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褐伯劳。</p><p class="ql-block"> 形态特征:普通亚种其额和头顶前部淡灰色(指名亚种额和头顶红棕色),头顶至后颈灰褐色。上背、肩暗灰褐色(指名亚种棕褐色),下背、腰棕褐色。尾上覆羽棕红色,尾羽棕褐色具有隐约可见不甚明显的暗褐色横斑。两翅黑褐色,内侧覆羽暗灰褐色,外侧覆羽黑褐色,翅缘白色,眼先、眼周至耳区黑色,连接成一粗著的黑色冠眼纹从嘴基经眼直到耳后。眼上方至耳羽上方有一窄的白色眉纹。颏、喉和颊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两胁较多棕色,腋羽亦为棕白色。雌雄鸟相似,但羽色较苍淡,冠眼纹黑褐色。</p><p class="ql-block">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铅灰色。</p><p class="ql-block">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灌丛、疏林和林缘地带,尤其在有稀矮树木和灌丛生长的开阔旷野、河谷、湖畔、路旁和田边地头灌丛中较常见,也栖息于草甸灌丛、山地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林缘灌丛及其附近的小块次生杨桦林内。</p><p class="ql-block"> 生活习性:迁徙:其东北亚种繁殖于中国黑龙江,迁徙经中国东部;指名亚种为冬候鸟,迁徙经中国东部的大多地区;日本亚种冬季南迁至云南、华南及海南岛越冬。习性: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常在枝头跳跃或飞上飞下。食性: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蝗科、螽斯科、鞘翅目步甲科、叩头虫科、金龟子科、瓢虫科、半翅目蝽科和鳞翅目昆虫。偶尔吃少量草籽。</p><p class="ql-block"> 分布范围:中国为留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和台湾。</p><p class="ql-block"> 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低山丘陵小块次生杨桦林、人工落叶松林、杂木林和林缘灌丛中。巢多置于落叶松、山丁子、刺槐等幼树和灌木上距地高0.6-7米,着巢部位多为枝叶茂密的中上部紧靠树干的侧枝基部。每窝产卵5-7枚,偶尔有多至8枚。每天产卵1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警戒和觅食饲喂雏鸟。孵化期15天左右。雏鸟14-15天开始离巢。晚成性。</p><p class="ql-block"> 本次红尾伯劳育雏记录于大连市庄河市栗子房镇。第一次记录时,雏鸟刚刚睁眼,记录到亲鸟觅食育雏、清理雏鸟的粪袋及雌鸟呵护等场景。由专注于野生鸟类保护和野拍的山河指引前往,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周后,再次来到红尾伯劳的繁殖地。发现雏鸟在亲鸟的精心呵护和饲喂下,迅速成长,已经开始展翅和站在窝边向大鸟乞食。雌鸟依然在窝边和附近呵护,雄鸟频繁捕食青蛙、娥、昆虫等饲喂雏鸟和不厌其烦的清理雏鸟的粪便。彰显大爱无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摄影:国门卫士 编辑:国门卫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