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被压迫下的必然</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被压迫者教育学》的心得体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润泽</div> <h1> 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出版之后,引起了多方面的强烈反应,仅英文版本就发行了75万多册,此后也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在全球广泛的传播,这一书有深远而持久的反响。《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虽然是教育学方面的书籍,但它与其他书籍不同,并没有大量的关于教育学的体系和概念,更多的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诉求。美国作家斯坦利·阿罗诺维兹对这本书评价道,它是超越自己时代和作者的时代,符合经典之作单一标准的存在。在我看来,这与作者保罗·弗莱雷经历了长达六年之久的政治流亡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在被压迫中观察生活、感悟生活。</h1> <h1><br></h1><h1><b>一、压迫与解放:非人性与人性</b><br><br></h1><h1> 弗莱雷指出,从价值论的观点来看,人性化问题一直是人类的中心问题,具有难逃世人关注的性质。而与人性化相对立的就是非人性化,所谓非人性化,就是由不公正的待遇、剥削、压迫以及压迫者的暴行导致的一系列丧失了人性的特征,非人性化也是对人成为更完美的人的使命的扭曲。在这种非人性化的意识形态的支配下,教育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填鸭式的教育,教师会压迫学生进行学习,给学生灌输教师想要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学生也只能被迫接受教师所想要灌输的知识。当这批学生成长起来之后,他们会想要起来反抗,但他们反抗的根本原因不是为了打破压迫和非压迫之间的关系,而是为了成为像他们的教师一样的压迫者来压迫他人。虽然被压迫者认为自己处于压迫者的对立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思想上与被压迫者处于对立面,为了克服这种矛盾,被压迫者渴望的不是解放,而是成为压迫者这一方。因此,弗莱雷认为填鸭式教育本质上是文化的侵略,即侵略者将自己的世界意志强加于他人世界,将人民变成旁观者,将他们的世界永恒化。<br></h1><h1> 为了从非人性化到实现人性化,也应该将人从压迫转为解放。弗莱雷的解放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新的压迫者,而是让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一同解放,让所有人的人性恢复自由,使得被压迫者成为新的压迫者的循环真正被打破。弗莱德也指出,解放的主体只能是被压迫者,因为解放是被压迫者的呼声。在他看来,被压迫者最理解社会的恐怖,也遭受了压迫带来的痛苦,但在解放时,我们并不是要去认同被压迫者,认同他们的思想观念成为新的压迫者,而应该是让被压迫者克服自身的矛盾,不要把压迫者所带来的压迫,成为解决压迫这一问题的唯一良方。</h1> <h1><p><br></p><p></p></h1><h1><b>二、对话: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b></h1><h1><br> 弗莱雷所强调的师生关系包含了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在弗莱雷的师生关系观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观念中包含了民主的思想,这是弗莱雷内心对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向往,也是想要强调通过抗争来改变不公平现实状况的理念。在作者看来,对话是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互相接触,是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对话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对话总隐含的控制是对对话双方世界的控制,对话是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征服世界。弗莱雷的对话的真正内涵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交流沟通来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目的,是实现人性的解放。</h1><p></p><p></p><h1> 弗兰雷所指出的对话的本质中包含了批判性和平等性两个方面。弗莱雷想要通过对话不断挖掘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压迫本质,来唤醒被压迫者的意识,以对话引发被压迫者批判性的反思与行动。恰是如此,教育也应当是对一个人自我意识灵魂的唤醒的过程,只有如此,人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人的思想和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而平等性指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并不存在某一方依附、统治、压迫另一方的关系。对话也是一种产生创造行动的过程,因此,人要不断的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共同对话获得创新性的意义。</h1><h1> 在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对话是必要的条件,平等是对话的基础,爱是对话的前提,谦恭是对话的关键,信任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希望是对话的摇篮,具有批判思维是对话的支柱,通过对话才能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h1><p></p> <h1><br></h1><h1><b>三、教师:为了解放的文化工作者</b><br><br></h1><h1> 对弗莱雷来说,批判性与民主一同诞生,民主的过程就是批判性发展的过程,而教育是培养民族的文化行动,教师就是民主文化的工作者,教师应该和受教育者一同经历民主,一起创造民主的文化。教师应当和人民一起参与到人民的意识当中去,和人民一起反思、批判,而不是将准备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民。<br> 教师应当是受教育者文化的调查者。教育者的任务是与被压迫者对话,所以要客观的了解被压迫者他们的意识,进而能够更好地与被压迫者进行对话。弗莱雷强调,在调查时涉及被压迫者的实际思想,他人不能替被压迫者思考,应该要让被压迫者能够自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教师应当是民主文化实践的领导者。弗莱雷批判传统的领导是强化权威,领导者决策,追随者随从。因此,在弗莱雷看来,没有教育工作者的民主干预,就不会有进步的教育,领导通过对话进行,而且唯有所有赋予利益的人参与民主决策才是合法的,有效的领导利用每个机会不断鼓励对话,作为解决冲突问题的过程。</h1> <h1> 保罗·弗莱雷的这本《被压迫者教育学》是教育哲学方面的著作,他注重解放人性,通过民主的对话,唤起批判的意识,最终将公民转变成意识觉醒或具备批判意识的人,同时教师作为民主文化的工作者参与教育过程,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思考。</h1>