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东方安宁

韩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东宁,东方安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b style="font-size: 18px;">一一东宁地名略考</b></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 &nbsp;&nbsp;韩 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却不知道这个地方名字确切的由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所依居的城市东宁,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国家一类对俄口岸城市。东宁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其位于宁古塔以东而得名;二是取“东方安宁”之意。这两种说法长期被官方或民间混用,给东宁这个小城名字的由来增添了模糊性。而笔者倾向东宁的名字取自“东方安宁”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首先,究其命名的权威性。清光绪七年(1881年),因此地人烟稀少,宁古塔副都统在三岔口(东宁政治文化中心最初在三岔口)设招垦局,招民垦荒。光绪二十八年撤招垦总局,在三岔口设绥芬厅。宣统元年(1909年),绥芬厅升为绥芬府,治所移驻宁古塔,另在三岔口设东宁厅,属吉林省东南路道。民国二年(1913年)3月,东宁厅改为东宁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撤销道区,由吉林省直辖。当时属于三等县,总人口为3.3万人。2015年末,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函[2015]361号)批复同意,东宁撤县设市。批文注明:撤销东宁县,设立县级东宁市。这是“东宁”名字从开始出现,到现在的一个简单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一历程中,有“东宁,因位于宁古塔以东而得名”的书写,包括出现在一些官方文字记载中。据史料记载,宁古塔有新旧两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城村,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地。单从方位来看,东宁的确位于宁古塔以东,“东宁,因位于宁古塔以东而得名”的说法似乎有一定的可能性,也可能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当然,以“东方安宁”来命名,也可能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但是按照方位来把东宁命名为“东宁”,不符合中国的传统命名习惯,这点在此文的后面来探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满洲·地名考》(1938年版)记载,该地是为了祈祷东方安宁,故名东宁。从宣统元年(1909年),在三岔口设东宁厅,这是这一地区首次有了“东宁”的名字,到《满洲·地名考》出版时,距设东宁厅仅仅29年,《满洲·地名考》又是专门考证地名的专著,可以说,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从学术角度来看,也比其他论说严谨。此说应该比“东宁,因位于宁古塔以东而得名”的说法可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次,究其命名的时势性。满清政府为了保护东北这片所谓的“龙兴之地”,自康熙七年(1668年)开始对东北采取封禁政策,限制人口向东北流入。到乾隆时期,封禁政策得到进一步强化。封禁政策严重阻碍了东北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边备空虚,这也为东北这一片地区危机埋下了伏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858年,沙俄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沙俄企图吞并中国东北的野心昭然若揭,东北边疆危机日益加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后,沙俄政府多次对清政府进行武力威胁。据史料记载,当年,沙俄仅在东宁(那时还不叫东宁)这一区域,就多次侵扰我方边民,抢夺财物。东宁这一地区既属宁古塔的东边,也是满清疆域的东边,在此地及生活在这一疆域上的百姓经常遭遇侵扰的境况下,将这一地方取意为“东方安宁”之地,可谓国祈民愿,合情顺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趣的是,在中国大地上,分别有东、西、南、北、中“五宁”,东宁、西宁、南宁、北宁(后更名为‘北镇市”)、中宁,这些名称的由来蕴藏着人们的美好意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曾经有这样一副有趣的地名对联,用的都是中国城市的名称。上联是“江阳淮阳海阳汉阳,千阳朝阳”,下联则对出了“东宁南宁西宁北宁,万宁长宁”。正是这副对联,让不少人了解到,除了南宁和西宁这两个城市,我国还有东宁、北宁,甚至是中宁这样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宁”从字面上理解,代表着安宁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的社会理想。南宁、西宁、东宁、北宁和中宁,这些城镇多属历史上的要塞或是边陲,他们的名字都代表了人们祈求安宁的美好意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次,究其命名的习惯性。从古到今,中国给一个地方命名,基本上遵循“表示方位的字词在一个参照物或参照地之后”的习惯。比如山东,在战国时期特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山东是在南宋时期被划分出来的行政区域,正式确定山东这一行政区是在金朝。随着历史的迁移,山东的范围逐渐变小。