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童生来就会被大自然吸引,对大自然的运作感到好奇。反过来,大自然所有灿烂的美好和多样性也会引发儿童的无限好奇,并蕴藏着无尽的秘密,让儿童为此陷入沉思。</p> <p class="ql-block"> 今天青岛崂山星辰东方幼儿园的“森林日”活动选择了沙子口海边,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实地操作,与大自然真实接触。</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之前教练首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晨会,在晨会上教练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南水北调”、“修渠道”这一主题。</p> <p class="ql-block"> 晨会结束后,孩子们分好小组开始组内讨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了组内的“渠道”设计图。</p> <p class="ql-block"> 完成设计图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修渠道工作”当中,刚开始实施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只有组长一人再努力挖渠道,其他组员不配合,各玩各的,组长自言自语“我自己一个人什么时候能挖完啊,我想去玩水”,这时候老师介入了一句话“修完渠道就可以去玩水了”,孩子们听到修完渠道可以去玩水,立马投入到了“工作”当中。</p><p class="ql-block">(其实后来我们在教研反思中考虑,是不是老师的这句话给了很大的目的性,约束了孩子,让孩子在后续的活动当中只是在完成这个任务,没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创意。)</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们修渠道的过程当中我听到有的孩子说“我们一起,一起才能挖动”“不要偷懒,大家快挖”等等话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隐约的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真正体验到了“连接”的意义,无形中就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的海边体验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确实也完成了教练给的目标“修水渠”引流到大海,可是我们在集体讨论教研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教练在晨会时直接布置任务,目的性太强,导致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达到目的,而忽视了创新,老师在过程中的一句“玩完就可以玩水了”也是有点高控,其实结果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的体验;孩子们绘画设计图时因为急于去玩沙、玩水,导致讨论较少,只有组长在完成设计图,这也是环境的因素导致,海边的环境对孩子诱惑太大,其实示意图可以提前一天晚上孩子们一起讨论设计,这样就避免了今天在海边孩子们注意力分散;为什么带来的水管等工具孩子们都不用,可能是因为这是老师预设的孩子们需要的材料,并不是孩子们通过讨论告诉老师我需要这些材料请老师帮忙准备等等这些问题,都表明在户外体验活动中孩子时不可控的,老师也要少一点目的性,避免高控,但是不高控并不是完全没有目的,只是需要老师有一个大的框架,在此基础孩子自由自主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能在教会孩子们动手操作挖水渠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一项需要专注、耐心和意志力的活动,完成活动任务的孩子将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更为积极的自我评价。</p> <p class="ql-block">没有什么比大自然所拥有的学识更为丰富。但孩子们在上大学之前,很少了解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和自然史等知识。这类孩子很少认真观察自己身处的自然世界。我们没法因此责怪老师,因为教师的职责,仅限于那与世隔绝的、拥挤的教室之内。应该是父母,把孩子带进广袤的自然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 ————斯蒂芬.博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