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开国大典</b></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u>北京天安门广场</u>隆重举行。下午3时整,典礼开始。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b>”在<b>《义勇军进行曲》</b>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后举行阅兵式,海、陆、空三军接受了检阅。阅兵式完毕,举行了盛大的游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李占福、</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b></p><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b><u>1950年10月19日</u></b>,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霍光煜</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藏和平解放</b></p><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开始举行会谈,于5月23日在<b>北京正式签署<u>《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u></b>。各进藏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于八月和九月间分路向西藏首府拉萨等地进军,10月26日,胜利进驻拉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高佳欣</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成渝铁路</b></p><p class="ql-block">成渝铁路是新中国建成的<b>第一条铁路干线</b>,是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1950年6月,穿越巴蜀的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动工修筑。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中车四方印吧集体创作</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p><p class="ql-block">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印度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表述后来确定为:<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b></p><p class="ql-block">篆刻者:<b>关成成</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p><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到会代表1200多人。毛泽东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刘少奇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了《政府工作报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王坤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五四宪法</b></p><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称“五四宪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朱培尔</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高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青藏公路</b></p><p class="ql-block">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937千米,于1950年初动工修筑,于1954年12月全线通车。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胡子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论十大关系</b></p><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是:“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沈钰</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b></p><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简称“<b>双百</b>”方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张怀顺</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解放牌汽车</b></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p><p class="ql-block">第一批驶下生产线的解放牌汽车是CA10型,这是一款以苏联吉斯150为蓝本制造的汽车。它自重3900公斤,装有90匹马力、四行程六缸发动机,载重量为4吨,最大时速65公里,经过改进,更适合我国的路况以及大规模建设的需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齐媛</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b></p><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刘琛</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个现代化</b></p><p class="ql-block">“四个现代化”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b>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b>四个现代化的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吴琛</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武汉长江大桥</b></p><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始建于1955年9月,1957年10月建成通车,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大桥全长约1670米,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王新国</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线建设</b></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b>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问题</b>,随后三线建设开始启动。三线建设出现两次建设高潮。1965年和1966年间,是三线建设的第一次高潮。1969年至1972年,是第二个高潮。1973年,国际局势缓和,中国经济发展由备战型经济逐步转向正常的经济建设轨道,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基本结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高亚辉</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子弹爆炸成功</b></p><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黄晓东</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 <b>刘洪洋</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方红</b></p><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2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上演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后连续上演14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李羊民</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 胡吉连</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 <b>范正红</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旗渠</b></p><p class="ql-block">红旗渠于1960年动工。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用十年时间,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b>人工天河</b>”红旗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冯立</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许雄志</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氢弹爆炸成功</b></p><p class="ql-block">1966年12月,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杨建刚</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南京长江大桥</b></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12月,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其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王立</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 吴莹</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方红一号</b></p><p class="ql-block">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刘港</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乒乓外交</b></p><p class="ql-block">1971年4月10日,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些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b>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中美双方经过会谈,于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宋鹏飞</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艺如乐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p><p class="ql-block">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齐泰尧</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美联合公报</b></p><p class="ql-block">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张葛 张伊哲 张翰钧</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美建交</b></p><p class="ql-block">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1978年12月,中美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邵晓峰</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魏杰</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葛金淮</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籼型杂交水稻</b></p><p class="ql-block">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湖南开始试种杂交水稻,亩产超过650公斤,充分显示了其增产优势。1975年,试种面积达到5600亩。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全部增产20%以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李洁冰</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戴文</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王嘉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恢复高考</b></p><p class="ql-block">1977年年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得到恢复,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赵国成</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b>吴伟</b></p> <p class="ql-block">篆刻者:戴武</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p><p class="ql-block">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新华社向全国转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齐泰尧</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包干到户</b></p><p class="ql-block">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出“包干到户”,揭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指出它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党中央进一步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篆刻者:</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丁砚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