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南宋在战败后向各国割地赔款,崤山也随之划分出去,此时的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在以后的各朝各代沿袭这一划分法,将山东定义为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西的命名与山东类似,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再比如河南,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河北省,因大部分辖区位于黄河以北,因此称为河北。济南,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淮南、淮北,以淮河南北划分。鸡西,因地处鸡冠噶珊(满语,今鸡冠山)之西而得名。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而表示方位的字在前的地名,或者表示行政机构相对应,或者有其他特殊的含义,几乎没有表示“在什么地方的什么方位”的。比如北京,与南京相对之意,基本上表示:相对于南京而言,是北面的京城之意。南平,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闽北爆发了闽越的后裔也就是山越民的叛乱,后来,南方叛乱被平定了。为了加强管理,并且机纪念这次平定南疆的功绩,封建统治者就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建立“南平县”。西安,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而不是因为其在一个叫“安什么”或“什么安”地方的西部而得名。定西,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名由来,宋时称兰州附近的西头城(今榆中三角城)为定西城,含安定西边之意。还有,东营、南充、南阳、东莞、南昌、南通、南宁、中山、西昌等地名,或者与上述方位在前的地方名字由来大同小异,或者有其特殊的含义,但是几乎没有因为其在一个地方以东或以西或以南或以北或中部而得名的。在这些地方中,南平、西安等地名的寓意,与东宁取“东方安宁”之意相同或相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以,“东宁”如果以“宁古塔”作为参照物起名,按照中国人起名的习俗和惯例,应该叫“宁东”而不是“东宁”。如果仍然认为其“因位于宁古塔以东而得名”,那么只能说“东宁”这个名字的由来,在中国地方命名史中比较另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无论取意为“位于宁古塔以东”,还是取意为“东方安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都改变不了身为东宁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东宁辖区面积7139平方公里,是国家一类对俄口岸城市,这里距日本海直线距离50多公里,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素有“塞北小江南”的美誉,域内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不过,每次在媒介上出现“东宁,因位于宁古塔以东而得名”的字样时,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写了上述不成熟的观点。因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没有更多的史料可用来证明,某些事实因其时过境迁,随历史河流一去无踪,无法溯源无法考证。东宁之名,究其根本,笔者也着实不敢定论孰是孰非,此篇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究其字义,“宁古塔以东”只是方位上的概念,而“东方安宁”蕴含着人们的祈愿,更加合乎情理,听之写之、想之念之,和谐安宁,吉祥幸福,充满希望。(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背景歌曲《东宁 东方安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作词:韩 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作曲:卞 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编曲:卞小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演唱:赵淑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李 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韩咏,在黑龙江省东宁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2首歌词在国家级和省级官方权威部门举办的正规赛事中获头等奖,另有2首歌词在当地城市歌词征集活动中(其中一次面向全国)名列最佳;歌词或作词的歌曲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中国艺术报》、《音乐生活报》等近百家报刊媒体平台或广播电台发表播出;有歌曲被环球音乐、滚石唱片、华纳音乐等发起的活动采用;多首作词的歌曲多次在舞台演出;有歌曲在排行榜长期位列第一;歌曲被一些人收藏或在抖音等平台演唱、仿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文化月刊》《世界散文诗》《芒种》等报刊发表诗、散文、小说、评论等文学作品300多篇(20多篇获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在中央、省市等上级媒体刊播专题、消息1千多篇,独立创作的10多部电视文化片和电视风光片在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牡丹江电视台播出(有的译成外文),独立完成的2篇消息和1部专题片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另有40多个专题和消息获得省县级台奖和地市级奖,有论文收入《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论文集》。获得过当地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韩咏微信号:hanyong6306</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