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课子(消夏清凉版)

在远方

可能受父亲的影响,“小圣”王献之自打儿时就苦练书法,家传功夫高,遗传基因好,年纪虽小小字很老成。<br>有一天,他无意间写了一个“大”字,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觉得这个字写得很有乃父之风,自认水平或已不在其父之下,便拿去给他老爸看。<br>王羲之看了,一言不发,只在王献之所写的那个“大”字下面轻添了一点,成为一个“太”字,掉头走了。<br>王献之聪明,知道父亲可能对自己这个“大”字不太瞧上眼,肉是他家的美,字是自己的亲。他心里有些不服气,便拿这个“太”字给母亲看,谎称是父亲写的。谁知,识货的王太一眼就勘破——“这个‘太’字只有下面这一点像你父亲写的。”<br>千百年来,后人对这个传奇故事莫衷一是。笔者不揣简陋,把有关这个故事的几个版本,稍加整饬一番,以飨同好。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br><h1>阳春白雪版:书圣王羲之在儿子所写的“大”字上添的那一点,看似随意,实则旨意深远。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慈爱的父亲不动声色地点化少不更事的儿子,人生的“大”,都是由下面的那一小“点”堆积而成的。</h1><h1>下里巴人版:俺看这世上搞艺术的,都喜欢玩花里胡哨。你在外面玩一把,装深沉也就算了,把这坏习惯带到家里,就没劲了。要是俺,就直截了当地对儿子说,你当老子这么多年是白吃干饭的?我为什么要在你写的“大”字添上一点,意思是说,你还差那么“一点”。要想在艺术圈混,要想比老子有出息,还得练!</h1><h1>葵花宝典版:说句掏心窝子话,老王在小王写的“大”字上添的那一点,当初我也愣是没读出嘛意思。后来,我看了金大侠的《笑傲江湖》,才突然开悟,那“太”字原本就是没练葵花宝典时的东方不败,男根还在;那“大”字是“去势”后的东方不败,阳刚不存。老王用这种方式告诉小王,写字,没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写得再好也只像东方不败一样,是不男不女的货色,上不了大雅之堂的。</h1><h1>插科打诨版:你们侃了老半天的“点”字,其实都没说到点子上。你们可知王献之上下相连的“连绵草”是咋来的?告诉你们吧!就是他受他老爹“那一点”的指教得来的。“太”字不仅比“大”字下面多一点,而是多了上下和谐,整合全局的气势。在老王妙笔的点化下,小王的“一笔书”绝世书体,因此诞生了。至于“一笔书”的版权问题,是人家爷儿们的家务事,外人就不必瞎操心了。</h1><h1>高低有别版:小王的书法到了“大”的境界,而老王的书法已进入“太”的境界。“大”与“太”虽相差只有一个“点”,可别看就只差这么一点,可内涵相差却不止千万里计了。俗话说:“王”字无一点,如何出头作“主”?世上许多的人,差一点而没能成就大事者,比比皆是。老王在“大”字上添一点,是开示小王,别小看“差一点”,它与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还有“太”“大”的距离。</h1><h1>江湖揭秘版:某日。王夫人私下里问她的书圣老公,你那天在咱儿子写的那个“大”上添上的那一点,我也不明白这里面有啥说道,这儿没有外人,能告诉我吗?书圣拈须一笑,我那天在儿子写的“大”字上添了一点,就是想告诉儿子,只捣鼓出个把“大”字,就一心想跻身大师之列,也“太”那个吧?</h1> 吴家凡《新故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