”也在此有一席之地。 游览影视城,你也仿佛在参观一个实物西北民俗博物馆。还能领略大西北民俗的生活画卷。看起来原始荒凉,但正如张贤亮所说:西部影城能成功出售“荒凉”,关键是要给荒凉注入文化因素,使它具有文化和艺术的内涵,从而产生高附加值。 西部影视城景区中,张贤亮纪念馆是一定要去看看的。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式四合院,张贤亮曾经的住所,其逝世后,建为纪念馆。用实物、图片、文字和声像等形式展现了张贤亮坎坷曲折,辉煌传奇的一生。 张贤亮(1936.12-2014.9),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依据纪念馆的资料,张贤亮履历如下:<br> <div> 1936年12月在南京,官僚资本家中出生。<br> 1936—1957:读书学生,21年。<br> 1957—1979:在“反右”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 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22年。<br> 1979—1993:摘帽平反,幸遇贵人。执笔创作。成为著名作家。熟悉的作品:《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也算大红大紫,14年。<br> 1993—2014:辞职下海,创办、经营管理“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将一片荒漠变成5A景区,21年。<br> 2014年9月27日,张贤亮因癌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br> 纵观张贤亮的传奇一生,前半生历经坎坷,后半生绚丽辉煌,创造了奇迹。<br></div> 令人称奇的是张贤亮还是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之一。纪念馆中摆满了他收藏的中西藏品。<br><br><div> 这件紫檀灵芝纹内卷腿大画案,这是他1987年收藏的一件老家具,出自清朝某亲王府,曾在办公室用过。花3万元购买,现拍卖价超过3000万。画案的灵芝纹有别于传统的龙、凤、龟、鹤纹,显示收藏者文人的雅致清淡<br></div> 这是张贤亮最得意的收藏品:硅化木。 现场有具体的介绍。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拍摄了有获得国内外大奖的《红高粱》、《牧马人》、《黄河谣》、《黄河绝恋》、《老人与狗》等,以及观众喜爱的《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乔家大院》等近百部影视剧,其摄制的影片之数,升起的明星之量,冠绝中国。实现了张贤亮“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 镇北堡西部影城之清城前留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四,被摘掉“洋葱头”的清真寺</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民的主要聚居区,全区居住的回族人口近190万,占宁夏人口的1/3,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2018年)<br><br><div> 回民全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活动场所就是清真寺。不仅进行所有宗教活动,还是回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公益事业的中心。就连沐浴洁身、婚丧嫁娶、屠宰食用禽畜等有关活动也在清真寺举行。<br><br></div><div> 我们参观了几个清真寺,看不到圆形俗称“洋葱头”的穹顶,全部换成宫殿式飞檐屋顶,为什么要摘除清真寺的“洋葱头”,我至今不明。<br></div> 宁夏首府银川,有一条漂亮的夜景灯光带。前几年改名为:团结路,不为人熟悉,但其旧名:中阿之轴,无人不晓。怀着好奇,前往观看。<br><br> “中阿之轴”位于规划用地3300亩的重点项目-宁夏银川市阅海湾中央商务区(CBD)之中。四周高楼大厦林立,轴景观带灯光绚丽,是银川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中阿之轴”景观区,长2100米,宽90米,由中阿友好标志景观区、中阿文化交融景观区、中国回族文化景观区三个区域,成轴对称排列。夜景十分漂亮,令人流连忘返。 眼前看到的“中阿之轴”景观与2018年前建成时有较大的改变,政府出资,将原有的阿拉伯风格的“阿拉伯新月”、“伊斯兰厅”等改造为体现中华文化元素风格的“和字璧”、“团结亭”等。此地名称也由原“中阿之轴”更名为“团结路”。<br><br><div> 这是音乐喷泉簇拥的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和”字壁。<br></div> 按照滴滴司机描述,从网络上找到此处景观原貌,伊斯兰标志的“阿拉伯新月”。 “中阿之轴”标志性建筑“团结亭”,已经改为汉族传统的挑梁飞檐建筑。 从网络上找到的此处景观原貌,原名“伊斯兰厅”。<br><br><div> 与“中阿之轴”一街之隔的银川国际会展中心,曾经举办一年一度的“中阿经贸论坛”,现在是两年一度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br><br><div> 与滴滴司机聊天所知,2018年前几个较为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都是阿拉伯石油大亨投资,按他们要求建造的。2018年时,不知哪个大官看着不爽,认为这个“轴”把阿文化体现得过头,危害安定团结。一声令下,开展“清阿运动”,撤除阿拉伯风格景观重建。好端端的一个很有特色的景观搞成几不像。糟蹋老百姓的钱啊。<br></div></div> 一天下午,按计划游览著名的银川南关清真大寺。虽然是开放时间,不知何故,却大门紧闭。问询穆斯林门卫得知,奉命暂停开放。眼前的建筑物是宁夏“防止清真泛化”的成果之一。梳理一下它的建筑历史,颇为有趣。<div><br> 这座“银川南关清真寺”,曾名“银川南关清真大寺”。是宁夏七大清真寺之首,位于银川市南关南环东路。始建于明末清初,400多年的历史了。1915年迁至南关内,建成一座具有古典风格的清真大寺;1953年曾经扩建,修缮一新;“文革”之中,惨遭拆毁。1981年穆斯林募资在今址重建,突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2008年政府投资修饰,对外收费开放,在非礼拜时间可以进去参观,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8年“清阿”(摘除清真泛化招牌,路标;去除招牌,食品包装上的宗教标识、阿拉伯文;更换为统一的清真标识。再到去除阿拉伯化的建筑外观)后,就是现状了。<br></div><div><br></div><div> 奇怪的是,百度上却看不到它的现状新貌。<br></div> 这是在网上现存的“银川南关清真大寺”。系2008年耗资700多万元修饰后,对中外游客开放的靓照。在宁夏境内已经很难看到这样风格独特的清真寺了。 穆斯林保安破例让我们走进大门,拍摄了这张大殿照片。 网上的大殿照片。大殿顶部俗称“洋葱头”的穹顶。其中大穹顶,直径为9.5米,四角各为一小穹顶。大小穹顶通体全绿,顶部均有宝瓶装饰,其中大穹顶上的新月距地面22米,<br><br><div> “清阿”运动,还去掉了银川市所有路牌上的阿拉伯文标注。<br></div> 短短7日,宁夏的种种神奇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已被黄土掩埋的西夏国,短短不到200年的王朝,却在历史的天空中如流星般留下耀眼的光芒,以及无数谜团。堪称传奇的张贤亮,在地狱与天堂间闯荡,集右派、劳改犯、著名作家、省级领导、优秀企业家、收藏家于一身,成就奇迹。<br><br><div> 下一站去革命圣地延安。躺在绿皮火车软卧中,火车慢慢前行,旅者悠悠思索。8小时旅途,打个盹就到了。原以为荒凉的宁夏,充满“神奇”,黄河沿线,更是赛过江南。更有那苦难铸就的辉煌,令人深深感动。忧患锤炼出西夏,苦难练就了张贤亮。天下没有不经历苦难的辉煌。担大任者,必历磨难。也许这就是宁夏的神奇所在。【END】<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